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24-10-14 14:05:22 宜欢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精选1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社会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精选15篇)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为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解掌握我乡当前农村现状,摸清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根据县党办的要求,接到通知后,我乡立即组成调研组,于8月8日深入到xx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情况、今年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情况

  1、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xx乡xx村是“五个100”规划扶贫村,在20xx年度又再次被县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使x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实施,20xx年,县政府成立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小组,具体由农办牵头,组织财政、交通、水利、农业、扶贫等二十多个部门,聚集了大量的人力对xx村进行了实地踏查,结合xx村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规划为基础,以“五通五改三新三提高”为重点,“五通”即:通路、通水、通风、通话、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圈、改灶、改房、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惯;“三新”即: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建农村新的精神面貌;“三提高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着力建设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一项有特色的支柱产业,一个畅通的公路网络,一套完整齐全的配套设施,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和一个文明进步的村规民约。通过四至五年的努力,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宽裕,村内环境整洁优美,村民思想道德良好,村级民主管理健全,公共设施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力争到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达到4538元以上,人民群众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标准。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项目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公路建设、移民搬迁、村寨道路硬化、通话通电等。其中:规划每年利用冬闲地种植脱毒马铃薯300亩,封山育林1620亩,花红种植800亩,板栗140亩,花椒120亩,石漠化治理275亩,实施坡改梯(水毁工程)、水利建设等项目,规划总投资1924万元。其中:用于生态建设投入142.1万元,产业发展投资456万元,基础设施及能源建设投入641.8万元,改善村容村貌投入192.6万元,农村社会事业方面投入58.9万元。

  xx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定稿后,经乡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2、今年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情况

  今年xx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大力实施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状大畜牧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力工经济,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

  (1)种植项目的建设情况

  ①、20xx年度,在县农业局的支持下,xx村调进脱毒马铃薯13.4吨,种植面积95亩,目前正待测产验收。

  ②、石漠化治理工作全面开展,实施地点从夹岩至大寨,面积397亩。

  (2)村容村貌的治理情况

  ①、xx村共有自然村寨10个,现有3个自然村寨(木房、玉丰、大寨)已完成村寨道路硬化,硬化面积8500余平方米,总长9000余米,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②、沼气池建设全面普及,xx村从二00三年开始实施农村生态能源沼气池建设项目,历时3年,现已建设沼气池432口,普及率达到89.6左右,部分农户因投资不足,场地不够等因素制约未得以建设,今后将着力帮扶,予以改善。

  ③、活动场所的改造即将启动。xx村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已选点玉丰,接近村活动室,土地丈量工作已全部完成,工程正待建设之中;玉丰一组球场建设项目也即将启动,水泥拨调基本到位,预计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④、20xx年度完成改厕400口,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3)移民搬迁工作,xx村石峰一二组搬迁项目全部启动,土地调整即选点工作全面开展,共涉及72户,263人,选点具体落实在xx村下木房河道旁,交通便利。

  (4)通路工程及农电改造,规划一组中涉及到木房至石丰,大石包至毛家坡两条公路网络已通过县交通局立项批复,目前毛路建设已能通车,待项目到位后即组织实施。

  (5)农村茅草房改造工作进展顺利。xx村20xx年开始实施农村贫困户茅草房改造工程12户,今年又再次安排落实12户,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5、中心目标突出,产业发展来势良好。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基于这种认识,乡村干部和派驻的“第一书记”都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一开始就着手在抓产业发展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把寻找、培育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作为重中之中来抓。坪村镇芳园村筹资新办了荞冲采石场,并即将投产,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该村还对村庄周边500亩山林实行全面封山育林;连山乡联合村将烤烟和制种确定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发展烤烟150亩、制种80亩;地灵乡大坡村确立了以种植板蓝根等中药材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高椅乡高椅村利用高椅古村这一品牌优势,着力发展旅游经济,开辟了农家乐16户;洒溪乡柿子村确立了以楠竹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完成楠竹低改500亩,新建竹笋两用林基地100亩;堡子镇坪见村立足交通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共种植西红柿150亩、西瓜350亩、制种350亩;林城镇洒口村确立大棚蔬菜、杨梅为主导产业,建立大棚蔬菜基地300亩,杨梅基地100亩;团河镇楠木村新建经济果木林基地30亩,种植西瓜30亩、灵芝5亩;岩头乡墓脚村大力推进以制种、葡萄、罗汉果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此外,肖家乡东岳村等其他一些非试点村也都在积极探索,力争通过1至2年的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6、民主管理加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一是民主管理程度明显提高。坪村镇芳园村成立了以村组干部和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并制定完善了理事会章程和村规民约;团河镇楠木村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结合村情制定了“十要、十不要”村规民约;地灵乡大坡村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村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村民自治制度,真正做到了干部村民选,大事村民议,财务村民管。二是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高椅乡高椅村发动党员对村寨卫生实行“三清”整治,将牛栏全部迁到村外,整修厕所、猪圈,并定期对家庭环境卫生进行评比,对“不清洁”的家庭由村老年协会派人上门批评教育,环境卫生状况大为改观。三是地方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一些地方注重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农村社会新风尚。洒溪乡柿子村原来赌博成风,自被确定为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该村切实加大了社会风气整治力度,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村民参与赌博的现象基本消除了。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新农村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因而在思想认识、行动落实、规划设计、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存在误区。由于一些干部群众没有深入、系统地学习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仅仅是从会议、新闻媒体和一般性宣传活动中获得,因此并不能真正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通过现场调查询问,发现少数干部包括个别“第一书记”对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心中无数,与他们交流时,竟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出现偏差,在认识上存一些误区。一是部分干部群众持怀疑观望态度。一些干部群众把新农村建设看作一种新的形式主义,认为是以前所搞过的一些不切实际的运动、活动的延续或翻版,只是刮一阵风,刮过去就完了,因而对之抱消极应付的态度。少数基层干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清楚哪些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如个别村党支部书记、村长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党委、政府交办的政治任务,虽然在公开场合下表示要如何如何抓落实,但私下并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2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初步得出了这些老大难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舍规划不合理。

  2.社会保障覆盖力度低,医保问题严重。

  3.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同步,文化娱乐设施与人员匮乏。

  4.弃农转工转商过于迅猛,农地荒芜,农业产量下降。

  5.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大,受教育程度低。

  6.相关农业科技人才缺口大,干部群众关系冷淡。

  针对问题我的一些解决方法和相关想法:

  1.合理规划村舍建设,规范农村房屋建设,加强公共卫生设施与精神文化设施建设,使乡村环境更好更漂亮。尤其要加强普及科学,遏制迷信,彻底扭转村风村俗。

  2.大力覆盖社会保障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医疗建设,不仅要耕者有其田,还要耕者有其医,使广大农民各方面的生活都有一个全面的详细的'保障。

  3.加强农村教育系统建设,多从农民实际出发,多办夜校和业余性质的培训班,针对不同人群有的放矢的做好教育工作。

  4.强制的法制化的推广计划生育工作,要加强宣传与教育,让农民真正感觉到多生劣生不仅增加了家庭负担,更加重了社会负担。庞大的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一大阻力。

  5.要建立新的农村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从制度这个根本入手,加大财政投入,结合农村科技人才实实在在的利益。

  6.至于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则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说明的是,这仍然是一个初步的大纲型的想法,还仍然有待以后的继续完整。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3

  调查对象:

  省市区镇村和村部分村民

  时间:

  2月15-2月19日

  方式:

  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城前村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只有近八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我并未真正体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现在终于明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问的“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却一不可,共同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条件,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具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忧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业生产情况。本村耕地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甘蔗、大蒜、花生等经济农作物,基本上达到多元化农业。

  畜牧生产情况。畜牧生产方面以养鸡业较具规模,两村有15户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养鸡基地,配套设施完善,每户养鸡数量在~10000只不等。养猪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部分养殖户已打算开春二月扩大养殖规模,但相对现代化的养猪企业尚具有很大差距。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村主要道路的硬化率较高,巷道尚有大部分未能硬化;一条河流流经村西,是村里的主要灌溉水源。以后均未进行硬化处理,年久失修,人饮工程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委在相关部门的关照下,通过专项资金(材料)下拨和村民自筹资金对原有管道进行改造和完善,已有大约98%村民自愿安装自来水。通讯方面,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总拥有率已达80%,绝大数都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机,100%的家庭都能看到信号清晰的电视节目,电脑网络的运用正在申请安装。

  公共设施建设情况。村委办公楼在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已经在去年完成改造,焕然一新。村党支部李书记说,原有办公楼不算很旧,专项资金有限,而且村里为了减轻村民负担,没有集资重建,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修。

  村民的年收入情况。本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常规农业种养收入以及外出打工收入为主,全村外出打工流动人口四百多人,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

  取得的成效

  1.人们的就诊途经很便捷,让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处理不至于出现措手不及。

  2.村中孩子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减免情况落实的比较令人满意,让家境贫穷得孩子重新留在校园,圆自己的求学梦。

  3.村中关于给予农民补助的情况基本得到落实,让农民真正感到正策益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温暖。

  4.农民的.收入在一步步的稳定提高。

  不足之处

  1.村中不经常组织劳动技能的培训,如果多培训就相当于用技术来武装农民,避免农民在生产中走弯路。

  2.农民的娱乐生活太单调,村中的公共活动厂所太少。除了村委会前有一处可共村民休息的小厂地外就没发现其他的供村民利用的公共场所。

  3.村中目前的绿化比较乱,根据村中得绿化计划,形式上是沿路线绿化,没有集中的绿化用地。

  4.在调查中发现村中的垃圾乱堆放严重,基本上是沿路放置或者是在闲置的宅基地堆放,这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得发展,农村也会越来越富有,人们的家园保护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样下去,城市所向往的那种浓浓的乡村气息也会被混凝土的冰冷所代替。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再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村中的一些空地,把他变成邻里交往的热土。

  一点建议

  1.道路绿化:村、组、团绿化和家庭绿化相结合。在绿化上要充分利用空地,路边以树木、花草绿化为主并和庭院得树木绿化相结合,创造美丽的乡村风光。

  2.增加村中的公共厕所。崔西沟村是一个开放的村庄,平时人员流动量很大,而且陌生人很多,所以公共厕所是必不可少的。3.合理规划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统,搞好环境卫生。

  4.因地制宜,作好排水系统规划。

  5.做好村中产业调整,争取是产业不那么单一,使村子在经济狂飙的现代有一定的综和调整能力。总之,我国是一农业大国,只有农民富了,才是农村的真正进步。中国才能算是真正富裕起来了,才是走进了现代化。所以我们要做更多的实践与调查工作,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步伐。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农村——中国的主体,所以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改善农村的经济结构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为此,今年暑假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农村的发展情况。我做了以下社会实践调查:

  地点:

  南阳镇

  时间:

  20xx-7-01到20xx-7-24

  调查程序:

  总体观察——实地考察——调查问卷——整理总结

  主要内容:

  关于环境、人文、经济的发展情况

  经实地考察,我得知: 早在改革开放前,南阳地处山沟,没有绝对的地理优势,人们的生活十分贫穷,基本只能满足三餐而没有剩余的费用。人们的衣着也十分单调,并且款式单一,基本谈不上好看。

  由于生活贫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生产水平较低,当时只求饱,根本顾不上营养。有时甚至要吃树根。

  居住条件也不理想,一般都是多户一家四合院,住房相对较紧张。房子都由土木建造而成,安全系数低,不美观。

  出行基本都是步行,要到县城看病,极其不便。

  然而今非昔比,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在物质条件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也不断上攀。

  现今人们告别了单调时代,穿上了丰富多彩的衣服,赶上了时尚的潮流。在食用方面,人们注重的是营养,各餐均衡搭配,基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更有双湖二级公路的建设,打通了与外界交流的动脉,迅速带动南阳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都选择在南阳投资建设,工厂多了,人们不再失业,做到有劳有得。

  如今,在南阳的.建筑面积不断扩大,一片新气象,不再是以前的老房子。高高的砖瓦房拔地而起,既美观又安全。

  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每年春节都会举行一系列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还开了书店,在业余时间人们都会去看看书。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开通,使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加快,同时也满足了精神需求,无论是在学习、娱乐、做生意都改不少,过上了快节奏的生活。当地人基本都装上了电脑,跨上了信息时代。

  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的垃圾处理不当、污水未经处理排到河流中、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为此,我希望政府做一些努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带头先行,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继而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5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布置下,我利用暑假时间在xx省xx县进行了一次以陕西贫困农村致贫原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这次活动从7月15日至8月15日,历时1个月。在这次为期1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调查走访的形式,对自己所居住的农村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强了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锻炼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将此次社会实践与调查活动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发展和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忽视贫富差距扩大,农村发展相对缓慢的现状。我国城乡差距拉大,二元经济特征明显,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现在农村发展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至今仍存在贫困县及贫困家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处理好农村的发展问题,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年生活水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目的

  通过开展这次对关于贫困农村致贫原因调查的社会实践,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和农民生活现状,增强对社会现状的认识,增强自身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在调查中总结农村致贫原因,探求农村脱贫致富的方法与对策。

  三、调查时间与方式

  此次关于贫困农村致贫原因的社会实践从7月15日至8月15日,历时一个月。采取入户调查的形式,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以座谈的形式向调查对象询问家庭基本情况及对农村脱贫致富的看法和建议。

  四、农村致贫原因调查结果

  (一)文化素质偏低

  由于种种原因,在农村,很多农民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较低,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较差,观念保守,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接受先进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较差,不能及时有效的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疾病

  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托,对不能在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首先是这个家庭的负担加重,生活质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其次是家庭成员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要抽出人手专门伺候。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三)缺乏劳动力

  现在农村年轻人大多选择在外打工,很少在家,家庭中壮年劳动力缺乏,加之老人年老体弱,无法从事生产劳动,没有经济收入,造成老人生活来源无保障,生活非常困难。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力的人,不仅对家庭收入没有贡献,反而还会增大家庭支出,带来更大的负担,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

  (四)供养子女读书

  在农村,许多家庭认为只有读书才是出路,供养子女上学,接受良好的教育。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家中往往收入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为主。子女上学时的各项高额费用增加了家庭支出,给这类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生活负担。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的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

  (五)缺少资金和项目

  农村经济结构单一,以种植和养殖为主。有些贫困家庭有开展养殖或其他脱贫致富的想法与计划,但由于家庭贫困,缺乏资金支持,想法或计划难以实施。另外信息不畅导致农民缺乏科技信息和致富信息,缺乏脱贫致富的项目。缺少脱贫的项目和资金,导致农户生产生活停留在原来的水平,难以提高。

  (六)缺乏科学技术

  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网络等先进,快捷,信息量大的传媒方式几乎没有,报刊等平面媒体也不普及和发达,仅有电视等相对传统的传播媒体,这就造成了媒体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先天不足的问题。信息不畅,农民严重缺乏科技信息,加上政府对农民生产技术指导不到位,农民种植,养殖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导致难以增产增收。信息的不畅使农民难以把握市场的发展动态和需要,在选择农作物品种,种植方法以及调整产品结构等环节出现盲目性,出现扎堆现象,导致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出现丰年不丰收的现象。

  (七)自然灾害

  蓝田县属于季风性大陆气候,季风气候显著,时常会发生旱灾和洪涝灾害。蓝田县部分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不配套,排涝和灌溉功能不全,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处在一种“靠天养”“听天命”的状态。旱灾及洪涝灾害给农作物带来了巨大损失。有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户,若遇天灾,如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动物疾病等,就可能造成导致收入减少,造成生活困难。

  (八)扶贫资金不足

  现在,多数县乡把经济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上,专注于那些经济效益好,见效快,能够给财政带来收入的项目上。扶贫项目见效较慢,所以投入到扶贫上的资金很少,所占比重不大。有些县乡两级财政比较困难,由于财力不足,扶贫资金投入甚微,甚至根本没有投入,使脱贫工作进展缓慢,使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进一步加大。

  (九)物价上涨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和销售的成本上升,加上一些企业的不法行为,导致物价不断上涨。不断上涨的物价增加了家庭生活支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成本,带来了生活的负担和压力。

  (十)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部分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帮扶,党员干部捐物捐资的情况下,认为政府的帮扶是应该的,在这种情况下便产生了严重的懒惰依赖的思想,有困难找政府变成了他们的理所当然,因此,缺乏自力更生的动力和决心。

  五、意见及建议

  (一)通过发展产业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主要途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产品为原料,以加工或销售企业为为龙头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通过拳头产品带动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联系千家万户。根据地方特色和优势发展以种养林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依靠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乡镇应根据本地实际需要,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引进新项目,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平台。

  (二)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教育从小孩子抓起,减少新一代文盲。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两项实用技术及操作技能。农村的信息来源简单缺乏,在这个方面各个对口部门应主动进入农村农户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理论指导,传授技巧方法。建立扶贫培训基地,狠抓劳务输出培训,为贫困农民外出务工和寻求就业门路创造条件,通过培训基地源源不断的将他们推荐到省内外企业务工,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同时加快农业实用科技推广应用步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努力提高粮食产量,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防范洪涝及干旱灾害的能力。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应加强道路水利等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便利与外界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使农产品产的出,同时能运的`出,也能够将本地区缺少的资源运进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四)建立长效的社会农村保障体制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要提高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保障范围,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三是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辍学救助机制,切实解决贫困适龄儿童的辍学问题。如: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免收在城镇务工的贫困农民工子女的借读费;在筹集的扶贫发展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资助辍学的贫困生复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四是要尽快建立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使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在为家庭和当地创造财富的同时,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

  (五)建立扶贫信贷制度

  当前农村贫困农户的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农户贷款难和信用社放贷难同时存在。对于有劳动力有项目但缺资金的贫困农户来说,如果能得到政府提供的小额贷款,然后用在养殖或其他项目上,就有可能通过这些经营尽快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所以政府及信贷部门应该制定相关优惠便利的政策对部分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帮助贫困户解决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无资金的问题,为其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六)增加扶贫专用资金 一是建议县委,人大,政府在审定财政分配方案时,从财政中划出适当份额作为全县扶贫基金使用,建立扶贫发展基金专户帮助重点贫困人口脱贫。二是每年从预算外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扶贫发展基金专户,作为扶贫资金使用。三是实行非农经济反哺农业经济的办法,可按非农企业营业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扶贫专项资金使用。

  (七)加强卫生防预宣传及建设工作 加强乡镇卫生院,卫生所的设立和管理。充分发挥乡镇农村诊所作用,向农民加强宣传,使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就医习惯,宣传农村合作医疗的方针和政策,让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国家相关部门应扩大病种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也可根据医疗费用的多少进行救助,减少农民看病的费用,减轻负担。

  (八)控制物价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政府应采取有效地宏观调控政策,稳定市场,依法打击查处哄抬物价,私自涨价等违法行为,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及不合理上涨,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和合法权利。使农民不因物价的过快上涨而增加家庭负担,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

  六、感悟与收获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收获很多,一方面通过这次实践,我走入了社会,走进了农村,了解了社会现实和农村现在的发展以及农村家庭的生活状况。贴近了生活,开拓了视野,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学习,充实了自我。培养锻炼了自己的才干,同时提高并树立了服务社会的思想。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有些东西以前没有尝试过,有些知识还很匮乏,生活经验不足,这些都是我以后需要加强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虽然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很短,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使自己接触了解社会,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让我明白了学会适应社会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经历在社会上生存的困难,就越能增强自身的危机意识,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促使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生存能力,有利于自身今后的发展。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6

  今年暑假,我在当地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2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当前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教师待遇低,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

  (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调入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

  (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某某乡,拥有招商引资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是爷爷奶奶或留守妇女,大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翻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就那么几所,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就少之又少。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据了解,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当地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受招生计划的限制、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7

  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城镇化率逐年大幅度提高,进城务工农民逐年增加。这导致了农村中土地利用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土地是农业的基础,是农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所以土地利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提高。

  一、 调查名称:

  城市化下的xx省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二、 调查目的:

  l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促进农村土地科学、合理利用,探索农村土地利用新模式。

  l通过深入、全面地调查,掌握农村土地利用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向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l通过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 调查对象

  农民、部分政府人员、学生。

  四、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资料。

  五、 调查时间

  20xx年8月15日----20xx年8月20日

  六、 调查内容

  部分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及农民对城市化的看法,并对现象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的知识水平。我们做了两个调查问卷,各向对象提出了10个问题。(见附1、2)

  七、 调查结果:

  通过为期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调查,在发放了一百多份调查问卷后,我们得出了如下结果:目前,xx省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分为两种情况:

  1、平原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2、山区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一)平原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平原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率较高,但土地利用方式比较单一,土地撂荒现象存在但比较少,而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如:挖农田里的土卖给砖窑厂,农房规划不合理,以及乱占耕地现象。从调查报告中分析得到,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平原地区土地开阔,便于集约化耕种,机械化水平较高。

  2、 国家目前实行的种粮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

  3、 平原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但季节性外出务工较多。

  4、 城市化不断推进使大量农田被侵占

  5、 部分地区的村民委员会并没有实施可行性的便民、利民以及提高农民收入的措施。

  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农民的收入不仅仅局限于对土地的利用,还来自于经商、外出务工、养殖等其他方式。

  (二)山区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山区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率较低,但土地利用方式比较多元化,撂荒现象比较严重,土地利用不尽合理,如毁林造地,农村宅基地利用粗放,浪费、闲置现象严重,农村办的工厂用地较为浪费等。从调查报告中分析得出,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山区地区地形起伏大,不利于集约化耕种。

  2、 山区耕地面积少,建筑用地规划不合理。

  3、 山区坡度大,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土地较贫瘠,产量不高。

  4、废弃的房屋得不到及时的拆除,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土地的闲置。

  八、 调查体会:

  通过此次调查我切实了解到了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感受到了农村发展的滞后,体会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我觉得自己身负着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使命。此次的经历加上我个人的薄见,我认为农村的发展,土地是根本和关键,是农民增收的一大优势。但基于目前我们的不合理利用方式,土地并没有使大部分农民走向富裕,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改变当前单一的种植模式,发展多种经营。

  2、 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政策、财政支持。

  3、 改变当前粗放的经营模式,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4、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如:“科技下乡”等。

  5、 加强对农村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8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 留守儿童,成为一衷煺遍的社会现象。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从此缺失亲情的抚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 1.2亿农民工常年于城市工作,由此产生近xx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而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最新统计,我国现有农民工已增至1.5亿,随着国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更多的农村盈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数据也将与日俱增。

  调查时间:

  xx年7月16日-xx年8月16日

  调查对象:

  广东省xx县中小学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以及关联对象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当地参考数据

  社会实践调查经过

  一、“留守儿童”现状

  调查数据显示,该县在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共8839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数(人)的14.9%。其中,在中学就读的占全县中小学学生数(人)的12.96%,共有2663人;在小学就读的占全县小学学生数(人)的15.95%,共有6176人。其中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的留守儿童占绝大部分,占90%;而由亲朋好友照顾的占10%。留守儿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这是由于留守儿童缺少正常家庭教育,这一现象有待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1、在读未成年人中,留守儿童占很大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收展,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难以满足村民生活需求,越来越多的.村民将目光瞄向城市,涌向城市,希望创造更好的生活。因此,在该县读书的同学中随机抽取了50名同学进行调查,其中有21名是留守儿童,占42%。这说明留守儿童占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此外,“隔代监护”,也就是由(外)祖父母监护的留守儿童占13人,占61.90%。

  2、留守儿童普遍学习环境差,学习成绩偏低。

  由于学校教育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师生缺乏沟通,教师教育方式不当,留守儿童中有28.14%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或根本不理会。根据xx年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成绩在中等以下的同学当中,留守儿童占了54.14%,在0~60分之间占28.95%,60~75分之间占 21.19%。

  3、留守儿童心理现状

  普遍欠良好。当问及是否“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这类问题时,据统计回答是“否”的留守儿童占38.45%,还有很多小孩心理成熟缓慢,在问到“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被问及到为什么不想当科学家、老师诸类问题时,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现实,相当部分对自己缺乏自信,觉得自己将会一事无成,没有拥有值得别人称道的地方,甚至少数同学在被调查问到“被人欺负时怎么办?”时回答“忍气吞声”,另外还有65.23%都以为生活现状很苦恼。

  4、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力较弱。

  由于缺乏监护,以及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心理意识和行为作风得不到及时的、有效的纠正,导致在学习、纪律、意识形态上都存在着偏差,通过对其监护人以及邻居的访谈中了解到,很多留守儿童都不喜欢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也经常纪律违规,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现象,甚至还出现了偷盗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父母外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作业未能按时完成,或者应付了事,造成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因为缺少家庭教育,不少留守儿童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环节跟不上,往往越学越糟,厌倦学习、不求上进。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甚至有些留守儿童上课纪律性差,出现逃学现象。

  3.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4.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

  结束语

  迫切希望社会更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现象,是加快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迫在眉睫。他们很难得到父母的关爱,得不到父母的言传真教,得不到父母意识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亲在他们的印象中,是一个长期的漂泊的身影,是可视而不可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人生观是惨淡的。他们希望社会关注他们,重视他们,他们需要我们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扶持,他们需要的是社会对他们行为的认同,在社会上被更好的对待。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9

  一、基本状况

  xx村坐落在xx县西部,位于xx乡东北部,距县城十四公里左右。该村地属丘陵山区,但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捷,气候适宜,广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同时,外出务工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全村共有228户人家,共计大约946人,辖5个自然庄。村中耕地面积2900余亩,粮田面积2500余亩。

  近年来,xx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方针,按照乡党委的总体工作思路,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各种产业,促进自身发展,用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稳步进行,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二、发展现状

  农产品结构单一,抗风险潜力较弱。种植业作为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农产品结构的单一化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养殖业资金不足,存在着带动力不足,发展不稳定的现象。同时,农民素质不高,封建思想严重,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科技人才。

  三、发展方向

  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到达“五个好”标准,在志村两委的带领下,将xx建设成为村民、群众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发展思路

  (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1、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力推行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增加对三农的资金、技术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建设现代农业。

  2、推广健康养殖观念与养殖方式,使养殖业健康发展。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将养殖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1、完善道路设施建设。力争实现100%“户户通”。

  2、进一步治理村庄环境,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对全村未绿化道路两侧的`绿化进行统一规划,基本实现村道两旁绿化,鼓励农户进行庭院美化,建设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治、生活舒适的新农村,做到人居与自然趋向和谐。

  3、努力做好全村的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全村的自来水管网改造,确保人畜吃水问题合理解决。

  4、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继续加大沼气建设投入,使全村居民都能用上清洁、安全的沼气。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为民服务的潜力,提高村支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同时,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尤其是财务公开制度,让群众了解并监督村群众资产和财务收支状况,进一步规划民主决策机制与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科技人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提高农民素质。一方面能够透过办学校及培训班的方式,加强农村教育系统建设,另一方面,向农村基层输送优秀人才,加快新技术的推广。进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用技术与科技装备农业,为现代农业建设带给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大力覆盖社会保障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医疗建设,提高基金使用率和农民的受益水平。逐步提高农村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使广大农民各方面的生活都有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保障。

  (六)强化法制教育与计划生育推广工作。定期举办各种法律知识宣传讲座与培训班,使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生殖健康推进计划和“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工程。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10

  调查目的:

  了解农村教育问题目前状况

  调查时间:

  20xx.4.30-5.6

  调查对象:

  xx中小学

  调查方法:

  网上调查法

  实施调查人:

  xx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两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在15%的人口——大约为1亿8000万人——所居住的区域还远没有普及,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纪代中后期各地政府的.作为所显示的那样,这种“普及”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各种手段,包括“弄虚作假”这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的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如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失学率的反弹。两年前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已经通过“普九”验收的1242个县中,失学率超过5%的有209个县,超过10%的有63个。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而湖南省有关部门今年夏天对6个县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其中小学为39.7%,初中为20.0%),农村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达92.1%.

  第三,从《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实现“基本普及”之前的间,总计有1亿5000多万少年儿童完全没有或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3200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3791.5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5000多万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3067.6万人。这一庞大人群的一部分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显示着他们的存在:从国家今年公布的“8500万青壮年文盲”,到各地以种种暴力手段威胁着社会的低文化层青少年犯罪。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1.教师分布不合理

  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有一个村小6个年级,只有5名教师,还有一个村小只有一位公办教师,其余全是村请临时代课教师。全区还有上百名计划外教师,既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又加重乡、村及农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有一所城市初中,有10名教师搞行管(如卫生、纪律、考勤、水电、印刷、门卫),造成人才浪费。

  2.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

  以我区为例,全区教师共减员216人,包括离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县、考上公务员等。而现在教师工资实行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有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教师缺编严重。而区财政无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高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

  3.教师素质偏低

  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在我们对5120名初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中,有2270名教师认为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占问卷人的44.3%。

  4.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在对4447名小学教师问卷中,2252名教师认为工作负担重,占问卷人的50.6%。

  5.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在对5120名中小学教师专项问卷中,订阅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仅1种和未订的有1897人,仅在写论文时阅读使用书刊资料的占810人,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仅962人。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11

  一、引言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xx地区农村社会的深入调查,全面了解该地区农村经济、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xx地区具有代表性的5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3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访问了至少30户农户,确保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同时,还与当地政府部门、学校、卫生院等进行了交流,获取了相关统计数据和政策信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经济状况

  农业仍然是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种植结构单一,缺乏高效作物和特色产业。

  农民外出务工比例较高,成为家庭增收的重要途径,但也带来了留守儿童、老人赡养等社会问题。

  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开始萌芽,但规模较小,影响力有限。

  教育状况

  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

  学生流失率较高,尤其是初中阶段,部分家庭因经济原因选择让孩子提前进入劳动力市场。

  远程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化教育普及程度有待提高。

  医疗卫生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但医疗资源依然紧张,尤其是高水平医疗服务缺乏。

  农民健康意识不强,慢性病发病率较高,缺乏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较高,但实际报销比例和便利性有待提升。

  基础设施

  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基本覆盖,但维护和管理不足,部分设施老化严重。

  互联网普及率逐步提升,但网络速度慢、费用高,限制了信息获取和对外交流。

  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滞后,影响农村居住环境。

  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生活相对单调,缺乏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公共设施。

  传统文化传承面临挑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减弱。

  互联网和移动媒体成为农民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新渠道,但也存在网络沉迷、信息泛滥等问题。

  四、问题与挑战

  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路径。

  教育、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农村人口素质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投入不足,制约农村发展。

  文化生活匮乏,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幸福感。

  五、建议与对策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鼓励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教育和医疗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师待遇;完善农村医疗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交通、水利、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丰富文化生活:建设农村文化设施,举办文化活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鼓励社会参与: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支持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激发农村内部活力。

  六、结论

  xx地区农村社会在经济发展、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和农民自身努力,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12

  一、引言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我国某典型农村地区的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当前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与样本概述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研对象覆盖了该农村地区的村民、村干部、学校教师、卫生院医生等,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访谈关键人物30人次。调研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地区农村社会的整体情况。

  三、农村经济现状

  农业生产:该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作物,部分农户尝试种植特色水果和经济作物,但规模较小,缺乏品牌效应。农业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劳动力老龄化、技术落后等问题。

  农民收入:农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作物销售、外出务工和养殖业。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家庭收入有所提升,但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低收入家庭生活较为困难。

  合作社与电商:少数村庄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尝试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但参与度不高,缺乏有效运营和品牌建设。

  四、文化教育状况

  教育资源: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短缺。

  教育意识:家长普遍重视子女教育,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对课外辅导和兴趣培养投入有限。

  成人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机会少,影响了农民技能提升和就业竞争力。

  五、医疗卫生状况

  医疗设施:乡村卫生院设备简陋,药品种类有限,难以满足村民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医疗服务:医生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村民就医不便,尤其是偏远地区。

  健康意识:村民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但预防保健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普及不足。

  六、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农村道路虽已基本实现硬化,但维护不善,雨季通行困难。公共交通服务不足,影响村民出行。

  水利: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灌溉效率低,影响农业生产。

  信息网络:互联网普及率有所提高,但网络速度和稳定性仍有待提升,影响农村电商和远程教育的`发展。

  七、存在问题与挑战

  人才流失: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发展缺乏人才支撑。

  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改善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资金来源有限。

  八、建议与对策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政策激励和职业培训,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提升农民技能。

  推动产业升级:鼓励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多元化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加大投入与政策支持:政府应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医疗设施,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

  九、结论

  当前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乡村美丽和谐的目标。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13

  一、引言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社会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我们组织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本次调查选取了xx省xx县xx村作为样本点,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式,对该村的经济状况、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xx村村民,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群。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用于收集村民对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见;访谈则针对部分村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具体生活情况和需求。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经济状况

  近年来,xx村经济有所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大部分村民通过种植、养殖等农业活动获得收入,部分村民还从事手工业、商业等副业。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高效农业项目、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基础设施

  xx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覆盖全村。然而,部分设施仍存在老化、维护不足等问题,如部分道路破损严重、供水设施老化等,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活动。

  教育医疗

  xx村的教育医疗条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医疗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村民看病就医仍存在困难。

  文化生活

  xx村的文化生活较为丰富,村民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活动缺乏创新、村民参与度不高等,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四、问题与建议

  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高效农业项目;

  (2)基础设施老化、维护不足;

  (3)教育医疗资源匮乏;

  (4)文化生活缺乏创新。

  建议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进高效农业项目,提高农民收入;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3)加大教育医疗投入,提高学校设施水平和师资力量,加强医疗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

  (4)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提高村民参与度,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五、结论

  本次农村社会调查结果显示,xx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推动农村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和村民共同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教育医疗水平、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工作。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14

  一、引言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社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我们组织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数据,为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实地考察主要了解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情况;问卷调查则针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状况、教育医疗需求等方面进行设计;访谈则通过与农村居民、村干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样本选择:调查选取了xx省xx市的xx县xx村作为样本点。该村具有典型的农村特征,包括农业种植、畜牧业、手工业等多种产业类型,同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等农村普遍问题。

  三、调查结果

  经济状况:近年来,该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仍然较低,且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部分农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了增收,但仍有部分农民因缺乏技能、资金等资源而陷入贫困。

  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电网改造等。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落后,特别是在网络通信、医疗卫生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文化教育:农村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但教育资源仍然匮乏。许多农村学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此外,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足够的职业技能培训。

  医疗卫生: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但医疗资源仍然紧张。部分农村居民因距离医院较远、医疗费用高昂等原因,难以及时获得有效的医疗服务。

  四、问题与挑战

  人才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打工或求学,导致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产业单一: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农业种植和畜牧业等传统产业,缺乏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的支撑。

  基础设施滞后:虽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仍然滞后于城市发展水平,制约了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较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五、建议与对策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政策扶持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农村青年人才。同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农村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如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网络通信、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

  提升教育资源质量: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师待遇,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同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

  六、结论

  本次农村社会调查表明,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为了推动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村居民共同努力,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提升教育资源质量等方面的工作。

  以上是一份农村社会调查报告的范文,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15

  一、引言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社会的现状,我们组织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旨在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式,全面反映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xx省xx市xx县(区)的5个村庄作为调查对象。每个村庄随机抽取了5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我们还对村委会干部和部分村民进行了深度访谈。调查内容涵盖了农村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条件、文化生活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经济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大部分农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部分农户还通过外出务工、电商销售等方式增加了收入。然而,也有部分农户因缺乏技术、资金等条件,收入仍然较低,生活较为困难。

  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显著改善。大部分村庄已经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路,部分村庄还建设了文化广场、体育设施等公共设施。然而,也有部分偏远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

  教育医疗条件

  农村教育医疗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大部分村庄都建有小学或教学点,孩子们能够就近入学。同时,农村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提升,大部分村庄都建有卫生室或诊所,能够满足村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然而,也有部分村庄教育医疗资源仍然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医疗设备落后等问题仍然存在。

  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大部分村庄都建有文化活动中心或图书室,村民能够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如广场舞、文艺演出等。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村民的娱乐方式也更加多样化。然而,也有部分村庄文化生活仍然单调,缺乏文化娱乐活动。

  四、问题与建议

  问题

  (1)部分农户收入仍然较低,生活困难。

  (2)部分偏远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3)部分村庄教育医疗资源匮乏。

  (4)部分村庄文化生活单调。

  建议

  (1)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户收入水平。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确保他们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先解决偏远村庄的交通、饮水等问题。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

  (3)优化农村教育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的投入力度,提高师资力量和医疗设备水平。同时,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医生到农村支教、支医,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服务水平。

  (4)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生活的支持力度,建设更多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同时,鼓励村民自发组织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内容。

  五、结论

  本次农村社会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农村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同时,村民也应积极参与农村建设和发展,共同推动农村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03-12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03-28

农村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优秀01-31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秀05-05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通用03-17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04-12

关于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5-05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04-10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15篇03-21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15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