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教案优秀

时间:2021-08-30 17:40:07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教案优秀范文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关于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教案优秀范文大全1

  教学课题:

  山地的形成

  所用教材: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介绍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作为典型案例,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通过褶皱山、断块山等实例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按照“标准”的要求主要是通过实例了解内外力对地表形态影响,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紧密围绕着课文内容中所列举出来的一些实例,如褶皱山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等案例,从而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内外力以及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前一节课的内容当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但是对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形成地表形态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是知之甚少,对于板块构造学说在初中时学生知道有六大板块的基础。大多数学生外出旅游的机会并不多,很多地质构造没有亲眼见过,或者见过但是不知道其名称以及形成的原因,本节课应该多培养学生探究地理原理的特点。

  设计思想

  本节课涉及到比较多的地质构造和地理原理,难度比较大,所以应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和山地的形成过程的演示过程让学生了解这节课的知识点。还可以通过实验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褶皱山和断块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褶皱和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并能够绘制褶皱构造的示意图,判断褶皱的基本类型。让通过读图、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难点和重点

  重点:山地的类型的判断。

  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定见过和听说过许多山脉,如喜马拉雅山、太行山、华山、日本的富士山等,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山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否一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板书】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板书】一、褶皱山

  【板书】 ①褶皱

  【引导】什么叫褶皱呢?

  (在讲课时可利用随手教具——书本、纸张进行演示,并强调岩层的受力方向)

  【讲解】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我们下面先来了解一下褶皱山的有关知识。

  【板书】②背斜和向斜

  【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外部形态上看褶皱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从外部形态看,有的岩层一般是向上拱起,有的岩层一般是向下弯曲的.。

  【教师讲解】我们将岩层向上拱起的称作背斜,岩层一般是向下弯曲的称作向斜。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而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但这只是一般情况,还有特殊情况。(教师用黑板擦把背斜上部擦去一部分,把向斜上部用粉笔添绘上一部分,变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态。)

  【引导】大家请看!有的时候恰恰相反,背斜由山岭变成为谷地,而向斜由谷地变成了山岭,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回答】略

  【板书】 ③正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与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教师讲解】这是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果。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所以就有可能变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比较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所以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种现象叫地形倒置,在山区、矿山等地带是可以看到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形态上来判断背斜或向斜。

  【引导】那要怎么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呢?大家请看PPT。

  【教师讲解】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无论岩层怎样变形,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都是可靠的。

  【板书】④背斜与向斜的比较:

关于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教案优秀范文大全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内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种类型。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3、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断。

  3、利用直观的录像、景观图片等进行展示,使学生理解山岳地貌的成因与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火山的危害和好处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辩证法的思想;通过山岳对交通的影响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应和自然和谐统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山岳的三种类型。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教学难点

  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

  教学过程

  【活动】判断背斜和向斜

  1、结合上图,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背斜和向斜?

  从形态上可以区别它们,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表现为山岭;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表现为谷地。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据。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而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练习】褶皱构造判断及成因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2、甲乙两处何处是山岭?何处是山谷?

  3、解释甲地形成山岭,乙地形成山谷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疏松、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外力所侵蚀,而保留下来形成山岭。

  【讲授】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

  1、岩石圈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且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2、板块位于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交界处活跃,碰撞的位置多火山地震。

  4、板块的相对运动形成了地表的基本面貌。

  【活动】板块构造学说应用

  1、为什么亚洲多火山地震?

  亚洲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2、‘为什么太平洋沿岸多火山地震,而大西洋沿岸火山地震相对要少?

  太平洋沿岸多板块交界处,印度洋沿岸较少。

  3、新西兰地震的形成原因?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

  【活动】褶皱构造与矿产

  1 、为什么背斜多能成为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油、气密度小,上浮,因而分布在背斜。

  2、为什么“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水的密度大,由高处往低处渗流,因而分布在向斜。

  【讲授】探究分析: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

  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隧道的良好选址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讲授】火山活动的影响

  有利影响: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带来硫磺、建材、能源(地热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利用火山景观发展旅游(温泉);有利于火山研究(或火山科研考察)。

  不利影响:火山喷发可能会造成当地冰雪融化,形成洪水;空气中的悬浮物增多,污染大气;火山灰漂浮在空中,影响航空和旅游业;还会使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减少,引起地面温度下降;火山喷发的有毒气体会影响到人的健康。

【关于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教案优秀范文大全】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单元测试及答案07-11

人类的形成01-19

关于课文乡愁的优秀教案11-12

关于《木兰诗》优秀的教案08-04

探索创新优秀范文大全01-10

思念童年优秀范文大全01-10

渭河平原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10-12

关于迈入高三的优秀作文大全10-28

高考英语优秀作文大全范文01-19

《木兰诗》优秀教案范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