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

时间:2024-10-11 14:35:01 炜玲 报告 我要投稿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通用10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通用10篇)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 1

  摘要

  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离散数学在计算机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计算机科学中的算法的概念和认识。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离散数学 算法

  一、 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

  1 个人经历

  在谈对自己专业之前,首先想说一下自己的经历。我想在计算机专业里,真正对计算机学习心早有所属的孩子是不多的,大多数人跟我的经历应该相差无几。在中学阶段虽说自己对计算机也很感兴趣,但也没曾想自己会走计算机这条路。我应该是对钢铁,机械特别有感觉的孩子,当年心愿是报考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但无奈高考成绩实在太惭愧,也就与自己的理想专业无缘。所幸车到山前必有路,自己被调剂到计算机专业,来到南航传说中的石榴院。或许命中注定(很无奈的说法啊),我开始了苦逼的“程序猿”之路。

  有句话叫“既来之,则安之”,因此虽说对计算机专业没有十分的热情,但也不至于说是生活中充满了一派悲鸣。很多人认为学计算机很轻松,工作后薪水也高,自己曾几何时也这样想,但随着对计算机的深入的学习,我越来越感到搞计算机绝非易事。这体现在学习阶段要学好专业课,巩固好离散数学,算法等基础知识,将来工作后也要对工作充满热情,时刻学习,时刻思考,养成严谨耐心的工作态度和刨根问底的探索创新精神。下面我就对计算机专业学习及就业方向谈一些看法。

  2 发展方向及就业前景

  2.1发展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基本上有两条路线:

  第一类路线,纯技术路线。

  纯技术路线大体有三个就业方向,即集成电路方向,软件方向,网络方向。集成电路方向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方向,需要求职者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就业面很窄,但如果就业了,其薪水一般很高;软件方向需要从业者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就业面较广,大多在

  软件企业;网络方向就业面比前两者宽得多,因为信息化是一个全社会的工程,政府、企业都在进行信息化,都需要在网络方面寻找合适的人才进行其网络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

  第二类路线,由技术转型为管理。

  这种转型尤为常见于计算机行业,比方说编写程序,是一项脑力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专业人才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因而由技术人才转型到管理类人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2.2 就业前景

  总体看来计算机行业在短期内是非常热门的行业,面前中国的.计算机人才还很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大,因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前景广阔。但也应清楚的认识到随着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而且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仍将存在结构性的矛盾,最终导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会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因此,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能力日显突出和必要。

  3、如何学习专业知识

  就目前自身学习来看,自己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还很浅显,这里摘录一下前辈的经验与体会用于自勉:

  1 动手编程序,动脑去思考,不要怕学新东西;

  2 要有良好的编程风格,要有软件工程的思想,对程序加注释,并保留自己的老程序; 3 读书,读好书,不要浪费时间在一些粗制滥造的书上;

  4真正要学习用的是编程语言和方法,不是什么库,什么类,什么工具;

  5 了解嵌入式开发,了解PDA软件开发,了解.NET框架和C#;

  6 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向高手请教,和同行交流; 7 要有耐心,爱探索,不浮躁,有信心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

  计算机专业对数学基础的要求特别高,应该说很多专业课程都离不开数学基础。我们要想学好计算机,就要从基础做起,学好数学知识。下面我将就离散数学和算法两方面谈一下其重要性及现阶段我们应如何巩固好专业基础。

  二、 离散数学在计算机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

  1、在计算机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如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库、算法设计与分析、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等必不可少的先行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离散数学作为有利的数学工具,对计算机的发展与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起着重大的作用。在近期,利用自动机理论研究形式语言;利用谓词演算研究程序正确性问题;利用代数结构研究编码理论;利用能行性理论研究计算机中的可计算性问题等等。目前,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计算机科学中普遍采用离散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使得计算机科学趋于完善与成熟。所有这些,使得离散数学成为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科学、掌握和研究计算机科学的必需的理论基础。离散数学提供了许多计算机科学课程的数学基础,这些课程包括数据结构、算法、数据库理论、自动机理论、形式语言、编译理论、计算机安全等。在现代计算机科学中,如果不了解离散数学的基本内容,则在计算机科学中就寸步难行了。所以,学习离散数学可以发展自己的数学成熟性(即理解和创造数学证明的能力),而且为以后学习计算机专业学科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2、如何打好专业基础

  离散数学是一门计算机科学中专业基础课,我们应明确总结的学习目的,站在较高的层次把握好离散数学的学习,掌握处理离散结构的描述工具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提高抽象思维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将来参与创新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计算机科学中的算法的概念和认识

  1、算法的概念

  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在算法概念的表述中,有范围限定词 “在数学中”,因此学习的内容均为数学中的问题。有一个有前缀限制的基本特征词“步骤”,前缀中,“按照一定规则” 指的是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依据和表达方式,关注的是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也表示算法具有有序性。“解决某一类问题”,强调的是算法适用对象的常态,突出算法的研究价值以及它的普遍适用性,也表明特殊问题的解题与一般问题的算法,存在联系又有区别。“明确和有限”,表示算法的每一步都是明确的、可执行的,总的步骤是有限的。

  2、对算法的认识

  随着我们应用水平地不断提高,我们会愈来愈深切地感觉到基础算法的重要性,你可能觉得当前学习的知识比较单薄,工作以后遇到的问题,只是很多初级知识的叠加,抽丝剥茧之后,还是最基本的算法重要。如果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当前工作中的这些需求都可以很好地得到解决。

  算法的实质是将人的思维过程处理成计算机能够一步一步执行的步骤,进而转化为一步一步执行的程序.这决定了算法概念的形成与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直接联系。算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擅长处理具有条件、循环结构的问题,有其特有的作用和价值。算法的学习十分有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知道如何利用现代技术解决问题。

  四、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应用范围非常广的专业,要求我们学好离散数学和算法等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提高自己的学习实践能力,树立创新精神,成为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相关文献

  1.耿素云,屈婉玲。离散数学(国家十五规划教材).高教出版社,20xx [引用日期20xx-12-10] .

  2.钟志永,姚珺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xx [引用日期20xx-12-10] .

  3. 青岛工学院-百度百科 .青岛工学院-百度百科 .20xx [引用日期20xx-12-10] .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 2

  摘要:

  转眼间,一个学期已经快要过去。相比较刚刚入学时,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我来说,现在的我已经对计算机这片领域有所了解了,尤其是在经过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习之后,使得我对计算机的历史及其组成有了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就:

  1.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和打算如何学习该专业;

  2.对离散数学和它在软件工程的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如何打好专业基础;

  3.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4.软件工程的模型、方法及文档的概念,以及对软件工程能力培养的认识,这四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离散数学、计算机硬件系统。

  1.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和打算如何学习该专业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信息交流愈加频繁的世界。而计算机作为信息储存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的进步和完善已成为必然。这其中包括了硬件系统的发展和完善、软件系统的更新和创新、程序设计语言的模块化、简明性和形式化的发展甚至是未来的人工智能系统。这一切无不促使着计算机专业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现如今,计算机专业已经不是仅仅掌握几门程序编辑语言就可以的,它对学员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在知识领域方面,我们必须掌握图形学、离散结构、数值计算科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同时,我们还要理解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结构,了解计算机的运行过程。

  然后,在个人方面,它要求学员应有着缜密的逻辑思维,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终身学习的想法和毅力。因此要学好计算机专业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着合理打算,以及恰当的计划。

  在我看来,学习计算机专业,首先不能缺的就是毅力。正如我在上面所讲的,学习计算机就要做到终身学习,因为计算机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更新速度快,旧的东西往往很短的时间便被新的取代,所以稍有懈怠我们便会被其甩在后面。其次,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调整心态,即便计算机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专业,但进入计算机专业学习,就必须全力以赴,正确面对;

  2.放宽眼界,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上,还要多阅读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课外书籍,例如《数据结构》等;

  3.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听讲,切勿走神或者打瞌睡;

  4.重视上机操作,在实际操作当中加深自己对程序语言的理解;

  5.努力学好数学,打好基础;

  6.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做到学习娱乐双结合;

  7.时刻关注计算机领域发展,注意新的与计算机有关的科学技术,并时刻吸收新的知识;

  8.学会向老师问问题;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我一定会学好计算机这门专业的!

  2.对离散数学和它在软件工程的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如何打好专业基础

  从计算机的发展史来看,它的最初的功能就是计算,因而它与数学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又因为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是单个单个依次进行的,所以它处理的问题本来就是一种非连续的,一种和离散有关的数学模型。因此离散数学对计算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与意义。

  离散数学,或称离散结构,它主要包含了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和图论4个部分,另外还包括计算机应用对象的离散结构的研究,如离散概率、运筹学、数值计算、数学建模与模拟等。总的来说,离散数学是我们研究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数学工具,同样也是我们解决计算机问题的基础所在。

  当前,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趋广泛,离散数学在计算机领域的重要性愈加突出。这不仅仅表现在它在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算法分析、逻辑设计、系统结构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还体现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一种严密的、抽象的逻辑思维,我想这便是离散数学的重要性所在吧。

  既然离散数学如此重要,那么学好它便成为学好计算机的关键之一。因而我认为要学好离散数学,进而打好专业基础,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离散数学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因而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这种逻辑思维来思考一些问题,进而加强自身的逻辑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加深自己对离散数学的认识,更好的掌握这门学科;

  2.认真学习学校安排的数学课程,为将来学习更加深奥的数学知识作好充足准备;

  3.“实践出真知”,要把握好机会,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活动。另外,如果有机会参加相关竞赛的话,也应该抓住机会,从实践中学习,并培养自身对专业的兴趣。

  3.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已经过去了近66年。在这期间,计算机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品不断更新,系统设备也愈加先进。但究其根本,其系统组成依然遵循着传统的结构,这种结构便是“冯诺依曼模型”。而我要谈的计算机硬件系统也正是从这种模型中演变出来的。

  硬件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指微型计算机系统各种看得见的、摸得着、实实在在的装置,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基础。与原始的冯诺依曼机不同,现在的硬件系统并不是以控制器为中心,而是转向以存储器为中心,通过将复杂的计算以及操作过程转变为由许多条基本指令组成的.程序,预先存入存储器中,然后根据用户发出的运行指令,计算机再按程序规定的顺序逐条的执行指令,进而完成用户所需的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

  当前,我们所熟知的硬件系统主要包含两大部分:主机和外设。主机除了冯诺依曼机中已有的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外,还增加了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读写存储器(RAM)、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在内的主存储器。而外设则在输出、输入设备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软盘、硬盘等辅助存储器和网络设备、声卡等其它设备。其中,输入设备除却键盘鼠标等传统设备外,又根据工作或是用户的要求增添了光笔、摄像头等现代高科技产物。而这一切都使得计算机硬件系统越来越来完善,越来越来人性化。

  谈到计算机硬件系统,我们就不得不讨论其工作过程:计算机工作时,主要是通过输入信息——系统处理——输入信息的模式进行的。其工作模式主要是通过总线结构来完成的,其中我们利用外部设备输入需要处理的信息,经过总线传递给CPU,再经过其处理,然后又经过总线输出到外部设备上来,通过外部设备表示出来,这便是我们知道的整个的工作过程。

  而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需要处理的数据信息越来越来庞大,同时人们对计算机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来高,而硬件系统作为这一切的基础,就必须有着极大的发展。就我所知,当前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有七大发展趋势:更小巧;更个性;更聪明;更廉价;更“无线”(无线);更普遍;更时尚。同时,所谓的多核技术也是未来计算机硬件系统发展的方向。我想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无穷的创造能力,计算机硬件系统会越来越来完善,并且促使着计算机越来越来贴近人们的生活。

  4.软件工程的模型、方法及文档的概念,以及对软件工程能力培养的认识

  如果说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的身体构架,那么软件系统就是计算机的思维所在。假如没有了软件的操控,计算机就会变成 “行尸走肉”一般了,因而软件对计算机异常重要。这便有了软件工程的诞生。

  在软件工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便是选择恰当的软件开发模型。当前,常见的开发模型共有6种,它们分别是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法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转换模型和智能模型。除了软件开发模型,软件开发方法也同样重要,因为它不仅仅限于程序设计,还包含了更多的软件工程的活动,软件开发方法可谓贯穿于整个软件工程的全过程。由于软件开发方法大都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所以不同的软件开发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征,而如今公认的典型软件开发方法有以下几种:面向数据结构的方法、问题分析法、可视化开发方法等。

  不过,仅仅有模型和方法还是不够的,软件工程文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软件文档也称文件,通常指一些记录的数据和数据媒体,具有固定不变的形式,可被人和计算机阅读。它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可以说,没有文档就没有现代的软件工程。

  从软件开发模型、方法到软件文档,我们不难看出,要想拥有出色的软件工程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同样,在面对软件工程繁杂的步骤时,我们也要有绝对的耐心,清晰的头脑。除此以外,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至关重要,并且,面对软件更新快的特点,我们必须要学会时刻关注软件行业的发展,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总结:

  通过学习计算机科学导论,令我对计算机专业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谈完自身对专业的理解和今后学习的计划,以及对离散数学、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工程的认识后,我对我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初步的认知。

  参考文献:

  翟中、熊安萍、蒋溢《计算机科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三版。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 3

  一、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人类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工具相继出现了如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8000多个电于管组成,占地170m2,总重量为30t,耗电140kw,运算速度达到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 300次乘法。从计算机的发展趁势看,大约2010年前美国就可以研制出千万亿次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电于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较大,运算速度较低,存储容量不大,而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的复杂程度难以表述。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只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是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 X 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

  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1973年,微处理器有4004、4040、8008。 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微型计算机(CPU为4040,四位机)。后来又推出以8008为核心的MCS-8型。

  第二阶段是1973~1977年,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微处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初期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为8080,八位机)。后期有TRS-80型(CPU为Z80)和APPLE-II型(CPU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风靡世界。

  第三阶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M68000、Z8000。微型计算机代表产品是IBM-PC(CPU为8086)。本阶段的顶峰产品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计算机。

  第四阶段便是从1983年开始为32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相继推出80386、80486.386、486微型计算机是初期产品。1993年, 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或称P5(中文译名为"奔腾")的微处理器,它具有64位的内部数据通道。现在Pentium III(也有人称P7)微处理器己成为了主流产品,预计Pentium IV 将在2000年10月推出。

  由此可见,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核心器件——微处理器(CPU)的性能。

  5.第五代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将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一起具有形式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能力。它的系统结构将突破传统的冯〃诺依曼机器的概念,实现高度的并行处理。

  二、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基本特点如下:

  1、记忆能力强

  在计算机中有容量很大的存储装臵,它不仅可以长久性地存储大量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资料,还可以存储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程序。

  2、计算精度高与逻辑判断准确

  它具有人类无能为力的高精度控制或高速操作任务。也具有可靠的判断能力,以实现计算机工作的自动化,从而保证计算机控制的判断可靠、反应迅速、控制灵敏。

  3、高速的处理能力

  它具有神奇的运算速度,其速度以达到每秒几十亿次乃至上百亿次。例如,为了将圆周率兀的近似值计算到707位,一位数学家曾为此花十几年的时间,而如果用现代的计算机来计算,可能瞬间就能完成,同时可达到小数点后200万位。

  4、能自动完成各种操作

  计算机是由内部控制和操作的,只要将事先编制好的应用程序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自动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预定的处理任务。

  三、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的诞生,及其飞速的发展,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问世至今不过半个多世纪,可现在人们很难设想没有计算机的生活会怎样。

  有人会问,如此高性能的计算机与老百姓生活有什么关系呢?从应用的角度看,计算机的应用是潮流,更是财富。以日本和韩国的造船业为例,由于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这两个国家的`造船工人人数从十几万下降到2万多,年造船排水量近千万吨,我国有30万造船工人,年造船300万吨排水量,效率相差数十倍。在当今时代,制造业,拼人力是不行的,一定要靠计算机技术提高产业水平。

  在谈到计算机的应用时我们总会提到普及率,这与计算机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当然有。简单理解,计算机普及率低说明应用水平落后。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率不到10%,而美国是50%以上。从统计上来说,任何一项技术普及率到50%时,才可以说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效益。在美国波音公司,飞机从设计到制造,全部是计算机来完成的,整个过程看不到一张图纸,日本的造船也是如此,从船的设计到造完全是无纸化的。

  计算机的外形也不是我们过去熟悉得样子,对我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未来计算机不仅具有非凡的记忆功能,而且具有判断能力,真正成为人脑的延伸。但目前的计算机的功能与人脑相比还相差很远。现代计算机虽然"智商"很高,具有人无法相比的计算速度,但"情商"很低。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就像今天的电网一样,我们一按开关,信息就流进来。

  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化,使计算机系统越来越复杂。但无论系统有多复杂,任何一台计算机系统都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

  计算机硬件是指有形的物理设备,它是计算机系统中实际物理装臵的总称,可以是电子的、电磁的、机电的或光学的元件/装臵,或者由它们所组成的计算机部件。主要由输入设备、主机和输出设备组成。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 4

  摘要:

  大学计算机课程中的计算机导论课程是作为普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入学后首先要学习的基础课程。 要提出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摒弃对计算机科学无理论、只是工具的错误认识,将计算思维引入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而不仅仅强调计算机是工具。 是一种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直观教学为基点,以团队合作为支撑,注重实验和作业为重要辅助的计算机导论教学方式。 探讨了用计算手段形成解题全过程,指导学生学习这门课。

  关键词:计算机指南;计算思维课

  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社会要求每个员工都必须不同程度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由此带来的计算机知识在各专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如何体现本专业的普及性和特殊性,有待我们深入探索。

  1计算思维概念评述

  1.1计算思维的定义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苗条的铃(Jeannette Wing )是最早提出“计算思维”概念的学者,她把计算思维的定义,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基础概念解决问题、系统设计、人类行为的理解等,都是计算机科学的定义

  1.2计算思维特点

  计算思维的特征是:

  (1)概念化,不是程序化。 计算机科学不是计算编程,更进一步说,计算机科学不仅要求计算机,而且要求能够在抽象的多个层面进行思维。

  (2)不是根本的刻板技能。 根本技能是每个人在现代社会发挥功能所必须掌握的刻板技能意味着持续的重复。

  (3)属于人,不是计算机的思维方式。 计算思维是人类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决不应该把人当成计算机。

  (4)数学与工程思维的互补与融合。 计算机科学本质上来源于数学思维,本质上来源于工程思维。 两者的互补与融合很好地体现在抽象、理论、设计三种学科形态上。

  (5)思想上,不是人造物。 生产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人工产物以物理形式出现,不仅经常接触人们的'生活,而且计算的概念也很重要。

  (6)面向所有人的所有场所。 当计算思维真正融入人类生活的整体,不再作为哲学的表示出现时,就会成为现实。

  1.3计算思维的本质及其与计算机的关系

  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Abstract )和自动化)。 反映了计算机的根本问题,计算是抽象的自动执行,自动化需要某种计算机来说明抽象。

  计算思维具有计算机的很多特征,但计算机思维本身不是计算机的专属。 即使没有计算机,计算思维也逐渐发挥出来,有些内容与计算机无关。 但是计算机的出现,给计算思维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变化。

  2计算思维在计算机导论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回顾上述计算思维的概念、特点、本质及其与计算机的关系,可以将计算思维思想引入计算机导论教学中。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说:“学问只有符合自己的兴趣才能受益。”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作用是让学生入门,将学生引入计算机技术殿堂。 通过这门课,如果能激发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让感兴趣的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学好后续课程,那么这门课的内容选择和教育就可以说是成功的。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必由之路。 对于计算机指南课程内容的特殊性,每一章都需要提出不同的兴趣出发点。 例如,在计算机发展史的一部分,介绍计算机最初出现的历史。 根据小说家心中美丽的奇迹在《假如明天来临》的故事,商人yydl向经销商销售袖珍电脑,说:“便宜,没有故障,节约能源,10年来不需要任何保养。” 经销商打开包装箱一看,原来是来自中国的“算盘”。 这个证据一方面激励了学生对早期世界文明的景仰,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的初衷是作为计算机的工具而存在的。 在计算机的依据之后,逐渐介绍机器、计算机时代的开拓者、计算机的诞生。 从Atanasoff-berry计算机(ABC )到eniac )电子设备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2重视直观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感性认知往往是人们获取知识最直接最容易的方法。 但是,对于计算机导论课中的许多概念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并不采用其他方式直接给出定义,而是通过学生已知的实际例子和现有的经验知识,通过模拟和直观的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认识概念的本质,从而实现例如,在谈到信息技术这一抽象概念时,首先要向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技术,如即时聊天工具QQ、信息采集技术中的指纹识别器等,然后引入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 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的技术,从而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另外,运用直观的教育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一种方式方法或者说是手段,为此不能够仅停留在感性,需要在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后,对所观察的事物概括归纳,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2.3 适当引入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方式

  任何一个高质量的工程,都不是一个人的行为,是多方面、多领域、多部门团队合作的结晶。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强调人际互动对认识的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并且大学生未来就业中依然会需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为此我们也可以试探性地把合作式学习模式引入到对计算机导论这样基础但又复杂的课程中。即通过小组教学使得学生之间构建诸如沟通、讨论、帮助、支持、鼓励、评价等一系列的合作互动过程,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实现学习目标,共享探索成就,体验合作带来快乐的学习模式。而合作式学习模式可在学校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大班教学,小组讨论,分队竞赛等的思路。在具体实施合作式教学时需说明几点:首先,分组的单位设置。建议每组4~6人为宜,不宜过多,否则在人数过多时不排除会有滥竽充数的少部分学生存在。也不宜1~2人为组,因为人数过少就限定了对分组的任务规模设置不宜过大,否则会使大多数学生因完不成而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合作式学习的初衷。其次,分组时最好由基础、性别、性格、爱好等不同的同学构建组单位,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性、增强各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再就是,每组都有多个子题目可选择,而每2~3个组也可以选择同一个子题目,这样既便于组与组之间讨论,也可以保证解决问题的全面性。

  2.4 加大实验教学力度

  目前,大多数学校认为实验主要是对理论的验证性模拟,进而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往往把实验教学环节的课时安排得甚少。另一方面,在实验教学时,有的仅强调基础性实验,造成了实验内容的简单、陈旧,使得学生失去了实验的兴趣。为此,我们强调需要加大实验教学力度,防止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看懂了却不会做的情况。

  为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需要老师精心安排课堂及课后实验作业,要有计划地选择能够涵盖课堂教学中知识点的综合性习题作为实验内容,能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到计算机的技能。对于那些对计算机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就更应该让他们参与到相关的教学活动中来,进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还应强调作业的重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作业可做,又要防止少部分学生因为听懂了,而应付作业的行径,为此,作业布置要大类似而细不同。

  3 结束语

  通过引入计算思维概念及相关属性,使我们构建出了,在计算机导论这一计算机专业入门课程教学方式的探讨。引入计算机导论教学中可从激发学生兴趣开始,到直观教学为基点,再到合作学习和重视实验及作业为蓝本的教学方式方法中。探讨我们计算机教学教学工作者目标是要培养出懂理论、能动手、善协作的全方面发展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 asjdsb等.大学计算机基础[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2] qjdxtd等.计算思维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dddhb.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J].计算机科学,2009.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 5

  一、课程简介

  计算机导论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进行程序设计基本过程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操作一些常用软件,了解程序开发环境的简单设置和基本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过程、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程序的模块结构,建立通过分工与协作实现程序功能的基本认识。

  二、课程实验目的

  上机实践是学习计算机导论的重要教学环节。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真正领会教材中介绍的知识。

  《计算机导论》实验安排了20学时实验,全面覆盖了主教材的教学内容,但又有所侧重。所有实验系统地将那些需要通过实践环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安排为实验的具体内容,以便学生能通过实验领会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能够获得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经验。教师应该按照实验室指导书布置上机内容,有的题目或者有的实验可以不做或者选做,教师还可以对其中部分实验题目进行提示,并现场辅导学生上机实验。

  三、实验基本要求与方式

  1、基本要求

  课前:要求理论课教师布置好实验题目、实验要求和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教师为实验准备好必须的设备和软件;要求学生提前编写完成实验要求的程序代码。

  课中:要求理论课教师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实验问题,同时要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实验内容;实验教师要及时解决实验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学生则应该按照实验要求,认真编写和调试源代码,完成实验内容。

  课后:交实验报告。

  2、实验方式

  设计相关的程序,输入相应的数据,通过检测输出结果,检验所设计的程序是否满足了实验的要求。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学生要写在实验报告纸上,实验报告要写明: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每份实验报告以5分制作为成绩。

  五、考试(考核)方法与规定

  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实验成绩的给定按照院系规定的实验考核办法执行。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 6

  一、课程简介

  计算机导论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进行程序设计基本过程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操作一些常用软件,了解程序开发环境的简单设置和基本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过程、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程序的模块结构,建立通过分工与协作实现程序功能的基本认识。

  二、课程实验目的

  上机实践是学习计算机导论的重要教学环节。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真正领会教材中介绍的知识。

  《计算机导论》实验安排了20学时实验,全面覆盖了主教材的教学内容,但又有所侧重。所有实验系统地将那些需要通过实践环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安排为实验的`具体内容,以便学生能通过实验领会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能够获得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经验。教师应该按照实验室指导书布置上机内容,有的题目或者有的实验可以不做或者选做,教师还可以对其中部分实验题目进行提示,并现场辅导学生上机实验。

  三、实验基本要求与方式

  1、基本要求

  课前:要求理论课教师布置好实验题目、实验要求和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教师为实验准备好必须的设备和软件;要求学生提前编写完成实验要求的程序代码。

  课中:要求理论课教师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实验问题,同时要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实验内容;实验教师要及时解决实验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学生则应该按照实验要求,认真编写和调试源代码,完成实验内容。

  课后:交实验报告。

  2、实验方式

  设计相关的程序,输入相应的数据,通过检测输出结果,检验所设计的程序是否满足了实验的要求。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学生要写在实验报告纸上,实验报告要写明: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每份实验报告以5分制作为成绩。

  五、考试(考核)方法与规定

  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实验成绩的给定按照院系规定的实验考核办法执行。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 7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微型计算机各部件的基本功能;

  2、掌握微型计算机组装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掌握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二、实验环境及相关情况

  2、软件系统:WindowsXP、虚拟组装室系统、Internet网络。

  三、实验内容

  1、通过学习虚拟实验室中计算机的组装步骤,组装一台软硬件齐全的微型计算机。

  2、学习虚拟实验室中教学素材和媒体课堂的相关知识。

  3、通过学习虚拟实验室中计算机的系统安装,学习安装WindowsXP系统。

  4、给出简要的硬件组装步骤、软件安装步骤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5、写出实验心得。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

  第一步:主板的安装移除CPU插槽座上的'保护盖(注意保护好保护盖),将CPU手柄移除CPU座上的卡位,垂直向上抬起手柄,打开CPU座上的金属保护盖,安装CUP(CPU的角要与CPU座上的角镶嵌)扣上手柄(如不能扣上,调整CPU位置)。安装CPU风扇,并接线。安装内存,扳开内存的塑料固定卡,插入内存,合上塑料固定卡。(内存条要与内存座凹凸插口一致)安装显卡

  第二步:主机的组装移除机箱外盖,安装电源,主板,显卡,光驱,硬盘线路连接,接通主板、CPU、硬盘、光驱的电源。接通主板数据线、光驱数据线、硬盘数据线和前置面板,最后合上机箱。整机安装,分别插入电源、显示器、耳机、键盘、鼠标的插口

  第三步:系统安装分别设置Supervisor密码和User密码,并在Passwordonboot选项使设置密码生效。启动顺序:在boot设置CD-ROM为首选启动设备。并选中exitsavingchanges按enter保存退出。放入系统光盘并创建磁盘分区,并用NTFS文件系统格式化磁盘分区。安装系统,根据提示操作,可根据需要个性化设置。

  第四步:安装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

  五、教师评语

  1、完成所有规定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正确,结果正确;

  2、完成绝大部分规定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正确,结果正确;

  3、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正确,结果正确;

  4、基本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基本正确,所完成的结果基本正确;

  5、未能很好地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或实验步骤不正确或结果不正确。

  6、其它:评定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 8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C语言课程内容的理解,初步掌握一般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和步骤,进一步了解与掌握C语言的.编程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要求

  1、认真查阅参考书、资料

  3、按时上机,认真调试程序

  2、遵守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4、认真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设报告装订内容及顺序

  1、课程设计封皮

  2、目录

  3、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4、课程设计任务书

  5、程序基本框架图

  6、程序设计说明书

  7、源代码清单

  8、课设总结与心得

  四、设计题目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宾馆住宿管理 学生宿舍管理

  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航空的售票管理系统

  五、时间安排(一周:从 6 月 27 日到 7 月 1 日 )

  1、查阅资料及程序设计(1天)

  2、成绩评定(0.5天)

  3、程序编制及调试(3天)

  4、打印报告(0.5天)

  六、参考文献

  1、《C语言程序设计》李淑华/李贞编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孙连科/姚大鹏编 辽海出版社

  3、《C++时尚编程百例》网冠科技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4、《TURBO C 实用大全》徐金梧等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 9

  一、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网络的普及使网络和企业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而如今通信最杰出功劳之一,则是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与飞速发展,

  计算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未来个人或企业管理可以很方便,快捷,高效的进行管理。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它对我们工作和生活显得更加重要,尤其是现在项目软件,应用软件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各企业对管理不同项目,来应用软件迫切的需要高效性,规范性,安全性、及时性。而基于B/S模式下的数据库所设计而成的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刚好提供了这些功能。本系统就是一个能够让用户能及时有效地对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进行操控,并且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在网上实现对软件项目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安全有效的管理这是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二、课题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因特网是一个巨大的全球性的信息服务中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的逐渐繁荣,各行各业的规模不断发展与状大,这就更需要一个安全的,可靠的,高效的管理系统来管理,因此,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的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各个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公司的具体情况提出对应用软件的需求,通过我们的软件项目的特定开发服务,不但可以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困境,还能够提高信息中心的软件开发维护水平,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网络的快速发展,已经有很多企业意识到了使用软件项目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资金使用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现有业务接轨。随着现代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随之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为了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为了能便捷管理,各软件项目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一种当前各大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而要分析设计出一个实用简单,安全高效的管理软件,其前提必须在基于B/S模式下的数据库设计与分析。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做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管理系统,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及其各大企业的重视,它已经成为一家企业的管理支柱,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软件系统的开发,如果缺少一个好的

  软件管理系统,则不仅不能让操控者感觉到安全,方便,高效,而且会带来资源的浪费。然而,现有的软件存在严重的功能不足,开发出一种新型便捷的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三、课题主要内容和要求

  1、此课题设计任务特点及分析主要是通过对该数据库软件设计与分析,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来掌握C/S或B/S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过程,以及为设计其它应用软件提供帮助,进行提高软件设计能力。

  2 、课题主要任务与要求

  (1)初步方案:通过查阅资料,首先对我的.课题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并进行方案论证,然后对该课题进行模块划分并找出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画出系统流程图,在此基础上进行源代码编写和调试。

  (2)主要任务

  a使用C/S或B/S模式设计该系统,并要求系统完成后操作简单,功能完善,界面美观。

  b系统用户管理模块:包括文件操作,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不同身份口令密码修改,系统退出等。

  c登录界面设计:要根据不同的用户设计不同的口令密码,并且进入系统后,根据用户不同对该软件使用权限也不同。

  d项目流程管理模块:包括项目基本信息的录入、修改和删除;申请立项;批准立项;项目工程分配;项目中止等功能。

  e项目实施管理模块:包括成立项目组;划分功能模块;书写项目报告等功能。

  f项目文档管理模块:包括项目文档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

  g项目测试管理模块:包括测试工程师添加、修改和关闭报错记录;开发工程师查看、解决报错记录。

  h项目验收管理模块:包括提请验收项目;测试工程师,质量控制工程师,业务主管,项目主管签字等功能。

  i项目总结管理模块:包括项目总结记录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等功能。

  j信息打印模块:能实现对各种报表的打印

  四、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法和步骤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选取几台中等配置电脑,在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的环境下,使用VFP,DELPHI,VB,JAVA等程序设计语言开发该软件系统。 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实质就是客户端运行应用程序,并向服务器发送SQL请求及取回结果;服务器侦听基于TCP/IP的网络,响应请求并返回处理结果。两层结构最大的优点在于系统结构简单。只要把客户机和服务器在网络上连通,利用一些快速应用开发工具,就可以很快地开发出一些部门级的小规模应用,同时开发和运行的环境都相对简单。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数据库系统。就是建立并配置WEB服务器及PowerBuilder应用服务器,以实现通过浏览器来访问数据库。B/S结构设计思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两层结构中原发性的问题。其最主要价值在于产生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把客户/服务器结构下的应用可靠地推广到企业级的关键任务环境中,并利用这一技术所带来的高效率、多功能与灵活性,增强企业信息网的性能和扩展能力。

  三层结构是把应用逻辑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层是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提供用户与系统的友好交互。

  第二层是应用服务器,专司业务逻辑的实现。

  第三层是数据服务器,负责数据信息的存储、访问及其优化。

  研究方法:主要采取包括:文献调研、课题考察、实践总结、实验分析、调查统计等

  设计进度安排:

  1第1周任务:布置任务,学生进行资料查询。

  2第2周~第3周任务:软件需求分析并画出结构流程图。

  3第4周任务:系统模块功能划分。

  4第5周~第13周任务:模块源代码编写及调试。

  5第14周任务:系统检测并通过最后测试。

  6第15周任务:毕业设计论文编写。

  7第16周任务:指导老师论文审阅、修改及学生毕业答辩。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

  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年所在专业审查意见:20xx年xx月xx日

  负责人:20xx年xx月xx日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 10

  一、选题的依据、意义和理论或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信息教育也得到了高度重视。网络教学跨越时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最大程度的整合教学资源,将一流的师资和一流的设备通过网络与需要得到新知识的学习者结合起来,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一个更加方便的平台。而我校未能根据C语言这门课程建设一个相关的教学网站,依旧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授知识,缺乏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随着机械式的教育,学生容易失去对于课程的兴趣,主观能动性低。本课题围绕C语言课程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展开,此教学网站的开发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及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同时使课程中抽象和难以体会的概念等变得生动起来,加深加快对该门课程的理解,使学习者通过网络可在线学习理论与实验,提高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师生之间更具有交互性。不仅如此,也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及物力,教学网站上开设的在线自测功能使得学习者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知晓自己知识点的遗漏之处进而补足。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网络教学的发展较国内更加迅速,除了普及广泛外,已经向更高层次的应用和标准化方面发展。以美国为例,美国是目前远程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近年来,美国高校远程教育课程建设快速发展,达到了4万种。其中本科课程3.5万种,研究生课程1.4万种,非学历学位课程50000种。虚拟大学的办学模式。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都是通过网络教学技术实现的,网络教学技术几乎成为学员唯一获取知识的途径。

  在国内,关于教学信息化我国已有一些网络教学平台,如软酷网,各大重点高校的在线教学平台等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网络教学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广。因此,教学网站的设计实现以及观念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网络基本普及到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但现在网络教育资源并不是很丰富,再加上教育水品并不高的广大农村地区。因此在未来,我国的网上教育平台的建设将有很大的前景。要提高我国网络教学水平,必须注重网络教育的教学设计,加强适应个性化教学,合作性教学,加强资源库的标准化建设。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方法

  首先按照软件工程理论对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及非功能需求;然后对系统进行设计,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如下:

  1.用户注册:分为教师登陆和学生登录两个角色权限。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机制,提供数据信息的授权访问。

  2.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内容简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和授课计划。

  3.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内容以及实验指导书。

  4.教学资源:查看教学课件及网上资源,网上资源采用网页形式进行链接。

  5.在线学习:学生可通过该系统进行自测,完成答卷。

  6.师生论坛:该模块实行权限管理, 用户注册登陆后, 会看到发布的各种信息目录, 通过点击查看进入,可以查看到具体的信息以及老师或者其他学生回复此问题的内容。

  该系统采用了 ASP+DIV+CSS 的设计模式,利用 MD5加密。本系统是基于WinXp+SqlServer2005+Visual studio2008进行开发。系统采用 B/S 模式结构,利用 Internet 对毕业论文进行管理。并结合Dreamweaver实现静态网页界面的设计。本系统使用的ASP.NET动态网页技术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都已经发展成熟,完全可以满足系统设计需要,而且是目前主流技术,服务器的架设和支持均十分方便。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的方法

  (1)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由于数据库很多数据都需要存储在数据库中,如果数据库表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在以后的开发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2)数据安全以和角色划分。

  解决方法:数据安全方面,系统登录的密码通过MD5加密算法后存入数据库中,很大程度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用户表有role列,当用户登录时,系统会根据当前登录的用户去数据库检索role列的值,根据role的值调整用户的功能。

  五、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

  第一周 :阅读资料,进行课题调研,确定毕业设计题目。

  第二周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第三周 :查阅书籍、期刊,查找外文资料,开始外文翻译。

  第四周 :学习数据库以及asp.net相关知识。

  第五周 :对选题教学网站系统的功能进行需求分析。

  第六周 :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及VisualStudio软件,并熟悉其运行环境。

  第七周 :网站系统规划和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

  第八周 :前台:网站首页及基本功能的实现 。

  第九周 :后台:管理端用户及在线测试模块的设计

  第十周 :完成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报告

  第十一周:完善前台布局并进行编码设计。

  第十二周:依据后台功能划分进行后台布局和编码。

  第十三周:继续完成网站的编码实现。

  第十四周:对功能需求与实现进行分析与改进。

  第十五周:进行网站调试、美化及改进。

  第十六周:按照工作手册要求,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七周:完善论文完成剩余章节,检查无误后打印初稿。

  第十八周:整理毕业设计资料和答辩汇报材料,准备答辩。

  六、参考文献(或资料)

  [1]叶子青。 ASP网络开发入门与实践。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杨晓斌 施恩早.ASP动态网页设计。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3]李晓龙。在线教学网站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08.

  [4]官正 袁珂。 Dreamweaver CS4网页制作与网站组建简明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湛美英。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期刊.2009.

  [6]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项宇峰.ASP+SQL Server典型网站建设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8]张莉。 ASP连接数据库的方法。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相关文章: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范文(精选11篇)11-16

计算机导论实验报告11-19

计算机导论实验报告01-09

计算机专业实习课程报告(精选6篇)11-16

计算机导论实验报告(精选11篇)07-08

计算机导论重点总结12-01

计算机专业实习课程报告范文(精选11篇)11-15

(精品)计算机导论实验报告5篇11-10

计算机导论学习心得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