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一年级沪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

一年级沪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6 11:49:34

一年级沪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沪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沪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一年级沪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数的大小比较和>=<的认识,是在第一单元认识“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呈现了一幅熊猫请客的情境图,让学生看图说话编故事。从儿童熟悉的、乐于人事的分发“食物”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把“同样多、多些、少些”等概念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故事里面的数学信息,在分动物喜欢吃的食物的过程中,在学生知道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基础上,认识这几个数学符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 和<的含义。“>”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是小于号;“=”是等于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相等。

  2、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1、会写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读出一个式子。

  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养成一丝不苟,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的含义。

  2、“>”、“<”、“=”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和萝卜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多媒体)

  1、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

  2、哪种图形少?在少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3、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习新知从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铺垫,也为学习新知作了衔接。)

  二、探究与体验。

  教师把课本第20页的主体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1、师: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与数有关的知识?

  学生观察汇报

  生:有3只熊猫,3只猴子,4只兔子。

  生:小熊猫准备了4根香蕉,4个桃子,4个萝卜

  2、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贴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

  4只小兔图片

  3只小熊猫图片

  3只小猴图片

  3、教师引导: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如:把萝卜分给小兔,把桃子分给小猴,把竹子分给小熊猫自己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兔子有几只?萝卜有几个呢?

  学生:4只小兔子,4个萝卜。

  学生: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2)提问:每只小兔能吃上一个萝卜,萝卜一个也没多,小兔的只数与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黑板上写上“4=4”,认识“=”,以及读法,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3)指导学生书写等号。

  (4)师: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

  萝卜的个数和桃子的个数可以写成“4=4”;

  小熊猫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可以写成“3=3”;

  根据生活中的信息,举出用“=”表示的实例。

  4、师: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可以用“=”连接起来,如果不是同样多的又怎样呢?

  分桃子

  提问:观察主体图,数一数几只猴,几个桃?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桃子和猴子的数目同样多吗?

  (1)引导学生比较,用语言表达:桃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少。

  ①告诉学生“4比3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②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2)板书:4 〉3与3〈4,认识“〉”、“〈”及其读法。

  5、观察区分“>”、“<”和“=”。

  师:观察大于和小于两个符号,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都是躺倒的“∨”,只是方向相反,但都是开口对着大数。

  (1)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2)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概念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再抽象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

  三、练一练

  1、基本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1题。

  2、巩固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五、作业

  完成21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

  4 = 4 读作:4等于4 (等号)

  4 >3 读作:4大于3 (大于号)

  3 <4 读作:3小于4 (小于号)

  一年级沪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 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1. 认识“>”、“<”和“=”三种符号,理解其含义,并学会使用这些符号比较5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2. 正确区分和使用“>”、“<”和“=”三种符号。

  教学难点:

  1. 正确区分“>”和“<”,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计数器、方形模块、动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情境创设:

  讲述故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运动会,我们要来帮助他们比较一下参赛的动物数量,看看哪些动物多,哪些动物少。”

  2. 引出课题:

  提问:“在比较数量时,我们经常会用到哪些符号来表示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和“=”三种符号。

  二、新授

  1. 认识“=”

  1. 出示例题:

  展示兔子和小猴的图片,每只兔子对应一只小猴,一一对应摆放。

  提问:“兔子和小猴的数量一样吗?我们怎么表示呢?”

  2. 教学“=”:

  介绍等号“=”,表示两边数量相等。

  板书:4 = 4,领读、齐读、同桌互读。

  强调等号的写法。

  2. 认识“>”

  1. 出示例题:

  展示小松鼠和小熊的图片,小松鼠比小熊多。

  提问:“小松鼠和小熊谁多?我们怎么表示呢?”

  2. 教学“>”:

  介绍大于号“>”,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

  板书:5 > 3,领读、齐读、同桌互读。

  强调大于号的开口方向及写法。

  3. 认识“<”

  1. 出示例题:

  仍然使用小松鼠和小熊的图片,但这次强调小熊比小松鼠少。

  提问:“小熊和小松鼠谁少?我们怎么表示呢?”

  2. 教学“<”:

  介绍小于号“<”,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板书:3 < 5,领读、齐读、同桌互读。

  强调小于号的开口方向与大于号相反。

  三、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

  展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强调每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怎样,应填什么符号。

  2. 游戏环节:

  通过小组合作,使用计数器或方形模块进行数量比较,并写出相应的符号。

  四、全课小结

  1. 总结本课内容:

  回顾“>”、“<”和“=”三种符号的含义及用法。

  强调如何正确区分和使用这三种符号。

  2.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沪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与第一篇相同,主要侧重于学生对“>”、“<”和“=”三种符号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生活实例导入:

  通过比较学生身高、书本页数等生活实例,引出数量比较的问题。

  提问:“我们怎么表示这些数量的大小关系呢?”

  二、新授

  1. 认识“=”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一对应比较两个数量相等的物体,引出等号“=”。

  强调等号表示两边数量相等,并领读、齐读、同桌互读。

  2. 认识“>”和“<”

  利用小动物图片或计数器,分别展示数量不等的两组物体,引导学生比较并引出大于号“>”和小于号“<”。

  强调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及尖头指向,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印象。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

  展示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强调比较方法和符号的正确使用。

  2. 拓展练习:

  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题,从简到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填空、判断、选择等题型。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全课小结

  1. 总结本课内容:

  回顾“>”、“<”和“=”三种符号的含义及用法。

  强调在比较数量时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这些符号。

  2.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可以运用这些符号的'实例。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掌握较慢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年级沪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 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学习任务单

  计数器

  方形模块

  动物图片(如小兔、小猴、小松鼠、小熊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

  教师讲述一个简单故事,如“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运动会,每个动物都要比较他们的数量,看看谁能参加比赛”。通过故事引出“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二、新授

  1. 认识“=”

  教学例题:

  出示图片,有4只小兔和4只小猴。

  提问: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哪种动物的只数一样多?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相应数量的动物图片,并用线一一对应连接起来。

  板书:4 = 4,并介绍等号及其读法。

  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集体订正。

  2. 认识“>”

  教学例题:

  出示图片,有5只小松鼠和3只小熊。

  提问:小松鼠和小熊的数量怎么比较?

  教师通过一一对应连线,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5只小松鼠比3只小熊多。

  板书:5 > 3,并介绍大于号及其读法。

  练习: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教师指导。

  3. 认识“<”

  教学例题:

  回顾上一步的小松鼠和小熊的`例子,但这次从小熊的角度比较。

  提问:小熊比小松鼠少多少?

  板书:3 < 5,并介绍小于号及其读法。

  练习: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教师指导。

  三、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系列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2. 小组活动:

  学生分组,用计数器或方形模块进行实际操作,比较不同数量的物品,并用“>”、“<”或“=”表示结果。

  四、全课小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和“=”三种符号的含义和用法。

  强调这些符号在比较大小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一年级沪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 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动物图片

  计算条

  学习任务单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比身高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比身高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人小组,两人比身高,另一人记录并说出比较结果。通过活动引出“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二、新授

  1. 认识“=”

  教学例题:

  出示图片,有两位学生身高相同。

  提问:他们的身高怎么比较?

  引导学生说出“一样高”,并介绍等号及其读法。

  练习:

  学生用计算条表示相同长度的物品,并写出等式。

  2. 认识“>”和“<”

  教学例题:

  出示图片,有两位学生身高不同。

  提问:谁的身高更高?怎么表示?

  教师介绍大于号和小于号,并引导学生用这些符号表示身高差异。

  练习:

  学生用计算条表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并用“>”或“<”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 课本练习: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组活动:

  学生分组,用动物图片进行数量比较,并用“>”、“<”或“=”表示结果。

  四、全课小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和“=”的含义和用法。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用到这些符号的情境。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如比身高、比较动物数量)入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直观的教具(如计算条、动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符号,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未来的教学中,应继续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

  一年级沪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 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学习任务单

  计数器

  方形模块

  动物卡片(如小兔、小猴、小松鼠、小熊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创设情境:

  老师讲述一个小猫和妈妈钓鱼的故事,小猫钓了3条鱼,妈妈钓了4条鱼。小猫问:“到底是我钓得多还是妈妈钓得多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

  出示小兔和小猴的图片,各4只。提问:“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还是一样多?”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线将小兔和小猴一一对应起来,并板书“4=4”,说明这是“等号”,表示两边一样多。

  学生练习书写等号,并朗读“4等于4”。

  2. 认识“>”

  出示小松鼠和小熊的图片,小松鼠5只,小熊3只。

  提问:“哪种动物多?多多少?”引导学生说出“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多”。

  教师板书“5>3”,介绍大于号,并说明其开口向左,尖尖的部分指向右,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

  学生练习书写大于号,并朗读“5大于3”。

  3. 认识“<”

  回顾小松鼠和小熊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反过来,小熊和小松鼠比呢?”

  板书“3<5”,介绍小于号,说明其开口向右,尖尖的部分也指向较小的数,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学生练习书写小于号,并朗读“3小于5”。

  三、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练习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在圆圈里填上“>”、“<”或“=”,并说明理由。

  如:苹果有5个,梨子有4个,则填写“5>4”。

  2. 动手操作

  学生使用方形模块或计数器,按照教师的.要求摆出相应的数量,并用“>”、“<”或“=”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及用法。

  强调在实际生活中,这些符号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场合可以用到“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并记录下来。

  一年级沪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与第一篇相同。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计算条

  动物卡片

  圆形贴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比身高:

  引导学生三人一组,自由组合,两人比身高,另一人说出比的结果。

  教师出示投影图片,展示不同学生的身高比较,引出“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二、新授知识

  1. 教学“=”

  出示小胖和小丁丁、小强和小胖、小亚和小巧的身高对比图。

  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或谁和谁一样高。

  板书“=”,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2. 教学“>”和“<”

  通过计算条上的'小棒平衡情况,引出大于号和小于号。

  举例说明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形状、开口方向和读法。

  学生练习书写大于号和小于号,并朗读相关式子。

  三、巩固练习

  1. 圈一圈,填一填:

  出示不同数量的物品图片,让学生在圆圈里填上“>”、“<”或“=”。

  2. 数一数,比一比:

  使用动物卡片,让学生数一数每种动物的数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3. 涂一涂,写一写:

  出示涂色题,让学生在指定区域涂上颜色,并根据涂色结果写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

  四、拓展延伸

  1. 填空题和判断题:

  设计一些填空题和判断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应用题:

  给出实际问题,如“小兔有3只,小熊有5只,小猴有7只,哪个动物最多?哪个动物最少?最多的动物比最少的动物多几只?”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及用法。

  强调这些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习题。

  找一找家中或学校中可以比较大小的物品,并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沪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 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理解其含义,学会使用符号比较5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正确区分和使用“>”、“<”、“=”这三种符号。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学习任务单

  计数器

  方形模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 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作为引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就在身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活动: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一只小猫,她和她的妈妈一起去河边钓鱼。妈妈钓了4只,小猫钓了3只。于是,小猫产生了疑问,到底是妈妈钓得多还是自己钓得多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再来帮助小猫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学生活动: 学生表示感兴趣,并同意学习新课。

  二、探究新知,认识“>”、“<”和“=”

  学习任务一:认识“>”和“<”

  教师活动:

  师:同学们,我们来比较一下红队和黄队的人数。红队有4个小朋友,黄队有3个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这种数量关系。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操作,使用学具摆放圆点,一边摆放4个红色的圆点表示红队的人数,另一边摆放3个黄色的圆点表示黄队的人数。

  教师引导:

  师:4人比3人多,在数学上,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大于”。这个符号开口向左,尖尖的部分指向右,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反过来,3人比4人少,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小于”。这个符号开口向右,尖尖的部分指向较小的数,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学生活动: 学生学会写大于符号和小于符号,并区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习任务二:认识“=”

  教师活动:

  师:现在我们来看,如果红队和黄队的人数一样多,我们应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红队和黄队人数相同,使用“=”来表示“等于”。

  三、达标练习,巩固成果

  设计意图: 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从简到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地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拓展学生思维。

  练习题目:

  1. 圈一圈,填一填。

  2. 数一数,填一填。

  3. 照样子涂一涂,比一比,写一写。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与交流,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练习题目:

  1. 填空题:3 _______ 2 (4 _______ 5) (9 _______ 8) (_______ )。

  2. 判断题:3 > 1 对吗?() 5 < 7 对吗?()

  3. 选择题:下面哪个数字最接近6?() A. 5 B. 7 C. 4 D. 8

  4. 应用题:小兔有3只,小熊有5只,小猴有7只,哪个动物最多?哪个动物最少?最多的动物比最少的动物多几只?

  5. 开放题: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场合可以用到“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学生活动: 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题目,并分享答案。

  五、知识总结

  教师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能来总结一下?

  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总结。

  教师总结:

  1. 什么是大于、小于和等于。

  2. 如何正确使用这些符号来比较数字的大小。

  3. 通过实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一年级沪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并会正确使用它们来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兔子和萝卜的图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活动: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形,让学生判断哪种图形多,哪种图形少,哪种图形同样多。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图形,并做出判断。

  二、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

  师: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与数有关的知识?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如:有3只熊猫,3只猴子,4只兔子等。

  教师引导:

  师: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食物,如把萝卜分给小兔,把桃子分给小猴等。

  教师引导:

  师:每只小兔能吃上一个萝卜,萝卜一个也没多,小兔的只数与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黑板上写上“4=4”,认识“=”,以及读法,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教师继续引导:

  师:桃子和猴子的数目同样多吗?

  学生活动: 学生比较后回答,桃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少。

  教师活动:

  告诉学生“4比3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并介绍大于号的形状和读法。同样地,介绍小于号“<”的形状和读法。

  三、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的理解和应用。

  练习题目:

  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2.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比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四、知识总结

  教师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能来总结一下?

  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总结。

  教师总结:

  1. 认识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2. 学会了用这些符号来比较数的大小。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一年级沪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 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学习任务单

  计数器

  方形模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 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作为引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就在身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一只小猫,她和她的妈妈一起去河边钓鱼。妈妈钓了4只,小猫钓了3只。于是,小猫产生了疑问,到底是妈妈钓得多还是自己钓得多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再来帮助小猫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学生活动: 学生表示愿意帮助小猫解决问题,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探究新知,认识“>”、“<”和“=”

  学习任务一:认识“>”和“<”

  设计意图: 在游戏中体验不同的方法比较大小,学会用符号比较数字的大小,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相结合,来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1. 出示红队和黄队的人数对比图(红队4人,黄队3人),引导学生比较人数。

  2. 提问:红队人数比黄队多,怎么表示?学生回答用“>”表示,并学习书写大于号。

  3. 提问:反过来,如果黄队人数比红队多,应该用什么符号?学生回答用“<”表示,并学习书写小于号。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操作,使用学具摆放圆点表示人数,并尝试用“>”和“<”表示人数关系。

  学习任务二:认识“=”

  设计意图: 正确区分和使用“>”、“<”和“=”这三种符号。

  教师活动:

  1. 出示红队和黄队人数相等的图片(都是4人),引导学生比较人数。

  2. 提问:现在红队和黄队人数一样多,怎么表示?学生回答用“=”表示,并学习书写等号。

  学生活动: 学生使用学具摆放圆点表示人数,并尝试用“=”表示人数关系。

  三、达标练习,巩固成果

  设计意图: 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从简到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地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拓展学生思维。

  练习内容:

  1. 圈一圈,填一填:比较不同数量的物品,并填写正确的符号。

  2. 数一数,填一填:通过数物品的数量,填写正确的`符号。

  3. 照样子涂一涂,比一比,写一写:通过涂色和比较,填写正确的符号。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集体订正。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与交流,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内容:

  1. 填空题:如3 _______ 2,4 _______ 5等,让学生填写正确的符号。

  2. 判断题:如3 > 1 对吗?5 < 7 对吗?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 选择题:如哪个数字最接近6?让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4. 应用题:如小兔有3只,小熊有5只,小猴有7只,哪个动物最多?哪个动物最少?最多的动物比最少的动物多几只?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拓展题,并分享答案和解题思路。

  五、知识总结

  教师活动: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及其用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一年级沪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 会利用“>”、“<”和“=”来描述长度和个数的大小比较。

  3. 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小兔子和萝卜的图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

  设计意图: 为学生学习新知从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铺垫,也为学习新知作了衔接。

  教师活动:

  1. 多媒体展示图形,让学生比较哪种图形多,哪种图形少,并在多的一行打√。

  2. 引导学生把同样多的图形用线连起来。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复习题,并集体订正。

  二、探究与体验

  教师活动:

  1. 多媒体展示小熊猫生日聚会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与数有关的信息(如3只熊猫,3只猴子,4只兔子等)。

  2. 提问: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 引导学生用“=”表示同样多的关系,如兔子和萝卜同样多(4=4)。

  4. 引导学生比较桃子和猴子的数量,学习用“>”和“<”表示数量关系。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图片,交流发现的信息,并尝试用“=”、“>”和“<”表示数量关系。

  三、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和“=”的理解和应用。

  练习内容:

  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如“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2. 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比较不同数量的物品,并填写正确的符号。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教师活动: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和“=”的含义及其用法。

  2. 强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并鼓励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一年级沪教版《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科版《我们去植树》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04-18

教科版《宿新市徐公店》优秀教学设计02-17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家乡的变化真大呀》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3篇)01-07

学年度第一学期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03-19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测试卷03-20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Is this your pencil》优秀教学设计03-14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四单元试卷03-19

学年度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02-11

人教新课标《欢庆》教学设计(精选11篇)11-09

新版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三单元试卷03-19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