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品质》课文教案

《品质》课文教案

时间:2024-09-26 11:07:05

《品质》课文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品质》课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质》课文教案(精选10篇)

  《品质》课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社会的优秀品质。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小说中如何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2 、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更深层地理解格斯拉先生的“品质”,构建现代社会生存下的正确价值观,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

  【目标重点、难点】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优秀品质。

  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1、课前预习:

  (1)作家及时代背景

  约翰?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他的文学生涯开始得较晚,三十岁发表处女作,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

  《品质》写于1911年。作者描写的当时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2)自读课文完成作业本1—7题

  (3)正音识字

  沁(qìn)人心脾 靴(xuē)子 一爿(pán) 鬈(quán)曲 赊(shē)账

  趿(tā)拖鞋 蹙(cù)眉 时髦(máo) 褶(zhě)皱 脚趾(zhǐ)

  诧(chà)异 断炊(chuī)

  词语积累

  簇新:极新、全新。 羞怯:羞涩胆怯。

  鬈曲:弯曲的。 赊账:把买卖的货款在账上延期收付。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垄断:指把持和独占。

  潜在: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

  褶皱:皱纹。 抚爱:照料、爱护。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迟缓:不迅速、缓慢。

  慈悲:慈善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成语积累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不可思议:原来的意思是说道理涤妙,无法理解。现在多作无法想像讲。

  2、课堂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指南录>后序》和《五人墓碑记》,我们明白: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如文天祥;总有行为的先导挺身而出无怨无悔,如“五人”;也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底层的光芒”,《品质》和《老王》都是体现这些平凡人的光辉的,他们的精神和伟人一样,在人们的心中永远发光。

  二. 整体感知

  一般的小说不外乎就是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这篇小说也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

  1.请问:在鞋匠格斯拉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

  (提示:这是一个鞋匠,大家认为他的手艺怎么样?这么好的手艺,他的生意应该很好吧?)

  ……

  明确:格斯拉是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儿后来就饿死了。

  作者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一条的明线:我与格斯拉的故事;一条是暗线:格斯拉的故事。

  2.按照道理,格斯拉有那么好的做鞋手艺,他应该有很好的生意,可事实上他却饿死了,说明格斯拉一定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下面青同学们找出能反映格斯拉生活环境的句子或内容,简要评述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

  (1)26段: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 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 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

  ——资本垄断的社会

  (2)28段:他的店铺外面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也是个靴匠的名字 在里面,现在已经缩成一个小间

  ——同行的激烈竞争

  (3)64段: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啊,这就是他的下场

  ——商业诚信的危机,小手工业者的悲哀

  教师归纳:这是一个工业垄断加剧,同行竞争激烈,许多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偷工减料,不守诚信的社会。

  三.这篇小说写得最好的是刻画了靴匠格斯拉的形象,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分析格斯拉的形象以及作者刻画的方法。

  1.请找出能体现格斯拉性格特点的句子或内容,并谈谈你的认识。

  ……

  重点点评以下五点:

  (1)关于格斯拉“皮革”一般的外貌描写。(5段)

  这段外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用“皮革”喻示其老实、执著的性格,这样的描写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职业巧妙地融合了起来;“死板板”“僵硬”这些词语看似贬义,其实是赞扬,赞扬老格斯拉对品质的执著追求。

  (2)与“我”关于一双有响声的靴子的对话描写。(13—21段)

  很好地表现了格斯拉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对顾客诚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虑我的话”“不该”“是不是”“蹙蹙眉头”“严重的事”等等

  (3)格斯拉对大公司不顾质量滥做广告的斥责。(25、26段)

  既反映了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时代背景,他的愤怒和斥骂也体现出他不愿粗制滥造、坑害消费者的职业道德。

  (4)我去做鞋子时它的表情和动作描写。(8-11段)

  表现了格斯拉 对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认真细致和珍惜。如 “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对他卖出的靴子,他总是以“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他对皮革的关注,对靴子的热情远远超过他对顾客的关心。“他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5)年轻人与“我”关于格斯拉饿死的一段侧面描写。(60—67段)

  侧面写出格斯拉热爱靴子,把做靴子看的高与自己生命的敬业精神。

  这段文字与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的结尾有点相似:《最后的常春藤叶》。这样的侧面描写能加深我们对人物的理解。

  ……

  2.试用一句话归纳格斯拉的形象。

  ……

  这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质量,在纷繁的世界里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四.研究探索。

  1.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艺,却遭受最悲惨的命运。请同学们从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

  (1)格斯拉虽然贫穷,但宁可饿死也恪守职业道德的个性是他不幸的根源。

  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做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不预收工资……

  假如他换一种方式生活,他可能活得很好。

  (2)资本垄断,机器作坊,社会风化变坏的社会背景也是他不幸的原因。

  机器生产,工业垄断,挤压了小作坊的生存空间,人民追求时尚,把质量放在次要地位。他的悲剧命运也成为必然。

  教师归纳:格斯拉的悲剧真是由自身和社会两个原因造成的。

  2.其实这样的结局,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前文的铺垫中看出来。请找找看:

  ……

  (1)第10段:我订做一双靴子要半个月

  (2)第28段,他的店铺外边两个橱窗的一个漆上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了

  (3)第40段,他变得更加苍老、消瘦

  (4)第43段,仅一年时间,60岁的格斯拉仿佛已经75岁了

  (5)第48段,很快做好,生意清淡

  (6)第53段,最后一次收到学习时候,意外收到了账单

  所以第54段,当他的店铺没有他的姓氏,他的靴子也下架时,我们就有理由猜想到格斯拉不在人世了!

  五.小结: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就是因为有像格斯拉一样恪守职业道德的人在,他们以正直、诚实的品格守护社会的良知和公正。小说以“品格”为题,目的正是以此来呼唤良知,呼唤公正。

  《品质》课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意志的力量,懂得优良的意志品质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2.学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磨炼坚强的意志。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坚强意志的四种特征,能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

  2.知道意志的作用:能激发人的潜能,是行动的强大推动力,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3.了解磨砺意志的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去初步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意志的特征

  导入新课:

  (活动体验)让学生用肘关节夹住笔来写自己的名字,看看写得怎样;然后坚持写一行字、两行字……

  师:请同学们谈谈活动的感受。

  生:字写得很难看,时间长了手很酸痛。

  师:肘关节夹笔写字很难,因为酸痛不容易坚持,要写得好就更难了,但是有人就能做到,我们来看一看《无手博士一—湘潭师范学院青年教师赵行良》。

  (课件展示)写字,手没了,用什么写?开始,行良尝试着用脚,脚指头太短,夹不住笔;他又改用肘,用光秃秃的肘端,可笔却怎么也不听使唤,好不容易夹住,“哧溜”一下,它又从肘间滑落,行良又夹,又滑;幼嫩的皮肤磨破了,缠块破布继续……就这样,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的字终于跟别人的一个样了,后来,甚至比班上所有的同学都写得漂亮。

  师:看了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生:他的意志非常坚强,为了实现目标百折不挠,我们也许坚持不下来。

  讲解新课:

  师: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意志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但有的人意志坚强,有的人意志薄弱。赵行良身上体现出来的坚忍性是良好意志的重要特征,这是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古今中外,许多意志坚强的人令我们敬佩和感动,请同学们交流你们所知道的这类故事(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身边的人)。

  (班级交流略)

  师:大家说得很好,那么从这些人身上,你认为良好的意志品质除了坚忍性外还有什么特征呢?

  生:不怕困难、自觉独立……

  师:拥有坚强意志的人常常会不畏艰难,创造奇迹。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个创造奇迹的人。

  (课件展示)英国有1.35万家麦当劳,拥有它的人是一个叫琼森的人。当初琼森只是一个打工的,根本无法具备麦当劳总部所要求的75万美元现款和一家中等规模以上银行信用支持的苛刻条件。只有5万美元存款的琼森决意要在英国创立麦当劳事业。但5个月,他只借到4万元,面对巨大的资金落差,琼森没有放弃,偏要迎难而上。

  于是,他叩响了伦敦银行总裁办公室的大门。在听完他的表述后,银行总裁说,让我再考虑考虑吧。琼森心头掠过失望,但立刻镇定下来说:可否让我告诉你我那5万美元的来历呢?回答是“可以”。“那是我6年来按月存款的收获,我每月坚持存下1/3的工资,雷打不动,从未间断。6年里,无数次面对过度紧张或手痒难耐的尴尬局面,我都咬紧牙关挺了过来。我立下宏愿,存够10万美元开创自己的事业,现在机会来了,我要提前开创事业。”

  送走琼森后,总裁立即驱车前往那家银行,亲自了解琼森的存钱情况。果然6年来琼森风雨无阻地准时存钱,总裁听完后大为动容,立即打通琼森家的.电话,告诉他伦敦银行可以毫无条件地支持他创建麦当劳事业。

  师:在意志坚强的琼森身上,什么品质尤为突出?

  生:他有很好的自制力,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并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动,特别是克制与目的相违背的情绪和行动。他也非常的果断,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迅速作出决策并采取行动。

  师: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和自制性是良好意志品质的四大特征。我们青少年应从小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孩子过度溺爱,这样做的不良后果就是造成

  青少年学生的意志薄弱的现象比较严重。请你谈谈身边的所见所闻。

  (学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评价、提升。)

  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己的意志力情况。分四人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先提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1—2件典型事例,然后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在该案例中自己的意志品质。将交流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典型事例意志力评价

  (学生交流略)

  师:通过活动,大家初步了解了自己的意志力。与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四大特征相对的是盲从性、动摇性、寡断性、冲动性,它们将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希望大家、也包括老师都能注重锻炼,使自己变得更坚强。

  小游戏:

  一起起立,把两手平举伸直握拳,大拇指一次向内,一次向外,坚持三分钟。喊口号:“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品质》课文教案 3

  【素养目标】

  1.了解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

  2.理清文章脉络结构,学习多种论证方法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着重理解“引证法”。

  3.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传承工匠精神,体会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行文思路,理解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更漂亮……”小时候的儿歌,用简单的语言,轻快的节奏,稚嫩的声音向我们指明了一条追求美好生活的路—做一个匠人,用勤劳致富。怀揣着从儿歌中得来的对“工匠”的独特体会,今天,让我们一齐走近《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看一看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李斌

  李斌,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辑。

  事迹展示:谈及塞罕坝,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辑李斌用“两个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震撼。一个是视觉上的,满眼的绿色海洋,绿水青山令人动容;一个是精神上的,采访犹如一次深入灵魂的精神洗礼,让我从中感受到艰苦奋斗精神的伟大和绿色发展信念的坚定。

  2.了解时代背景

  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

  3.了解“工匠精神”

  来源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2)亦理亦情:论述文体,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并不排斥动之以情的作用。

  【基本思路】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挑剔(tī) 精湛(zhàn) 造诣(yì) 锉(cuò) ....雍容(yōng) 臻于(zhēn) 出类拔萃(cuì) ...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离群索居: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炉火纯青: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冰心一片: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二)初读课文

  【思考1】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时代特性,提倡工匠精神;

  第二部分(第2到第4段),工匠精神的意义和内涵;

  第三部分(第5段),倡导工匠精神,总结全文。

  【思考2】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明确 本文开宗明义,点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接着引用《说文解字》观点,点出什么是工匠精神,然后寻因溯果,层层深入,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阐明该怎样,不该怎样。最后联系实际,回扣中心,升华主旨。

  四、文本研究

  【思考1】本文在提出话题方面有什么特点?

  明确 本文的中心话题是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开篇即从时代特点和企业打造金字招牌的角度引出话题,紧扣“时代品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思考2】试从文章中找到“工匠精神”的内涵。

  明确 ①炉火纯青的技术 ②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 ③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

  ④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 ⑤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 ⑥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思考3】分析语段

  ①请简要概括第二段的论述思路。

  明确 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由作家的话引出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有不同,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②“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读这句话。

  明确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力。

  ③“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请结合全文,品读这句话的内涵。

  明确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它的内涵是:虽然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是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

  【思考4】这篇新闻评论的“准”“新”“深”体现在哪里?

  明确 准:时代的呼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 新:工匠精神值得我们用新的眼光来观照——①旧眼光:职业的高低贵贱;新眼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②旧眼光:雕虫小技;新眼光: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深:生命哲学、人生信念。

  【思考5】分析论证方法

  明确 ①引证法:文中,作者多处引用,如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引用《说文》里对“匠”的记载,写出“匠”古已有之,然后写出其演变;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论证。引用这些内容,并加以分析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对工匠精神分析论述,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使观点更加深入人心。

  ②对比论证:如“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作用。

  ③类比论证:比如第1段“像手工匠人一样………企业……”,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④假设论证:如第4段中“倘若没有……怎能有………假设论证,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追问】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明确 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企业家、作家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

  【思考6】分析语言特色

  明确 ①在句式上整散结合,富有节奏美。

  ②语言丰富生动,富有时代性。如“高精尖、炫彩酷”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词,再如用“气质雍容、活力涌流”使企业拥有了人的特点,生动地写出了厚植工匠精神对企业的意义。

  ③本文运用大量成语,言简意赅,掷地有声。

  【思考7】本文论述的是工匠精神,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明确 ①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②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就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③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

  ④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思考8】你认为“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明确 观点一:工匠精神在企业家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家精神。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第二,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第三,执着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涌现出大批有胆有识、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但也有一些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神……可以说,企业家精神的下滑,才是经济发展的隐忧所在。

  观点二:工匠精神在员工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有关。

  五、技巧点拨—引证法

  【任务引导】引证法,全称为引用论证法,是通过引用经典语录、约定俗成的市井言论、生活常识等作为论证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通过引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

  【写法分析】

  (一)回归课文—找出文中的引用部分

  ①“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

  ②《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

  ③……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

  (二)要注意:

  ①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

  ②引用语要适当,不宜过多

  ③引证结合

  (三)方法指导:

  ①诠释法。即通过对引文的诠释分析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例:友情珍贵,罗曼罗兰说过:“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唯一光亮。”友情在我们生活中,就像黑暗中的火光,在失意灰心的“黑夜”,格外珍贵——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才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可见,友情弥足珍贵。

  ②归纳法。即从不同角度引用,然后对引文加以归纳,证明论点。

  例:古人说的“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写的是沉醉灯影书乡的境界;今人也说“给我一本书,一杯清茶,一壁炉火,吾愿足矣”,表达的是对书的情有独钟;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还说“只愿我走到香丘尽出的那一天,有人放几本书在我的棺材里,就是下地狱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可见书是她生死相依的伴侣。古今中外,书迷、书虫数不胜数。

  ③反向法。即从反面引用,间接证明论点。

  例:常言道:“时间可以医治心灵的伤疤,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时间可以抚平一切,时间可以让人忘掉一切。”这是我们对痛苦的自我解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可是这并非真理。有些事情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化,时间不会使记忆分化。

  【对点练习】运用引证法论证“不走寻常路”,200字左右。

  示例:我们可以平凡,但不能丧失自我。正如罗曼罗兰所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也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由此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可以成为众人注视的焦点。我们不必看低自己,不必仰望他人,坚信自己的价值。仿效别人,即使再成功,也只不过是别人的影子,无法活出自己的精彩。山寨产品永远无法

  与正规商品相媲美。因此,不必在意他人,只管走好属于自己的路,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六、明晰主旨

  这篇新闻评论以时代特点为切入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了“工匠精神”的现实价值,在批判的基础上,厘清了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深化了对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旨在倡导践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以彰显生命的尊严,社会的品格,国家的荣耀。

  《品质》课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明确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个人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

  知道在体育运动中采取适当的手段锻炼自己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3、情感目标:

  树立自觉运用体育运动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态度。教学重点:体育运动对锻炼人的意志品质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在体育运动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导入

  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要成功除需要满足一定的智力因素外,还必须满足一定的非智力因素,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意志品质处于非常突出的地位。

  二、教学步骤:

  (一)、意志与意志品质

  1、什么是意志:是指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

  2、意志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目的性——自觉地确立行动目的。

  (2)调节性—能够按照预期目的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以实现目的。

  (3)排难性——始终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意志品质是指人在意志行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或特征。意志品质反映了一个人意志的优劣、强弱和发展水平。

  优良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勇敢性等;

  不良的意志品质包括依赖性、动摇性、寡断性、冲动性、懦弱性等。具有优良意志品质的人,通常也称为意志坚强的人。

  具有不良意志品质的人,通常也称为意志薄弱的人。

  优良的意志品质是在与困难作斗争中不断得到锻炼和增强的,是通过持久地自觉克服困难而表现出来的。

  4、议一议、测一测:

  哪个人不希望自己成功呢?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的,下面案例中的小伟就是这样一个人。

  小伟以前可是一个班上顶呱呱的人物,从来不用花多少心思,准能拿班上前几名。但是,自从进入了中学,这种优势就越来越小了,到了后来期末考试,竟然有好几科不及格。新学期很快开始了,小伟决定努力找回自己的优势。他为自己定立了一个目标:要在期中考时跃进班里的前十名。在复习时,小伟很想科科俱到,但又不知道从哪学起,所以刚学了15分钟英语,忽然想起数学也非常重要,于是又翻出数学书,没看两行,又想起明天语文要提问,于是又端起了语文书。周末同学约他打篮球,由于作业还没完成,本来他不想去,但抵不过同学的盛情邀请,最后还是去了。半个学期眨眼就过去了,在期中考试里,小伟不但没有达到目标,成绩还更差了。

  (老师提问)请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小伟不能实现目标?(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对。小伟的问题可大着呢。首先,他给自己定立的目标太高了,没有考虑到自己原来的水平。小伟复习的方法出了问题了吗?出问题了。他没有专下心来坚持复习好一门课,而是打游击,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两手空空,什么也没得到。小伟还不能抵御诱惑。打篮球本来是很健康的活动,但如果时间掌握不好,同样会变成成功路上的一个障碍。刚才提到的小伟目标定得不恰当,坚持性不够,不能拒绝诱惑,这些都是什么表现?对。意志不够坚强的表现。那我们自己的意志又怎样呢?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心理测验,看看我们自己的意志品质强弱程度如何。

  (二)、初中生应具备的意志品质

  1、自觉性——是人能主动地、充分地认识意志行动的社会意义及目的,并以此来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的。

  2、果断性——指人善于在复杂或危险的情境中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定,并完成任务的品质。

  3、坚韧性——指人能以饱满的精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地完成任务的品质。

  4、自制力——指人善于控制情绪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游戏:用有关意志的成语、名言、格言激励自己,也是培养意志品质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你能找到多少这样的成语、名言、格言呢?我们来个小组竞赛,说出一个成语、名言、格言该组奖励5分,看哪个组能说出最多的成语、名言、格言。

  参考答案:锲而不舍、木人石心、水滴石穿、坚定不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卧薪尝胆、悬梁刺股、九死不悔。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②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③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④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⑤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乔贝利

  ⑥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梭罗

  (三)、如何在运动中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是融知识、技能、素质、能力、道德、意志品质与情感为一体的过程,它不仅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也能使之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伴随着整个体育运动的过程,它的状况如何,影响着体育运动的效果,体育运动的过程反过来也影响着意志品质培养的效果。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人为地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如耐久跑、跨栏及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的体育运动,更能锻炼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另外,体育竞赛具有激烈对抗和胜负不确定性的特点,既要能充分挖掘人体潜力、斗智斗勇、协同作战、敢于拼搏、敢于胜利,又要能正确接受失败的磨炼,树立锲而不舍的顽强进取精神。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能否勇敢地同困难作斗争,能否有效地排除内外障碍,是衡量你意志品质坚强与否的重要标准。

  1、练习与克服不愉快情绪体验相联系的活动,如800—1000米耐久跑,能促使学生出现心跳加快、呼吸短促、口干腹痛等不愉快情绪体验,出现运动中的“极点”现象。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有可能会中途退出跑道,“极点”的出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极好机会。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俯卧撑。

  2、练习与多变条件相联系的活动,如羽毛球、篮球等活动,可锻炼、培养学生果断机智,自制、勇敢等良好意志品质。

  3、练习与遵守纪律相联系的活动,如队列练习、实心球等,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自制等意志品质。

  (四)、课堂小结

  希望大家学会多思考自身情况,好的发扬,不足的努力改正,并以一些名言警句激励自己,使自己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强。

  (五)、课外作业

  1、举体育中的实例说明意志的三个特征。

  2、依据意志品质的四个特征,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

  《品质》课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筛选信息,找关键词句,梳理文脉。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以理解评论标题为切入点的阅读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意义,提升对劳动的价值认知,感受劳动者的崇高,体悟劳动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树立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念,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筛选信息,找关键词句,梳理文脉。

  教学难点:

  掌握以理解评论标题为切入点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

  1.点拨法

  2.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于老师这个行当,你知道有哪些称呼吗?

  预设:夫子、先生、园丁、春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不过还有一个超级接地气的称呼,教书匠。原来我也是一名工匠。什么是“工匠”,请同学们说说 自己所熟悉的工匠有哪些?

  预设 :建筑大师鲁班、机械专家马钧、铸剑能人欧冶子、纺织高手黄道婆、庄子笔下的“庖丁”……

  的确,工匠串联起了老百姓的日常。以前,木匠、铁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的技艺为传统生活图景定下底色。现代的中国,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虽然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仍在续力他们的匠心匠魂。他们在普通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不同领域缔造传奇,凝聚成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斌的《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研读标题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一篇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形式的一种,新闻评论的标题特别重要,除了有吸引人阅读的要求外,还要提示、标明评论的主要见解、基本倾向和情感诉求,是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

  这就启示我们快速读懂、读准新闻评论的方法,就是紧紧抓住“标题”这把理解文章的钥匙。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提示我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三个关键词:“工匠精神”“时代品质”“雕琢”

  看到这个标题你有没有什么问题?

  预设:

  1、什么是工匠精神?

  2、工匠精神为什么会雕琢时代品质?

  3、工匠精神怎么去雕琢时代品质?雕琢是什么意思。

  一、梳理文脉,探究文章

  (一)什么是工匠精神?阅读一至四段,找出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字词,用两字词语总结工匠精神的内涵。

  明确:梳理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总结我们发现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为:求精、专注、敬业、创新。

  (二)工匠精神为什么可以雕琢时代品质?

  1、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在文章中画出相关的语句,谈谈你对时代品质的`理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品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原文)

  明确:

  时代品质指个人的精神、应该也指前文中提到的企业的气质、社会的风气、国家的素养。

  2、工匠精神对个人、企业、社会、国家的雕琢作用体现在哪?找原文语句回答。

  对个人: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

  对企业: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对社会:从赞叹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对国家: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小结:通过理解题目中的核心概念,我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更为准确的理解:以“求精”“专注”“创新”“敬业”为核心内涵的工匠精神对个人、企业、社会、国家有重大意义,可以美化我们的时代品质。

  本文在内容上回答了三个问题,而这三个问题正是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正符合新闻评论的议论性结构。

  拓展探究

  作为中学生又该如何用工匠精神打磨我们的青春?

  明确: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所学及现实生活。

  二、总结

  工匠精神重在其心,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学习工匠精神中的那种情怀、那种责任、那份执着,那份坚守,以一颗匠心铸就梦想,以实际行动扬时代风帆。

  三、布置作业

  古人将写作称为“雕虫”,原来作者也是一名工匠,那我们就以李斌老师为师,当一回徒弟。同学们能否将本堂课所学自如运用 就请从一名践行者做起。

  请从之前所学的三则新闻通讯中选择一位你喜欢的人物进行评论,注重分析人物身上体现的时代品质。(袁隆平、张秉贵、钟扬)

  板书设计: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求精 爱岗 专注 时代品质 创新

  《品质》课文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者高尔斯华绥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格斯拉兄弟的品质。

  (3)学习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格斯拉兄弟坚守品质的精神,培养学生对职业道德和人性美好的`追求。

  (2)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真诚、善良和坚守原则。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分析格斯拉兄弟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品质。

  (2)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思考现代社会中的职业道德和人性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展示一些精美的手工皮鞋图片,引出关于品质的话题。

  (2)提问学生对品质的理解,导入课文《品质》。

  2. 作者及背景介绍

  (1)介绍作者高尔斯华绥的生平、文学成就。

  (2)讲述小说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环境。

  3. 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学生简要概括。

  4. 文本分析

  (1)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格斯拉兄弟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总结他们的性格特点。

  讨论格斯拉兄弟的品质,如敬业、执着、诚实、善良等。

  探讨格斯拉兄弟的命运悲剧的原因。

  (2)细节描写赏析

  找出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如对格斯拉兄弟制作皮鞋过程的描写、对店铺环境的描写等。

  分析这些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作用。

  5. 主题探讨

  (1)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如对传统手工业者的赞美、对现代商业社会的批判等。

  (2)组织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品质和职业道德。

  6. 拓展延伸

  (1)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具有品质的人和事。

  (2)推荐阅读高尔斯华绥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7. 课堂总结

  (1)总结小说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主题。

  (2)强调品质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品质的人。

  8. 布置作业

  (1)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品质的理解和感悟。

  (2)课外阅读一篇关于品质的文章,与同学交流分享。

  《品质》课文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理解小说的主题,思考品质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小说中人物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品质的内涵。

  (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2.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考品质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工匠精神的视频,引出品质的话题。

  (2)提问学生对品质的理解,导入课文《品质》。

  2. 作者简介

  介绍高尔斯华绥的生平、文学成就和创作风格。

  3. 初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 人物分析

  (1)分析格斯拉兄弟的人物形象。

  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入手,分析格斯拉兄弟的'性格特点。

  讨论格斯拉兄弟的品质,如敬业、执着、诚实、善良等。

  (2)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我”是故事的叙述者,通过“我”的视角展现格斯拉兄弟的生活和品质。

  “我”与格斯拉兄弟的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理解。

  5. 细节描写赏析

  (1)找出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如对格斯拉兄弟制作皮鞋过程的描写、对店铺环境的描写等。

  (2)分析这些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作用。

  6. 主题探讨

  (1)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如对传统手工业者的赞美、对现代商业社会的批判等。

  (2)组织学生讨论品质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7. 拓展延伸

  (1)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具有品质的人和事。

  (2)推荐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如《俗世奇人》等,进一步感受品质的魅力。

  8. 课堂总结

  (1)总结小说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主题。

  (2)强调品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追求品质。

  9. 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品质的理解和感悟。

  (2)观察身边的一位手艺人,写一篇短文介绍他的技艺和品质。

  《品质》课文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

  (2)学习小说中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的运用。

  (3)体会小说的主题思想,理解品质的内涵和价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小说中人物的品质和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2)引导学生思考品质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品质的`内涵。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的作用。

  2.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思考品质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展示一些高品质的物品图片,如手工制作的皮鞋、精美的工艺品等,引出品质的话题。

  (2)提问学生对品质的理解,导入课文《品质》。

  2. 作者及背景介绍

  (1)介绍作者高尔斯华绥的生平、文学成就和创作风格。

  (2)讲述小说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环境。

  3. 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2)教师提问: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学生简要概括。

  4. 文本分析

  (1)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格斯拉兄弟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总结他们的性格特点。

  讨论格斯拉兄弟的品质,如敬业、执着、诚实、善良等。

  分析格斯拉兄弟命运的悲剧性,探讨造成他们悲剧命运的原因。

  (2)环境描写赏析

  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如对格斯拉兄弟店铺环境的描写、对社会环境的描写等。

  分析这些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作用。

  (3)细节描写品味

  找出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如对格斯拉兄弟制作皮鞋过程的描写、对他们生活细节的描写等。

  分析这些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作用。

  5. 主题探讨

  (1)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如对传统手工业者的赞美、对现代商业社会的批判、对品质的追求等。

  (2)组织学生讨论品质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6. 拓展延伸

  (1)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具有品质的人和事。

  (2)推荐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活着》《平凡的世界》等,进一步感受品质的魅力和人生的意义。

  7. 课堂总结

  (1)总结小说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和主题思想。

  (2)强调品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追求品质,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8. 布置作业

  (1)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品质的理解和感悟。

  (2)观察身边的一位手艺人,写一篇短文介绍他的技艺和品质。

  《品质》课文教案 9

  [学习目标]:

  1.理清情节结构,学习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2.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1.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思考。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五人墓碑记》中,张溥对五位义士的死作了高度评价,让我们重新理解了“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的含义。这五位义士,都是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在世俗的社会中,他们根本不会引起人们注意的目光。然而往往正是这些普通人的良知与选择,奠定了社会的公正,使人类文明传统得以传承。

  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篇表现社会底层人物品质的文章。(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作者简介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y,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三十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但一直到1904年《法利赛人》出版,才引起社会注意。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这两组长篇小说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兴亡史的描写,反映了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堕落和腐朽的历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他的作品描述细致深入,语言简洁确切,笔调含蓄讥讽,表面看似冷漠,实则爱憎分明。与同时代的英国作家相比,他的艺术成就和批判现实的深度是比较突出的。但是他并不想触及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把社会分成阶级是永远不变的生活规律,要改变社会制度是不可能的。第—次世界大战后的创作明显地反映出他越来越坚定地站到维护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去了。

  高尔斯华绥还写过不少短篇小说,题材多样,内容广泛,风格也各不相同,描写的人物形形色色。《品质》(1911年)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篇。作者摆脱了向来充斥英国社会那种崇尚贵族绅士的阶级偏见,热情地歌颂了地位卑微的制鞋匠的高贵品质;对在工商业日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英国社会里小手工业者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小说故事平淡,语言朴素,通篇无惊人乏笔,然而就在平淡和朴素之中,蕴藏着强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作者着重刻划格斯拉兄弟如何把所有的感情倾注在工作上,因而结局只简单几笔,就足以激动人心。格斯拉饿死前精工细作了最优质的靴子一节,表现了劳动者对自己技艺的深厚感情,尤为感人。

  三、学生初读作品,理清情节结构

  讨论明确:小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通过“我”和鞋匠格斯拉的交往,介绍格斯拉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从“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到文末,写格斯拉在困境中仍然坚持做质量最好的靴子。

  四、人物讨论:

  1.作者是怎样来写出格斯拉兄弟手艺的高超的和人品的高尚的?

  讨论明确:

  ⑴小说开始,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领略了格斯拉的手艺。

  作者细致地描绘橱窗陈列的样品,称赞格斯拉高超的制鞋手艺。“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作者不吝笔墨,用最美好的话语来赞美格斯拉的手艺。

  ⑵先赞美靴子的制作手艺,后介绍制靴人。在看过靴子的样品之后,人们一定想知道格斯拉其人。作者在介绍格斯拉兄弟的相貌时有一些评点:“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由于勤苦在各方面都显得更瘦弱、更苍白”。人物性格已经部分地表现在这样的描述中,读者可以看出,这是个严肃认真、不擅交际的人。在这一部分中已经点出了矛盾:因为质量好(“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所以靴子经穿,人们也就不常到他的店堂里去。

  ⑶从介绍“我”和格斯拉的具体交往中,写出格斯拉的信誉好,靴子的质量高。从他接待顾客的方式来看,显然他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制作靴子上。他对自己的手艺有一种自信,对自己制作的靴子也有把握(“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

  ⑷面对大公司粗制滥造的时髦靴子,“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其实,格斯拉有自己的愤怒,对那种不顾靴子质量利用广告销售的粗劣制品表示了鄙视。“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这是格斯拉发出的最有力度的批判。在大工业公司的垄断下,小手工业作坊的经营越来越困难。格斯拉的愤怒,不完全是因为大公司的垄断使他的生计出现困难,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大公司不顾信誉,生产不合格的靴子坑害消费者。

  对格斯拉来说,他如果“顺应潮流”,就得利用广告,就得粗制滥造,就得赶时髦,让人们不断地换靴子,不断地跑到他的店铺里来购买,以增加业务。但是格斯拉作为一个底层劳动者的良好品质在这里展现出来,他坚持一贯的做人准则,一直到生命的最后。

  在大公司的挤压下,两年的'时间,格斯拉的生意继续下滑,不得不盘出一间店面,而哥哥因此想不开,死了。又过了一年,“我”回到伦敦,仅仅不过一年的时间,生活艰难的格斯拉一下子老了许多(“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我回来时,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

  2.作者为什么对最后一次定货,写得很详细?

  讨论明确:为人物的死作铺垫。

  在一番对话后,格斯拉一如既往地为“我”量尺码;“我”在收到货后,又对靴子作了一番评价(“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这些铺垫之下,人物的命运就显得不可思议:格斯拉竟然饿死了。

  隔壁店面的“年轻人”以知情人的身份说出的一段话道出了人物不幸命运的根源: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最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从不预收工钱,“经常断炊”……

  3.人物形象小结:

  格拉斯虽然穷困,但是恪守职业尊严。作为一个穷苦的鞋匠,格斯拉一生中只做一件事——制作靴子,他把这件事做到尽善尽美,死而无憾。社会风气的变化也是导致格斯拉生意下滑的原因(“人们好像不要结实靴子”),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风气?除了小说结束部分借“年轻人”的口说出了一部分原因,其他原因也不难揣测:在对待靴子问题上,他比顾客还要认真;他只注意靴子的品质,不追求时尚;他认为他是最懂得靴子的,可是顾客要的是时髦;他认为靴子的品质第一是经久耐穿,但是顾客也许喜新厌旧……矛盾的焦点,也许就在于他太重视靴子的品质。

  五、深刻的小说主题。

  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六、小说的人物描写特点

  1.小说塑造鞋匠格斯拉的形象,通篇用白描的方法,朴实无华。

  小说对人物肖像描写的两个特点:(1)把外表的形似与内含的神似结合在一起;(2)把描写的落脚点归结于人物精神境界的提示上。

  对店铺的描写和格斯拉的对话,倾注了真挚的情感。在一次次的交往中,“我”对格斯拉充满了理解和同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不断地称赞他的手艺的同时,引导读者注意他的命运;而最好的手艺,最悲惨的命运形成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

  七、问题讨论:

  有人认为,制鞋匠格斯拉没有必要守着最好的手艺而饿死,应当“因时而化”,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点拨:当大工业生产冲击了传统手工业生产,鞋匠格斯拉面临生存危机之际,他仍坚守着做人的准则,制作最好的皮靴(“把靴子的本质都缝到靴子里去了”),他制作靴子,也爱他的劳动(“我们热爱靴子”),宁可饿死也不肯粗制滥造,表现了高尚的劳动道德。大工业生产提高了效率,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降低了产品的质量。格斯拉诚实,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如果要求他为了生存“因时而化”,放弃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个人物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品质》杂谈

  格斯拉是一位优秀的鞋匠。他具有高超的技艺,做的鞋子经久耐穿。“有一双轻佻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做鞋子不像是他谋生的手段更像是在追求艺术,但最好的手艺却和最悲惨的命运矛盾地捆在了一起。

  他的顾客越来越少。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他的店面越来越小直至破产。因为他接了一份订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等待啊,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除了文中的“我”)。

  “他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啊!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这似乎道出了格斯拉饿死的一个原因。当时的英国已经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大公司批量生产已经形成垄断之势,格拉斯却仍然固守自己的小作坊,怎能不被社会进步的洪流淹没?格斯拉的小作坊,管理者和工作者合二为一,基本上没有宣传,而且还只接受定做。大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固执。这怎么能适应不断变化不断进步的新社会呢。格拉斯是一个优秀的制作者,是一个能工巧匠,是一个做鞋的艺术者,但他绝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而他把这二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合并在了一起,必然会铸就一个悲惨的结局。

  格斯拉悲惨的结局也反应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理想主义面对现实有时就是这样脆弱无力,甚至付出血淋淋的代价。19世纪法国的圣西门、英国的欧文为了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倾家荡产。傅立叶还被称作“大脑患病的产物”。拉斯拉也沉溺于自己对“品质”的追求,宁肯关门倒闭也不退让,直至饿死。

  对格拉斯同情还是惋惜?同情他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同情他生活在自己为自己设定的理想之中,同情他“至死不渝”?惋惜他生不逢时,他应该生活在更早一些时代,至少不是工业化社会,惋惜他空有一身好技艺却少有人赏识,惋惜他不能适应社会改变自己?

  处于现代社会的我,对格斯拉既有几分尊敬又有几分惋惜。我敬佩他对自己技艺的执着追求,我敬佩他固守自己理想的可贵品质,我敬佩他不为社会风气左右的从容淡定,但我也为他不能与时俱进而惋惜。

  是谁饿死了格斯拉?让我想起了鲁迅的《祥林嫂》,“是谁杀死了祥林嫂?”

  《品质》教学反思

  我只是把这篇课文作为一般的小说在讲,主要分析了人物形象,也只是请同学们找出格斯拉“怪”但能体现他品质的细节,并请同学们说出这些细节分别体现了格斯拉怎么样的品质。总觉得先是这样找句子并不能深层地挖掘出这个人物的品质,更不能很好地体现“底层的光芒”这一主题。

  另外,在第一课时中,暗示格斯拉兄弟命运的细节学生基本能找出来,但仅仅只是找出来,看出生意越来越清淡,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这一点还是需要学生自己概括出来的。至于“细节推动情节发展”这一点,我没有好好介绍、强调,学生也就压根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品质》课文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赏鉴人物的语言

  2、把握“品质”的内涵,探究其意义与价值

  3、以“我”的态度入手,体会理想与现实的永恒矛盾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完史记,我有一种感受:历史是属于英雄,而现实则属于小人物。写作论中有这么一句话:文学只有关注普通人,它才能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因为小人物的生存之痛才是最让人无言以对和无可奈何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个小人物——格斯拉的故事。

  (二)阅读体验

  (1)简介故事

  鞋匠格斯拉和他的哥哥开了一家皮靴店,开始生意比较好。不久,许多同类的大公司纷纷加入竞争,皮靴店的生意越来越淡。后来只能把店铺转让出去,最后格斯拉悲惨地死去了。

  (2)阅读体验

  这是一个令人的故事

  格斯拉是一个的人

  (过渡)人受到的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在脊椎骨上,有的在神经上,有的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是在个人品质个人尊严上。

  (三)整体感知

  1、品质一词在文中可能指什么?

  2、你认为格斯拉身上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

  平凡、善良、诚实、负责、执着、敬业、正直、坚强、有原则、追求完美,也有同学回答不善变通、保守固执等等。接着,我问,在格斯拉的这些品质中,你们觉得小说所要表现的是哪几个最突出的品质?经过讨论,他们一致认为是:敬业、执着(坚守诚实)。

  (四)文本赏鉴

  (过渡)同学们谈的很好,而且关注到了故事的情节,故事的环境,关注了人物的动作及神态,但少有同学谈到人物的语言,在史记中我们正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的品评,从而更深入的走进人物的内心,更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同学们不太关注格斯拉的语言,也是情有可原,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文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来解释格斯拉的。

  (1)请找出文中格斯拉的语言描写,想一想他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

  他的语言大多是围绕他的职业特点,没有一句的废话,可以看出靴子就是他的生命,顾客就是他的全部;也可以看出,小说在表现他的品质时用语的精练,形象。

  (2)赏鉴人物语言,分析人性性格

  示例一:①“这是一种手艺。”

  ②“没什么难的。但是这活又脏又累,收入又低,你看看我!”

  当十几岁的“我”问格斯拉做靴子是不是很难的事时,他为什么用第一句,而不是第二句?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他并没有把普普通通的做靴子当作一种低贱的职业,当作养家糊口的手段,而是作为一种“手艺”,一种艺术的追求。言语间,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喜爱,流露出一种自豪感。小说的一句话就凸现人物的个性,写出人的灵魂。

  示例二:①他眼睛盯着皮革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

  ②他眼睛盯着我说:“多么牢的一张皮啊!”边说边演示给我看。

  “美”字是格斯拉对皮革发出的'由衷的赞叹,并非为了证明自己的皮牢固,推销商品。他是把自己对靴子的热爱,把自己的生命倾注到靴子,用自己高超的手艺创造出他的“杰作”,追求他的理想。

  在我的示范下,同学们通过深读、体会、讨论、交流,纷纷发言,他们的回答十分精彩,比如:

  ①第45页的一段对话,“那双靴子不该咯吱咯吱地响呀”“不该”一词表现了他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因为这是自己用心做成的,也体现了他追求完美的品质,容不得靴子有任何的质量问题,他觉得靴子的质量差就是他的耻辱。更让我感动的是“有些靴子,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靴子穿坏了,这是最平常不过了,大多鞋匠也肯定会说:“什么?坏了。坏了就再买一双吧,你还想一双鞋子穿一辈子啊!”可是格斯拉却把靴子坏的责任首先推给了自己,没有责怪顾客,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②“那不是我做的靴子。”“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可耻”表现了他的正直,他为顾客报不平,“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垄断”让格斯拉无法接受,也是他后来之所以至死守护着自己品质的理由。我们可以设想,假如他也是随波逐流,凭自己的好手艺完全可以在商界发财。但是他固守做人的原则,保持职业的操守,始终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商品大潮中一片唯一净化的圣土。正是他的执着唤醒了社会的良知,让我们明白有些东西是不能失去的。

  ③“人们好象不要结实靴子了。”“开销太大了。”痛心、无奈,为何还要坚守?这就是灵魂的高贵,让我们受到震撼!“但是我哥哥死掉了。”“他失掉了另外一间铺面,心里老是想不开。”坚守的代价是巨大的,但他为了理想仍然坚强的活着。人类奋然前行的道路,因为有了他的守护而光耀千古。

  小结:格斯拉高尚品质

  一辈子做一件事:就是对得起病人。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感动中国人物——华益慰

  他们如同其作品——靴子——朴实无华。两个人,四双手,一个只属于理想的世界。他们辛勤敬业,用一块皮革的厚度温暖他人;他们恪守理想,以生命的热血揭示世界的躁动。人都是有灵魂的,但并不总在现场,而你们的灵魂却从未缺席。

  感动人物——格斯拉兄弟

  五:文本探究

  (1)格斯拉能制造物美价廉的靴子,但最终却失败了,请探究其失败的原因。

  (2)工业文明强调“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竞争,处在新旧文明的交替时期的格斯拉,其对品质的坚守恰恰是其失败的主因,他的失败有其时代的必然性。那么他所坚守的品质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吗?

  毫无疑问:格斯拉身上所体现出的品质代表了传统文明的美德,然而在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之下,显得尴尬与无奈。不过我们并不因为其最终的失败而否定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恰恰相反,善良、诚信,坚守品质,恪守职业道德,也应成为工业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文明主导之下的利益至上、效率为先,无序的竞争客观上会带来商品质量的下滑,然而最关键的问题是把人变成了机器,把产品变成了冰冷的商品,生产者沦为机器的奴隶,消费者成了金钱的俘虏。机器上出来的靴子不再有生产者倾注的热情与心血,消费者也不再有那种情感的体验。我想这是最大的悲剧:人的情感荒漠化,人被机器异化了。(可以举以前裁缝过年到每家做衣服的故事,举编竹席的故事,举做珍珠的故事,举炒米做糕的故事)

  3、“我”对格斯拉的态度是怎样的?“我”和他交往时的感受是什么?

  矛盾复杂的:一方面,“我”对格斯拉的高超手艺和敬业精神无比敬佩,以至于“我”走进他的店铺就像走进教堂那样,心灵会得到某种程度的净化,所以“我”总是不自觉的接近格斯拉;另一方面,“我”对格斯拉又有一种潜意识里的畏惧,“我”在潜意识里总是在逃避着格斯拉。

  这种畏惧源自格斯拉背后的信仰的力量。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信仰、有追求的人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周围的人,有时会“裹挟”着我们的意志:

  理想与现实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格斯拉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他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为那些正在追逐梦想的人们点燃了前行的火炬。当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漫长的等待而无所收获时,格斯拉似乎在前方为我们点亮了希望的明灯,鼓舞着我们前行。

  小结:

  “我们凝神注视,或许会为那一双迷恋着理想的眼睛而留下热泪。我们转身回首,或许会为那一个充满温情的手工时代而留恋不舍。《品质》是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品质”是对传统美德的坚守,“品质”是对理想人生的执着。”

【《品质》课文教案】相关文章:

课文《通分》的优秀教案(精选10篇)04-10

课文泊船瓜洲的教案设计01-29

课文荷塘月色教案(通用12篇)10-12

课文《手指》优秀教学设计02-27

语文课文《长征》教学设计03-03

课文《军神》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07-02

课文菊花的教学设计(通用19篇)10-21

公司品质革新月活动计划03-05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教学设计02-11

课文《去年的树》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10-17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