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通讯稿

时间:2024-09-12 11:19:20 稿件 我要投稿

采访通讯稿范文推荐5篇

  说到通讯稿,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人们运用到通讯稿的场合不断增多,通讯稿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份恰当的通讯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采访通讯稿范文推荐,欢迎大家分享。

采访通讯稿范文推荐5篇

  采访通讯稿 1

  本次大赛面向全校,收获了莘莘学子们极高的热情,在书画展现场就展出了百余幅作32品,最终,评出了来自五大系的个奖项。在场同学依次向前欣赏,争相拍照,把香气留存。活动结束后,仍有意犹未尽的同学,细品书画之美,和同学以及在场负责人交流、合影。

  可以说,这样庄重而华丽的活动在日常校园中不多见,令人称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活动由紫藤书画协会承办。在场的大一新生们首次观赏到这样的团日活动,都十分热情,很多同学向学长学姐们请教,这么好的活动要怎样才能办好,而又富有意义。新老生亲切地交流着彼此的心得,成了活动的另一道风景。

  大学之道,书卷飘香,也许平时,那些文房四宝离我们好远,可是,当看到一身文气的书画家们,同学们仍掩藏不了内心的敬佩,我们这一代也许缺少了应有的国学修养,如何在自由而又可以自主成长的.大学校园,培养自己的文化水平,国学积淀呢?

  我想,参加诸如此类的大赛会是个好方式,透过书画,纵观华夏文彩长河,我们看到厚度与深度,发现自己的浮躁与渺小。每一个轻工学子都应当考虑在繁忙的学习生活20xx中,添加一种平和。值此亚运会,让传统与现代相容,让深厚的翰墨与飞扬的青春轻轻应和,多一分墨香,多一分宁静,就多一份校园和谐的气息。当前,我们应多一些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人文、国学活动,把这份墨迹久留旗山,晕染出百年学府的气宇轩昂!

  采访通讯稿 2

  918九月,活力飞扬,是热血的,是朝气的。为期两周的新生军事课教学训800练最后进入了尾声。多名管理学系的新同学告别艰辛的军训生活,即将迎接那多彩、同时又充满挑战的学习生涯。十四天的艰苦训练,十四天的点滴辛酸,都会成为他们记忆篇章里完美的一页。

  随着“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的胜利召开,学子们的军事教学拉开了帷幕。闷热的天气,毒辣的太阳,在部队教官严苛的操练下,同学们都严守军纪,认真地完成所安排的军训任务,充分表现了当代大学生优秀的风貌。军训期间,学院安排了军事理论专题报告、步伐的操练、军体拳的教学。消防疏散演习、方队组建与训练等项目。此外,还有一年一度的“迎新晚会”,激昂的表演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都感受到那种1618朝气与活力。日晚的军歌合唱大赛,以及日的军训汇报演练,把军训推向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管理学系的军训中还增加了一项好玩的资料心理二级辅导站对新生的群众培训。在这项培训中,新生们认真参与,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也让这次的.培训起到很好的效果,他们互相更加了解对方,也让班级氛围更浓厚了,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建设。

  正是部队教官们的严加管教、系领导和辅导员老师的关怀和重视,以及管理学系分团委学生会的大力协作,使得军训工作顺利进行。相信新一届的培正学子能从中获益,迈向成熟,跨向成功的彼岸!

  采访通讯稿 3

  军训,是大学生涯的第一课。伴随着炎炎烈日,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全体新生的军训生活现已接近尾声。

  骄阳如火,夏风如歌,在这美丽、火热的学校里,伴随着响亮的口号,矫健的步伐,整齐的队列,饱满的热情,庄重的气氛,到处跃动着一抹抹“橄榄绿”。宽大的迷彩服,简单的解放鞋,脱去所有人的装饰,真正的素面朝天,亲切的绿色更让人有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训练场上,一声声震天的口号,喊出公管人的气势;一列列整齐的步伐,走出军人的风姿。在陌生的环境里,每位新生都像一棵小草,顽强的生长着,是那么的奋力。如果说最能够代表热情的是阳光,那么比太阳更热烈的,是公管学子们唱出的铿锵军歌,铿锵瞭亮的`歌声传达出他们对军旅生活最强烈的热爱与渴望。相互帮忙、相互扶持,在军训中,新生们渐渐熟悉了彼此,也学会了更好的与他人相处。合作、友爱、互助,和谐的气氛弥漫在军营的每一个角落。

  军训虽苦,苦在皮肉之苦,却能锻人之毅力,铁之精神。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军训的目的不是在于吃苦,而是为了让人们领会学习坚毅刚强、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军人精神,百炼成钢,永不被人生中的风雨摧垮,方能成为真正的祖国栋梁,撑起祖国的殷切期望。

  与其说军训如一杯浓茶,入口时是苦涩的,不如说喝过之后才明白它回味无穷。享受军训,就是享受茶的清香与悠远,从指尖直至心灵。

  采访通讯稿 4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一个偏僻乡村,有一位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 —— 李老师。近日,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李老师,深入了解了他的教育故事和那份对乡村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初见李老师,他身着朴素的衣衫,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智慧。在简陋的'乡村教室里,他已经坚守了二十多个春秋。

  “我热爱这里的每一个孩子,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李老师深情地说道。他回忆起自己刚来到这个乡村学校的时候,学校的条件非常艰苦,教室破旧,教学设备匮乏。但是,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而是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

  在教学中,李老师始终秉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他精心备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他总是耐心地辅导,从不放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李老师说。

  除了教学工作,李老师还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他经常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为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送去温暖和关爱。有的学生家庭困难,买不起学习用品,李老师就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看到孩子们能够安心学习,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李老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谈到乡村教育的未来时,李老师充满信心。他说:“虽然乡村教育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就一定能够让乡村的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采访结束后,我们被李老师的坚守与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乡村孩子们的未来之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李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情怀。我们相信,在无数像李老师这样的乡村教师的努力下,乡村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采访通讯稿 5

  在城市的一角,有一位默默耕耘的匠人,他用自己的双手传承着古老的技艺,他就是非遗传承人王师傅。近日,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王师傅,探寻他与非遗技艺之间的动人故事。

  走进王师傅的工作室,一股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墙上挂满了精美的手工艺品,每一件都凝聚着王师傅的心血和智慧。工作台上,各种工具摆放得井井有条,王师傅正专注地雕琢着手中的作品,眼神中充满了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王师傅自幼对传统手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常常看着长辈们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出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心中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长大后,他毅然决定投身于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中。

  “这门技艺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 王师傅深情地说道。为了掌握这门技艺,他四处拜师学艺,刻苦钻研,不断探索创新。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名技艺精湛的非遗传承人。

  在传承非遗技艺的道路上,王师傅并非一帆风顺。他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市场需求的'变化、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的兴趣不足等。但是,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他通过举办展览、开展培训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非遗技艺,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王师傅不仅注重技艺的传承,还注重创新与发展。他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既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作品。这些作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也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采访结束时,王师傅对我们说:“非遗技艺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王师傅的故事让我们深受感动,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匠人精神的内涵。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也看到了非遗技艺传承的希望与未来。我们相信,在像王师傅这样的匠人的努力下,非遗技艺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采访通讯稿】相关文章:

采访通讯稿范文07-04

采访通讯稿范文[精品9篇]08-31

采访策划方案05-12

大学生采访报告03-11

采访策划方案(10篇)05-14

经典的通讯稿01-12

通讯稿09-15

[精选]通讯稿08-02

采访策划方案(通用15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