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七月》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

时间:2024-06-25 17:45:34 嘉璇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经·七月》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下面就跟小编一起赏析一下诗经的原文吧。

《诗经·七月》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

  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贝鸟},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 ,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豣,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土堇}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赏析:

  《七月》,可以视为一个家族故事,而家族正是西周封建制下一个最小的单位,故诗序从中拈出“陈王业”的话题也不是没一点儿道理。王安石说:“仰观星日霜露之变,俯察虫鸟草木之化,以知天时,以授民事,女服事乎内,男服事乎外,上以诚爱下,下以忠利上,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养老而慈幼,食力而助弱,其祭祀也时,其燕飨也节,此《七月》之义也。”但它究竟是脚踏实地的劳作和建设,此中有乐更有苦,有易更有难。它不需要刻意粉饰,也无须努力编织一个美丽的梦想,但它一定滤去了生活中许多的苦难和不幸,因为诗只想保留时人眼中有价值的经验及心中甚以为亲切的风土和人情,使它保存在传唱于人口的旋律里。后来人们只看这诗中“无盗贼之扰,无官吏之搅,自食其力,熙熙嗥嗥,尊君亲上,一片承平,可称盛世”(袁金铠),怕是把它全认作了历史真实,而其实诗只是记忆之真实,是一个家族,对家族故事的记忆。

  然而《七月》之好,尤在于叙事。它以月令为兴,颠倒错综,亦实亦虚,串连全篇,于是诗既有序而又无序,既散漫而又整齐,仿佛在讲述一年中的故事,又仿佛这故事原本属于周而复始的一年又一年。孙扩说它“衣食为经,月令为纬,草木禽虫为色,横来竖去,无不如意,固是叙述忧勤,然即事感物,兴趣更自有余”。陈仅曰:“《七月》为诗,八十八句,一句一事,如化工之范物,如列星之丽天,读者但觉其醇古渊永,而不见繁重琐碎之迹。中间有诰诫,有问答,有民情,有闺思,波澜顿挫,如风行水面纯任自然。”所谓“平平常常,痴痴钝钝,自然充悦和厚,典则古雅”,“又一诗中而藏无数小诗,一派古风,满篇春气”(牛运震),更是抉得其中好处。

  叙事之好,好在事中有情。“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叙事,而把事嵌在了鲜翠流丽的背景中。懿筐、微行、柔桑,是《诗》中不多见的细微的刻画。但诗的文字与诗的意思正是平均对等,故虽刻画而不觉得刻画。“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是所谓“于不相涉处映带生情”(贺贻孙)。吴棠曰:“归公子而心悲,女子之爱其亲也;养老人于眉寿,男子之爱其亲也。”但这“伤悲”的另一面原是“春女思”(毛传),或者不妨说“有女怀春”与“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正是一事之两面。郝懿行夫妇读诗的一段对话,恰好说着这样的意思:“瑞玉问:‘女心伤悲’应作何解?余曰:恐是怀春之意。《管子》亦云春女悲。瑞玉曰:非也。所以伤悲,乃为女子有行,远父母故耳。”郝氏曰“盖瑞玉性孝,故所言如此”,却不曾觉悟,只因《七月》表现的是家族中的个人,故偏偏由“伤悲”的一面宛转写来,且明明不离女儿之心,而一向不大谈性情的毛公,这一回倒是心明眼亮,觑得此中情致。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人我床下”,这是《七月》中的神来之笔,也真想说这是《诗》中最好的一句。《采苹》一篇之叙事与它有同妙,但它把时与地拉开得更远,主角衔着推移时令的游丝隐在最后,郑笺“自七月在野至十月人我床下,皆谓蟋蟀也”,所谓“古人章法多用倒插类此”(陆化熙)。宋玉《九辩》“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正是用了这一句的意思,虽然诗人的本意是哀,但“蟋蟀之宵征”读之却让人觉得可喜。后来姜白石《齐天乐·咏蟋蟀》中的“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也还是从“豳诗漫与”中来,而真的是“哀音似诉”了。

  白话译文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分发食物。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阵阵叫。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子落。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十二月猎人会合,继续操练打猎功。打到小猪归自己,猎到大猪献王公。

  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糊门缝。叹我妻儿好可怜,岁末将过新年到,迁入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酿成春酒美又香,为了主人求长寿。七月里面可吃瓜,八月到来摘葫芦。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养活农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全入仓。叹我农夫真辛苦,庄稼刚好收拾完,又为官家筑宫室。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赶着搓绳索。赶紧上房修好屋,开春还得种百谷。

  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中。二月开初祭祖先,献上韭菜和羊羔。九月寒来始降霜,十月清扫打谷场。两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齐声高呼寿无疆。

  注释:

  1.豳(bīn)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七篇。豳,古邑名,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

  2.七月流火:火:或称大火,星名,即心宿。流,流动。每年夏历五月,黄昏时候,这星当正南方,也就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过了六月就偏西向下了,这就叫做“流”。

  3.授衣: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女工。九月丝麻等事结束,所以在这时开始做冬衣。

  4.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个月的日子。周历的正月,即夏历十一月。觱(bì)发:大风触物声。

  5.栗烈:或作“凛冽”,形容气寒。

  6.褐:粗布衣。

  7.卒岁:终岁,过完一年最后寒冷的日子。

  8.于耜(sì):修理耒耜(耕田起土之具)。于,犹“为”。一说词头,一般用在动词之前。

  9.举趾:举脚而耕。趾,足。一说镃,一种如后世铁锹之类的木质农具。

  10.妇子:妻子和小孩。

  11.馌(yè):馈送食物,即送饭田头的意思。亩:指田身。田耕成若干垄,高处为亩,低处为畎。田垄东西向的叫做“东亩”,南北向的叫做“南亩”。至:同“致”。喜(chì):同“饎”,饭食。

  12.田畯(jùn):农官名,又称农正或田大夫。

  13.春日:指二月。载阳:开始变暖。载,始。

  14.仓庚:鸟名,即黄莺,学名黄鹂。此鸟春天来到北方正值小麦将熟、桑葚甜美时,故俗语曰:“黄栗留,看我麦黄葚熟。”

  15.懿(yì):深。

  16.遵:沿着。微行:田间小径,小路。

  17.爰(yuán):语助词,犹“曰”。一说于此,于焉的合音。柔桑:初生的桑叶。

  18.迟迟:天长的意思。

  19.蘩(fán):菊科植物,即白蒿。古人用于祭祀,女子在嫁前有“教成之祭”。一说用蘩“沃”蚕子,则蚕易出,所以养蚕者需要它。其法未详。祁祁:众多(指采蘩者)。

  20.殆及公子同归:是说怕被公子强迫带回家去。一说指怕被女公子带去陪嫁。公子,指国君之子。

  21.萑(huán)苇:芦苇。八月萑苇长成,收割下来,可以做箔。

  22.蚕月:指夏历三月。条桑:修剪桑树。

  23.斨(qiāng):方孔的斧头。

  24.远扬:指长得太长而高扬的枝条。

  25.猗(yǐ):《说文》《广雅》作“掎”,牵引。“掎桑”是用手拉着桑枝来采叶。南朝乐府诗《采桑度》云“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纷”,似先用绳系桑然后拉着绳子采。女桑:小桑。

  26.鵙(jú):鸟名,即伯劳,在北方,夏历五月开始鸣叫,一直到寒冷时节来临。古代赶制寒衣,要在此鸟停止鸣叫之前。

  27.载:连词,连接两个动词,且、又的意思。玄:黑中带红。古代染织,需多处在染液中浸润;晾干之后再次浸润,为一“入”;五、六入,可成玄色。黄:黄色。黄色的染成,多用荩草、地黄和黄栌为染料,考古发现,也有用矿物质石黄为染料的。

  28.朱:深红色。阳:鲜明,光灿灿的色泽。

  29.秀葽(yāo):言远志结实。秀,一说开花。葽,植物名,今名远志。一说苦菜。

  30.蜩(tiáo):蝉。

  31.陨萚(tuò):植物枝叶凋零。

  32.貉(hé):哺乳动物。外貌像狐狸,昼伏夜出。《郑笺》:“于貉,往博貉以自为裘也。”

  33.同:聚合,言狩猎之前聚合众人。

  34.缵(zuǎn):继续。武功:指田猎。

  35.私其豵(zōng):言小兽归猎者私有。豵,一岁小猪,这里用来代表比较小的兽。

  36.豜(jiān):三岁的猪,代表大兽。大兽献给公家。公:公家。

  37.斯螽(zhōng):虫名,蝗类,即蚱蜢、蚂蚱。动股:言斯螽发出鸣声。旧说斯螽以两股相切发声。

  38.莎鸡:虫名,今名纺织娘。振羽:言鼓翅发声。

  39.穹窒(zhì):言将室内满塞的角落搬空,搬空了才便于熏鼠。穹,穷尽,清除;一说空隙。窒,堵塞。

  40.向:朝北的窗户。墐(jìn):用泥涂抹。贫家门扇用柴竹编成,涂泥使它不通风。

  41.曰:《汉书》引作“聿”,语助词。改岁:旧年将尽,新年快到。

  42.郁:植物名,唐棣之类。树高五六尺,果实像李子,赤色。薁(yù):植物名,果实大如桂圆。一说为野葡萄。

  43.菽(shū):豆类的总称。此处指豆叶,又称藿。

  44.剥(pū):通“扑”,打,击。

  45.春酒:冬天酿酒经春始成,叫做“春酒”。枣和稻都是酿酒的原料。

  46.介:祈求。眉寿:长寿,人老眉间有豪毛,叫秀眉,所以长寿称眉寿。

  47.壶:葫芦,瓠瓜。

  48.叔:收,拾取。苴(jū):秋麻之籽,可以吃。

  49.荼(tú):菜名,即苦菜。薪樗(chū):言采樗木为薪。樗,木名,即臭椿。

  50.场:打谷的场地。圃:菜园。春夏做菜园的地方秋冬就做成场地,所以场圃连成一词。

  51.纳:收进谷仓。禾稼:各种农作物的总称。

  52.重(tóng):即“穜”,先种后熟的谷物。穋(lù):即“稑”,后种先熟的谷物。

  53.禾:此处专指一种谷,即今之小米。

  54.宫功:指建筑宫室,或指室内的事。功,事。

  55.索绹(táo):打绳子。索,动词,指制绳。绹,绳索。

  56.亟:急。乘屋:盖屋。茅和绳都是盖屋需用的东西。

  57.冲冲:凿冰之声。

  58.凌:指聚集的水。阴:指藏冰之处。

  59.蚤:取。一说通“早”,古代的一种祭祖仪式。

  60.献羔祭韭:用羔羊和韭菜祭祖。《礼记·月令》说仲春献羔开冰,四之日正是仲春。

  61.肃霜:犹“肃爽”,深秋清凉的样子。

  62.涤场:清扫场地。一说即“涤荡”,草木摇落无余。

  63.朋酒:两樽酒。斯:语助词。飨:宴享,乡人年终聚饮,此诗当指腊祭后的大酺。

  64.跻(jī):登。公堂:乡间的公共建筑,平日做学校,年终可用作举行大酺场所。或指公共场所,不一定是国君的朝堂。

  65.称:举起,高举。兕(sì)觥(gōng):角爵。形状弯曲如牛角的酒杯类器物。

  66.万:大。无疆:无穷。

  创作背景:

  《豳风·七月》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陈奂《诗毛氏传疏》则认为是“周公遭管蔡之变而作”。崔述《丰镐考信录》认为:“此诗当为大王以前豳之旧诗,盖周公述之以戒成王,而后世因误为周公所作耳。”方玉润《诗经原始》也说:“《豳》仅《七月》一篇所言皆农桑稼穑之事。非躬亲陇亩,久于其道者,不能言之亲切有味也如是。周公生长世胄,位居冢宰,岂暇为此?且公刘世远,亦难代言。此必古有其诗,自公始陈王前,俾知稼穑艰难,并王业所自始,而后人遂以为公作也。”《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据此,此篇当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彼时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其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

  《诗经·七月》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诗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及相关常识。

  熟悉《诗经》的大致内容、分类和主要思想。

  深入分析《七月》的文本内容,了解其描述的农业生产和农民日常生活。

  掌握《七月》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感受其中蕴藏的乡土气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掌握《七月》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理解其反映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生活。

  2、难点:理解我国上古时期季节、物象、农事的变化,体会先民创业的艰难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三、教学内容

  1、《诗经》简介

  产生年代: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

  创作背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内容分类:风、雅、颂三部分,共收入305篇诗歌。

  主要思想:现实主义精神,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情感。

  2、《七月》文本分析

  语言朴实无华,运用赋的手法,铺叙叙述。

  围绕“苦”字,表达农民艰辛的生活。

  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相配合,体现情感变化。

  第一章:岁寒开始到春耕,体现农时之早。

  第二章:妇女蚕桑活动,展示农家劳作。

  第三章至第八章:依次叙述布帛制作、打猎、收拾屋子、采藏果蔬、修屋、凿冰等农事活动,反映农民一年四季的辛勤劳动。

  内容概述:全诗共八章,描述了从年初到年终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农民生活。

  章节分析:

  艺术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教师详细讲解《诗经》及《七月》的相关背景和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七月》的文本内容、艺术特点等进行讨论交流。

  3、多媒体辅助:利用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五、作业与思考题

  1、背诵《七月》全文,并尝试分析其艺术特点。

  2、结合《七月》文本内容,思考农民生活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搜集其他反映古代农民生活的文学作品或资料,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对古代农民生活的认识。

【《诗经·七月》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相关文章:

诗经武原文注释译文09-24

《对雪》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02-22

北山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07-07

《诗经·氓》原文、翻译、注释与赏析02-02

春望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11-29

《天净沙·秋思》原文、注释、译文、赏析05-07

《虞美人》原文、注释、译文、赏析05-09

《宫词》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04-28

王维《鹿柴》原文,注释,译文,赏析05-02

《春词》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