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时间:2023-01-26 11:44:21 方案 我要投稿

【热门】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2、愿意参加操作活动,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

  3、初步了解水与人类生活关系,激发幼儿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

  两个金鱼缸(一缸水内有苹果,一缸米内有桔子)。每组一份白糖、沙。

  每组一条毛巾,人手半杯水。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课题

  请幼儿猜一猜:水里、米里有什么东西?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前面有两个金鱼缸,一个缸里装着水,一个缸里装着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讲出水是透明的,能看见;米不透明,看不见)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

  1、请小朋友米米萝及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米箩和有洞的塑料袋,请你们用它们来盛水,看看能不能把水盛起来?为什么?

  (请幼儿讲出结果,使幼儿明白水是会流动的)

  2、请幼儿把桌上的白糖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小棍在杯子里搅一搅,看看会怎样?

  3、请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的杯子里还能看到东西吗?

  (引导幼儿讲出白糖被水溶解了)

  4、扩散性思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会被水溶解。

  5、请幼儿把桌上的'沙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小棍在杯子里搅一搅,看看会怎样?

  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的杯子里还能看到东西吗?

  (引导幼儿讲出沙不会被水溶解)

  7、请幼儿把杯中的水全倒入前面的金鱼缸里。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过几天,水会变得怎样?

  (引导幼儿讲出水会变黑变臭)

  三、教师总结

  师:我们知道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遇到水就是溶解,有的则不会,刚才我们小朋友把自己做过实验的水倒到金鱼缸里,水立刻变浑了,过几天,水还会变臭,我们就说水被污染了。以后我们小朋友出去玩的时候就记住了,千万不要把东西扔进河里,不要污染我们的小河,我们要学会保护环境,好吗?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 通过玩电动玩具,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 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会影响玩具的启动或静止。

  活动过程:

  1、 准备一些电动玩具先让幼儿玩,并让幼儿思考: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

  2、 师幼共同探索。装反电池的正负极,启发:"老师这里的玩具也有电池,谁来试试电动玩具能动起来吗?"3、 教师总结:电池的正负极的不同,会影响玩具的.动或静。

  4、 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装的节数也不一样。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3

  一、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得尝试活动,正确说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眉的名称和数量,了解它门在头上的位置。

  2、知道眼、耳、嘴、鼻、眉的用途。

  3、引导幼儿要保护好眼、耳、鼻、嘴、眉这些器官。

  二、活动准备

  男孩头像一幅,眼、耳、口、鼻的器官贴绒,娃娃脸每人一张。

  三、活动过程

  1、利用男孩头像向幼儿介绍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眉的名称.数量及位置。

  教师:昨天,有位大哥哥到照相馆照了一张相,他想叫我们班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头像)瞧,大哥哥的样子多神气呀,他好像在跟我门说话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题考考你们,你们谁知道我这圆圆的脸上都长了些什么?

  幼儿看头像正确说出眼、耳、鼻、嘴、眉的名称及数量。

  2、告诉幼儿眼、耳、鼻、嘴、眉在头上的位置。并念儿歌鼻子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3、找一找

  教师说出五官的名称,引导幼儿在自己的脸上找出来。

  用手指一指,还可以在自己的'好朋友脸上找一找。

  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一个鼻子,一对眉毛;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

  4、引导幼儿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并重点了解鼻子的用途。

  (1)、通过尝试,教师喷香水,让幼儿闻一闻,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的。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嘴巴是用来说话和吃东西的,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眉毛具有美容和表情作用,能丰富人的面部表情,双眉的舒展、收拢、扬起、下垂可反映出人的喜、怒、哀、乐等复杂的内心活动。

  (2)、幼儿尝试告诉别人: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体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样都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了眼睛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如果没有嘴巴就不能吃东西,不能说话;没有鼻子我们就什么气味也闻不到;没有耳朵我们就什么声音也听不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3)、让幼儿了解如何保护五官。

  吃完东西要漱口,不乱吃脏东西。 看电视不能靠得太近,有灰尘或沙子进入眼睛不能用手搓。不能用手勾鼻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把小豆子放入耳朵、鼻子里;不玩尖锐(刀子,剪子。。。)的东西,以免刺伤眼睛。

  5、竞赛游戏:指五官,即教师提问:鼻子在那里?(眼睛、耳朵、嘴、脸)孩子边说边指出来。还可以玩"看谁指得快"的游戏,即教师快说,孩子快指。或者让孩子自由组合,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指。

  6、贴五官。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4

  (一)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观察与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轻,二是底面大圆滑。

  2、简单了解物体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科学道理。

  3、萌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

  不倒翁数个;木板、锥体等物体若干。

  (三) 活动过程:

  1、 谜语导入: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2、 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教师让不倒翁动起来,并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2)、幼儿分组,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

  3、 进入集体活动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征:它的'底部是什么样子?它的顶部是什么样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2)、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3)、教师小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体上重下轻,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铁块;二是底面面积较大并且圆滑,向一边倾斜时,重力的作用使它摇摆起来。

  4、 探索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道理。

  (1)、幼儿分组操作木板,锥体,让操作物体站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领。

  (2)、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站立,寻找发现物体稳定性与物体的什么特征有关系。锥体为什么锥部在下的时,它站立不起来?

  (3)、操作不倒翁,让它左右大摇大摆,发现重心与重力作用之间的简单的关系。

  5、 教师小结。

  (1)、通过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发现底面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

  (2)、通过操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反之相同;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

  6、 幼儿边玩不倒翁边念儿歌边动作结束。

  7、 附儿歌:

不倒翁,真好玩,样子长的也很独特;

  头儿小来,脚儿大,头儿轻来,脚儿重;

  左推它不倒,右摇它不倒;

  倾斜的越大,摆动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

  摇摇摇,摆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5

  为推进我镇学前教育数学领域活动的`质量,发挥我镇学前教育名师成长工作室的教研力量,结合20xx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主题活动,开展龙湖镇幼小衔接联动教研。以下是方案具体内容:

  一、活动地点:

  衙口中心幼儿园 二楼 综合室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3日上午

  三、参加对象:

  龙湖镇幼教、数学名师成长工作室全体成员;龙湖镇幼儿园教研组长各1名

  衙幼大班段家长、衙口中心小学教师若干名

  四、教研议题:

  幼小衔接——幼儿园数学集中活动有效性

  五、活动安排

  时间内容主持人

  8:10~8:30报到高丽卿

  8:30~9:00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

  吕寒珊

  9:00~9:30研究课《学编5以内加法应用题》

  (衙幼青年教师—施茵茵)

  9:30~10:00研究课《汪汪的生日派对》

  (龙湖镇幼教名师成长工作室—施菲菲)

  10:10~11:00 对话研讨

  11:00~11:30 专家点评尊道附小苏明强教授

  六、活动要求

  1.活动前:提前熟悉议题,结合各自数学教学经验,带着问题参与观摩、交流。

  2.活动中:围绕研讨议题,选取观测点,认真记录、诊断,做好交流准备。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6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 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四、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五、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

  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7

  活动目标:

  1、 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罗纹等)选择合适的盖子。

  2、 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活动准备:

  设置小鹿的家,布偶小鹿妈妈,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和罐子。

  活动过程:

  1、用情境小鹿妈妈请小朋友帮忙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1)提问:“小朋友看看,谁到我们班来做客了?小鹿妈妈正准备带鹿宝宝们出去旅游。她准备了许多有用的东西放进瓶子里,可是不小心瓶盖子全乱了,这下该怎么办呢?鹿妈妈真着急呀!没有了盖子,瓶子好用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瓶盖的作用: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吃的东西就会变的不卫生。

  (3)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来帮助小鹿妈妈呢?

  2、 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根据某种特性为瓶子选择合适的盖子。

  (1)提问:“小朋友都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那我们今天就来试试。看谁能为小鹿妈妈找到最合适的盖子并盖紧。”教师观察幼儿是如何尝试给瓶子选择盖子的。

  (2)幼儿将先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鹿妈妈(老师)检查,是否正确配对并盖好了。

  (3)启发幼儿谈谈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的。

  提问:你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好朋友瓶盖的?

  为什么这个瓶盖正好能盖上呢?

  找一位没配好的幼儿提问:你的瓶子找到好朋友了吗?为什么没找到?再找找看,(教师拿起一个不配的)问:这个行吗?为什么不行?

  教师小结:瓶盖和瓶口正好一样大才能盖上。

  (4)幼儿再次尝试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小朋友,现在我们再换一个瓶子来找瓶盖朋友,找到后,想个办法把它盖紧。

  幼儿操作。

  提问:1请一位小朋友拿着盖好瓶盖的瓶子出示给大家看,提问:你的.瓶盖盖紧了吗?你是怎样用你的小手把盖子盖上的?(旋上、转上)。你是用拧的方法,为什么这个瓶盖要拧?你们发现瓶盖和瓶口有个小秘密吗?里面有一圈一圈的叫罗纹。有罗纹的就要拧。是不是你们每个小朋友都用拧的方法呀?

  2请一位按瓶盖的幼儿出示瓶子。提问:你的瓶盖是拧上去的吗?你是怎样盖瓶盖的?这个瓶盖有没有罗纹?(没有)我们就用按的方法,要用点劲!

  3、 用情境方式结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将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小鹿妈妈。

  教师以小鹿妈妈感谢小朋友的口吻进行小结:“谢谢小朋友帮了我的大忙,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为每一个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而且会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子,这下我可以带宝宝出去玩了,小朋友再见!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8

  活动目标

  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

  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认读相对应的汉字。

  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汉字,产生对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挂图第6号。

  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8页。

  了解本班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识字的情况。

  活动过程

  找汉字。

  ――出示挂图一。图片上有什么,这些文字一样吗,有谁知道是哪些国家的文字。

  ――找出图片中的汉字,汉字是中国人发明和使用的文字。

  看图猜字。

  ――出示挂图二(遮住汉字部分)。以游戏方式启发幼儿辩识象形字。

  ――引导幼儿观察汉字“火、口、山”的图画部分和象形字,猜一猜,认一认,并说说这些汉字是怎么认出来的。

  ――帮助幼儿了解我国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它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创造演变过来的`。

  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你看见过这些字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你们会认汉字吗?

  ――教师记录幼儿所说的汉字。认读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

  尝试看图识字。

  ――请幼儿翻开活动教材,自己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认读汉字。

  ――鼓励幼儿和同伴互相讨论、交流。

  ――鼓励幼儿在活动室、园内和各种场所寻找汉字。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9

  活动目标:

  1.了解面粉光滑、细、轻、白色、无味的基本特征。

  2.知道食用面食的好处。

  活动重点:感知面粉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学习如何和面,了解面粉和水的比例调配。

  活动准备:

  面粉一袋、水、量杯、量勺、盆、盘子、筷子、面团一个、记录表、不同种类的面食图片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猜一猜,了解面粉特征

  “盘子里盛放了一样神奇的东西,宝贝们看一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白色)

  “小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光滑的)

  “用手指来捻一捻,觉得怎么样?”(很细)

  “吹一吹、看一看、它会怎么样?”(像粉一样,轻轻的飞起来) “鼻子闻一闻它有没有味道?”(没有)

  小朋友们猜一猜,它是什么?(面粉)

  教师小结:面粉的颜色是白色的、摸上去是光滑的、感觉又细又软的、吹一吹很轻,闻起来没有气味。

  二、和面

  1.如何将面粉变成面团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面团,与面粉并列摆放,“小朋友们想一想,如何将面粉变成面团呢?”(将面粉与水融合到一起进行和面)

  2.和面方法及调配比例

  尝试配比,教师:“看,这是面粉,这是水,现在它们两个要来做好朋友啦。”用量勺取3勺面粉放入盆中,使用量杯加入5ml水,用筷子进行搅拌(特别提示:和面时不能一次将水加足)看一看面粉是否能够和成面团。

  再次加入1ml水,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面粉的变化。以此类推,逐一加入适量水,直到面粉变成面团。

  3.幼儿动手制作面团

  依据上述教师示范的方法,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和面,并将和面过程用记录表进行记录。

  三、了解面食的好处

  出示不同种类的面食图片,让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好吃的`食物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面粉)食用面食都有哪些好处?(幼儿自主讲述) 教师小结:1.面食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粗纤维及钙、铁、磷等丰富的营养素。2.面食含有能缓解分解的糖分,可以提供身体机能所需的热能,而且易消化。3.面食有健脾养胃的作用。

  四、倡导幼儿喜欢吃面食

  活动延伸:

  《面点屋》小朋友们将自己和好的面团拿到面点屋,用面团制作面点并进行装饰。

  活动反思:

  幼儿对此次活动没有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10

  设计思路

  孩子对玩沙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经过沙池,都忍不住想要进去玩,有的孩子就是用脚碰一碰也觉得高兴。让孩子们在玩沙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沙的特性,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发现沙的新鲜玩法,这样比在课堂上机械地讲授要有意义得多,孩子记忆也深刻得多。同时,我班孩子对节奏乐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将认识沙的教学与自制乐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在沙地里自由探索,自主操作,使整个活动体现一种玩中学,学中乐的.氛围。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容器装不同的沙子制作沙锤,在做做玩玩中了解沙有干湿、粗细的区别。

  2.通过自主操作活动,激发探索欲望,培养判断、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塑料瓶、玻璃瓶、广口瓶、紧口瓶、易拉罐、小纸杯

  2.不同质地的纸、塑料膜、橡皮筋、瓶盖

  3.各种棍子、竹条、筷子、勺、筛子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一)出示一个沙锤:这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二)激发幼儿制作沙锤的兴趣,问:你打算怎么做?

  二、自主探索

  (一)请幼儿自选容器装沙。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你用什么东西装沙?可以用什么东西帮助你更方便地装沙?

  (二)怎么才能不让沙子掉出来呢?请幼儿寻找合适的物品给容器封口。

  三、共同探究

  (一请幼儿比较自己和同伴所做沙锤的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声音呢?

  (二)老师分别取样品带领幼儿进行比较

  1.对装沙多少不同的两个沙锤,猜一猜声音会不会一样?(沙的多少不同,声音就不同)

  2.容器相同、声音不同。为什么会不同?里面的沙会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干湿沙和粗细沙的不同)

  3.容器不同,它们的声音会一样吗?哪一个更好听?(装沙的容器不同,声音就不同)

  四、再次探究

  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做一做,使自己的沙锤发出的声音更好听。

  五、自由表现

  幼儿拿着自制的沙锤随着音乐边唱歌边打沙锤,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11

  设计意图:

  在贯彻《规程》、《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改革从常识教育逐渐过渡到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一味地灌输、传授的方式,让科学教育赋予孩子们以操作和探索,让科学活动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盲无目的,而是要适当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幼儿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探究去解决问题。

  本次设计的活动就是遵循这样一种教育方向。活动前让幼儿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能滚动的现象,然后在本次活动中抛出一个需要幼儿去解决的问题,就是让不能滚动的东西,也能滚动起来,这就需要幼儿将已有的形体认识运用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将已有的动手能力发挥出来。而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将会生成出新的问题,这个新问题也就是下一阶段孩子们可以探究的内容了。如此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解决不断的生成新问题,就可以不断地引导幼儿深入地探究学习。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使长方形的牙膏盒和纸张滚动起来。

  2、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

  准备:

  1、教具:

  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纸张、记录表

  2、操作材料:

  牙膏盒、纸张、VCD光盘、圆形玩具、彩色卡纸、小球、铅笔、剪刀、胶带座、

  过程:

  一、引题

  1、老师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复习滚动的概念。

  2、 2、出示牙膏盒、纸张,引导思考皮球和易拉罐为什么会滚动?

  二、提出问题:

  请小朋友将不会滚动的牙膏盒和纸张变得也能滚动起来。

  提示:可以改变它们的形状,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卡纸、小球、VCD光盘、圆形玩具、铅笔帮忙,让它们滚动起来。

  要求:可以先帮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帮助纸张变一变,做好一个后要放在地上滚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后再去拿另外一个。看谁今天想出来的办法最多。

  三、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四、集中分享:

  1、依次请有代表性的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据他们出示的作品记录。

  2、同样作品的.幼儿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大班环保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小猫搬家的原因,树立保护水质等环境意识.。

  2.培养幼儿爬,走平衡木等动作的灵敏性。

  3.对幼儿进行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二、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自制钓鱼杆,与幼儿人数相等。

  2.木马(代表小山),平衡木(代表小桥)体育器材。

  3.电话机(玩具)、录音机

  4.“保护河水,此处严禁堆放垃圾”牌子一块。

  三、活动过程:

  (一)引导入题:

  1.师问:小朋友,小猫最喜欢吃什么(小鱼)

  师:小鱼生长在哪里(水里)

  2.师问:老师带小朋友到××河和×河边看到什么

  (幼儿答:河水清,有小鱼,树木,居民住房,×河边堆放垃圾,河水混浊,没有小鱼……)

  3.总结幼儿回答情况,问幼儿,小朋友,×条河边被居民倒垃圾,水变脏了,小鱼没了,小猫钓不到鱼吃怎么办?谁能替小猫想办法(加以总结)(幼儿讨论:给小猫搬家,买小鱼给小猫吃,爬到树上去让爸爸开大卡车把垃圾运走,找环保叔叔……不让倒垃圾……)

  (二)进入游戏活动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河里没有垃圾污染,那里的鱼多,我们先帮小猫把家搬到那条河边去住,好让小猫能钓到鱼吃,小朋友扮演小猫,把钓竿子带上好不好(好)待小朋友的爸爸把×条河边的垃圾运走后再搬回来。

  2.向幼儿讲清游戏规则玩法:全班分成6队,每队人数相等,每队第一个幼儿头戴小猫头饰,手拿钓鱼竿,要翻过小山,走过小桥(注意安全)鱼竿和头饰不准丢,到小猫新家后站好(每队前一个幼儿到“家”后,后一个幼儿才能“搬家”。看哪队幼儿搬得快,先结束的一队是优胜者,选出前三名)

  3.老师作示范表演后,幼儿开始游戏,不该“跑”的幼儿喊“加油”。

  4.第一次搬完后总结发奖,这时电话铃声响起,教者接电话:

  内容:小猫原来的家小河的垃圾运走了,居民们不再倒垃圾,河水清了,小鱼又游回来了(表扬小朋友环保意识强)

  5.把消息告诉幼儿后,再把“家”用同样方法搬回去(放音乐,增加幼儿高兴的气氛)

  6.总结游戏情况,出示“保护河水人人有责,严禁乱倒垃圾”的牌子,课程结束。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12

  一、目标:

  1、让幼儿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使幼儿了解这些昆虫和人们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二、准备:

  1、各种昆虫的挂图一张。

  2、操作卡片“各种昆虫”。

  三、过程:

  1、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并捕捉树上、花上、地上的昆虫。你捉到了什么?怎样捉到的?

  2、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主要特征及习性。

  (1)(出示挂图)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

  蜜蜂、蜻蜒、七星瓢虫等,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场所:花上、地上、树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称叫什么?

  有头、胸、腹二部分,二对翅膀、三对足等。都叫昆虫。

  (3)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为什么是昆虫?

  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3、帮助幼儿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害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教师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蝴蝶,蝴蝶在幼虫时嫩菜叶等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

  (4)幼儿操作:

  每人一张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红笔一支,请儿用“O”划出益虫,“X”划出害虫来。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昆虫?

  保护益虫,不随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苍蝇把它们打死,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等等。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13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

  3、激发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孕妇、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录音机、磁带,幼儿每人一张纸,勾线笔若干,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讨论----看图片----讨论

  1、教师:昨天老师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一个宝宝,问他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想问问你们,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吗?

  2、教师:"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宝宝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幼儿议论并按自己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图片,了解宝宝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

  1、教师:在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出示图片)

  2、教师: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

  3、教师:宝宝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宝宝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教师小结:这时妈妈就走到医院,请医生把宝宝接出来

  三、宝宝长大了。

  1、教师:宝宝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宝宝做哪些事情呢?

  2、教师: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

  四、幼儿绘画来感谢爸爸妈妈(可以请老师帮忙写一句感谢的话)

  结束:带着画画去送给爸爸妈妈。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1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飞“飞盘”的不同方法,以及探索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2、培养幼儿勤于探索、乐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探索飞飞盘的方法、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方形飞盘各8个、装饰好的飞盘3个、黑板、活动场地安排

  活动过程:

  一、玩飞盘

  1、出示3种形状的飞盘,鼓励孩子自由玩

  2、小结玩的.多种方法,引出方法――飞飞盘

  二、探索飞的方法

  1、同种形状两两结对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远

  2、小结飞飞盘的多种方法

  三、探索谁飞的远

  1、3人一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用科学的方法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最远

  2、集中交流:哪个飞盘飞的最远,为什么?

  3、小结:圆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很快,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很小,飞的也就远了。长方形、三角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比较慢,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比较大,所以就飞的近了。

  四、活动延伸

  看老师的飞盘漂亮吗?请你们也给飞盘打扮一下,再来玩玩。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15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嗅觉感官经验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好闻与不好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通过这次探索活动“气味瓶”,旨在给幼儿提供一个积累嗅觉经验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发展感知能力。

  2、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要爱护自己的鼻子。

  【活动准备】

  每组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尽可能的提供有各种气味的物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气味的感知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吗?”(呼吸、闻气味)拿起一只瓶子,“假如我想知道瓶子里有什么东西,应该怎么办呢?”(看或闻)

  2、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气味。

  (1)“桌子上有很多的瓶子,你们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吗?”

  (2)请小朋友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闻好一个盖好,再换其它的瓶子闻,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闻到了哪些气味?

  (3)幼儿交流自己刚才闻到了什么气味。(4)老师请每组一个小朋友找出醋的气味?(或其它气味)的瓶子,看谁先闻出来。

  3、引导幼儿讨论、扩展经验。1朋友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请你告诉大家。

  2最喜欢闻什么气味?不喜欢闻什么气味?为什么?幼儿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气味,鼻子能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气味,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东西。

  4、总结

  讨论怎样保护鼻子启发幼儿回忆以往碰伤鼻子或感冒的 感觉,进行讨论,谈谈保护鼻子的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的鼻子很有用,可以呼吸,还可以闻到很多的气味,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己的鼻子。知道不挖鼻孔,不把异物塞入鼻孔,活动时注意不撞击鼻子,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等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06-21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01-26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合集)06-22

幼儿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10-09

【精】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01-24

【热】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01-24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推荐】01-24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精】01-25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热】01-25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荐】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