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调研报告

时间:2024-04-11 06:54:26 报告 我要投稿

保险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险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保险调研报告

保险调研报告1

  横向联动、多管齐下切实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工伤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的重要途径,其覆盖面广、涉及职工职业领域之大以及其社会保障功能,是其他社会保险险种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也正因为其社会保障功能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原因,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前提下,对保障工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自20xx年1月1日实施《工伤保险条例》以来,形成了以《劳动法》为核心,以《工伤保险条例》为基础的工伤保险法律体系框架,行政法规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为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特别是20xx年6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保护农民工伤职工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政策依据。

  我县工伤保险工作现状

  我县截止20xx年3月底,全县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约850户,除去约170户停业户外,其余680户共有职工约38000人,其中各类参保单位约350户,参保职工约24500人,在参保单位总户数中破产停业户约200户,职工人数约11300人,未参保单位约330户,职工约13600人。在参保单位之中,基本能够正常营业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单位约60户,占参保营业单位户数的40%,占营业单位总户数的12。5%;职工人数约7000人,占参保营业单位职工人数的53%,占营业单位职工人数的26。2%。在全县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所有职工人数中,农民工约有19000人,占全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职工总数的50%,而参保农民工仅约2700人,仅占农民工总数的14。2%;且约86%未参保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煤矿、铁矿、砖厂、石料场以及冶炼、制造等劳动密集型、工伤高风险的行业。从近年我县工伤事故发生情况看,农民工工伤事故发生人数约占到了工伤事故总人数的75%左右;且农民工在工伤认定、医疗救护、康复及待遇补偿方面颇费周折,因而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工伤保险在我县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安阳县的建设过程中成为政府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被侵害的主要原因

  就我县农民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在维护其合法权益方面遇到的困难来看,造成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工伤保险特别是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识不到位。调查中发现,各类企业普遍存在工伤保险“不够本”和“不划算”的错误认识。有的企业认为,农民工素质低,人员流动性大,人员不容易管理,加上企业的“近视”行为,只顾眼前既得利益,只算眼前帐,认为为他们参加工伤保险会增大企业成本,不利于企业在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不愿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且在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许多企业不但不积极救治,反而百般拖延、拒绝支付农民工补偿、医疗救治等合法费用。

  2、农民工劳权保护存在制度上的漏洞。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强制力度小,对资方违法的处罚力度和对劳动者应予补偿方面的保护力度均较小,客观上起了保护资方利益,损害劳动者利益的作用。如在劳动合同的订立方面以及在对拖延、拒绝支付工伤职工补偿的处罚方面,强制措施和力度在资方面前显得苍白无奈。

  3、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淡薄,特别是对工伤保险政策缺乏足够认识。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工对劳动法、对工伤保险知道的很少,把工伤保险混同为商业性保险,甚至认为工伤保险是“正式职工”的事,与自己这些“临时工”不沾边。

  切实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措施

  鉴于安阳县农民工工伤保险状况和造成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具体情况,为了切实有效地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政府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对农民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所享受合法权益的宣传力度。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介资源加大工伤保险普法宣传,使广大职工能够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广大企业能够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工伤保险工作,充分认识给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对农民工伤职工给予合法补偿和积极救治的重要性,为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加大对工伤保险工作的推进力度。政府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加大工伤保险工作推进力度,例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行政干预,引导和迫使企业参加工伤保险;通过对侵害农民工工伤保障案件的查处、制裁,使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应担负的法律义务,提高它们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为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在从总体上抓好以上两项工作的前提下,在当前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具体工作的各个环节上,要解放思想、拓展思路,解决好每一个环节上的具体问题。例如在工伤认定、待遇补偿方面,政府在积极为农民工伤职工依法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同时可协调劳动保障、工商行政、安全生产监管、环境保护、公安司法、信访等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名流,组成一个由政府负责组织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除依法行政外最有处理农民工伤职工工伤保险问题的权威机构,以便使在当前形势下最快、最好、最大限度的把切实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落到实处。

  20xx年7月12日

保险调研报告2

  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发展较快,代理业务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逐年提高。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及人员素质等有待于提高,业务处理操作不熟练、取得从业资格证人员配备不均衡等问题日渐突出,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现根据银监会通知要求和我区联社代理保险业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做如下汇报:

  一、目前代理保险业务的开展情况。

  1、截止4月底我区代理保险业务寿险保费53万元,手续费18万元。财险保费7万元,手续费0、8万元。

  2、目前与4家保险公司签订了代理保险协议:新华人寿保险公司、阳光财产保险公司、生命人寿保险公司、卧龙人寿保险公司。

  3、代理业务的考核和奖惩

  考核实行百分制,月累计考核。具体考核方法为:

  (一)中间业务收入100分,按完成比例得分,考核项目及计分方法如下:

  1、支付结算收费业务(40分)。最高得满分40分,最差得0分,其他依比例计算得分;

  2、银行卡收费业务(20分)。最高得满分20分,最差得0分,其他依比例计算得分;

  3、代理类收费业务(20分)。最高得满分20分,最差得0分,其他依比例计算得分;

  4、担保类收费业务(10分)。最高得满分10分,最差得0分,其他依比例计算得分;

  5、短信通收费业务(2分)。最高得满分2分,最差得0分,其他依比例计算得分;

  6、承诺、咨询收费业务(2分)。最高得满分2分,最差得0分,其他依比例计算得分;

  7、其他中间业务(6分)。最高得满分6分,最差得0分,其他依比例计算得分。

  (二)考核与奖惩

  联社根据各社任务完成比例,年终进行综合考评。任务完成排名前六位的社,分别给予10000元、8000元、5000元、3000元、20xx元、1000元奖励。

  二、开展代理保险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1、取得代理保险从业资格人员配备不尽合理,“营业网点存在岗位轮换,一线人员取得资格证的人员参差不齐。

  2、保险业务处理操作不熟练。网点在操作保险业务时,凭证要素不全。

  3、业绩考评;我们内部制定了业绩考评办法,在运作产品中,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比如借款人意外险,借款人意外死亡,所欠我社的贷款由保险公司偿还。

  4、保险公司根据我社所营销的产品制定出了相关的营销方案和措施。

  三、做好代理保险业务的建议

  1、营业网点代理保险业务人员应有专业从业资格证,做到持证上岗,使代理保险业务有一个更好更快的发展。

  2、加强代理业务技能培训。严格执行各类业务培训计划,突出对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代理保险业务经办人员须在了解业务特点、了解客户特点的前提下方可上岗从业。同时,在强化业务培训的基础上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种从业资格考试,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才。

保险调研报告3

  社会保险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县经济生活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保险征缴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险种多,统筹管理的要求高,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有许多环节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一、目前我县社会保险征缴管理基本情况

  1.应保人数分析。根据如东县20xx年《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全县常住总人口104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14.1万人,第二产业的有30.9万人,第三产业的有17.3万人。从以上数据分析,全县应参加社会保险对象为48.2万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考虑到20xx年参加城乡居保缴费人数为24万人,外出务工参保的约16.1万人,未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暂停缴费人员4.3万人,实际全县应保未保的约有8.2万人。该数据属保守统计,外来务工人员还未统计在内。这些应保未保的对象主要分布于5-10人小微企业以及餐饮、KTV、浴室、发廊等服务性的行业。

  2.近三年养老保险扩面情况分析。20xx-2015年当年扩面人数分别为16477人、24433人、19731人,三年年末总参保人数分别为145651人、155760人、161107人,当年净增人数分别为5562人、10109人、5347人,当年扩面人数从总数上看比较乐观,但最终只有1/3转化为净增人数,其余的被退休、断保等减少人数所抵冲。目前,我县的养老保险赡养比为2.63:1,要维持此赡养比水平,每年的扩面净增人数要达到11000人左右(按每年新增退休人员5000人,退休人员死亡800人计算),而实际上近三年平均每年净增参保7000人左右,与当年新增领取养老金人员的比例约为1.6:1,必将导致养老保险赡养比会逐年降低。

  3.近三年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情况分析。20xx-2015年当年基金收入分别为88505万元、106571万元、128709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3%、20.41%、20.77%;基金支出分别为111047万元、131497万元、145479万元;省市补贴分别11321万元、19195万元、16803万元,通过基数的调整、征缴手段的强化,基金征收幅度逐年增长,基金缺口有所减少,但剔除省市补贴,基金收支平衡的压力仍然巨大。

  二、社会保险征缴管理的矛盾与问题

  1.任务指标与扩面空间的矛盾。从20xx年以来,我县连续实施了四轮社会保险扩面(三年为一轮),所下达的任务指标均为刚性指标,各镇区经过不懈努力,基本完成了下达的扩面目标任务。尽管目前还有近9万人的扩面空间,但扩面对象基本分布在小微企业以及服务行业个体工商户,人员流动性大,动态监管难以到位。部分镇区在工作难度增大的情况下,认为局下达的任务指标不尽科学合理,思想上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2.经济告别高速增长“新常态”带来的问题。在当前我县经济发展下行的“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必然带来规模性的岗位流失,就业总量增速缓慢。近三年全县新增参保用人单位仅有1062家,共计新增参保5264人,新增单位数少、规模小、吸纳就业能力弱,可扩面的用人单位空间萎缩。而在这三年中,有82家用人单位因法定代表人逃逸等原因暂停结算,涉及职工875人,造成企业的欠费、大量工人的下岗或自谋职业,职工下岗后因无力缴费或纠结今后政策变化,断保的.现象持续加剧。

  3.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不参加社会保险的问题。全县绝大部分商贸、餐饮、住宿、维修等用人单位,使用的服务人员属于社会保险应保对象,但这部分群体由于流动性大、工作时间不固定,工资一般以现金的方式结算,用人单位无账可查,促其参保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手段。另外,这部分群体由于就业技能不高,很多是外来务工人员,较为注重眼前利益,主动参保意识不强,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也是忍气吞声。

  4.先保后即退保的问题。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承担社会责任,想方设法不为职工参保或不按职工实得工资申报缴费基数。即使被查处后,也只是一段时间内为职工参保缴费,然后采取减员等方式逃避社保保险责任。也有部分镇区为完成扩面指标,年末突击办理人员参保,然后停保不再续缴。目前在职暂停缴费人员中在单位参保缴费不满三个月的有10260人,其中仅缴纳一个月的有4845人;灵活就业人员中参保缴费不满三个月4502人,其中仅缴纳一个月的有3505人。这类人员一旦在法定退休年龄前死亡,一样可以享受丧葬费和抚恤金。有满足享受遗属补助条件的还可以享受遗属补助,这必然会加重养老基金的负担。

  三、对策和建议

  1.全力冲刺既定的社会保险覆盖任务指标。20xx年初,在制定第四轮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目标时,经过多轮调研,综合了县公安数据库各镇人口数,国税、地税、工商、县总工会提供的企业从业人数,以及已参保缴费的人数,采取统一的测算办法,所下达到各镇区的社会保险扩面任务指标是基本客观的。20xx年,是全县第四轮社会保险扩面的收官之年,要继续坚持以“扩面、提质、增量”为总体工作要求,确保完成社会保险扩面不低于18000人,力争20000人的既定目标,为“十三五”规划开好局。

  2.强化社会保险窗口稽核和实地稽核。严格执行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在用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申报时,要求申报的缴费明细以及变动情况必须经过职工本人签字确认,对在征缴管理过程中存在少报缴费人数,漏报、瞒报缴费基数的用人单位,一经发现及时移送社会保险稽查大队处置。

  3.建立人社地税信息平台。参保单位在地税和人社部门都要申报用工人数和缴费基数,在地税申报时为多支成本,会报高基数,多报人数。但在人社部门申报时为少参保少缴费,会瞒报人数、基数。为此,拟会同地税建立了人社和地税部门的信息平台,即时比对同一单位的申报信息,用人单位在两个部门申报的人数和基数必须一致,虚报、瞒报的情况必将得到有效遏制。

  4.分步实施社会保险“五险同征”。一是依托“全民社保登记计划”,摸清应保未保人数,努力做到参保对象全覆盖。二是依托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征缴管理,分步实现五项保险同步,缴费基数足额的目标。此外,随着职工养老保险扩面空间的持续萎缩,要大力提倡符合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条件的城乡居保参保人员转入职工养老保险,这既能扩大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也能给广大职工带来实际利益,建议要大力推进这项工作。

  5.加强经办服务信息化建设。在继续使用现有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网上申报模块,减轻用人单位办事成本,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但实施这种办法,窗口稽核的作用就会明显减弱,实地稽核的工作量就会更大。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相对集中于年底缴费的实际,在第三季度通过媒体、手机短信等,告知其安排合理时间尽早续缴或就近到建设银行网点缴费,避免年底出现拥挤、等待等现象。

  6.考核机制进一步科学。目前我局对各镇区和保障所扩面考核主要体现在参保人数和征收基金方面,建议对以上考核要建立正反两方面的考核机制,完成任务是一个方面,属加分的考核;辖区内如有职工举报单位未办理参保经查属实的,或经稽查大队稽查发现有单位职工未办理参保的,根据人数,应建立扣分考核机制。此外对于辖区内的欠费总额占应征社保费总额的比例也要列为考核内容,目前虽然每个季度将欠费情况发送到各镇区,但各镇区党委、政府可能只注重维稳方面的考虑,真正基金清欠方面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宋一新 单位:如东县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保险调研报告4

  我国农业保险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82年开始由民政部门、农业部门、保险公司等陆续开办了一些农业保险业务。1982年到1992年农业保险业务呈上升趋势,到1992年当年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8。62亿元。但保费快速上升的同时是居高不下的赔付率,1991年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为119%。在政府支持性措施减弱以后,过高的赔付率导致农业保险业务逐步萎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不得不调整农险结构,对一些风险大、亏损多的农险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而其他保险公司则是退出农业保险的经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香港上市后,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不再经营大部分的农险业务。

  自以来,专业农险公司开始浮出水面,9个省区市的农业保险试点也已经全面铺开。,保监会颁布了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提出农业保险发展的五种模式:一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二是在经营农业险基础较好的上海、黑龙江等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四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五是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保险等具有农业保险经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

  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行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资源短缺、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另外,传统风险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一)有效需求不足

  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必然形成对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窄小的经营规模使农民产生较低的预期收益,因而不愿意付出保险成本;我国的农业保险主要以商业形式经营,国家支持和补贴较少,相对农民收入而言,保险费率较高,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

  (二)缺乏专业性保险从业人员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发展呈现多次起落,保险人才断层,目前我国保险从业人员大多数人是从其他行业转来的,没受过专门保险教育。而农业保险经营的复杂性、艰苦性,更是导致人才奇缺。因此,从业人员现状是经验型多,知识型少;保守型多,开拓型少;单一型多,复合型少;粗放型多,效益型少。数据表明,我国保险市场人才供需比例约为1:4。人才的极度匮乏,个人简历特别是核保、核赔、精算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营销、培训等复合型人才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农业保险险种减少,发展滞后

  我国保险业在经历了最初十几年的快速增长后大幅下滑,除了一些外部因素外,保险产品的结构不合理,险种可选性少,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产品缺乏创新,一方面产品雷同多,细分度不够,达不到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组合效应。另一方面产品开发能力弱,更新换代慢。由于长年亏损、业务萎缩。

  (四)保险中介机构缺位

  规范化的保险中介机构活跃在保险市场上,是现代保险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保险的供求双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特别在农村保险市场中,保险中介人可以将保险公司的经营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节约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也能起到服务于广大农民的作用。然而,以往我国保险公司几乎全部依靠自身的展业队伍承保农业保险,没有充分利用农村保险代理和保险经纪公司这一中介形式。

  (五)农民投保意识不高

  农民对农业保险既力不从心,又心有疑虑。首先,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农业保险项目经营经常入不敷出,保险公司对其要求较高保险费率,而高保费又令更多的农民买不起保险。其次,许多农民对保险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意识差。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保险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是不相信保险的作用,许多农民由于受迷信思想和小农意识的影响,很难相信保险对生产和生活的保障作用;二是依赖保险,许多农民买了保险后,高枕无忧,不积极参与防灾防损,导致损失扩大;三是道德风险严重,由于农业生产分散,保险公司监督力度不够,范文参考网少数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利用保险进行欺诈活动,把保险当作“摇钱树”,失去了保险的意义,触犯了国家法律。

  (六)我国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机制和再保险市场尚不完善

  我国农业保险由于缺乏适当的再保险安排,使得风险过于集中在保险经营主体自身、难于分散,影响经营主体的经营效果。而国外农业保险经营普遍有再保险机制的支持,特别是避免特大自然灾害对农业和农民的影响。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农作物保险公司负责在中央建立再保险基金,向开展农作物保险的保险人提供超额损失再保险,再保险责任按赔付率分段确定,目的是既向各私营农作物保险公司提供超额损失再保险(不超过115%),又限制农作物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不高于15%)。而我国,由于再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主体数量少且不健全,导致我国的再保险市场一方面供给主体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心得体会另一方面技术与服务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着“供给短缺”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双重问题,保险经营和发展的两难困境。结合我国农业保险的特点和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为了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市场。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完善农业保险供给体系,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要改变经营方式,转变经营作风,以增加农业保险的供给;另一方面,要完善和拓展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职能,克服农业保险中的逆向选择。二是提高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水平。要大力开展农业保险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农业保险意识,鼓励农业的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以增强农民对农业保险的动机和能力。三是培育农业保险人才。培育具有专业知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农业保险人才,提高农业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的多层次需要。

  (二)加强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加强农业保险立法和完善的制度环境,政府应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农业保险的顺利开展;二是实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再保险政策,支持保险业的发展;三是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很多优惠政策支持农业再保险市场,扩大风险分散面,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

  (三)利用资本市场分散巨额风险。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财政拨款或补贴方式建立巨灾专项风险基金;二是发展保险衍生产品。

  (四)加强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农业风险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农业保险经营技术的特殊要求。技术是保险经营的重要要素,而发展保险技术的关键又是人才。但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农业保险更是呈萎缩趋势,导致农业保险人才奇缺。因此,为了农业保险事业的顺利发展,一定要重视和开展对农业保险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代培、委陪、函授等多种方式培养基层农业保险业务骨干,同时,要在大专院校培养具有农业保险系统理论的高级专业人才,确保农业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

保险调研报告5

  为了统筹xx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推动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近日,对xx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进行调研。

  一、xx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xx镇总人口为37595人,农业人口有33000余人,非农业人口有4300余人。全镇已将24499人应参保人员信息全部入网,其中累计参保缴费人数已达11900余人,60岁以上到龄人数5000余人,对60周岁以上的到龄人员已发放待遇,而且保证养老金每月按时足额发放到应享受待遇人员手中。

  二、xx镇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自20xx年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来,养老保险由小到大,参保人员由少到多,保证了城乡60岁以上老人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发展的还是很健康的。但由于农户居住分散、外出务工人员多、实施时间短等因素,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观念滞后,参保意识淡薄

  虽然养老保险已实行三年了,但仍有一些人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人认为,钱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是最安全的,没有长远的`思想,拿到现钱是最重要的;有年轻人认为,钱交给国家,得等到六十岁才能享受,时间太久远了,怕日久生变;有些家庭收入确实比较低,拿出部分参保也确实有困难。

  2、劳动力流动性强,制约全覆盖工作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劳动力的流动性越来越强。xx镇的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流向了发达地区,就业对劳动者而言,要比社会保障更重要,如果就业的流动性和保障发生冲突,现实的选择当然是先就业,挣钱保障生活,而且,外地也有些企业也会帮助员工缴社会保险,这就制约了xx镇的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

  3、保险机制的缺陷,影响全覆盖工作

  养老保险手续太繁琐,年年得缴费,年年有票据,每张缴费票据都不能遗失,保存起来太麻烦了,有一点错误还得想尽办法重获取复印件,还有转保、退保的时候必须先在镇上办手续,然后还得到县城,这个程序十分麻烦,比如,如果一个人缴了200块钱,今年出了什么事,来退保,还得来回跑到县城,这200块钱存了两年,非但没涨,还给折腾没了,这样繁琐的程序,极大地消减了群众的参保积极性。

  三、对加强xx镇养老保险工作的建议

  1、通过广播、电视、村上公开栏、横幅等农村常用的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养老保险政策,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动用镇、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等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来进行宣传,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真正懂得养老保险的优惠政策,转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消除其后顾之忧,让其自愿主动参保。

  2、建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养老保险征缴清欠机制,实行多部门联动,做好养老保险金的征缴、清欠工作,针对少报、漏报、瞒报缴费工资、拖欠养老保险等问题,由相关部门及时查处,及时做好征缴、清欠工作。

  3、权力下放,优化办事程序。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细化养老金申领、审批、发放等办事程序,规范经办人员的服务内容,上级部门尽量权力下放,简化相关手续,能在镇区办理的,尽量让其在镇服务站办理,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

  4、科学核定经办机构人员,保证工作顺利进行。按照本镇工作量的大小,依据上级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地安排经办机构的办公人员和办公经费,保证养老保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大工程,养老保险的全面完善关系着群众生活、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xx镇养老保险工作需要各方力量相互配合,共同促进xx镇的经济发展。

保险调研报告6

尊敬的xxx医保局领导:

  在市劳动局以及医保局的正确领导与指导下,我店严格遵守和执行医保有关法律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医保政策。根据贵局考核内容要求以及公司规定,于x年xx月xx日 ——x月x日对本店医保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我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学习,完善医保管理责任体系。我门店医保制度健全,药品种类齐全;多次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医保政策,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以优质、专业服务于顾客,杜绝违规操作,依法执业。

  二、医保刷卡电脑专人专机操作,并要求操作人员学习相关制度及操作流程。为确保医保刷卡电脑系统操作安全,公司对医保刷卡专用电脑进行了锁定监控管理,禁止员工登录互联网站,确保了设施的安全性以及数据及时准确地上传。

  三、本店严格遵守和执行GSP的相关管理规定,将药品进行了“四分开”陈列存放。处方药规范经营,并作了相应的处方记录。四、针对自查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本店在公司领导的督促和监管下,及时进行了纠正和整改。感谢市医保局各位领导莅临本店指导工作!

此致

敬礼!

XXXX药店

  xx年xx月xx日

保险调研报告7

  为全面准确掌握我县各类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基本情况,有效推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县由劳动保障局牵头,组织工商、税务、经济商务、供销、粮食等部门,按照条条管理、块块分割,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全县所有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类用人单位参保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同时,理清工作思路,健全工作制度,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加大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基本形成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各类用人单位 367 户,涉及职工 26472 人(在职 19686 人,退休 6711 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 283 户,涉及职工 15957 人(在职 11654 人,退休 4303 人),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 84 户,涉及职工 10515 人(在职 8032 人,退休 2408 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 15957 人,欠缴保费 468 万元;参加失业保险 7327 人,欠缴保费 506.8 万元;参加医疗保险 15957 人;参加工伤保险 946 人。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 6690 人,欠缴保费 437.56 万元;参加失业保险 2323 人,欠缴保费 47.71 万元;参加医疗保险 3476 人,欠缴保费 264.45 万元;参加工伤保险 3257 人,欠缴保费 18.27 万元;参加生育保险 2301 人,欠缴保费 15.25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部分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个别企业未参加社会保险。一是个别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在稳定员工队伍、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二是员工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意识,由此减弱了他们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这一点在我县的外来企业中较为突出。

  2、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仍然存在。我县的企业一般都是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不高企业,产品成本高、利润低,有些初始运行的企业都在负债经营。为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部分企业存在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

  3、存在选择性参加社会保险的现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因失业、工伤风险较低,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积极性较高,而不愿参加失业、工伤保险。我县大多数企业员工是本地农民,就近务工,半工半农较多,因此多以土地为保障,所以参保缴费意识淡莫,只求多挣点钱,从而存在尽量少参保甚至不参保现象。

  4、瞒报、少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企业为尽可能降低企业成本,保证利润的最大化,想方设法瞒报、少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

  5、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参保管理困难。目前,我县相当部分企业的员工大多属于临时用工,存在今天干,明天走的现象,人员极不稳定。社保经办部门很难准确掌握企业职工人数,多数老板都会以此为借口不参加社会保险。另外,由于各地社会保险制度不衔接,在政策上也有一定差异,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考虑到在务工当地参保几年,一旦回乡又是一件麻烦事,因此务工人员不愿参保。

  6、企业改制进程缓慢导致部分人员参保困难。 由于我县企业改革的进程较慢,而且原来单位欠费时间较长,企业长期处于关闭、停产阶段,间断缴费情况存在,而这些单位的人员又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到私企去打工,他们与原单位未解除劳动关系,而又与新单位形成了实际劳动关系,在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时非常棘手。

  7、社会保险政策的盲点导致部分人员参保较困难。 在实行社会保险前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原三社企业(铁器社、缝纫社、补鞋社)人员,未能参加社会保险,在企业关闭破产后,失去了退休费来源。现在年老体弱多病,无任何经济来源,生活相当艰难。去年,省政府虽出台了川办发 185 号文件,解决原国有、集体企业超龄未参保人员老有所养问题,一次性参保缴费额近 4 万元,因这部分人员无力支付所交的巨额保险费,多次上访要求解决养老保险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第一,领导重视、部门协调。目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保缴费较困难,反应出制度、体制、管理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对扩面工作的组织领导;其次,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征缴,搞好宣传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组织引导,工商、税务部门应搞好监督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对参保缴费的执法检查、监督等工作都要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维权意识。用人单位员工特别是民营企业员工对社会保险在维护自身权益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是目前阻碍社会保险缴费进展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发动新闻媒体、社区组织、厂矿企业、社保主管部门和其他宣传机构,加强社会保险政策宣传;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在社区、村开设社会保险咨询站点,开展咨询服务;同时要抓好正、反典型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社会保险意识,牢固树立参保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观念。

保险调研报告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出台,达拉特旗在不断实现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但从总体上,社会保障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突出表现在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体系不健全,社会保障的发展滞后已制约了经济发展,也影响着社会和谐。

  一、基本情况

  达拉特旗现有总人口35万,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72524人(其中,农牧民159728人,城镇无业居民12796人,75周岁以上13836人,(农牧民13229、城镇无业居民607人)男60周岁、女55周岁已到龄人员41972人,男25-59周岁、女25-54周岁116716人)截止10月底全旗共有55499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其中农牧民53267人,城镇居民2232人,75岁以上有7282人,到龄31907人,不到龄14078人,收缴养老保险金159512413元

  二、实行市级统筹

  为顺应时事的要求,鄂尔多斯市于xxx年初,率先在伊旗、准旗启动了农牧民养老保险工程试点工作,试点初期考虑到此项工作涉及面广,参保对象居住分散、数据处理量大、及时性要求强的特点,为避免将来数据反复录入核对,试点地区不仅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下属的苏木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均增设了专管员,同时还一步到位全部配备了计算机及专用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且与旗社保局实现联网管理,网络化的管理不仅方便了参保农牧民就地实时业务办理,也便于旗社保局的工作指导和管理,实现了旗乡两级双层管理一步到位,使全旗的农牧民养老保险工作从启动时就步入了规范化轨道。

  试点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当地农牧民非常满意,参保热情越来越高,其他各旗区也纷纷酝酿,值此,经过反复论证,市政府果断决策,xxxx年xx月,鄂尔多斯市政府人民出台了《鄂尔多斯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鄂尔多斯市农牧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和《鄂尔多斯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细则》,至此,从制度上我市将社保范围扩大到了城乡所有人群,这标志着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程正式启动。

  达旗人民政府极积响应市政府的政策,立即行动,为保证xxxx年底前符合享受待遇的城乡居民都能及时领到养老金,在市政府补贴的前提下,旗财政大力调整支出结构,今年在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1600万元用于此项工作,预计今年将有6万多城乡居民受益。

  三、各项政策规定

  (一)参保范围:凡具有达拉特旗户籍的城乡居民或外地迁来本市两年以上的,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的年龄在25周岁以上,男性60周岁以下、女性55周岁以下的;未享受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待遇的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或以上的,均属参保对象。

  (二)领取养老金条件:参保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其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或以上的,即可按月领取养老金。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75周岁以下的人员可一次性缴纳15年,且年龄每增一岁,缴费年限减少一年,最低不得少于5年,75周岁以上人员不缴费,直接从启动后的城乡居民养老基金中按月领取养老金。

  (三)缴费方法:从XX年起缴费的农牧民以我市XX年度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缴费基数、城镇无业居民以XX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0元)为基数,三年调整一次。

  (四)缴费比例:农牧民总缴费比例为18%,其中个人缴纳8%,财政补贴10%;城镇居民总缴费比例为16%,其中个人缴纳10%,财政补贴6%,财政补贴比例随着经济发展适时调整。还实行土地换社保的原则,鼓励农牧民自愿放弃土地草牧场经营权,享受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且财政补贴1o%来鼓励农牧民转移进城。

  (五)个人帐户:农牧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按缴费基数的12%划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按缴费基数的10%划入,个人帐户余额比照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利率计息。

  (六)养老金计发办法与标准:由基本养老金(政府补贴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本养老金=到龄时我市当期月缴费基数×实际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存储额/计发月数(男139,女170)。启动时到龄的农牧民月领取养老金为200元,城镇无业居民为450元,以后计算不足的补齐到此标准。三年调整一次。

  (七)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全市户籍已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因正当理由在旗区之间迁移的,其养老保险关系也可以随之转移,迁入地社保局应准予转入。

  为了防止社保移民,凡正当理由从外盟市迁入鄂尔多斯市的,如其在原籍已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将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金转入本市后,允许其参加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若原未参加养老保险的,需在我市常住满三年后方可参保。

  (八)农牧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之间流动,原个人账户应转换为新险种的'个人账户。

  由低缴费险种向高缴费险种转换的,按换算折抵的缴费年限和最低缴费标准,从换算之日起前推补建个人账户。换算公式如下:应折抵缴费年限=折算系数×原个人账户累计缴费月数÷12;

  折算系数=原个人账户本金累计余额÷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相同年限(社平工资)个人缴费本金(折算系数≤1)。由高缴费险种向低缴费险种转换的,原个人账户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退休时执行现行标准。

  四、周密安排环环落实

  一步到位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市委、政府已经做了决策,能不能落到实处,能不能真正惠及全民,关键在于旗区各级政府和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认识和管理,因此旗委、政府、劳动保障部门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对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行了周密的时间安排和工作部署,整体工作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政策宣传和动员阶段。主要任务是:

  1、筹备召开全旗劳动保障工作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启动动员大会,具体部署工作计划,学习讨论有关方针政策,使旗乡两级劳动保障部门和经办机构“形成共识、统一思想、统一步调”。

  2、开展媒体宣传,印发小册子,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做到家喻户晓。

  第二阶段为机构人员落实和设备采购、材料印制阶段。

  主要任务是:完成旗乡两级农保内设机构的建设,完成聘用工作人员的考录和村、社区居委会社会保险专兼职协管员的选聘;完成办公硬件设施的配备和各种表格材料的制作印制工作。

  第三阶段为人员培训阶段。

  主要任务是:对旗乡两级经办机构、劳动保障事务所专业人员和村、居委会社保协管员进行业务培训。

  第四阶段为全而实施阶段。主要任务:

  1、完成对第一批参保人员和75岁以上人员的调查摸底、登记和征收保费工作。

  2、完成旗社保局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网络建设。将第一批参保人员基本信息核实和录入计算机。

  3、分批核定办理城乡居民退休手续,开始发放养老金。

  4、逐步建立健全各种账册。建立健全旗乡两级会计核算制度。

  5、规划退休审批和养老金发放程序,使各项工作基本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按计划进行中,相信,有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有财政、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实现城乡养老全覆盖,让全旗各阶层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共建和谐美好达拉特愿望必将成为现实,也将为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增光添彩。

保险调研报告9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司及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分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努力改善金融保险服务,全市系统保险业务规模不断壮大,运行效益稳步提高,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截止20xx年8月31日,实现总保费7.26亿元,首年期交保费1.83亿元,十年期及以上保费9,940.46万元,标准保费8,848.10万元,短期险保费2,910.51万元。20xx年酒泉市国民生产总值560亿元,财政总收入100.6亿元,寿险市场总保费22.63亿元,寿险保险密度4.04%、保险深度20xx.50元;酒泉市总人口109万,中国人寿累计为50多万名客户提供了保险服务。

  二、主要工作现况

  在业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公司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文明创建的推动下,公司全面步入了“发展速度最快、经营效益较好,文明建设、社会地位和品牌形象大幅提升”的“快车道”。回顾近年来公司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品牌工程,找准文明建设“落脚点”。

  公司党委、总经理室认为保险行业创文明,关键是在发挥保险服务职能上下功夫,“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只有通过服务大局,外树企业形象,擦亮人寿品牌,才是“真文明、好文明、实文明”。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始终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推进文明建设的切入点来抓,主动融入经济社会运行体系,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企业公民形象。勇担责任,服务“三农”,拓宽保险领域。公司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积极推进“两保一孤”等政保业务,在瓜州县一、二类建档立卡户范围内,由瓜州县政府统保,覆盖全县20xx户、7565名特困人群。同时,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部门协调、沟通,拓展老龄保险、小额信贷保险等业务,积极参与全市保险扶贫工作项目,助力政府打好扶贫攻坚战,为酒泉市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贡献应尽的力量。

  (二)实施素质工程,夯实文明建设“支撑点”。

  练好内功,打牢基础,健全机制,提升公司管理素质、队伍素质和服务品质,是抓好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创建工作有力。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由工会办公室专职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主动抓、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根据精神文明创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公司把创建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真正做到了“三个文明”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形成了工作有方向、考核有标准、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的运行机制。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素质。员工队伍思想素质高不高,直接关系到文明单位创建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始终把加强员工教育管理,提高员工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近年来,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等实践主题,在全市系统广泛开展“共建和谐、共谋发展、共享成果”建言献策、“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等学习教育活动,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宣扬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为主线,组织员工学习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统一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通过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法制教育和形势教育,引导干部员工顺应形势看主流,适应形势看发展,立足岗位做贡献;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通过组织员工参加道德模范评选投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营造了“知荣辱、重礼仪、讲文明”的浓厚氛围,形成了“讲公德、讲规矩、守秩序”的良好风尚。三是健全管理制度,强化作风纪律。20xx年以来,公司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从建章立制入手,从分公司机关抓起,制定出台了《行政事务和费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四是服务规范高效,提升文明形象。结合行业特点和文明服务的总体要求,引导各级单位大力弘扬和宣传服务文化,树立优质服务理念,构建立体化、个性化、效能化的服务体系,打造独特的服务品牌。规范服务阵地,统一设置服务窗口,从营销职场入手,坚持软、硬件并重和适当投入的原则,不断加强职场标识和办公设施建设,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推行特色服务,科技融入服务,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深入开展短信服务平台、人寿客户俱乐部、“服务标兵竞赛”、“理赔绿色通道”、“客户节”、冠名中国人寿杯“烽火行”千人徒步大会等活动,大力推行理赔提速服务承诺,丰富了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水平,让广大客户和群众真正感受更加快速、便捷、畅通的服务品质;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注重抓好诚信建设和依法合规建设,严格执行统一法人制度和行业自律,为建立和维护诚信文明、规范有序的保险市场秩序发挥了“领头羊”作用。近年来,公司上下未发生偷税漏税、损害行业形象和侵害职工利益事件。五是创造优美环境,构建平安企业。认真抓好文明小区建设,积极开展爱卫活动,重视机关院落环境整治工作,实行文明小区和环境治理建设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为职工工作、生活营造了优美环境。

  (三)实施文化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和谐点”。

  近年来,酒泉分公司之所以能够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创新发展,取得政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三丰收”,还得益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和谐奋进”的文化理念,致力实现严格制度和人文关怀的和谐,构建了张驰有度、严格有序的工作秩序和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人文环境,着力在“和”字上下功夫,在文化上求突破。一是倡导学习文化。公司党委高度重视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定出台了《酒泉分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等学习制度,累计组织高管以上人员进行理论学习36次,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以创建学习型单位为目标,建立起了“统一规划、纵横相联、分级管理、分类实施”的学习管理和培训运作模式,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及开通网络学习的平台、开展读书分享月活动、鼓励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等形式,不断增强全员素质。建立岗位大练兵长期机制,每年定期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努力营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为员工学习构筑有力平台。二是强化廉政文化。制定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实行领导干部任职《提示函制度》,组织开展警示教育、“遵章守纪、合规经营”主题教育和领导自律、合规经营自查自纠等,进一步健全了惩防体系建设,切实增强了广大干部员工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杜绝了违法违纪行为现象的发生。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勤政廉政,班子成员都能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人心齐风气正。三是营造感恩文化。以感恩为核心增强全员责任意识、公民意识和奉献意识,组织广大干部员工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党团工会职能作用,倾听员工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有力推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丰富员工关爱内容,认真落实员工福利,关心员工身心健康,组织实施生病慰问、生日祝福、定期体检等“送温暖”工程,长期坚持开展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建立党建室和职工之家活动室,配备各种健身、锻炼器材,为员工健身活动提供支持;20xx年组织开展了全市系统职工运动会,全市系统11支代表队,近4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丰富了员工伙伴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工会每年定期组织员工体育活动各类书画、摄影、知识竞赛等活动,寓教于乐地开展群众性文明建设工作,形成了人人参与“幸福家园建设”的文明氛

  三、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和日趋规范的保险市场环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

  (一)保险市场从业机构较多,存在“低保费”恶性竞争情况

  目前,酒泉保险市场从业机构较多,部分新成立公司存在恶意竞争的情况,尤其是在财产险保险市场,这种情况较为突出,在车辆保险及人身意外团体险业务方面存在靠“低保费”争抢业务的情况。

  (二)保险从业人员较多,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酒泉保险市场从业人员较多,但人员素质差次不齐,有部分人员文化程度及专业素质不过关,不能给客户提供专业的保险服务,容易造成社会公众对保险认识的误区。营销员队伍数量庞大,且直接面对公众,可以说他们的诚信状况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保险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

  (三)个别地区存在金融保险司法环境薄弱的情况

  个别地区存在保险客户骗保情况,出现多起客户已患病后,从银行投保小额贷款保险,出险后进行理赔。保险公司进行理赔调查后,不符合赔付情况。客户起诉至法院后,司法部门一旦做出客户胜诉判决,便在该地区形成不良循环。

  四、金融保险业发展建议

  支持我市金融产业做大做强,加大金融保险对我市经济社会的支持力度,我们认为应重点在提升全民保险保障(尤其是大病及养老保障)、健全风险控制机制、营造适宜的金融生态环境等几方面加大力度。

保险调研报告10

  1、我国保险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市场“蛋糕”的做大,必然会为保险中介带来大量的业务机会。

  在保险发达市场,保险业与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对比一般为1:3左右。中国银行业在20xx年的总资产规模约为三百万亿人民币,如果按此关系,则中国保险业资产规模应该达到一百万亿,如此的金融结构才称得上健康稳健。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保险业当年资产规模只有二十万亿,相当于还有五倍增长空间。

  2、在发达保险市场,专业中介渠道(除专属代理外)实现的保费收入占比均超过50%,而该项数据在20xx年的中国只有2.4%,从2.4%到50%,也有至少20倍的发展空间。

  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就净资产收益率或者叫做投资效用而言,保险中介的投资回报率较高。以实际数据作为案例来看,20xx年全年,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实现保费3368.6亿元。按25.5%的手续费计算,收入为858.3亿元,除以所有专业中介公司当年净资产总额442亿元,相当于每元资本投入带来营收1.94元。

  而同年,国内所有保险公司的净资产总额约为1.88万亿元,保费收入是3.66万亿元,扣除大约20%的营销成本,其收入约为2.93万亿元,再除以净资产总额,结果相当于每元资本投入带来营收1.55元。

  再以大童保险销售服务公司为例,20xx年,其净资产是3.55亿元,年营收入是18.23亿元,净利润是2.1亿元。经计算得出,其每元资本带来的收入约为5.13元,净资产回报率约为59%。比中国平安高出一倍有余。

  从保险中介保费收入与保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变化趋势来看,两者均实现了收入的逐年上涨趋势,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保险中介在保险行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几年,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靠中介渠道实现的占比达到85%上下(包含个人代理和专业中介机构)。

  当下,社会对保险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保险中介的价值,在于站在客户的立场,以专业中立的态度货比三家,并为客户获得知情权、拥有选择权和促进公平交易权,这是以客户利益为主的保险中介的制胜法宝,也更贴合保险回归风险保障的本源。

  保险产销分离的大潮即将到来,保险中介将成为未来新的投资风口。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保险中介市场改革的意见》,充分肯定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建立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保险中介市场体系的目标,对保险中介市场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特别是对专业保险中介的发展更是有积极地引导。这为保险中介市场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一)趋势一:保险中介行业由粗放式逐步向精细化发展模式转变。

  整体上看,目前保险中介代理人队伍仍以女性为主,占比为73%,而男性只占27%。其学历则以大专为主,约占40%,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代理人从20xx年的22.76%,提升到20xx年的26.97%。

  当前,保险代理人的工作地域开始向省会城市集聚,达54.46%,比20xx年高出11个百分点。20xx年,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共吸纳了72%的'从业人员。从年龄上看,25-45岁的营销员占据主体地位,近75%。

  20xx年,我国代理人数量同比下降7.6%,减少87.2万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上市险企代理人数量减少130万人,传统的“人海战术”已经明显地难以为继。

  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庞大的营销员队伍将逐步精简优化,整个行业将通过优胜劣汰、清虚提质来进一步提升绩效产能。

  保险中介机构亦需要摈弃人海战术,注重打造精英团队,转向轻资产的高效发展模式。并借助线上化平台的工具,优化运营流程,实现轻资产、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

  在工作业绩方面,约40%的保险营销员年完成保单数为12-24件,占比最大。

  营销员月收入的主体区间则集中于3000-6000元,约占31%。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占到12.22%。

  大部分保险营销员的年保单完成数相对较少,月收入水平仍然较低。

  (二)趋势二:科技和创新是未来保险中介发展的核心因素。

  1、科技赋能代理人和传统专业中介人员,提升效能与客户体验,展业和服务呈现线上化趋势。

  2、新型专业中介创新业务模式,从单纯的基础引流向定制化场景转变,以实现高转换率和精准营销。

  3、借助智能化的展业工具平台,实现展业与服务的线上化。

  通过移动端、物联网设备等多方终端数据采集,利用大数据与AI技术实现用户需求深度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改善这一问题。

  因全域数字化构建尚处于早期阶段,因此产品去同质化设计,目前也处落地早期,现阶段虽无法形成“千人千面”的保险产品;但可将产品的标的、条款责任、规则等信息等进行功能封装,结合用户需求进行组合配置,进一步实现产品组装与上线,可将上线周期由1个月缩短至2天,产品差异化配置时间可由1周缩短至数小时,并做到最大化满足用户需求。

  (三)趋势三:保险中介需要打造核心能力以驱动长期发展。

  1、标准化和碎片化的产品容易被客户理解和接受,销售环节所需的专业技能不高,容易导致去中介的状态,保险公司通过直接触达客户,减少中间环节和降低销售成本。

  当前,很多保险公司的网销渠道和互联网保险公司,都是在沿着这一路经在做减法。在这一规律下,中介机构必须具备核心价值,才能在价值链条中生存下来。

  2、综合解决方案能力将是保险中介的核心价值和发展驱动引擎。

  “产品+服务”的模式组建,将成为保险行业竞争的差异化策略。保险中介机构在传统产品销售的基础上,探索为保险公司提供产品改进和开发设计咨询服务,并集合多家保险公司产品,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3、场景化营销与服务,嵌入式渗透业务,构建保险生态圈。

保险调研报告11

  调研目的:农业保险是农户分散农业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对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经济、稳定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地处西南边远地区的云南省的农业保险发展亦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对云南省相关地市的实地调查,分析了云南省农业保险发展困境以及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局限性。基于此,同时结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点的总结,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深层根源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点

  农业保险试点在社会各界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但大多数人所预期的农业保险“回春”仍然不容乐观。我们必须看到,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还十分低下,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补偿农业灾害损失、稳定农业生产和保障农民灾后生活的需要,政府不得不背负沉重的救灾负担。因此,如何促进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在“十一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今后的农村经济发展、城乡的统筹协调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农业保险发展速度较快,20世纪90年代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很不稳定。

  其二,农业保险已达到一定规模,农业保险在国内财产保险市场中已占有一定份额,但这个份额依然过小,有时甚至显得无足轻重。尽管如此,这个衡量指标依然较低,农业保险在保险业的发展中显得极其弱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其三,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保障农民灾后生活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保险赔款使被保险人的农业灾害损失获得了部分补偿,对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维持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对于保障农民的灾后生活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对于某些地区、某些时期、某些农民来说,这种作用还相当大。此外,农业保险范围、保险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农业保险险种不断增加,已达到一定数量。农业保险从无到有,险种呈不断增加之势,养殖业、种植业保险险种都已达到一定数量,保险标的扩展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业产品、牲畜、家禽、淡水养殖产品等等。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还十分低下,发展很不稳定,承保面还相当小,市场份额小,险种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所起的作用还十分有限。农业保险发展滞后使其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补偿农业灾害损失、稳定农业生产和保

  障农民灾后生活的需要,也使得政府不得不背着沉重的救灾负担,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层次还处于较低层次。

  (二)云南省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困境

  1.农民及相关部门的风险意识淡薄,需求有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为属于经济范畴的农业保险,同样受人们观念意识的影响。农业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补偿和经济共济制度,其属性属于准公共物品,农户对它的了解和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市场体制还不健全,农民自身意识的约束和收入水平的限制较大,许多地区,包括云南省在内的一些欠发达的地区,农业保险的意识还相当淡薄,限制了农业保险的需求。

  一方面,他们没有自觉运用社会化保障手段来分散农业生产经营中风险的认识,整体上对农业保险的投保意识不强。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既心有疑虑,又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农业保险项目通常具有较高保险费率,而高保费又令更多的农民买不起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保险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是不相信保险的作用,许多农民由于受迷信思想和小农意识的影响,很难相信保险对生产和生活的保障作用;

  二是依赖保险,许多农民买了保险后,高枕无忧,不积极参与防灾防损,导致损失扩大。这都需要政府和保险人转变服务理念,科学定位,加大诚信宣传力度,激活农民保险意识,加大农业保险推广力度,切实履行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农业保险亏损严重,供给不足

  农业保险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风险关联性。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一般来说,自然灾害的波及面广,常常造成大范围的损失。

  (2)信息不对称。农业保险中的逆选择主要有三种情况:损失预期较高的农民更倾向于购买农业保险,临时性损失预期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购买农业保险,潜在的投保农户将更倾向于投保产量风险较高的土地。而这样的信息不对称给农业保险公司带来了更高的管理成本及赔付,影响了商业保险公司承保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

  (3)外部性问题。农业保险具有双重的正外部性,农民购买农业保险获得的个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农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边际成本高于社会边际成本,由私人部门市场供求决定的农业保险实际“消费量”将低于社会最佳规模,导致农业保险市场失灵。

  由上述三个原因导致的农业保险的市场失灵使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农业保险经营出现了亏损。我国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大多为区域性经营,不利于分散自然灾害的关联性风险。应对信息不对称的办法之一是建立强制或者准强制保险制度。而外部性问题应该通过各级财政补贴解决。在20xx年实施的准强制性保险——能繁母猪保险就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保险覆盖面达到80%以上,这与政府的大力推广有关。但能繁母猪保险只是农业保险的很小一部分,其他的农业保险项目仍然面临着上述三个问题,导致供给不足。

  3.农业保险缺少地方性法规和财政资金补贴支持

  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实践证明,农业保险离不开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的约束和指导。从国外农业保险发展实践看,各国举办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有两类:一类主要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兼顾农业发展;另一类主要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从中国的实际来看,农业保险立法的重点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明确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原则、补贴措施、风险保障范围、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经营组织形式等,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缺少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法规,会使农业保险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建立长效的农业保险机制。

  同时,我们从上面对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分析可以看出,没有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等的支持,农业保险举步维艰。一方面,农业保险是准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外部性,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另一方面,农业保险的风险商、成本高、费用高、赔付率高等特点,导致商业保险公司无力经营农业保险。农业保险的财政资金补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三)云南省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局限性

  1.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较低

  云南省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较低主要是由可支配收入不足、旧经济体制下的观念、保险意识淡薄等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有较大一部分农民有参加农业保险的意识,可是因为在收入低,政府补贴力度又不足的情况下,对于农业保险这类“奢侈品”只能望而却步;其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农民会选择自留风险,鲜有采取保险等手段转移自身的风险。他们更多的是在受灾以后向亲友寻求经济上的帮助,或者或是通过过去的积蓄来应对灾害所造成的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农民开始增加种植和养殖的品种,种养品种的多样化又在客观上产生了一种内在风险调节和分担机制,降低了农业灾害造成损失所带来的影响;最后,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还受到农户保险意识淡薄的影响,这主要是由农民对农险了解程度低所引起的。可见,农业保险在(云南省)农村地区的宣传工作还不到位,普及程度不够高。

  2.农险的高风险性与高成本制约了商业保险公司的积极性

  农险的高风险性主要是由自然灾害频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严重、统计资料不全引起的。

  第一,云南省地处复杂的地质地理背景和特殊的气候环境,历来就是一个多灾重灾的省份。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冰雹、霜冻、低温等)、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农业生物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兽害、恶性杂草害等)、环境灾害(生态破坏、污染等)是云南省面临的最主要的五大类灾害。加之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经济生活对自然因素的依赖较大,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较弱。

  第二,在农业保险经营中,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尤为严重。农民对保险标的风险的了解程度要远高于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所掌握的信息不足就会造成依此设定的保费偏低的现象。此外,农民在投保后,防灾防损工作的质量高低,以及在灾后补救措施的及时与否,都会对赔付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

  第三,相关统计资料不全。保险公司的经营建立在集合大量同质风险,通过大数定理、精算技术厘定保险费率的基础之上。然而,云南地区相关农业统计数据极不完整,这就抑制了保险公司精算技术的发挥,费率厘定无数据可依。这会对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引致经营高风险。

  云南省农业保险的高成本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云南农村地区的分布不均,且较为偏僻。这对保险公司的展业、风险区划等工作极为不利,由此产生的成本极高。

  其二,前面所提到的云南省的农业保险存在着高风险性,而这种高风险性必然造成保险公司的高赔付,高赔付额就会大大增加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保险公司的经营目的最终是为了赢得较高的商业利润,然而农险的高成本使得保险公司的最终目的大打折扣,严重挫伤了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

  3.农业保险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

  首先,我国尚未推出专门的农业保险立法,云南省也没有相应的地方性农业保险法规。在这种无法可依的情况下经营农业保险,不仅农民的利益得不到较高的保障,保险司的利益和积极性也会受挫;其次,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不够。绝大部分农民可支配收入不足,在没有政府补贴或者补贴不够的情况下,他们更不可能去购买农业保险,也就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险保障;最后,政府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和支持工作不到位。在购买了保险的云南省农户中,主动去保险公司购买的比重占了大多数,而乡村干部动员购买和统一购买的比重却不高。在保险公司尽量缩减展业成本的背景下,乡村政府的宣传和支持工作的作用随之凸显出来。如果乡村政府能够积极做好农业保险的宣传工作,提升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以及在统一购买农业保险这一环节上更加积极主动,加大支持力度,就能够更好的普及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属性

  在经济学中物品按其有无竞争性和排他性被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自然垄断物品和共有资源物品。其中公共物品是指有如下特征的物品:成本或利益的外部经济;取得上的非竞争性,消费上的非排他性。从农业保险的性质分析,它具有供给和需求双重的正外部性,但他在消费上有时会表现出非排他性,所以只能称之为准公共物品[13]。⑴农业保险在“消费”上具有正外部性,表现为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受益,而边际私人成本大于边际社

  会成本。农户消费农业保险的过程中产生了利益外溢,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加之我国农民收入近几年来增长较为缓慢,面对高昂的农险费率,需求不旺的情况更加严重。⑵农业保险在“生产”上也有正外部性。它体现于农业保险人提供农业保险的私人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成本,而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农业保险人“生产”农业保险是承担了部分本应该由社会承担的成本,边际私人成本高于边际社会成本,但边际私人收益却小于边际社会受益,正外部性由此产生。⑶农业保险提供的保障具有非排他性。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保险公司在进行防灾防损时使得一些没有购买保险的农户也得到了好处,使得农业保险出现非排他性。

  2.农业保险系统性风险较为严重,风险难以有效分散

  在保险中系统风险则指影响所有保险参与者,使被保险人间的表现产生相关性的因素。农业保险的系统性风险则是指各行为主体间的相互表现而产生的相关性因素,很容易导致主体间的一种恶性循环。⑴在农业中,系统性风险首先表现为区域性同类气候、流行性疫病等。这种风险往往涉及面广,如大面积干旱、飓风、洪水等,风险一旦发生则涉及千千万万农户,上亿公顷农地。在这种状况下风险波及面很大,风险高度相关使得保险公司难以将风险在承保个体间有效分散,提高了保险公司承保这种非分散性风险的成本。⑵农业风险具有广泛的伴生性,即一种风险事故的发生可能会引起另一种或多种风险事故的发生。由此农业保险的损失也容易扩大,而且由于这种损失是多种风险事故的综合结果,很难区分各种风险事故各自的损失后果,这无疑增加了保险公司的风险。

  3.信息不对称使保险公司面临高监督成本和高赔付损失的两难选择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两种反应——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它们都会对农业保险造成不同程度的市场失灵。⑴逆向选择。逆向选择问题在农业保险中非常普遍,比如表现为经营状况较差的农民隐瞒某种危险和投保动机,有目的的投保农业保险的某个险种(如一切险),使危险集中,如果投保每年可以更新,则有临时性损失预期的农民更倾向于投保。逆选择行为使风险集中,不仅损害其他被保险人的利益,而且可能使保险人给付的保险金剧增,甚至收不抵支。⑵道德风险。比如农民投保后减少对农业设备、家畜和中间投入品(包括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的投入,这同样增加了保险人的风险。总之,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农业保险人面临高监督成本和高赔付损失的两难选择,加大了保险人的经营成本,破坏保险筹集资金的功能。如果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成本过高,保险人就会减少农业保险供给,或者根本不供给农业保险产品。

  4.农业保险经营体制不合理,无法使各行为主体达到利益均衡

  农业保险会带来市场失灵的现象,在各国都是如此,政府成为解决市场失灵的突破口。从我国农险实践看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除部分税收支持外,其余的资金支持很少,政策性农业保险则是完全按商业化的经营模式,这必然导致农业保险发展停滞不前。根据我国实际,对广大的在农村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户,比较适宜在政府主导的框架下让商业保险公司唱主角的模式。这种模式比较容易铺开,只要政府的政策到位,扶持措施得当,让商业保险公司既有利又承担风险,在政策框架下充分发挥市场化操作的优势,成功的希望是很大的。剩下的就是解决好补贴问题。

  ⑴针对险种进行补贴。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险,但不是所有的农业保险产品都必须实行政策性经营,只有那些关乎国计民生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而商业性保险公司又不可能或不愿意从事经营的农业保险项目,才有可能纳入政策性保险加以补贴。某些险种可以视政策导向,有选择地、有条件地纳入政策性保险,但补贴幅度可以小一些,比如某些单风险农作物保险,虽然这些保险标的也同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这些保险标的遭受冰雹、洪水、火灾等单一风险的概率较小,符合一般商业保险承保风险的条件。还有就是一些范围较小、价值较高的设施农业、精细农业的单风险保险或某些综合风险保险,也适合商业化经营,由保险公司和农户来承担费用,政府可以少补贴一些。

  ⑵政府补贴的可操作性问题。如果农业保险公司是由各省、市、自治区自主决策开办的,中央和省两级补贴都可给该保险公司,似乎合情合理。首先,需要确定对农业保险业务的补贴范围,制订补贴规则;其次,需要确定保险公司做了多少符合政策规定的农业保险业务,然后才能进一步确定该为每一类符合政策要求的业务提供多少补贴以及这个补贴在中央和省、市、自治区之间如何分担。

保险调研报告1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险业呈现迅猛发展势头。但据调查了解,目前县域保险市场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健康发展和居民的切身利益,应引起关注。

  一、存在问题

  (一)外部监管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目前保险监管机构只设立到省一级,省级以下的市县没有设立分支机构。从近年来保险业的发展趋势看,市县两级由于机构少、业务发展潜力大,成为新一轮各保险公司争夺的主要战场。随着市县两级机构数量的增多、同业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客观上要求相应的监管力量、监管水平、监管方式与之相适应。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原有的监管体系和监管力量与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势头明显不相适应,难以真正了解基层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处理。

  (二)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引发的问题不容忽视。适度竞争有利于保险业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但是,竞争过度会给保险市场的发展带来一系列不稳定因素:一是人员频繁流动。随着机构的增加,对人员需求量相对较大,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手中掌握着一定客户资源的业务经理,成为各保险公司争夺的重点,在高薪、高位的诱惑下,不少管理人员走马灯一样,频繁跳槽,不利于保险队伍的相对稳定和续保业务的.开展。二是个别保险公司借助于权利部门搞垄断经营和权利“寻租”,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基本原则。三是以支付高额手续费为诱饵,变相搞商业贿赂。同业竞争不规范,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给保险业自身发展和保险市场的稳健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三)保险营销人员持证率偏低。根据《保险法》有关规定,保险代理人必须参加保险业务知识培训,并考试取得监管部门颁发的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才能从事保险代理业务。但在调查中发现,个别保险公司持证率不足80%,与监管要求相差太远。持证率偏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利于保险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甚至对保险公司的社会信誉产生不良影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四)在产品宣传上有误导客户现象。目前各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产品大多是固定格式保险条款,部分内容专业术语较强,而社会公众保险知识普遍欠缺,对保险条款也没有细加研究,购买保险时主要以保险代理人的宣传解释决定是否购买。部分保险代理人短期行为相当严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利用客户对自己的信任,过分夸大产品的保障功能,对限制性条款和免除责任没有如实告知客户,误导投保人做出非理性选择,为以后客户与保险公司在理赔问题上发生纠纷埋下隐患。

  (五)存在洗钱行为。部分保险代理人,为了获得保单,不择手段。如劝说某些单位领导利用小金库办理团体保险等,使非法资金能通过购买保险变为合法资金。

  (六)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容易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甚至威胁到农民的生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从目前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情况看,增速有所加快,但保险的覆盖面和保费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村人口数极不相称。

  二、对策建议

  (一)健全完善保险监管体系,增强保险监管功能。一是修改和完善配套的保险监管法规体系,从监管制度、方式和手段上建立健全和界定保险市场行为规范标准。二是建议在县市级建立保险监管机构的派出机构,或委托银监局对基层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严格保险机构准入审查,对基层保险机构进行清理,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建金融稳定协调体系。要针对出现的混业经营情况,在县级区域内建立由人民银行与银监部门牵头,银行、保险机构参与的混业监管协调机制,针对银行、保险业务的交叉区域讨论其风险及时进行研究,通过信息共享、稳定协调机制及时排除金融风险隐患,为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加强对保险代理人管控力度。一是从完善制度入手,加强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提升保险“窗口”形象。二是严把准入关,彻底杜绝无证上岗。三是建立统一、规范的保险代理人诚信记录信息库,与资格证书一同管理,实现各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四是加大对保险从业人员失信的惩戒力度,对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代理人,要坚决辞退,并记录在案,终身不得从事保险代理业务。五是保险公司要信守承诺,加快理赔速度,切实保护投保人的合法权利不受损害。

  (三)加大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保险意识。一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优势,由行业协会出面,各保险公司参与,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及网络媒体,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保险的重要性,避免单打独斗,降低宣传成本,提高宣传效果。二是通过正面典型案例、现身说法,向公众宣传保险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宣传的可信度,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三是利用保险营销人员点多面广的优势,加大保险产品的宣传解释工作,加深人们对保险产品的了解和认识,为扩大保险产品的消费群体,储备客户资源。

  (四)合理规划机构准入数量,防止竞争过度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在保险市场逐步放开的情况下,国内外保险公司纷纷看好中国保险市场巨大潜力,为了防止机构过度膨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管理部门在机构准入数量上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可根据一个地区经济总量、增长速度、人口数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科学测算最多可容纳机构数量,既要保持适度竞争所需的机构数量和必须的发展空间,同时又要防止因机构数量过多,造成过度竞争而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五)拓宽服务领域,开发多样性的保险产品,避免同质竞争。为了防止业务重叠,竞争加剧,各保险公司要在细分市场上下功夫,找准市场定位,发挥自身优势,选择好各自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加大营销力度,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和客户群体。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努力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人群对保险产品多样化的需求,避免同质竞争带来的不良后果。

  (六)完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发生。保险机构要以强化内控为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规程,对重要岗位明确分工,实行ab岗位操作制度。设立内部稽核、事后监督岗位,作好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有效降低业务风险。

  (七)加强政策引导力度,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一是地方政府要作为农业保险发展的组织者,主动承担农业保险发展的责任,出台扶持政策,落实资金支持,引导农业保险业务有序开展。二是适当推行强制投保,通过强制投保,在足够大的领域内分摊风险,避免逆向选择,降低农业保险费率,减少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经营性支出。三是引导农民增强保险意识,认识到保险理赔比政府救灾的有效性,提高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保险调研报告13

  一、城关镇基本情况简介

  全镇总人口22702人,其中城镇人口21541人,符合参加居民医保的12000人,占城镇人口55.7%。城镇学生3250人,全部参加了居民医保;城镇非学生居民(以下简称居民)8750人,参加医保2412人,参保率27.6%。累计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人数5662人,参保率22.2%。

  二、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不断完善的城镇居民医保体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但城镇居民医保政策吸引力不够。出台了《xx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从政策层面上构筑“政府主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乡镇为主、部门配合”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格局。建立县乡财政分级投入工作经费和相关单位适当补助居民缴费的财力保障体系。并对参保对象范围予以进一步明确:对在县城经商、务工、就读及居住的外省外县户口人员,均允许其自愿参保,享受xx县城镇居民医保待遇。20xx年8月23日正式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来,城镇居民医保的保障功能初步凸现,为324余名大病、重病患者家庭缓解了大额医疗费用的压力。由于居民医保与各类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工作不够,而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较,从缴费、待遇享受等方面差距很大,导致部分参保对象持观望态度,参保积极性不高,而类似的商业保险早已牢牢抢占了大部分学生市场份额。二是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尚未建立调控有力的工作机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对相关部门工作和医疗定点单位缺少硬性考核措施。部门、镇之间合力也不够强。政策宣传还有盲区,县城不少居民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还不了解,误将财政补助的居民医疗保险与商业性的人寿保险相混淆。

  (二)部分群众对医保惠民政策认识不足,参保意识不强。少数城镇居民参保意识淡薄认为自己年纪轻身体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要承担一部分医疗统筹费用,且统筹基金支付医疗费用的范围有严格规定,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作贡献,因而不愿参保;同时,部分居民对近期实施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了解不多,有一个深入理解和认识的过程。二是城镇居民的结构比较复杂,组织比较涣散,人户分离现象突出,很多人又外出务工,所以出现难找参保对象的现象。加上是否参保取决于其个人是否自愿,所以很多人有一种侥幸心理,处于一种“没病就拖,小病就扛”的状态,往往不到大病临头时,是不舍得拿出钱来参加医保的。二是缴费能力差。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对象中不难看出,他们大多没有收入、收入较低或收入不稳定,具有劳动能力的城镇居民,家庭负担普遍较重;不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没有收入,只能由他们的子女、监护人承担缴费,而经济状况欠佳,想参保缴不起费是一个不庸质疑的主要原因。

  2、弱势群体参保面临困难。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共有三个特点。有经济收入人员少;无经济收入人员多;特殊人员多。

  3、实施城镇居民保险势在必行。未参保的这部分人员抵抗疾病风险能力差,但却是最需要医疗保障的群体,然而绝大多数却因为其无收入、收入较低或不稳定而无法参保。从调查了解中我们发现,相当部分城镇居民因为较高的医疗服务费用而存在“小病扛、大病拖”的问题,部分居民还出现了“因病返贫”的现象,因为费用问题而有病不去医院就医,或在需要住院治疗时自动放弃治疗,已明显影响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完善现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让更多的人群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将广大城镇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范围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一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滞后。我县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并没有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而同步推进。大多数社区门诊存在着服务功能不全、人员素质不齐、设备配套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状况,不少软、硬件建设达不到上级规定的标准,还不能满足参保居民“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基本要求。定点医疗单位服务差强人意。有的定点医疗单位的有些医务人员从个人利益出发,开大处方,卖高价药;同一厂家生产的同品牌药品,定点医疗单位的价格是同地区市场药店的数倍。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参保患者觉得虽然享受了医疗补助,但实质上多花了许多冤枉钱,得不偿失。二是医保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系统不够完善,乡镇劳动保障站对参保对象数据的录入完全依赖手工操作完成,与定点医院、药店也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大大影响了参保进度。

  三、对策及建议

  为了进一步将我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做好,使医疗保险达到居民全覆盖,建立健全公平和谐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我们建议着力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减低门槛、提高待遇、扩大范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越多,基金盘子就越大,运行的路子就越宽。为此,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当降低门槛、提高待遇,吸引居民持续参保。一是#扩大参保范围。在力求做到县城城镇居民参保全覆盖的基础上,将范围逐步扩大到各镇区个体私营企业工人,对使用临工较多的“三产”服务行业、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将其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条件成熟后逐步过渡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二是提高补偿额度。适当放宽大病范围,将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的帕金森病、红斑狼疮、癫痫病、类风湿关节炎等部分门诊特殊病纳入大病补偿范畴,其专项门诊医疗费用应视同住院费用报销,不断加大对城镇居民中非住院重病患者的补偿力度。对当年未发生住院费用的参保居民,可组织参加一次专项免费体检;对外出就医人员的医疗费用,可适当降低自付比例。三是将保险费按一定比例划入个人账户,解决小额门诊费,可提高参保者的积极性

  (二)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形成活力。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机制,是实现居民参保全覆盖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监管、考核机制。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要严格实行财政专户储存、收支两条线管理,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县劳保、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专项基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确保基金的完整和安全。县劳保、财政等部门还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参保居民门诊待遇、一般住院待遇、重大疾病待遇、门诊特殊病种项目待遇等一系列补偿待遇规范,保障参保居民充分享受医疗保险的优惠待遇。医保处要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基金统筹预决算、财务核算管理、医疗费结算报帐、定点医疗单位药品管理等制度,强化保险基金统筹业务基础工作,简化结报程序和手续,加大对基金筹措、使用以及居民参保受益情况的宣传力度和公示力度,确保基金专款专用,发挥更大效益。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认真研究和解决基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新对策、新方案,确保基金安全运行,防范统筹运作风险,充分发挥医保机构管理主渠道作用。二是完善监督制度。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要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新闻媒体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全力促进此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县劳保、卫生部门应及时监控、定期督查定点医疗单位服务情况,对违反规定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严肃处理,直至取消定点资格。县卫生部门、医保处尤其要加强医疗行为的规范和监督。因为医生的一支笔一张处方是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开关”。开关适度既能维护参保居民的利益,又能树立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同时也会促进医疗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反,如果医疗行为和职业道德出现问题,医疗监督又不够有力,为利益所驱而任意所为,那么既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也破坏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形象,同时造成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损失。定点医疗单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牌),公布医保报销药品目录、价格、费用结算补助比例、医疗诊治程序、手续以及患者补助费报销等,从源头上加强管理,进一步保证医药公开、透明。三是完善考核制度。对相关部门、单位和社区应单独明确,落实指标,明确职责,捆绑考评,确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条块衔接、整体推进。

  2、建议对学生参保加强督促。学生参保是今年乃至今后工作重点,也是城镇居民医保政策的亮点。考虑到平安等商业保险对学校的渗透,为提高政府主导的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建议市政府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督促。同时在政策上增加“对因意外死亡的参保学生在医保基金中可以支付适当的死亡赔偿金”的规定。

  (三)增加投入、健全网络、提供保障。为了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一德政工程做实做好,必须增加必要的投入,以进一步建好服务平台,健全服务网络,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一是加大对城镇低保、重残对象医疗救助的投入。二是增加城镇居民医疗统筹工作经费的投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同于商业保险,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县财政虽然已尽很大努力,给付了一定的工作经费,但要实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这点经费是远远不够的。应拨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专项经费。三是加快社区医疗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县卫生、劳保等部门应当协调运作、加大投入,按照标准化的建设要求,添置现代办公设备,整合优化现有信息化资源,在社区卫生服务站xx县医保中心之间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工作网络上下左右贯通,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社区卫生服务站不仅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方便居民就近就医,而且凸现为参保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卫生保健、慢性病服务等基本功能。四是加大对医疗保险政策宣传的投入。在宣传内容上,要深入宣传医疗保险不同于商业保险的公益性,着力宣传医疗保险“大家帮小家”的本质内涵,重点宣传医疗保险个人的义务和权利、待遇享受、诊疗程序、补偿比例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在宣传方式上,要灵活多样,以案宣传,提高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

  3、搞好医保信息网络建设,为参保职工提供便捷服务。一是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实现管理模式的新突破。20xx年3月,我市自行开发了医疗保险计算机应用系统,将改革初期分散落后的业务管理纳入到现代化管理渠道。二是以网络结算为载体,实现服务方式的新突破。我市于20xx年4月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与定点医疗机构计算机实时信息网络联网工程,截止目前,已与市区108家两定单位实现基本医疗费用的网上结算,大大减轻了“两定”单位的工作量。

  三是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方便参保职工看病就医购药。我市于20xx年起在全省率先按照国家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障卡个人规范》制发社会保障卡,到目前,共制发社会保障卡23万张,进一步方便了职工看病就医购药。

  2、坚持低保广进。为了让所有城镇居民都能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我县医疗保险费的缴费标准的确定要考虑各类群体经济承受能力,坚持低水平,实现广覆盖。筹集渠道主要由家庭和个人承担为主,财政对特定人群予以适当补贴。坚持“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筹集原则,制定适当的适合城镇居民要求的医保政策制度,缴费与待遇相挂钩,通过测算合理确定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与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的额度层次,把有限资金用在治大病、保大病上,重点解决城镇居民“因病返贫”问题。

保险调研报告14

  假期间,我在网上调看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寒假对我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简单调查。我简单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调查问卷,查阅了关于新农合的知识,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总体了解如下:

  一、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到XX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给付额达到XX0元。

  二、建设新农合的意义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从1998年到XX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48%,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1.48%,后者的增长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在广东那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有40.08%的群众有病未就诊,23.35%的群众应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疾病,像一把利剑挂在农民兄弟的头上,“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将进一步加剧,要使这一转型能够平稳推进,整个社会需要构建严密而可靠的安全网。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农民的看病难?回顾历史,我们曾经解决过这一问题,而且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1993年世界银行年度发展报告《投资与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国)一直是低收入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人口还占全国人口80%,但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岁提高到了68岁。专家们承认,这种健康业绩的基础,是在“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资源配置大格局中,辅之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遍布每个农村社区的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队伍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三大法宝”。因此,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三、 历史弊端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万。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自1985年以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城镇居民。剔除物价因素,1985—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3.1%,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4.5%,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为9%。1988年以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89—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仅为1.4%。但与此同时,农民医疗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为例,XX年前三季,农村人均医疗支出42.82元,与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医疗卫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全年压疗支出14.41元,1998年历史最高为52.11元,1999年为51.65元,XX年间增长了2.52倍,而XX年间农民纯收入增长也仅是2.52倍。而且在全国的保障制度中,农民被排挤在保障体系之外。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对于城镇社会保险改革进度而言,农村社会保险仅局限于部分富裕地区试点阶段,家庭保障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以医疗保险为例,我国当前进行的医疗保险改革不同于发达国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是全民医保,而只是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改革,目前是解决公费医疗负担过重问题,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曾在农村被广泛实践过,但几经周折,最终由于各种原因而解体。

  四、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1、社会满意度低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理赔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 保障水平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

保险调研报告15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参加医疗保险已成为社区居民的头等大事和热门话题。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是改善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县城镇医疗保险工作顺利启动和覆盖,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到社区居民当中,宣传医疗保险政策和参加医疗保险后带来的实惠,消除他们思想上的顾虑,就此问题我们对本社区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有关情况如下:

  基本情况

  xx社区总人口2767人,其中城镇人口1217人,截止到 XX年12月31日,全社区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 346人,其中低保人员274人,60岁以上人员 76人,(低保户39人,低收入10人,正常缴费的27人),残疾人 员 8人,未成年参保人员56人,一般居民72人。共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金 8674元,低保户占全社区参保率的80 %,低保户以外50岁以下 540 人,参保 35人,参保人是总人数 6 %。

【保险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保险的调研报告07-08

保险调研报告范文05-19

保险业调研报告08-09

保险调研报告(精选15篇)06-01

保险的调研报告15篇12-28

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04-20

养老保险工作调研报告11-10

xx镇关于城乡养老保险调研报告07-08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