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时间:2024-10-28 13:14:58 飞宇 规划方案 我要投稿

[精选]乡村旅游规划方案14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旅游规划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乡村旅游规划方案14篇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部门支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丰富旅游产品相结合,着力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从业农民素质,推动全县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突出打造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通过典型示范,带动资源特色明显、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乡村发展旅游。到20xx年前,创建不少于17个特色鲜明、风格各异、功能配套、服务规范的乡村旅游村;适时发展2—3个农业资源型、民俗风情型乡村旅游园区,与乡村旅游村形成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包装打造出长城村寨访古游、民俗文化觅踪游、农业观光采摘游、休闲渔业体验游4条乡村旅游线路;全县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要达到10%以上,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要达到20%以上。

  (一)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确保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各乡镇村要在县旅游和规划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与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按照“高起点、上档次、有规模、有特色、可持续发展”原则,依据市、县旅游发展规划及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编制好镇村旅游发展规划,优先选择资源较为丰富、特色较为鲜明、可进入性较好的资源地,进行包装策划,吸纳资金重点投入。现有的乡村旅游点要制定升级改造计划,对原有规划进行完善提高。各镇村要严格按照乡村旅游规划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同时镇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单位进行监督,防止盲目开发、无规划开发,确保乡村旅游资源持续利用,乡村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完善设施,改善环境,健全乡村旅游综合承载功能

  各乡镇、管理区应加大对旅游开发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项目开发的投入,积极申请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创造条件争取省市相关部门旅游、农业、中小企业、科技资(基)金的扶持。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企业、村民或外来人员以独资、合资、股份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参与乡村旅游道路、通讯、水电、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开发。县财政设立旅游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资金,每年不少于100万元,并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逐年增加。旅游部门应积极指导乡村旅游接待户进行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对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完善游客中心等相应设施,不断改善接待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服务承载能力,为乡村旅游的'规模、规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加强培训,规范管理,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

  各乡镇、管理区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利用冬春农闲时节,与劳动、教育、旅游、农业、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合举办培训班,重点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旅游文化、旅游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等方面的素质和服务技能。劳动、教育、旅游、农业、卫生防疫等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将乡村旅游纳入行业培训计划,通过送教上门、一对一帮扶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帮扶教育培训。各乡村旅游单位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旅游接待、旅游安全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行业部门制定的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开展诚信旅游教育,教育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诚信经营,文明待客。卫生部门要加强乡村旅游区卫生防病和卫生监督,加强食品生产、餐饮服务的监督检查。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要依法打击无证照经营、欺行霸市、欺诈游客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违法行为,加强对乡村旅游市场价格监管,落实旅游商品、服务明码标价。旅游部门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组织各有关单位,全面实施旅游环境综合治理,进行综合执法,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四)积极宣传,加强促销,提高乡村旅游影响力

  各乡村旅游点要聘请有资质专业机构做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包装,制定可操作、针对性强的宣传促销方案。积极参加各级旅游部门组织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加强与旅行社、宾馆饭店、休疗养院等旅游企业的协作,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各乡镇、管理区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与新闻传媒机构的联系,采用多种宣传手段,提高乡村旅游的影响力。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大县域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的力度,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全县旅游整体宣传促销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积极整合县内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纳入到县域精品旅游线路中。同时,要协调县内经济实力雄厚的旅游景区,与乡村旅游景区实行捆绑帮扶宣传促销,提升县域乡村旅游的综合影响力。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2

  1. 古徽州乡村旅游的发起

  随着都市化的加速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对城市的逃离和对大自然的追求越发强烈,乡村旅游因此兴起。黄山市的乡间景色引人入胜,古村落如繁星点点,仿佛世外桃源,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点缀其中,田野飘荡着茶香、果香和稻香……这里的'纯朴民风和深厚的徽州文化吸引了国内外游客。

  2. 黟县在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中的角色

  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的黟县,以其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而闻名,引起了人们的热烈关注。黟县应成为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的焦点,围绕西递-宏村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和其他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及周边乡村景点,打造综合性的古徽州乡村旅游产品,引导徽州乡村旅游迈向全球。

  3. 古徽州乡村旅游的主题定位和口号

  主题定位:“中国画里乡村——徽州” 和 “水墨大徽州,江南挑花源”。这个主题突出了“水墨”色彩的艺术境界和徽文化底蕴,塑造了一个集合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的大徽州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宣传口号:“我的家园——徽州”。

  4. 推出古徽州十大乡村精品旅游线

  为了推广古徽州乡村旅游资源,打破地区和行政界限,我们要在国内国外市场上大力推广古徽州十大乡村精品旅游线,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的盛宴,树立黄山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整体良好形象。

  5. 黟县乡村旅游考察线路设计

  黟县的旅游主题定位为:“中国最艺术的乡村”,口号是:“世界文化遗产,桃花源里人家——黟县”。我们将在考察线路中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古朴的古村落、独特的民俗风情、丰富的文化活动、特色的工艺品和情境设计。

  总之,古徽州乡村旅游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和潜力,只要我们精心策划,一定能打造出一个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3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我区旅游镇、村、街区实际,以创建工作为抓手,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着力打造一批省级、市级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切实增强我区旅游功能和旅游吸引力,为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原则

  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创建工作,坚持政府引导、以街、办事处(园区)为主、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突出特色、开发保护并重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

  成立由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区发改、城建、交通、经信、民宗、旅游、财政、民政、农业、国土规划、商务、文化、水务、公安、工商、林业、环保、质监、城管、物价、食品药品监管、监察、审计,区扶贫办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区创建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区创建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创建办),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城乡建设局、区旅游局、区财政局明确专人参加,在区旅游局办公,负责处理全区创建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的日常工作。

  三、创建范围与条件

  (一)创建范围

  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创建范围为各街、办事处(园区)。首批市级旅游名镇创建主体为柏泉古镇,首批市级旅游名村创建主体为慈惠街八仙桃园村,特色街区创建工作按照“成熟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不事先确定创建单位。

  (二)基本条件

  1.共性条件

  (1)依托重点旅游区域或中心区域交通主干线,进出交通便捷、设施完善、安全畅达。

  (2)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较为齐全。

  (3)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持续增长,对当地经济带动作用显著、社会效益明显。

  2.特色条件

  镇(街、办事处)——依托重点旅游景区,并参考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及旅游资源特色。

  村——村域内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拥有特色鲜明的旅游吸引物(包括旅游景区、旅游商品纪念品、知名土特产品、特色食品等),开发利用价值较高。

  街区——依托专业化商业或特色文化街区,拥有特色鲜明的旅游吸引物(包括历史文化、商业购物、美食小吃、酒吧茶社、休闲娱乐等)。

  四、创建方式与内容

  (一)创建旅游名镇、特色街区以3年为一个周期。全区第一批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创建工作20xx年进行验收。

  (二)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创建工作遵循自愿申报、地方主抓、部门指导、规范建设、综合评定的原则。

  (三)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创建内容

  1.旅游名镇:加强旅游交通、城镇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抓好镇内街区环境整治和房屋建筑物的外观改造,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点的建筑风格;强化项目建设,突出地域特色,挖掘历史文化,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和吸引力的.经营与活动项目;加强旅游安全、旅游环境保护及公共卫生管理;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做到旅游服务规范有序;加强旅游宣传与品牌塑造,旅游接待规模与旅游综合收入不断增长。

  2.旅游名村:建设道路、供水排水、停车场、消防、安防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消费服务设施、景观路灯、旅游厕所、标识系统、特色街区或民俗风情街等旅游服务设施;抓好房屋立面改造、景观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境整治。

  3.旅游特色街区:抓好街区环境整治和房屋建筑物的外观改造,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点的统一建筑风格;挖掘历史文化,突出地域特色,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主体经营项目;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安全、旅游环境保护及公共卫生管理;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做到旅游服务规范有序;加强旅游宣传与品牌塑造,旅游接待规模与旅游综合收入不断增长。

  五、创建申报与要求

  申请创建市级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由区人民政府向市创建办提出创建申请,并报送相关文件和资料;市创建办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对具备创建条件的乡镇、村和街区,由市人民政府审核确定为市级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创建单位。

  创建市级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报送文件资料包括:区人民政府申请创建请示;《市创建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工作申报表》;关于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包括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具体内容、措施、步骤和时间安排、区政府政策保障承诺和组织领导机构等);申请创建的旅游乡镇、村、街区基本情况(包括旅游发展现状、旅游区位条件和交通状况、依托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情况、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旅游乡镇村和街区的特色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旅游乡镇村和街区在区域旅游或当地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规模、旅游总收入和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乡镇村和街区旅游规划情况和发展目标等)。

  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创建工作基本要求:

  (一)有旅游乡镇、村、街区发展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镇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有创建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工作实施方案和组织领导机构。

  (三)有创建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重点项目投资建设方案。

  (四)创建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要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国土利用、城镇发展规划等法定要求。

  (五)创建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工作涉及的建设项目应按程序履行审批或核准手续。

  六、创建资金及来源

  (一)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创建资金以各街、办事处(园区)筹措为主,可采取招商引资、争取银行贷款等市场运作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区政府各部门在安排资金和项目时要向创建单位倾斜。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建设项目。

  (二)对被列为创建市级旅游名镇、名村的,创建期内由区财政、旅游、城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给予适当补助;对被列为市级旅游特色街区创建单位的,经考核评定,达标合格并被列为旅游特色街区的,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三)区人民政府将收取的创建单位城市建设维护税全额用于各创建单位基础设施建设。

  七、创建保障措施

  (一)将创建省、市级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工作纳入区绩效管理范围,对相关街、办事处(园区)和区直有关部门实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二)积极培育和扶持市场主体,在创建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中要注意抓住旅游龙头企业,探索共建或联营机制,形成共同体。区直相关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园区)、村要积极帮助旅游龙头企业协调解决好发展中的各种障碍和问题。

  (三)对列入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创建名单的,其周边道路、供水排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绿色照明、停车场、消防、安防以及公共交通、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政府给予相应资助,优先建设。

  (四)积极宣传和推介我区创建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的单位,逐步打造我区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旅游品牌和特色产品。

  八、创建验收与评定

  (一)由参加创建工作的各街、办事处(园区)对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创建工作进行自检自评,并根据自评结果向区创建办提出验收评定申请。

  (二)验收评定组综合考评后,提出验收评定意见按程序向市里申报创建。

  九、工作分工

  (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指导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建设总体方案的编制、创建规划和项目基建程序审批或核准,下达计划投资任务。

  (二)区财政局负责市级补助资金的拨付和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

  (三)区城乡建设局负责指导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创建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并重点负责旅游名村的市政基础设施创建指导工作。

  (四)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负责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创建的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的技术审查。

  (五)区旅游局负责组织制定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的评定标准,做好创建入选名单审定的组织工作,指导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组织旅游名镇、名村、特色街区创建和评定,处理创建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4

  一、工作目标

  “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xx—20xx年减少1.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400万贫困人口脱贫;20xx—20xx年减少1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347万贫困人口脱贫。

  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使全国1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二、基本原则

  1、中央统筹、地方负责。按照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县(市、区、旗)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央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配套方案,明确工作部署。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负责本辖区内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整合省内资源予以支持。

  3、各县(市、区、旗)政府要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

  4、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根据行动方案要求,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倾斜,形成旅游扶贫开发合力。

  5、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因地制宜确定各类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类型,选择精准到户到人的脱贫模式。创新投融资方式和途径,为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各项旅游建设尽可能利用原有建设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突出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

  6、精准施策、提高实效。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精准锁定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切实提高乡村旅游扶贫脱贫工作成效。

  三、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主要任务

  (一)科学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

  各地要将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脱贫攻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交通建设等规划有效衔接。

  推动乡村旅游规划与村镇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合并编制。

  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分布比较集中的省市,应当编制区域旅游扶贫规划,打造沿山、沿河、沿路、沿湖、沿海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带(区),整村整镇、成带成片、全景全域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乡村旅游扶贫应充分体现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帮扶途径、支持措施和收益安排。

  (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要积极整合资源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挖掘当地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景区,引导生活在周边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对象适度集中居住并依托乡村旅游就业脱贫。

  集中精力解决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

  加快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加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建设和危桥改造,对不能安全通客车的窄路基路面公路合理进行加宽改造,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

  推进重点旅游景点景区到干线公路的连接线、旅游路建设,改善重点景点景区的交通条件。加快完善乡村宽带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向乡村延伸,开展“六小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展乡村旅游服务,对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的贫困户实施改厨、改厕、改房、整理院落为主要内容的“三改一整”工程,提升改善旅游接待条件。

  (三)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各地要突出乡村自然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带动贫困户参与的乡村旅游产品。

  要发展一批以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休闲农庄、森林人家等为主题的乡村度假产品,建成一批依托自然风光、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策划一批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参与型的旅游娱乐活动,大力开发徒步健身、乡村体育休闲运动,培育发展自驾车房车营地、帐篷营地、乡村民宿等新业态,打造丰富多彩的乡村特色文化演艺和节庆活动。

  (四)加强旅游宣传营销。

  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宣传推介,通过电商平台、节庆推广、主题活动等一系列载体,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公益宣传。大力推广乡村度假生活理念,开展乡村旅游进社区、高校、企业单位等宣传,把乡村旅游点变成“单位的疗养院” 、 “学校的'实践基地” 、 “社区的活动中心” 。

  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推介民宿客栈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引导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挖掘当地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举办农事节庆游、山水美景游、民俗风景、农家乐厨艺大赛等系列节庆活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五)加强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训。

  各地要创新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方式,积极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四类人才和乡村旅游导游、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依靠人才支持和智力投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高贫困人口旅游服务能力。

  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种子工程”,培养一批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师,深入基层一线、面对贫困群众进行技能辅导。

  四、乡村旅游扶贫八大行动

  1、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大力改善乡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启动“六小工程”,确保每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好停车场、旅游厕所、垃圾集中收集站、医疗急救站、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旅游标识标牌。

  2、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专项行动。

  组织和支持300家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围绕旅游产品建设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每年促成不少于50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与规划设计单位结对,5年完成300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编制。

  3、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旅游电商推进专项行动。

  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副土特产品销售,支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在邻近的重点景区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交通干道旅客集散点等设立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专区。开展旅游电商万村千店行动,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利用已有资源建设旅游扶贫电商平台,组织实施贫困地区“一村一店” 、 “旅游淘宝村” 、 “旅游扶贫村+特色馆”立体扶贫,依托村民中心、超市等营业场所建设电商服务站点,支持各大电商平台开展旅游电商扶贫行动,为贫困地区开设扶贫频道,开展在线宣传推广、特产销售、旅游线路营销。

  到20xx年,全国建设1000家“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销售产值8000亿元,带动不低于50万户贫困户脱贫;建设1000个乡村旅游扶贫电商示范村,每年实现旅游商品销售100亿元。

  4、万企万村帮扶专项行动。

  组织动员全国1万家旅游企业、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旅游院校等单位,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帮扶脱贫。采取安置就业、项目开发、输送客源、定点采购、指导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旅游,通过5年时间解决100万左右贫困人口的脱贫。

  5、百万乡村旅游创客专项行动。

  组织和引导百万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投身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创意研发、产品开发、宣传推广,推动乡村旅游实现转型提升、创新发展。到20xx年,全国培育100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准文化艺术旅游创业示范乡村。

  6、金融支持旅游扶贫专项行动。

  加快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库建设,统筹资源支持国开行、农发行等银行创新金融服务,设计符合旅游扶贫项目特点、与旅游扶贫项目周期相匹配的支持产品。

  探索建立乡村旅游投融资主体、担保平台、风险准备金制度及信用评级体系,优先在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授信,为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相关部门给予贷款贴息。

  积极探索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扶贫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增收的情况,为景区、能人、企业(合作社)提供成本低、期限长的信贷支持。每年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项目不少于1000个,资金不少于3000亿元。

  7、扶贫模式创新推广专项行动。

  探索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类型的旅游扶贫新模式,按照景区扶贫加分政策,鼓励每个4A、5A级景区带动周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不少于3个,每个能人带动不少于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个合作社带动不少于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招工、订单采购农产品、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成立互助社等方式帮扶脱贫。

  加快扶贫创新模式推广,到20xx年,全国建设旅游扶贫示范景区1000个、企业(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基地1万家,培育旅游扶贫带头人5万个,带动80万户贫困户脱贫。

  8、旅游扶贫人才素质提升专项行动。

  设立乡村旅游扶贫东部、西部培训基地,组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专家库”,动员规划、管理、营销专业人才到扶贫开发重点县、易地扶贫搬迁小镇、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公益指导培训。到20xx年前,各省要以市、县为基础,建立地方培训基地,实现对2.26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全覆盖,培养旅游扶贫带头人10万人。

  五、实施保障

  (一)明确任务分工。

  1、建立由旅游、发改、国土资源、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扶贫、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参加的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机制。

  2、旅游部门建立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重点村的旅游规划引导、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市场监管以及跟踪统计工作。

  3、发展改革部门加强重点村和周边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

  4、交通运输部门指导协调重点村交通体系发展和重点村、重点景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5、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指导重点村开展规划建设,合理安排乡村旅游扶贫各项用地的规模、布局和时序。环保部门指导重点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6、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指导重点村人居环境改善、风景名胜区保护和规划建设。

  7、水利部门负责指导乡村河流、湖泊、水利风景区资源保护利用。

  8、农业部门负责重点村的特色农产品开发,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9、林业部门指导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打造精品景区。

  10、扶贫办负责协调利用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支持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项目。

  11、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旅游扶贫的金融支持。

  (二)加强组织协调。

  各地将旅游扶贫工作有机融入党委政府扶贫攻坚大局,构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多元主体的旅游扶贫体系,统筹解决旅游扶贫工作中的规划对接、用地保障、行政审批和资金整合使用等问题,打好组合拳,形成政策合力。

  (三)强化督查考核。

  各地应建立旅游扶贫开发督导考核机制,把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及时开展旅游扶贫情况动态跟踪监测、督导检查,每年年底进行考核。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5

  20xx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10.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4648.9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08%和30.1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208.7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8526.12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2.08%和30.27%;接待入境游客14560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994.9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1.86%和22.37%。

  1.景区门票收入逆势增长。中央八项规定、禁公费旅游及群众路线教育的深入推进,导致门票市场中“公务消费”的份额几乎下降为零,省内部份知名景区门票收入降幅高达30%,而我县景区却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以4个4A级景区为例,门票收入增幅为12.08%。其中,神龙谷景区门票收入增幅为22.82%。预计至年底,各景区门票收入超过5677万元,增幅10 %以上。

  2.旅行社组团业务发展红火。随着散客时代的到来,团散比例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团队游客总量上仍与去年保持基本持平。绿谷、联合、含晖、遂金、黄金假日旅行社地接总量均超万人。地接的相对“遇冷”使更多旅行社转型到拓展县内散客组团市场,旅行社组团量增幅达26.65%。

  3.旅游住宿业稳中有升。20xx年,我县在政府型会议大量减少、星级饭店和景区住宿的会议市场大面积缩小的形势下,20xx年1-11月县城内星级饭店和主要经济型酒店仍实现销售客房204024间,较去年增加了37308间,增幅为22.38%。

  1.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0xx年1月,xx县旅游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旅委党工委书记。20xx年9月,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xx县旅游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新增了相关的职责,尤其是新增了乡村旅游管理和农家乐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等职责;明确了与农办、林业局、湖山景区开发建设委员会的职责划分。20xx年10月,旅委总工程师、执法大队长配备到位,执法大队、乡村旅游管理中心等职能科室开始运转。

  2.旅游管理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一是以开展执行力锻造年为载体,建立了县旅委《旅游项目领导班子联系负责制》,将全年的旅游项目建设任务落实到个人,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形成旅游项目人人抓的良好氛围。二是制定与xx旅游发展相关的政策和细则,印发《xx县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的实施细则》,三是在全省首度制定并落实《高层次人才疗休养优惠政策》,为全国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各大景区免门票、免住宿及打折特惠的休闲旅游服务。

  3.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新举措。一是针对非星级酒店缺乏监管、游客满意度不高等问题,联合质监、发改、经贸、公安等部门召开《xx县非星级酒店服务规范》标准审定会,探索以标准化促非星级酒店质量提升。二是以加快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优化乡村旅游业态结构、提升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推动乡村休闲旅游提档升级为目标,着手制订乡村旅游提升发展方案。三是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方式,尝试在乡村旅游投资和建设中引入“众筹”的模式。以“众筹泥坯房”项目作为这一模式的试点,探索“众筹”模式可行性,积累相关经验,已经有相关团队到调研该项目。

  旅游项目投资保持增长态势。1-11月份全县累计完成旅游建设投入49487万元。其中通景公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4232万元,全县旅游项目建设投入35255万元(其中我委作为责任单位项目完成投资28382万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6.3%),同比增长31.8%。

  1.前期项目有序落地。三墩旅游综合体项目完成项目主题策划并编制详细

  规划建设方案,完成一期土地征收政策处理和土地农转用报批,正在开展一期约37亩土地挂牌出让,启动二期土地和房屋征收政策处理工作前期;三墩民俗文化博览园编制项目建筑设计方案,正在开展土地和地面建筑挂牌出让;千佛山景区三期开展小考入口土地征收政策处理前期工作;白马山生态旅游区项目完成规划建设方案、环评、水保方案评审,开展公益林调整报批前期;北界上坪艺术村项目完成规划建设方案评审,开展一期约77亩土地征收政策处理;湖山温泉小镇开展一期建筑设计方案规划审批,基本完成场平工程,启动土建基础工程;大柘民俗文化园开展一期建筑设计方案规划审批,实施场平工程;焦滩龙门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开展一期约25亩土地征收政策处理;焦滩独山历史文化村完成规划建设方案编制,实施村庄搬迁和安置小区建设,正在实施独山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在建项目进展平稳。古院新区大酒店项目开展场地平整、土方清运工程,启动土建基础工程;牡丹亭开发项目完成民俗博物馆区块建设;完成古民居文化街区项目供地并实施场平工程;旅游集散中心项目酒店主体工程结顶,实施内部管网安装工程、外墙装饰工程和绿化等附属设施工程;高坪高山避暑休闲养生基地项目完成景观通道、游步道、观光索道、缆车和滑草滑雪场建设工程,开展景区景点设施提升和游客综合楼工程前期;金钻养生园酒店实施装修工程;黄金谷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工程,启动二期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前期。

  3.招商引资成效显。1-11月全县完成旅游招商项目签约11个,合计合同投资额57.35亿元,签约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创下历年新高;同时填补了我县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和文化创意等复合型新业态旅游项目的空白,丰富了我县旅游产品的内涵、优化了旅游产业的结构,大力助推我县旅游业快速实现转型升级。

  4.高等级景区创建取得阶段成果。黄金省级旅游度假区可研通过省级部门联席审查,已报省政府待批,正在开展度假区总体规划和环评报告编制工作,争取年底前完成总体规划县级评审和环评报告编制。金矿创5A工程完成提升规划和新游客接待中心设计方案编制,新游客接待中心工程完成土地征收政策处理、公益林调整,正在开展林地使用和土地农转用报批;汤沐园创4A完成茶山自行车道40公里路基工程,正在编制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和海啸馆规划建设方案;高坪新村、长濂村全面开展创3A工程,根据市旅游局初审后相关要求开展整改提升工作,力争年底前成功通过省旅游局验收。

  围绕“市场细分化、产品多样化、营销精准化、效益最大化”的总体思路,以提升我县旅游整体品牌形象为核心,以营销渠道建设为抓手,积极拓展客源地市场,喜获“20xx年度中国最美休闲小城”、“年度最佳旅游推广县”等荣誉,成功入选20xx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候选名单。“五行xx、一诺千金”的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

  1.搭借大平台立体宣传。先后组织我县各旅游企业参加浙江省(山东)旅交会、无锡长三角休闲旅游博览会、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上海500家旅行社销售洽谈会、天津旅交会、西安旅交会、义乌森博会等大型的旅游展会,广泛推介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2.多彩活动亮点纷呈。针对自助游、自驾游日益兴起的特点,精心选择上海的100家及杭州50家社区,举办125场“x旅游进社区”的终端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借力汤公文化节,广泛宣传,力邀媒体记者、美食达人深入体验,美食之旅大放异彩,并荣获“最美自驾游精品线路”称号;以报商联盟大会旅游高峰论坛在遂举行为契机,举办xx旅游宣传版面大赛,现已经有十多家全国各地的.日报刊登了xx旅游的宣传专版。此外,还组织旅游企业直接面向社区市民“卖旅游”,开展广场推广、文化演艺、社区叫卖、企业拜访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步开展现场收客活动,增强现场互动性。据统计,上海和杭州已成为我县今年最大散客客源地。

  3.大力拓展新兴市场。通过与无锡、常州旅游协会合作,与福建旅游同行合作,组织当地旅行社老总赴xx踩线,同时在福建南平市、邵武市举办了“旅游”专场文艺晚会,为旅游“进驻”中远端市场打开通道。此外,结合“花一开满就相爱”、“仲夏微凉夜”、“秋韵”的春、夏、秋季主题宣传,同步跟进“温州人免费游”、“宁波人免费旅游”、活动,刺激大众的出游愿望,有效地巩固目标市场。据统计,免费游活动反映热烈,免票金额高达136.85万元。

  4.“微”营销大绽魅力。继成功开通“中国·淘宝馆”“旅游”旗舰店,实现网络预定销售旅游产品后;又与同程、携程、去哪儿等大型知名网站携手合作,借助了网站集群效应;更积极致力于微博、微信的运营,实现“小投入,大宣传”效益。“旅游”作为县域级旅游公众微信号,已拥有6000余粉丝。1至12月推出百余期图文:“印象”之乡村系列、“四季玩转攻略”、“秋韵”系列主题游等,不仅提高了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的关注度,更是活跃了粉丝的参与度和来目的地的兴趣度。旅游品牌通过移动终端广泛地被传播,实现了指尖上的营销和互动。同时与省旅游信息中心合作,进行了“微信导航”、旅游信息采集等微应用的试点工作,努力打造智游平台。

  1.勤检查夯实旅游安全基石。完善xx县旅游企业安全管理网络,与企业签订20xx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责任书首次加入了具体考核表,内容更加细化和具体;强化部门联合检查工作,注重各重要节点和重要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开展“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前旅游安全暨旅游市场秩序联合大检查;同时,积极开展景区紧急救援工作和漂流安全工作、在建景区安全工作,A级景区防雷安全工作等专项检查,且落实假日期间领导带班巡查制。1-11月共组织检查54次,235人次参加检查,发现隐患85个,整改隐患81个,整改率95.29%。 2.重细节促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截止目前,我委举办各类培训9期,参训人员达2040人次。其中,随着xx旅游在韩国的知名度与日俱增,“韩流”来袭,2月我县举办首次韩语基础免费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韩语发音、基本对话、韩国酒店和饭店日常服务用语、涉韩接待礼仪知识等,景区、旅行社、酒店的110余名从业人员参训。结合旅游发展实际和企业所需,还举办了导游年审培训班,省导资格取证培训班(新增省导39名)、乡村旅游人才免费培训班、国导资格考试培训班、国导资格考试强化班、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修班等。同时,组织人员参加省旅游培训中心的旅行社岗位职务培训、全省旅游景区和度假区营销部门经理岗位职务培训、工业旅游景区讲解员专题培训和首期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专题研讨班等。此外,10月份开始组织落实县内各旅游从业人员参加应急救护取证培训。11月至12月,开展旅行社、酒店全员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到20xx年,做到旅游行业培训率达90%以上,并要求企业取证救护员比例达10%。

  3.聚合力添旅游发展动力。在各小长假、黄金周中旅游做好“六个一”工作,即做到节前一次检查部署,每天报送一次信息,节后写一份分析材料,召开一次分析例会,掀一次宣传热潮,做到一次整改提高,真正做到既总结亮点,又整改提高,切实为旅游发展增添动力。经各涉旅部门协作合力,节假日期间在汽车站新增志愿者咨询处,解决车站散客咨询难问题;解决节假日志愿者用餐难的问题;在高速出口等处增设临时垃圾箱,解决黄金周、小长假垃圾乱丢等问题;与团县委举办微笑志愿者xx旅游知识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质量;与建设局环卫处多次沟通协调,国庆期间在xx东高速口设置移动公厕,解决游客内急无场所的问题。目前,建设局在x东高速口将建设固定旅游公厕,并专门划分区域给志愿者服务点。

  1.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效开展。严格按照县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办的要求,保质保量地按照时间节点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建立了组织机构,并专门抽调相关科室精干力量为办公室具体工作人员,为全面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组织基础;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大会,传达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明确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强化了旅委全体干部职工对开展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制订《xx县旅游委员会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xx县旅游委员会教育实践活动计划》等;制定了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制度,开设了路线教育专栏,集中开展了《沿着复兴路,共筑中国梦》、《与群众路线》的学习,积极开展“赶考在路上”主题论坛活动;广泛听取民意,全方位征集意见和建议,专门召开班子会,讨论研究意见建议的解决措施,切实做到立行立改,努力为群众办实事、求实效;认真开展创建“中国最佳旅游服务县”及“三思三观”、“三破三立”等“四个专题”讨论活动,献计献策共谋xx旅游发展;集中观看《焦裕禄》、《杨善洲》等八部电影,向身边的典型人物学习;组织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等等。积极查找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面对工作中暴露的问题,立即整改落实,整章建制,以扎实的行动巩固路线教育活动成果。

  2.中心工作主动融入。积极学习贯彻省委、县委关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的精神,根据《xx县“百个部门联村、千名干部治水、万人洁净家园”行动方案》要求,安排委班子成员,县管后备干部、优秀青年干部到结对乡高坪乡开展河道污染情况调查摸底,并召开座谈会作精心布署,要求各位领导干部从xx旅游发展离不开青山绿水好生态支撑的实际出发,切实认识到“五水共治”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全县“万人清千河,河长晒垃圾”活动要求,安排多名干部赴高坪乡清理河道。抽调骨干力量配合做好“三改一拆”工作,并要求从每位干部自身做起,带头如实填报、拆除自家违法建筑,全力支持旧城改造工作,齐心协力为创建无违建县而努力。

  3.作风建设成效明显。结合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实施细则、“六项禁令”,省纪委“七个一律”、“县委群众路线教育实施意见”等规定,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会议制度”等十项内部管理各项制度,从委领导班子成员做起,自觉遵守有关规定,不搞边界迎送、简化接待,切实做到远离“酒局”、“牌局”,会风文风明显好转,三公经费明显下降,1-11月接待费支出与上年同期相比减32.69%,真正打造出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

  根据省、市关于开展“旅游环境百日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出台《xx县旅游环境百日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旅游环境百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确保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不定期进行专项整顿,联合多个涉旅部门进行专项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着力优化“五行xx、一诺千金”的旅游市场环境。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融入、全民参与的模式,结合“三改一拆”、“五美xx”等中心工作,旅游环境百日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并向常态化发展:全县街道、景区、景区周边的乡村,基本消除可视污染;通景公路路面硬化、路肩杂物清除已基本完成;全县河流基本保持河畅水清风貌。

  年初就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全年整体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先后开展了信念教育、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充分运用正、反典型开展有具体内容和形式的党风党纪教育,从思想上构筑反腐长堤。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对重大工作做到民主科学决策。同时结合单位实际,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以制度规范行为,切实做到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20xx年,县旅委将深入贯彻省旅发大会及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系列部署,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深入实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全面推进xx旅游转型升级。

  1.突显旅游委员会的综合协调职能。加强综合管理,推进“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格局的早日形成。充分发挥旅游综合执法大队、乡村旅游管理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新设机构的作用,加强行业规范、提升乡村旅游管理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2.继续推进旅游企业运行机制改革。促进旅游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更加开放的投融资平台,放开旅游市场准入、吸引民间资本发展旅游业;研究探索“众筹”的资本运作模式吸引民间闲散资金,并着手试点。

  3.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政策。一是联合县委人才办,拟出台《xx县本土特色旅游人才等级认证及培养管理办法》。完善旅游企业的考核结果运用,对优秀的企业建议从宣传营销、培训力度等方面加以支持。二是探索制定各类乡村旅游业态准入标准、质量等级标准、服务标准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标准,构建乡村旅游标准评定体系,引领全县乡村旅游在科学规范中提升发展。重点制订乡村旅游示范村标准、乡村旅游特色名宿标准等。

  4.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采取选送学习、外派挂职、实践锻炼、专题培训等手段,加强对分管旅游领导、行业主管部门干部、旅游企业管理岗位人员的培训力度;实施“乡村旅游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与专业院校定向培养的形式,多层次开发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全面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餐饮客房管理、接待礼仪、安全卫生、民俗文化讲解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和实务技能。重点培养懂经营、善管理、讲诚信的乡村旅游领军人才、优秀营销员和服务明星队伍。

  1.强化规划引领,做好一批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从规划工作来看,20xx年要完成一批启动一批。“完成一批”即要完成黄金省级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市级、省级评审,度假区环评报告的省级评审,这是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规范中的规定动作和既定要求。“启动一批”即要启动我县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游发展规划和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规划的编制工作。

  2.强化项目投资,加快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推进。着力强化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推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前期和在建重大旅游项目进度,努力实现前期项目落地开工,在建项目加快建设,确保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优质投资,进一步拉动投资增长,增强行业发展信心,掀起新一轮旅游项目建设高潮。启动一批旅游风情小镇建设,三墩旅游综合体确保启动一期建设工程,力争完成二期工程前期,白马山生态旅游区力争完成一期土地出让并启动旅游小镇一期工程建设,湖山景区实施温泉小镇一期土建工程。推进一批中高端酒店建设,凯兴开元五星级酒店完成酒店土建基础工程,实施主体工程建设,长濂古民居文化街区力争完成建筑主体工程,古院主题文化酒店完成土建基础工程,实施主体工程。

  3.强化创建提升,做好一批景区创A和转型升级。在现有景区产品的基础上,以创建为载体,以提升为目标,加快景区产品建设提档升级。一是全力推进xx金矿创5A。按照确保20xx年,力争20xx年完成创建的总体节奏,明年全力推进新游客接待中心用地场平并力争启动建设工程,实施金矿供水工程,启动金矿创5A外游客中心项目包装、选址和供地等前期工作,力争完成国家景评委旅游景区景观价值评价;二是开展若干景区创4A准备工作。开展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创4A论证和贯标提升工作。长濂村景区在成功创建3A级景区的基础上,加快古民居文化街区工程和村庄区块的环境整治、立面改造、游览线建设和业态提升工程,为下步创4A奠定扎实基础;三是稳步推进景区提升工程。谋划实施南尖岩景区龙门景点开发、千佛山景区景区入口服务区改建和三期佛文化改造工程、神龙谷景区扩容和拓展工程、红星坪温泉扩建工程等。

  4.强化项目包装,做好一批重大旅游项目谋划招商。科学分析当前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结合我县旅游发展实际,围绕城市、乡村、度假区和重大旅游区平台,尤其注重产业融合、效益特色和可落地性、方向性来谋项目、引项目和上项目,助推旅游产业逐步实现转型升级。一方面紧扣当前城市建设脉搏,发展城市休闲旅游业态项目,谋划包装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餐饮、酒店、购物和休闲娱乐设施,大力发展“月光经济”,壮大城市旅游经济。另一方面强化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的乡村休闲旅游类项目谋划包装。第三,大力谋划黄金省级度假区、湖山旅游区旅游招商项目,力争推动平台用地、基础设施等要素保障。第四,研究优化项目政策,增强投资吸引力,同时进一步规范招商项目论证、投资商审查等环节,确保招好商招对商。

  1.规划引领,培育乡村旅游业为优势产业。深入实施《xx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引领全县乡村旅游向集约化、生态化、民俗化和品质化发展。引导各乡镇切实做到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各类规划有机统一。高度重视规划中的旅游功能要素配套,引导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合理布局,提高建设质量和品位。

  2.培育典型,打造特色精品乡村旅游点。以有效推进旅游强镇、特色旅游村(农家乐示范村)、示范农庄、示范农家(洋家)等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完善乡镇(村)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创新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乡镇(村),做到示范引领带动。20xx年,车前村着重打造中高端的精品民宿、特色农家体验基地等;红星坪村充分发挥“湖+温泉+农家乐”的组合优势,利用温泉度假村的品牌效应,通过完善村内农家乐各项设施,策划包装渔业体验项目,打造全省首个“湖+温泉+农家乐”的乡村旅游项目;进一步深化以高坪乡为代表的“避暑+体验”、以大田村为代表的“温泉+农家”、以独山村为代表的“文化+古村”、以长濂村为代表的“农庄+游购”乡村旅游发展样板,推进乡村驿站、乡村酒店、山水人家、生态渔庄、休闲农庄等精品园区建设。结合20xx生态体育年的各项活动,逐步构建以观光、餐饮为基础,以民俗体验为特色,以休闲度假运动为重点,以高端会所为亮点,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等级消费需求的新型乡村旅游产品业态体系。

  3.提升标准,实现乡村旅游景区化建设。结合市“1311”工程,加速推进乡村旅游景区化创建工作,在高坪新村、长濂村成功创3A的基础上,继续谋划一批乡村休闲旅游村开展景区化建设。通过管理制度创新、配套设施建设、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经营户庭院客房美化、参与体验性项目设置等方式,建成管理更合理、设施更完善、服务更标准、环境更整洁、庭院更优美的乡村旅游景区。

  1.善于分析,精准旅游市场范围。今年我县旅游接待人数的前五名是上海、金华、温州、台州、杭州。除丽水市外,上升最快的是苏南三市,20xx年针对前五名的城市将采取不同战略拓展。20xx年将在上海100个社区覆盖的基础上,再扩展50个社区,重点工作做好覆盖过的100个社区的维护和宣传渠道的畅通;金华以形象宣传和主体活动为主;温州、台州以县市区宣传为主,杭州以自驾车活动为主,丽水以市级媒体宣传和惠民政策相结合为主。苏南市场的开发还是以形象宣传和自驾活动为主,扩展南京市场。福建扩展福州市场,应对年底开通丽水至福州动车班次,抢占先机。

  2.对接高铁,谋划开通龙游——散客班。上海、杭州、龙游的高铁线路开通,大大缩短了上海到xx的时间距离,计划开通龙游火车站——旅游散客班,解决最后40公里的问题。与县内大旅行社合作,成本补贴,班车运行,填补我县火车班线游客的空白。

  3.加强创意,适时推出特色活动。一是合作,推出交换旅行活动,充分利用xx居民空闲客房,建立互助旅行平台,炒作“免费客房的交换旅行”概念。二是与新浪旅游和杭州五云山疗养院心理学家团队合作,打造以文化养生为核心的全方位养身之旅。三是与省级电台合作,推出不同季节的自驾活动。四是邀请新浪、腾讯各大v或微信名人齐聚xx,根据不同季节开展不同宣传活动。

  4.提升“智慧”,推进平台建设。一是继续完善微平台的功能建设,深度开发微信公众号,加强模块建设,定期定计划定主题制作专栏,确保每期特色鲜明。三是探索游客流量监控统计系统的建设,为科学分析市场走向提供有力佐证。

  5.策划亮点,推出特色旅游商品。重点扶持和包装几个高端乡村旅游点,如大柘车前村、湖山红星坪村、珠村畈村等,以优质高端的乡村民宿、农事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同时打造乡村旅游营销新形象。与专业团队合作,开发xx的旅游商品、伴手礼等,提升我县旅游商品的档次和形象。以汤公文化为底蕴,融合好川文化符号,取材乡村,设计一款特色旅游文化商品。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6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它对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改造乡村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等有积极作用。蓬莱市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但是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虽早却严重滞后。20xx 年蓬莱市委市政府启动“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市创建“蓬莱美丽乡村”40 个左右,促进蓬莱乡村旅游跨越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本文重点探讨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政府干预的若干措施,以期对我市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西方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发展中政府干预的成熟经验。

  乡村旅游产业涉及农户、旅游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等发展主体,纵观世界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的历史,政府介入发挥主导推动作用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道路。

  (一)政府主动谋划,政策鼓励促进。

  发达国家大都把乡村旅游作为政治任务或公益事业来发展,主动谋划,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一些促进措施,积极发挥政府旅游和农业等职能部门的组织、规划、协调、宣传、推动的作用。

  比喻西班牙,每个地区政府都有相关乡村旅游的立法,从立法上确定乡村旅游的地位。美国从县、州一直到联邦的各级政府对乡村旅游都制定了一些列扶持政府。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芬兰相继成立了农村旅游发展协会和农村政策委员会,协调农村发展尺度,推进农村资源的有效配置。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区政府主持制定了发展规划并提供了规划编制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并给予严格管理。

  (二)积极搭建平台,强力推动发展。

  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各国政府积极搭建企业投融资平台、跨区域合作平台、网络商务服务平台、市场营销平台等等。

  比喻1992年,美国土地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国家森林公园中心、森林委员会、国防部、美国旅行与旅游管理局的“理解备忘录”(mou),形成了地方、区域、州政府在推进联邦土地发展旅游业中共同合作的框架。法国于1953 年成立法国农会常设委员会,1998 年专门设立了“农业及旅游接待服务处”作为推广农业旅游的中央机构;建立“欢迎莅临农场”网络,完善农场客栈、农产品市场、点心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和露营农场等九大系列,推销农业旅游,大大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坚持农业主体,规范行业运作。

  西方发达国家在坚持宏观管理的同时,大都走出了一条行业管理、市场规范、行业自律的发展道路。为了保障乡村旅游的农业属性,英国从法律上规定了农业的`地位,全面推行农村事务管理方案;德国农业协会于1972 年制定了乡村旅游品质认证制度,凡经检验合格者,颁发度假农场认证标章,并由经济部、财政部等负责后续认证工作的推行,该制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德国乡村旅游服务的总体质量。法国于1974 年颁发了《质量宪章》,根据“农家乐”的周边环境、软硬件设施、房间舒适度及各项服务,以麦穗为标志,将它们分为5 个等级,最低等级1个麦穗,最高级别5 个麦穗,要想获得5个麦穗的“农家乐”要求十分严格,要有私家花园、停车库,还要有包括网球场、游泳池、桑拿及音乐设备在内的休闲设施,引导企业规范运作、加强行业自律。

  (四)优化农村环境,注重品牌特色。

  发达国家普遍认为,乡村旅游是多事业系统推进的结果,是乡村传统产业的替代产业,是发展区域基础设施、优化农村发展环境的一条重要措施,因此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优势进行开发利用。芬兰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在:经济增长与调整、创造就业、增加投资、人口稳定、基础设施和设备供给及保障等。意大利将乡村旅游与现代化的农业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新型生态环境及其他社会资源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性项目,对农村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改善城乡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德国乡村旅游推出“森林轻舟计划”,那里大大小小的湖泊、沼泽、岛屿、游人轻舟泛行期间,其乐无穷。

  二、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推动我市乡村旅游跨越发展。

  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不断提升蓬莱市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从20xx 年起,蓬莱市委市政府在对现有村庄实施整治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人文美、村稳民安和谐美”要求,在全市开展“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这对于蓬莱的乡村旅游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我们一定要在政府首责的原则指导下,走出一条多元化推动、产业化发展、特色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的乡村发展旅游之路。

  (一)构建多元化推动机制,促进乡村旅游的跨越发展。

  在今年的旅游产业大会上,我市确定了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以城市为依托,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要构筑大旅游概念,首要的是加强领导,构建多元化推动机制, 形成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镇村互动、农户参与、多级扶贫发展乡村旅游的强大合力和全民办旅游的良好局面。要建立专门机构,贯彻落实组织领导,负责全市创建活动的协调指导和调研;各镇街办事处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最美乡村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规划部门要按照生态优先、宜居优先要求,逐村高标准、高起点科学编制“蓬莱美丽乡村”创建规划,增强规划的指导性、操作性,确保规划落地、项目顺利;旅游部门要结合我市当地实际和世界乡村旅游发展大势规划乡村旅游产品,加大了网络推广和营销宣传力度;财政部门要把农村休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休闲设施网络并建立绩效管理和财政激励机制,对创建省级、市级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对旅游商品开发,对获得部级、省级名牌旅游商品称号,对引进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等方面均制定出台一系列的奖励办法,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健康跨越发展。

  (二)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走特色产业化发展道路。

  20xx 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明确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给乡村旅游带来了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旅游产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我们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新模式,打造乡村旅游的新业态,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繁荣城乡经济。要构建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联动发展模式,引导乡村旅游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以民生为根本实现城乡共建共享,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是以艾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为重点,依托和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推出温泉保健、森林氧吧、休闲度假、特色采摘、农家小院等乡村旅游产品组合,加快生态农业和康体生态游。二是利用我市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和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以建设中国葡萄酒名城为重点,推出生态种植、果品采摘、加工体验、美酒品尝等旅游产品组合,打造中部葡萄与葡萄酒风情体验游。三是以滨海旅游为基础,促进渔家乐的升级换代,开发海上旅游项目,打造北部渔家乐滨海度假游。四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为重点,推出大秧歌、大鼓戏、大杆号等民间传统艺术活动,打造乡村民俗游。

  (三)规范服务,提高乡村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乡村旅游要想跨越发展,还必须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要建立健全规范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配套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二要普及推广《好客山东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和《蓬莱市渔(农)家乐旅游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卫生状况和接待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对已经从事经营接待的家庭要依据服务质量标准进行评审;对刚开始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和家庭,要有序地引导和指导,使农户家庭接待的服务标准达到和保持应有的水平。实现农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逐步完成乡村旅游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三是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加强对农村旅游人才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经营业主的经营水平及从业人员素质。四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要求,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功能化改造和景观化提升,切实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营造整洁的村容村貌,良好的乡风文明氛围,为旅游者提供愉悦、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7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部门支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丰富旅游产品相结合,着力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从业农民素质,推动全县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发展目标:

  突出打造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通过典型示范,带动资源特色明显、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乡村发展旅游。到2014年前,创建不少于17个特色鲜明、风格各异、功能配套、服务规范的乡村旅游村;适时发展2-3个农业资源型、民俗风情型乡村旅游园区,与乡村旅游村形成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包装打造出长城村寨访古游、民俗文化觅踪游、农业观光采摘游、休闲渔业体验游4条乡村旅游线路;全县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要达到10%以上,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要达到20%以上。

  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确保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各乡镇村要在县旅游和规划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与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按照“高起点、上档次、有规模、有特色、可持续发展”原则,依据市、县旅游发展规划及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编制好镇村旅游发展规划,优先选择资源较为丰富、特色较为鲜明、可进入性较好的资源地,进行包装策划,吸纳资金重点投入。现有的乡村旅游点要制定升级改造计划,对原有规划进行完善提高。各镇村要严格按照乡村旅游规划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同时镇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单位进行监督,防止盲目开发、无规划开发,确保乡村旅游资源持续利用,乡村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设施,改善环境,健全乡村旅游综合承载功能

  各乡镇、管理区应加大对旅游开发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项目开发的投入,积极申请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创造条件争取省市相关部门旅游、农业、中小企业、科技资(基)金的扶持。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企业、村民或外来人员以独资、合资、股份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参与乡村旅游道路、通讯、水电、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开发。县财政设立旅游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资金,每年不少于100万元,并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逐年增加。旅游部门应积极指导乡村旅游接待户进行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对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完善游客中心等相应设施,不断改善接待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服务承载能力,为乡村旅游的规模、规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加强培训,规范管理,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

  各乡镇、管理区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利用冬春农闲时节,与劳动、教育、旅游、农业、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合举办培训班,重点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旅游文化、旅游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等方面的素质和服务技能。劳动、教育、旅游、农业、卫生防疫等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将乡村旅游纳入行业培训计划,通过送教上门、一对一帮扶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帮扶教育培训。各乡村旅游单位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旅游接待、旅游安全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行业部门制定的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开展诚信旅游教育,教育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诚信经营,文明待客。卫生部门要加强乡村旅游区卫生防病和卫生监督,加强食品生产、餐饮服务的监督检查。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要依法打击无证照经营、欺行霸市、欺诈游客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违法行为,加强对乡村旅游市场价格监管,落实旅游商品、服务明码标价。旅游部门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组织各有关单位,全面实施旅游环境综合治理,进行综合执法,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积极宣传,加强促销,提高乡村旅游影响力

  各乡村旅游点要聘请有资质专业机构做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包装,制定可操作、针对性强的`宣传促销方案。积极参加各级旅游部门组织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加强与旅行社、宾馆饭店、休疗养院等旅游企业的协作,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各乡镇、管理区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与新闻传媒机构的联系,采用多种宣传手段,提高乡村旅游的影响力。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大县域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的力度,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全县旅游整体宣传促销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积极整合县内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纳入到县域精品旅游线路中。同时,要协调县内经济实力雄厚的旅游景区,与乡村旅游景区实行捆绑帮扶宣传促销,提升县域乡村旅游的综合影响力。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旅游线路(景区)为目标,以促进乡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以政府引导、农民自主、市场运作为发展模式,以生态保护、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立足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区分特色、挖掘内涵、建设旅游小城镇、特色旅游村(街)、乡村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乐(农家旅馆)等旅游精品。

  二、工作目标

  策应省委、省政府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按照《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建设的若干意见》、《湖低碳农业与生态旅游规划》、《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在上述三条旅游线路中建成市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旅游特色村(镇)、星级以上农家旅馆、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力争年将李村打造成3A景区,将笔都文港、古镇李渡打造成A级景区,年将万亩生态果园打造成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至年环湖生态旅游区打造1—2个4A级景区。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领导机构。县政府决定成立以副县长为组长、有关乡镇和县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旅游线路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具体领导、统筹协调乡村旅游线路开发工作。

  (二)加强宣传促销与市场开发工作

  1、开展“人游”乡村旅游活动。根据旅游市场需求,适时推出一日游、二日游线路。通过开展“人游”、“导游(记者)看”等乡村旅游活动,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提高乡村旅游线路的知名度,促进乡村旅游线路深度开发和景区(点)建设的升级完善。

  2、召开旅游新闻会。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择机组织我县主要旅游景区点和所在地乡镇政府赴举行旅游新闻会,向广大市民宣传、推介乡村旅游。

  3、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旅游画册、旅游网站等渠道和方式,扩大宣传范围、提高促销效果。

  4、举办旅游节庆及推介活动,提升人气扩大名气。利用螃蟹节、艺术节、梨花节、中国(文港)毛笔文化节等旅游名片,将节庆活动与会展经济相结合,提高旅游线路(景区点)的知名度

  5、积极推进重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进有实力,有旅游开发、营销经验的投资者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带动景区建设和旅游线路开发。

  (三)完善景区(点)设施

  景区(点)设施完善要综合考虑景区自身建设和旅游线路开发的近期与长远目标,既要有利于促进景区(点)目前的生产经营、增强发展能力,也要为长远发展打基础,避免浪费时间和财物。当前,完善景区设施的重点,一是要完善游客接待中心;二是要完善本辖区内通往景区公路和景区内标识标牌设置;三是要完善旅游餐饮设施,提升形象和服务档次;四是要完善景区内游步道;五是统一游览线路景观的装饰(装修)风格。

  (四)建立管理办法

  按照《关于加强旅游产业统计工作的通知》(进府办字号)要求,加强旅游统计工作,制定旅游统计管理办法、旅游线路开发工作考核奖励办法。

  (五)设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

  为支持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旅游线路开发和景区建设,调动乡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及旅游企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积极性,决定设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同时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四、几点要求

  1、上述三条旅游线路所含景区(点)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统筹安排本辖区内的旅游线路开发工作;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本辖区旅游线路开发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内容要包含设立与旅游文化产业相关的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或旅行社)、设立游客接待中心、设计整修好游览线路、编写导游词(讲解词)、编印旅游手册、完善旅游标识标牌系统、搞好景区点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服务质量、规划确定好旅游接待餐饮点及旅游购物点等;

  2、旅游线路开发工作相关乡镇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沿途涉及的乡镇人民政府要有一盘棋思想、大力支持,并根据本地的资源特点,对接所涉及旅游线路开发工作。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长,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的规划和设计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乡村旅游规划范本是指乡村旅游规划的基本框架和标准,以及规划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流程。乡村旅游规划需要充分考虑乡村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特点等因素,综合设计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方案。

  以某省某县为例,该县的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评估和规划分析。

  通过对该县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对当地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和价值,为乡村旅游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规划目标和发展方向。

  在资源评估和规划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该县的乡村旅游规划目标和发展方向。该县的乡村旅游规划目标主要是要发展以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提升当地的旅游品质和旅游形象,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和魅力的乡村旅游品牌。

  三、发展策略和规划布局。

  根据规划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和规划布局。该县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主要包括资源整合、产品升级、服务优化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规划布局方面主要将该县的乡村旅游资源分为南、北、中三个区域,分别规划出乡村旅游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四、项目选址和建设方案。

  根据规划布局和发展方向,选取适宜的乡村旅游项目,制定出具体的建设方案和时间表,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社区利益的协调和平衡。

  五、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乡村旅游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包括相关部门和机构的配合和协调、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人才培养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等方面。

  以上是一个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设计的案例,其依据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社区利益等因素,制定出了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方案。这也是其它地方乡村旅游规划的参考范本。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10

  一、川西地区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

  根据市场需求特点,结合川西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特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市场导向出发规划形成新一代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2.情景体验原则

  在情境化设计原则的指导下规划开发体验性和感知性强的旅游产品,达到“以情入景――情因景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境界。情景体验主要围绕“天府之国”乡村意象、天府农耕文明演变、乡村湿地生态环境设计等进行。

  3.人性化设计理念

  在旅游项目设计、空间利用、休闲方式、经营理念的进行人性化设计,为游客创造舒适、自然的乡村旅游地,还要考虑当地农户的生产生活,为当地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致富机会。

  4.自然生态原则

  借自然之力,借水流、风速等自然力量,设计休闲娱乐项目;融自然之势,将地势、水势等自然形态融入娱乐休闲项目之中;得自然之神,借助溪流、树木、泉眼等自然现象的神韵而形成休闲项目。

  二、川西地区乡村旅游项目体系规划

  1.川西林盘休闲

  “林盘”是川西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最独特之处,川西农村中的林盘原生态聚落,可开发不同主题的休闲体验项目,能够带给游客文化、生活等多层次的细腻感受。

  2.生态农业体验

  主要包括中草药园、租赁农田、采摘农园、果林飘香、租赁菜地、家禽家畜认养、果林飘香、风车种稻、反季节瓜果类、田畦迷宫等。

  3.农耕文化体验

  农业文化景观、农耕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传统村居习俗、川西林盘以及与之和谐的各种副业等,都是川西农耕文明的典型风貌。农耕文化体验主要为针对农业种植和农村节庆活动设置的游客参与农业劳作、收割,以及农事节庆庆祝活动等相关产品。

  4.乡村田野观光

  主要包括漂流家园、木盆漂流赛、湿地野营基地等,项目充分利用当地的水渠溪流和泉眼,打造亲水娱乐、水产养殖基地、果基鱼塘、荷塘月色、茶花种植地、藤本植物棚、鸟语林、浆果植物区、水生植物区、奇异瓜果棚、大片生态粮田、特色蔬菜、花卉苗木、乡村农舍、溪流河岸等特色产品。

  5.乡村体育运动

  “乡村体育”也称“轻松体育”或“快活体育”,是大众体育的一种形式。“轻体育”不断适应人们的需求,注重精神调节与心理调适,既健体又健心,使健身朝着更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本类项目主要包括山野露营、晃晃屋、自行车、乡村足球、乡村排球、乡村定向运动以及一些老年活动。

  6.乡村保健养生体验

  主要包括生态农业休养地、森林避暑胜地、青少年休闲农场、度假夏令营和留学教育基地、中老年休闲大学、绿色校园、保健避暑度假村、家庭农园、少儿农庄、银发族农园、残疾人农园、自然修养村等。

  7.乡村购物

  主要包括乡土手工艺品、新鲜农产品购销中心、旅游商品展销中心、小商品购物点、田园广场、跳蚤市场等。

  三、川西地区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

  (一)湿地景观设计

  1.湿地的水流系统和植被设计。水流系统由支渠、斗渠、农渠、毛渠、水塘、稻田、滩涂等构成,夏天为浅水湿地,冬天为泥沼,随着气候、水量的变化,其中的植物、动物发生交替与变化,景观也就明显不同。

  2.人工湿地、芦苇地、池塘、稻田和水生植物等,通过多种植物搭配,形成以树、花、草为主体的多彩植物塘和植物床,组成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塘,并在这个湿地塘中形成串珠式的小水塘,可开展钓鱼、抓鱼和湿地游憩活动,并设置戏水池和生态堤岸,为游人提供戏水、亲水活动场所。

  3.溪流。通过溪流形成水网,并在水流过程中设置水流雕塑,利用水的落差产生冲力,使水在一个个小石涡中回旋、激荡,形成具有活力的水流景观。池塘沿岸的典型景观布满有根植物和挺水植物。

  4.按合理比例放养一些水禽和其它水生动物,通过生态调节,逐渐形成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使得其中充满动物和鸟禽的生活气息,可作为人工湿地保护研究基地,并吸引游客观鸟等。

  5.发挥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功能,对景区内现有的水渠系统进行治理,除了设计生态景观效果外,还考虑对农庄等场所生活污水的处理。

  (二)农耕文化景观设计

  1.林盘

  依托自然山水田园环境,构建以林盘为依衬,以水为脉络,以田园为基底,以干路为骨架,以集中居住点统领,既具有浓郁川西传统乡村风貌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各组团彼此统一协调又各具特色的川西林盘风貌,打造具有川西山水田园诗画般的乡村生态文化景观。

  2.水渠

  川西地区水域丰富,应充分利用和改造好村落内纵横交错的沟渠系统,将渠系作为完整生态系统的`的中心,保护水边自然景观和水域空间的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创造水流的多样性,体现水与人、水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关系。

  3.老民居建筑

  川西地区部分乡村还留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它们素面朝天、朴实无华。作为与当地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元素,乡土民居更凝结了人们的记忆。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应充分重视这一要素,选取现状保存较好的老民居进行改造,并赋予其新的功能。

  4.其它景观

  在川西地区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还应注意对水磨房等农家要素的乡土素材进行景观化处理,游客可以观赏了解其特色;对水堤、小桥等进行处理使其自然又不失景观价值。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11

  江西省面积的97%属于鄱阳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农业发达,被称为“鱼米之乡”。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耕文化底蕴深厚,逐步形成了在歌谣、节令、习俗、耕技等方面独具地方特色的古村镇。距今为止江西省有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浮梁县瑶里镇、青原区文陂乡陂村、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江湾镇汪口村、思口镇延村、龙南县关西镇关西村等2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流域内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具有较大的旅游发展潜力。乡村旅游已成为鄱阳湖流域经济开发和旅游研究的热点。笔者试图对鄱阳湖流域乡村旅游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实现乡村旅游景观的生产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完美统一,让农业发展方式与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相协调,维护鄱阳湖“一湖清水”。

  一、研究区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的意义

  (一)保护文化遗产,丰富旅游资源

  鄱阳湖流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丰富多彩,农耕文化与良风美俗交相辉映;茶文化、稻作文化、鱼俗文化、候鸟文化、陶瓷文化、药文化、酒文化、禅宗文化、傩舞文化、庐陵文化、客家文化异彩纷呈。对乡村景观进行旅游规划,开发中国最美乡村游、梅窖三僚“风水文化第一村”、 “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等乡村旅游,对保护文化遗产,丰富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护环境,提高旅游资源的品位

  由于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滑,因此,城市居民对乡村优美环境的向往油然而生。乡村旅游吸引城市居民的亮点及乡村旅游的卖点都是优美的环境,因此,对乡村景观进行旅游规划,通过旅游业的科学管理促使当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保护环境,提高旅游资源的品位。如都昌古塘村、安义古村群、进贤文港、西湖李家、汪山土库、婺源理坑、永修吴城、浮梁瑶里、新余昌坊、龙虎山上清、金溪竹桥、广昌驿前、龙南关西、贵溪樟坪、井冈山菖蒲、乐安流坑、铜鼓大等乡村环境无一不让行人和游客交口称赞。

  (三)振兴乡村经济,促进社会和谐

  乡村旅游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带动功能大、辐射能力强、倍增效能高等优势。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能拉动居民消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能增加乡村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调整和优化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让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二、研究区乡村设计的困境

  (一)开发与保护相矛盾

  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经营者因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惜牺牲资源与环境、破坏文化遗产,导致旅游开发与保护相矛盾。如,婺源鸳鸯湖由于水上旅游项目的开发带来的快艇的影响和游客的进入,干扰了来湖栖息越冬的鸳鸯,冬季来婺源栖息的鸳鸯由开发旅游前每年大约4 000对锐减至每年2 000多对。为了经济效益,乡村旅游景区商业气息过重、旅游商品泛滥,严重破坏乡村特质性景观,淡化了乡土文化特色。如婺源不少乡村不少居民为了经营旅社、饭店和小买卖,拆旧房建新房,导致古建筑的破坏和文化遗产的丢失。

  (二)缺乏景观资源特质性的认知与保护,导致景观同质化

  乡村景观是乡村与其所处的自然、文化、社会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系统与格局,不同的乡村文化不同、特征不同。研究区乡村景观规划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往往因为眼前利益,头脑发热,照抄照搬他人挣钱的项目,缺乏景观资源特质性的认知与保护,导致景观同质化。

  (三)景观类型单一,景点分散

  研究区乡村旅游景观类型单一,主要有,一是古村落景观,如安义古村群与2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是研究区乡村旅游主要景观;二是农家乐和采摘园景观,如采梨、采橘、采莲、摘草莓等与品农家菜、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研究区乡村旅游景观不仅类型单一,而且景点分散;不仅研究区2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分布在全省各地,而且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东线、北线、西线各景区景点也很松散,通达度不高。

  三、研究区乡村旅游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一)生产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鄱阳湖流域是中国水稻生产主区,在鄱阳湖沿岸鄱阳、余干、万年等乡村构建稻、鱼、鸭共栖农田景观;在郊区或城市周边的乡村构建轮作农田景观、间混套作农田景观;在丘陵地区建立“丘上林草建好塘,河谷滩地果渔粮”立体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如婺源篁岭丘底河谷滩地形成稻-鱼和藕-鱼特色水域区,丘上小于5°的缓坡地带种植特种水果、瓜类及蔬菜,丘上5~25°的陡坡种植桃、梨、桔、橙,大于25°的丘顶形成水保林木区,布局上突出春季赏花、夏季品果、秋冬民俗体验的景观特色;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去构建“粮(饲)―猪(牛)―沼―稻(果、棉、茶、油、菜)”农田景观。

  (二)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

  鄱阳湖流域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依托历史文化名村为龙头的古村名镇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依托陶瓷文化的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依托客家文化的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依托道教文化的的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以婺源为龙头的中国最美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

  (三)综合性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

  综合性乡村景观旅游规划包括自然景观、生产景观、文化景观、体验景观的规划。在规划过程中要保护景观的动态性特征、景观的复合性特征及乡村景观资源的整合,并依据乡村旅游的特点、鄱阳湖流域自然景观、资源环境及目标市场与系统内部空间结构相互作用的关系,按坡度、等高线从低到高进行水域和湿地渔俗文化体验与候鸟观光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平原农耕文化体验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丘陵、盆地特色种养休闲农业旅游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和山地景观旅游垂直开发规划设计(包括山底温泉度假享乐景观构建、山腰认知观赏与休闲疗养景观构建、山顶草甸体验休闲景观构建)。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12

  一、引言

  乡村旅游规划在乡村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起着纲领性作用,它是根据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和市场特点制定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本文对国内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进行综述,尝试了解国内乡村旅游规划研究进展情况及问题。

  二、乡村旅游规划研究文献概况

  为能直观地了解近年来国内乡村旅游规划研究进展,本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乡村旅游规划”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选取了国内期刊如《旅游学刊》、《资源开发与市场》、《地域研究与开发》、《旅游论坛》 、硕士论文及学校学报等刊物20xx年以来的55篇文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近十几年来,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正在逐步展开,乡村旅游规划文献数量呈缓慢增长趋势(图1)。

  三、乡村旅游规划研究方法

  学者研究乡村旅游规划的方法以定性描述研究、个例实证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较少。

  四、乡村旅游规划研究内容

  通过对这55篇的研究情况来看,国内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规划基础内容研究、乡村旅游规划的问题及意见研究、乡村旅游规划模式研究、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乡村旅游规划体系及乡村旅游规划法规建设等方面(表1)。

  (一)乡村旅游规划基础内容

  乡村旅游规划涉及的基础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乡村旅游规划的概念、规划原理、规划原则、规划程序等方面。方增福提出了乡村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基本原则是“选择独特的吸引力的乡村进行旅游规划、充分利用乡村基础设施,适当建设配套设施、旅游活动的设计应顺应农村生活方式,尽量做到不干扰村民的正常生活、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并使村民从中获益、鼓励游客参与村民的各种活动。”;基本方法包括:准备工作阶段、确定开发目标、可行性分析、制定方案、方案的评价与比较选择、实施规划、监控与反馈。李伟、郭芳针对性地提出乡村旅游规划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提出旅游发展与农业生态建设相匹配,经济发展与自然、文化的生态保护相协调,强调社会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同步发展。王莉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发展状况、客源市场、开发建议等方面入手,结合云南现实,初步探讨了乡村旅游的开发策略和需注意的问题。唐代剑、池静介绍了乡村旅游规划的方法及层次,并就实施阶段和学科来源对现有旅游规划方法体系做了综合描述。王云才、刘滨谊运用景观规划学、景观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综合观点,系统探讨了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规划的概念,乡村景观规划的原则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现阶段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核心内容。李良栋概括了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的的基本类型,总结了规划内容,讨论了乡村旅游规划的原则以及在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张捷、钟士恩等提出乡村旅游发展要有规范化的旅游规划,还要重视政府引导型的科技支撑和技术示范。

  (二)乡村旅游规划问题及意见研究

  乡村旅游规划处于探索阶段,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争议及问题,学者们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唐建兵认为在乡村旅游规划实务中,存在着许多误区,如:规划动机不正确,规划单位良莠不齐,规划过程不严谨,规划可行性分析不够等,并提出行旅游规划个人的资质认定,纯洁旅游规划队伍、提高旅游规划的权威性和连续性、严格规划论证和实施监督等意见。欧阳勇峰等剖析了目前乡村旅游规划出现的若干问题,包括延伸城市的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建设方式,照搬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形式,提出乡村旅游规划的共生与有机更新途径,强调规划应维系乡村景观格局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保障村屯聚落人文肌理的连续性,实现农村生产、生活与乡村旅游的一体化。徐敏慧提出在乡村旅游规划过程中出现村民宅基地流转问题解决不当的现象,并究其发生的原因。黄建清从乡村旅游规划的'概念入手研究乡村旅游规划的编制要求和注意问题,并以实例分析探讨了乡村旅游规划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乡村资源与区位背景,制定不同的规划策略。

  (三)乡村旅游规划模式研究

  学术界一直在探讨建立适宜乡村发展的一套乡村旅游规划模式,旨在不断提升乡村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及针对性。郑群明、钟林生提出在乡村旅游开发、规划过程中,注重社区和居民参与的开发模式是最佳选择,应该引导乡村居民参与规划过程。曹国新总结到我国旅游规划界先后形成三种乡村旅游规划模式,分别是强调风格的规划模式、强调趣味的规划模式、强调综合的规划模式。唐建兵在解读“反规划”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反规划”理论指导下的规划模式在成都乡村旅游规划中取得的成功,初步建立成都乡村旅游“反规划”模式。杨岳刚构建了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1331”模式。

  (四)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

  王云翔、朱兴彤通过对花山旅游村进行规划设计,并对其进行剖析,提出旅游村景区有规划的六要素:考虑交通便捷性、规划主题鲜明、建筑选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规划设计依托乡村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挖掘地方特色、农民经营为主体。刘爽、朱余丹对嫩江农场进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淤涤非基于古村风貌保护对广西贺州市龙井村进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

  (五)乡村旅游规划体系建设

  乡村旅游规划体系可以提高乡村旅游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指导乡村旅游规划工作付诸实施的依据。关于乡村旅游规划的体系文献比较少,魏有广对乡村旅游规划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尝试性地构建了乡村旅游规划体系,强调乡村旅游规划体系要有专项乡村旅游规划体系,并且要注重乡村旅游规划与乡村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

  (六)乡村旅游规划法规建设研究

  乡村旅游法规建设对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规范性意义,是保障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法律标准。王云才借鉴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指明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乡村旅游规划纲要”、“乡村游憩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细则”、“乡村旅游地规划与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要点。

  五、结论

  通过对乡村旅游规划文献的分析和讨论,笔者认为国内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我国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时间不长,十几年来一直有学者关注,但相比较而言这仍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今后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将会不断增多。

  其次,从研究内容上看,目前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面较广,但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及表层的问题层面,研究流于概念化表面化,缺乏高质量的理论抽象,今后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要不断的深入。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1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着重增强农民收入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大力实施四大工程:村庄规划完善、人居环境提升、富民产业增收、文明乡风培育,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独具“XX”特色的美丽乡村。

  二、目标要求

  通过建设XXXX旅游特色村,力争将XX打造成为休闲度假、乡村体验的一流特色村,树立“XX第一村”品牌。

  三、建设内容

  (一)游客服务中心

  改造位于XX景区停车场附近的县道边原供销社,增设3A级旅游公厕。服务中心提供票务销售、旅游咨询、特色农产品展示销售等服务,并设立“XX”农家乐合作社接洽区,为合作社社员提供统一调度和餐饮、住宿安排。外貌应与XX村的传统民居相符,可改成庭院式接待中心,布置以花草树木、篱笆围墙等,并在庭院中树立木质导览图。总投资30万元。

  (二)改造提升农家乐

  动员群众对现有的23家民宿进行升级改适,参考前店后院模式,民宿应具备住宿、餐饮、休憩、娱乐等多项功能,并配备现代化设施,外观古典,采用灯笼、石磨、盆、盖帘、纱布、木梯、木夹等元素进行复古装饰,与侠客文化相得益彰,展现侠客的豪迈情怀。可提供148间/天住宿。总投资50万元。

  (三)漫游XX项目

  1、环村步道:规划沿XX至中心桥头,沿河边5公里的观光步道。沿途丰富风格独特民居、优美田园风光、朴实村民形象,开发自行车道,在适当位置设置休息长廊、蔬菜销售亭、歇雨亭、水车休闲站等,同时在两边搭配四季鲜花,营造花飞蝶舞的氛围。总投资30万元。

  2、xx旧址:基于xx旧址,再现历史场景,通过演绎香湖游击队的故事,弘扬创新红色演艺文化,激发游客的豪情壮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总投资15万元。

  3、菌菇乐园:菌菇乐园坐落在XX公路旁现有的蘑菇种植基地及其周边土地上。旨在打造集菌类植物培育、种植、采摘、销售、加工、美食、科普、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菌菇主题乐园。总投资15万元。

  4、瓜果慢漂:利用XX村约2公里宽约6米的溪流,通过上游蓄水保持全年流水流动,搭建木柱使之成为水上瓜果长廊,在两岸种植擅长攀爬的瓜果种类和其他观赏性的攀缘植物,推出水上瓜果采摘活动,让游客享受“鱼在水中游,人在瓜中行”的意境。总投资60万元。

  5、我家菜园:我家菜园规划在XX蔬菜大棚,种植绿色蔬菜。通过认种体验农作生活,让孩子了解农耕学习计划,让老年人回归田园的美好记忆,让成年人享受休闲娱乐的田园世界,让全家人享用一年的绿色蔬菜,满足“菜农瘾”。投资项目包括绿色果蔬采摘区、我家菜篮子计划等,强调自然生态、绿色健康和乡野田园的乐趣。总投资50万元。

  6、七彩灯光秀:在XX村的主要街道、游客接待中心、瓜果长漂、环村路等标志性景观建筑安装夜景灯具,运用不同色彩的灯具,塑造出多彩的夜景。鼓励村民在门前悬挂两个灯笼,与其他建筑景观的灯光形成相互衬托的效果,通过灯光创造出夜间游览XX的美妙情境。总投资50万元。

  7、XX宫:位于街北500米处,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现存明代宣德铜香炉。祭拜唐代古田临水陈靖姑等三夫人,陈、林、李三夫人的事迹广为流传,传颂四方。近年来,XX四村筹资新建了宏伟壮观、金碧辉煌的宫庙,预计投资约5万元进行保护。

  8、田间拾趣:引导农户在田边规划养殖田螺、泥鳅、稻田养鱼等,开展田间抓泥鳅、徒手捉鱼、摸田螺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体验。同时举办抓泥鳅、田螺比赛,推进家庭亲子游,配备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亲近大自然、体验田野乐趣的场所。总投资10万元。

  9、墟场游园:将XX街改造后,引导形成特色的墟场集市,将每5天一次的墟市改为每日一次,集市可销售xx蔬菜瓜果等各种特色农产品和后期发展的`旅游商品、纪念品等。集市需合理规划、科学管理,以便未来发展成为特色休闲街区。总投资无明确说明。

  10、幸福果林:利用200多亩的杨梅、猕猴桃和黄桃,按照不同季节开展水果采摘活动,开展果树认养、树下养殖活动。在果园旁搭建休闲观赏亭,开设果酒制作坊。果园内配套住宿小屋、餐厅等设施,让游客体验“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采果,冬可踏雪”的浓厚乡土气息。总投资30万元。

  四、步骤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1-3月)

  结合XX村实际情况,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实施规划和方案。向村民宣传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活动和创建标准,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二)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3-10月)

  严格按照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推进、落实各项创建任务,确保乡村旅游特色村的各项项目基本建成并开始运营。

  (三)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10-12月)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如排水沟、垃圾池、村屯绿化、景区配套设施、旅游公共服务标识和旅游产品开发等。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进度,根据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建议,完善提升建设内容和效果,追求高品质、高水准的目标。

  五、组织保障

  (一)规划设计

  聘请xx公司的xx团队负责项目的详细规划和设计以及培训工作。总投资25万元。

  (二)项目业主

  由XX村委会作为项目主体进行组织和实施。XX乡村旅游公司由乡村两级共同投资成立,负责筹集资金和配合工作,同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民宿、餐饮、农业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三)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约为520万元,其中XX村委会、XX乡村旅游公司各承担50万元,XX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指挥部拨款60万元,动员群众筹资参与项目建设110万元,申请美丽乡村省级精品示范村补助120万元、乡村旅游特色村补助50万元、水土保持项目补助50万元,积极寻求有意向投资的乡贤和企业的支持,争取引入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14

  乡村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领域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尤其是近两年,随着综艺节目的兴起,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然而与当今的市场需求相比,乡村生态旅游为市场提供的产品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乡村生态旅游产品推陈出新,走向精品化,规模化。

  一、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单一,缺乏个性

  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在开发方面共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农家乐形式,游客亲自参加农耕活动。

  第二类是地域风情文化形式,将原生态的自然山水与当地风俗民情相整合,形成旅游乡村。

  第三类是开发旅游农业形式,带游客参观农业的发展成果,向游客讲解关于农业方面的知识,或者利用农业与自然生态资源向游客提供回归自然体验的旅游活动。但这些开发只是单一的依附于乡村原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并没有开发独具魅力的旅游产品,大多数都是没有特色的单调活动,旅游产品主题不明朗,不能形成个性鲜明的`乡村旅游。

  (二)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生态安全隐患明显

  乡村生态旅游必定要开发自然资源,但是由于对乡村生态价值认识不足,缺乏保护乡村环境的意识,忽略了乡村环境的最大容忍度,从而导致环境状况日渐下滑。由此,想要乡村旅游不断发展,必须根绝破坏乡村自然环境的行为,以避免环境被破坏后难以恢复。

  (三)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备

  如今,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者主要是当地农民,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并且没有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这便导致旅游区开发混乱、没有科学依据的建设、环境破坏严重;经济利益上各行其是,缺乏管理部门的具体管理;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脱,责任无人承担,这些问题阻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再发展。

  二、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形式

  (一)改进乡村生态旅游经营管理形式

  乡村生态旅游是新形式的旅游,因此管理形式应与传统旅游管理形式相区分。仅仅进行科学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发展的可持续。想要不断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就需要在管理上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够获取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形式包含了整个农村生态产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改进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形式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要将文明的生态建设和不断发展列在首位,利用法律和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限定乡村的最大载客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终达到当地居民共享旅游业经济的目的。

  (二)规划在发展建设中先行形式

  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条件就是完善旅游的整体规划。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规划方案,只是盲目开发旅游景区,最终会将旅游景区严重破坏。因此,旅游景区必须在科学调查的前提下开发,遵循自然性和生态性原则,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以游客的满意度提升为目标,制定出科学合理、可实施的规划方案,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方案应当充分体现当地的民俗特色,从自然方面考虑,充分将人与自然融合;从社会方面考虑,创造出最利于生态发展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协同发展局面。

  三、乡村生态旅游研究展望

  (一)不能以一种类型的乡村生态旅游地作为研究对象,要结合不同类型的乡村生态旅游地作为研究,科学系统地分析生态旅游开发对相关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并根据不同类型的乡村生态旅游地,找到其发展的共性,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对其进行发展。

  (二)乡村生态旅游要充分体现其特色,要发展具有文化魅力和民族个性的旅游区。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在其中寻求人与自然的融洽发展。并尽可能的激发游客的需求心,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地域经济不断发展。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相关文章: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05-06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方案06-27

(热门)乡村旅游规划方案12篇06-26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精选10篇)10-25

乡村振兴规划方案06-05

乡村振兴规划方案05-31

旅游景区规划方案05-13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方案08-03

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方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