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案

时间:2024-09-16 23:54:54 宜欢 教案 我要投稿

黄河颂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河颂教案(通用15篇)

  黄河颂教案 1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4.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入,激发: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指哪条河?

  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图》:

  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你对母亲河——黄河知多少?

  (提示:可从河长、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及人口、历史文化等方面回答)

  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并让学生齐读: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30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观看屏幕显示图片,了解黄河与华夏文明的关系:

  蓝田人头像;仰韶文化中的器皿;殷墟发掘的甲骨文;秦始皇兵马俑:《清明上河图》等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教师顺势导入课题:

  既然我们的母亲河如此之伟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地歌颂她吧!

  二、板书课题《黄河颂》,并对作者、作品、创作背景作简介:

  大屏幕显示图像及文字:

  1、词作者——光未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广泛传唱。1939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在延安首次上演。这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2、作品简介:《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在抗战初期转入敌后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黄河险峡急流,目睹黄河的恢宏气势后创作的。

  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投入了抗日洪流,诗人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人民的顽强不屈。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颂》是大合唱中第二乐章,歌词唱出了黄河的.雄姿,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

  3、曲作者——冼星海: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三、学习课文:

  (一)、听——整体感知:

  1、听课文《黄河颂》·swf配图朗读。

  2、听歌曲《黄河颂》。

  3、请问:听配图朗读和歌曲后,你有何感受?

  4、词语认读、理解、识记学习:

  巅(diān) 狂澜(lán) 哺育(bǔ) 澎湃(péng)(pài) 滋长(zī)

  浊流(zhuó) 一泻万丈(xiè) 体魄(pò) 屏障(píng)(zhàng)

  5、讨论交流,感知内容:这首歌词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什么?

  (分为三个部分:朗诵词为序曲,展现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部分分为望黄河;颂黄河。末尾激励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二)、读——欣赏体会: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1、提问: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体会思想感情:

  (1)、哪一个字统领了望黄河部分?

  (“望”字统领)

  (2)、作者望到黄河什么景象?这些景象分别从哪些角度去观察、描写的?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岸。分别从近镜头、俯瞰全景,纵向,横向的角度去观察和描写)

  (3)、作者通过这些景象描写,展现了黄河怎样的气势?

  (波澜壮阔)

  (4)、作者从哪些方面去颂黄河的?突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有哪些贡献?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历史贡献;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地理优势;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精神价值)

  (5)、歌词中三个“啊”字对“颂”黄河起什么作用?

  (是感情高亢昂扬的标志,又是歌颂意思的转换和划分。由实到虚,层层推进,文气跌宕起伏。)

  (6)、从黄河的身上,我们学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伟大而坚强)

  (三)、诵——品味探究:

  方法步骤:学生自己大声朗诵——朗读比赛——集体朗读。

  1、品味语言:指出你最喜欢的或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2、质疑探究:

  (1)根据你的体验,说说你对黄河是“摇篮”,是“屏障”的理解?

  (黄河是华夏文化分发源地,黄河养育了华夏儿女;黄河地理优越,靠着它,中华儿女曾抵御了许多外族的入侵。)

  (2)“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其中的“千万条铁的臂膀”是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指黄河支流。这句话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

  (四)、背——体验反思:

  1、你觉得我们该如何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品质?

  2、如果你站在黄河边,望着气势磅礴的黄河,你最想说些什么?

  (五)、延伸拓展:

  1、你知道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有哪些?请说给大家共赏。

  2、欣赏歌曲,谈感受:

  《黄水谣》、《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3、观看录像:《黄河是如何变“坏”的rm?》,自由发言谈感想。

  四、布置作业:

  朗诵《黄河颂》。

  ◆本课板书设计:

  序曲——主体———尾声

  (展示黄河的伟大坚强)(望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

  (颂黄河)

  黄河颂教案 2

  教学目标:

  1、语言智能发展目标

  (1)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3)能初步学会运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搜集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做初步的整理。

  2、音乐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倾听《黄河大合唱》组乐,特别是课文部分《黄河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感染力。

  3、人际关系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小组交流或信息共享来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设想: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与黄河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黄河大合唱》各个部分的mp3音乐和课文录音及黄河景色的图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

  2、同时黄河景色图片联播

  (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智能。)

  二、话说黄河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先七嘴八舌地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3分钟后每组推选1人小结你组搜集到的资料。

  (既是对搜集的资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对搜集资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对团队协作的人际交往智能的一次锻炼)

  三、多角度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初步感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进一步感悟,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及作者的情感。

  3、学生齐读再进一步感悟。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通过反复地朗读,既增进了对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的感情有一个丰富的感性体验,也是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语言智能的一次锻炼)

  四、欣赏质疑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诗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指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简述理由。

  6、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 :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的语言智能。)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配乐朗诵、理解性欣赏朗诵,既可以增进了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文的语言智能。)

  五、课外作业

  1、背诵本首诗

  2、收集有关黄河文化和治理黄河的资料,写成专题文章,计划开一次以“黄河”为专题的主题班会。

  3、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之所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朗诵和搜集资料的语言智能的发展,也为后续学习做一点准备。)

  黄河颂教案 3

  【教材分析与处理】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文章,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用热烈的歌颂形式为我们塑造了黄河这一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英雄形象。学生将会在作品中感受到强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另外,新课标强调重视学生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黄河颂》在这方面无疑是典范作品。这篇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初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我们呈现了众多爱国篇章,而《黄河颂》中的黄河向我们展示了她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培养初一学生爱国情感的好题材。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在上课时应想法唤起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共鸣,激发起学生心中澎湃的民族情感,强化爱国热情。让他们在欣赏到黄河这一英雄形象时,感受到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伟大而又坚强的性格,从而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更好学习第二单元其它文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初一学生爱朗读,表演欲望也很强烈,但他们对诗歌朗读技巧掌握不好。所以教师要借助多媒体,通过对语音、声色、节奏、语速、重音的把握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好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情感,美读诗歌。通过美读使学生在声音中陶醉,在真情中陶醉。初一的学生还喜欢模仿,在这里我要防止学生只停留在朗读的表层,(只是模仿老师或录音的朗诵)所以我在对学生朗读技巧进行指导的同时还要与学生一起边读边品析、揣摩语言,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初一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爱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品析诗歌语言是让他们交流阅读体会的好方法。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值得品味的东西很多,学生也只有在斟酌词句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学生都有朴素的爱国之情,但这份情感可能藏于他们的心灵深处,我将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爱国之情。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标、单元提示要求及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作品主体部分结构与内容。学会品析诗歌语言,为今后赏析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把握诗歌节奏有情感反复朗读诗歌(重点是歌词部分)。通过合作探究方法品析诗歌语言,了解作品结构,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欣赏黄河这一英雄形象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诗歌语言高度凝炼,只有多读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诗歌教学也不能只重情感体验而忽视了语言的揣摩品味。如果这样便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基于以上情况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诗歌朗读技巧,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难点为品析诗歌语言,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能明理载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道德情操得到培养,意志品格获得锤炼,审美情趣得到陶冶。所以我采取重阅读,促进感悟;重探究,鼓励尝试;重合作,多向互补;重方法,学会迁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德、智方面主动地得到发展。

  【教学流程安排】

  这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由五大板块组成,它们分别是:

  一、开门见山,启发思考

  开门见山地点出这节课的题目──《黄河颂》。抓一个颂字,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颂字什么意思?接下来又提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为什么要歌颂黄河?

  (这样一易一难,激起了学生的探索和思考的欲望。接下来我让学生用一些词语去描绘黄河。多数学生无法找出恰当的词语,因为他们多数没有见过黄河,此时的他们一定想看看黄河的样子,我便可以在学生们的期待下播放黄河的影像及图片,学生经过了如此直观的视觉刺激,一定会想起很多词语来描绘黄河的英雄形象。接下来,我并不急于让学生看诗文,因为学生对这首词的背景并不了解,此时看诗文,学生不易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要对诗歌写作背景简单介绍,引入抗日战争的话题,让学生回顾自己看过的抗日影片,唤起他们以往的经历,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心中朴素的爱国之情。我还会用最直观的手段为学生播放反映中华儿女反抗入侵者,奋勇杀敌的歌舞剧《保卫黄河》。此时的学生一定会很激动,也许他们会为自己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提问:中华儿女面对民族生死存亡之时,是谁给予了他们如此大的勇气和力量保卫家园?相信学生一定会找到答案,那就是──黄河!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直观的影像及环环相扣的问题在边赏边悟的过程中产生强烈阅读欲望,从而接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二、合作朗读、交流体验

  师生合作朗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朗诵词部分,学生齐读歌词部分。

  (通过师生的合作朗读,大大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教这篇文章而是与他们一起学习,欣赏这篇文章。老师也就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我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之前,要先范读歌词部份,所以我很自然地继续采用师生合作阅读文章的方法再读文章。(只需把角色互换便可)经过这一环节,我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这一环节中,范读课文结束后,我要谈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朗读文章。这为以后学生朗读后进行体验交流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并不急于让学生朗读文章。我要组织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先对文章内容和结构进行研讨。)

  1、歌词部分一开始就歌颂黄河了吗?

  2、歌词中分别从哪些方面对黄河进行了歌颂的。

  3、在颂之前作者在写什么?

  4、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5、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如果没有对文章内容进行研讨就让学生合作朗读,很可能会出现学生简单模仿教师的范读形式。而缺少了真实的感情,这样学生是很难入境的。

  另外,对文章主体部分进行分析时必然会了解到这篇文章的结构,即望黄河──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了中华民族)(激励了中华民族)──学习黄河,这样有利于生与生之间合作朗读时进行分工。

  我设计的生生合作朗读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其它同学要对朗读结果进行评议,学生在评议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不但可以对朗读技巧进行指导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在这一环节设计上,我会本着师与生合作,生与生合作的原则来完成课文的朗读,在画面音乐的辅助下,把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如果有必要,我还可以借助表演或评选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精读作品、揣摩语言

  (诗歌教学不能只重情感体验而忽视了语言的揣摩品味。如果这样便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品析文章语言的方法很多,考虑到诗歌的特点,在这节课上我采用的是炼字法,古人在诗歌创作中早就有了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说法。我认为今天的诗歌教学也可以采取炼字法对诗歌语言进行品析。)

  问:文中哪个字用得妙?妙在哪里?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身的语言感觉,是很容易把文中富于表现力的字词找出来的。如:奔、掀、劈、铁、摇篮、屏障、臂膀等词。接下来我问:能不能对这些字词加以换和删?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便有了一个广阔的合作交流空间,他们在讨论上面问题的同时加强了对作品的深层理解。)

  如奔字可否换成流字,学生一定会对这两个字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奔字更能体现黄河那惊涛澎湃的景象和锐不可挡的气势。而流字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紧扣诗歌教学的根本,在品析语言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这一环节的设计也为学生今后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养成了学生在阅读中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关键词语意思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创新实践,链接生活

  问:如今的和平年代是否还需要黄河精神?

  (依据新课程理念,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我要让学生链接生活,讲述课文的实际意义。这一问题的创设可以鼓励学生百花齐放式的个性阅读。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保卫好祖国,建设好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安排

  上网查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其他资料,进行阅读。有条件的可以学习歌曲《黄河大合唱》。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于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近生活更好的感悟作品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望:近 远

  养 育

  颂:保 卫 历史贡献

  激 励

  学:伟大而坚强

  黄河颂教案 4

  教学内容:

  黄河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三维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训练重难点:

  感情朗读,理解文本,品味鉴赏,体会中心。

  教学时间:

  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文本引入

  方案1:情景导入法,对比播放展现黄河汹涌澎湃,祖国美好江山及日寇侵略祖国,人民惨遭涂炭的画面或影片而引入。

  方案2:谈话引入法,设计如下:同学们,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打开智慧的背囊,搜索一下,你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俗语等。(生答,师小结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祖国大地之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她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古国文化,她同时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黄河用她坚强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板书课题)

  二、背景简介

  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为其二。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抗争,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三、齐读诗歌,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四、解读文本

  (一)初步感知

  1、抽读课文,思考最能体现黄河外在形象的是哪几句诗?靠哪个字领起的?领起了哪些内容?

  2、生答上问题师板书“望”。

  3、怎样读出雄浑的.气势来。请同学们为这一小节设计朗读方案。(师提示要注意停顿、重音、感情等)

  4、抽读方案,齐读方案,思考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黄河的?(色彩、气势、形态、力度)写出黄河什么特点?(生答师板书“雄浑壮阔”“蜿蜒宏大”)

  (二)深入探究

  1、小结与过渡:正是黄河这种雄浑壮阔、蜿蜒宏大的美,激起诗人澎湃的赞颂之情。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赞颂之情,是通过哪个句子抒发出来的?出现了几次?分别赞美了黄河的哪些方面?(生答师板书“颂”“摇篮”“屏障”“精神”)

  2、试想赞颂黄河三方面的美,在朗读时,读法、感情是不是一样呢?(不一样。应分别是“深情”“坚定”“激昂”)

  3、角色朗读三小节,点评。

  4、学习第一小节

  A女生齐读,思考赞美黄河的什么?

  B理解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结合历史知识来理解)

  C交流知道哪些与黄河有关的英雄故事?

  5、分组学习余下的两小节。质疑问难,重点品味疑难语句。交流探讨解决。如:“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等。(此过程略)

  6、小结过渡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赞颂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屏障,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请同学们深入思考一下,作者这样去赞颂她,目的是什么呢?试从文本中找出点明写作主旨的语句来。(重点体会这两句的修辞、作用等)

  师小结:这两句不是简单的重复,表现了中华儿女有着像黄河一样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精神,这也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号召人们学习黄河,像她一样伟大坚强,拿起刀枪,奋勇抗战,夺取最后的胜利。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黄河颂》,这只是《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另外的七个乐章,同学们可以去查找品味。我们的课堂学习是有限的,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广泛地开展阅读,去了解黄河、关注黄河、走近黄河!

  黄河颂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伟大内涵。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被喻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摇篮。

  大家见过黄河没有?

  没有。那就先让我们欣赏一下黄河的画面。(播放黄河画面的视频)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它,是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沧桑,它与它的人民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

  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就以它磅礴的气势激励它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

  二、介绍作家和写作背景:

  先让学生介绍。

  《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与音乐家冼星海合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歌词。《黄河大合唱》共八章,其中《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传诵最广。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到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

  三、既然《黄河颂》是一部音乐作品,那先让我们来听歌,好不好?大家在听歌的过程中注意感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放歌曲)

  这首歌雄浑、高亢,听后你有什么感受?——激动、振奋。用四字成语概括,那就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下面大家就带着这激动的心情、昂扬的热情进入课文的朗读,在没朗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扫清字词的障碍:

  1.注意下列黑体字的读音

  diān péng pài kuáng lán

  巅 澎 湃 狂 澜

  bǔ píng zī

  哺 育 屏 障 滋 长

  下面大家就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把我们澎湃的激情宣泄出来吧!

  2.指导阅读

  ①.朗诵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节奏和对文章感情的把握。

  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 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欣赏朗诵视频

  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这段朗诵比我们课文多了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是这首诗的朗诵词。

  朗诵词有什么作用呢?提示、领起、铺垫的作用,还有揭示主题和渲染氛围的作用。

  4.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四、梳理文章的脉络:

  望黄河

  颂黄河 伟大坚强

  赞祖国

  五、问题探究: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4、歌颂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研讨第四个问题:这是一种呼告的修辞,就好象面对黄河在大声呼喊。三次出现“啊!黄河!”很自然地把文章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啊,黄河!”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赞颂黄河对中国的贡献,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

  篮,既然是摇篮,我们就应该读得深情一点。

  第二个“啊,黄河!”它是从地理位置的优势来描写、抒发对黄河的情感。所以,读得要比第一个稍微带点感情一些。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既然是一个巨人,我们就应该读得更加坚定。

  而第三个则是写的黄河的泽被众生,它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所以,读时感情要最浓厚的。写到了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使感情达到顶峰。

  七、联想: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关于“黄河”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学了《黄河颂》这篇文章,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谈谈你们的感想吧!

  课下延伸:

  1、阅读《黄河大合唱》的第三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及其它歌唱祖国山河的诗歌。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

  3、搜集黄河过去、现在的自然环境资料,然后写出个人看法。

  黄河颂教案 6

  【设计理念】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用CAI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

  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

  CAI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1、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⑴ 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

  ⑵ 学生欣赏:CAI出示:黄河奔腾不息的动画。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⑶ 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2、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

  ⑴ 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CAI出示《黄河颂》乐章。

  ⑵ 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抽生后明确:激昂、雄健、悲壮!

  ⑶ CAI出示,教师配乐诗朗诵。

  3、生齐读,吟咏成诵:

  师:同学们,面对母亲河,叫我怎能不歌唱?放声高歌吧!

  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师: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⑴ 《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⑵ 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师: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⑶ 那同学们,颂黄河部分又在颂扬黄河的什么精神呢?我们看,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那就是──啊!黄河!,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呢?

  板书:摇篮、屏障、臂膀。

  ⑷ 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

  分小组讨论,试读。

  抽读后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⑸ 分成三个小组来读这三个小节。

  师: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护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板书:民族魂

  2、角色朗读、体味诗情:

  ⑴ 教师小结:《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⑵ 师朗读朗诵词,女生、男生分读绘黄河、颂黄河部分,全班齐读尾声。

  第三板块:拓展延申

  师:可在我们今天呢?近世以来,黄河屡次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杰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来保护我们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教学后记】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的直观;录音配乐、 CAI课件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诗歌,主要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黄河颂》唱出黄河的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之声,更写出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联系时代特征,读出激昂、雄健、悲壮!再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诗歌的韵味。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二、借助音乐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

  总之,我们不仅要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画面、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移情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所以我们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诗歌本身的美感,让学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够接受。方能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笼罩在师生所创造的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使学生在和谐、热情、活泼、充满美感的课堂氛围中感知美、欣赏美。

  黄河颂教案 7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1、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写作此诗的意图。 教学难点:

  把握诗文的基调,加强对诗歌的朗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创作背景

  《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 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 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 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三、解题:

  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最关键?(抓住“颂”字)

  四、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注音

  山巅(diān) 澎湃(péng pài) 狂澜(kuáng lán) 屏障(píng zhàng) 哺(bǔ)育 浊(zhuó)流

  九曲(qū)连环 浊流(zhuó) 滋长(zī)

  2、释词

  山巅:山顶。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哺育:喂养。

  五、合作探究: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历史贡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

  3、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

  河精神。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4、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5、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六、总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七、作业布置

  黄河颂教案 8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文章。

  用如下板书总结文章。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

  ②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③理解歌词内容,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感悟歌词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歌词的能力

  课前准备

  歌词是贴近大众的文化样式,形式活泼,琅琅上口,深得学生的喜爱。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歌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培养兴趣,增加积累。

  教学设计:

  一、 导语。

  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吗?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就是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篇——《黄河颂》

  二、话说黄河。

  (学生自由畅谈)

  小结: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诗人光未然做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颂歌。

  三、吟诵黄河。

  1、师范读。要求:批注重音字,语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来读。

  2、探讨朗读语速,语气及重音。

  3、分小组朗读、学生评价。

  4、师生联读。(配乐)

  四、探究黄河精神。

  1、河有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写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词来替代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来发出你自己的誓言吗?

  (生小组合作探究)

  五、咏唱黄河歌曲。

  六、 小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中华儿女,维护的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我们的民族挤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七、课外延伸。

  黄河颂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 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 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 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 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黄河颂教案 10

  一、说教材

  1、说地位和作用:

  本课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热爱黄河、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主题。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歌,感情强烈,气势磅礴,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能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说教学目标:

  ⑴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能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理解各部分意思。

  ⑵ 能力目标:在反复朗读中提高朗诵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⑶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说重点和难点:

  ⑴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⑵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⑴ 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语言浅显,情绪慷慨激昂。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可以在朗读中形成。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⑵ 学科交叉法: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本文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还有黄河有关知识等,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应进行学科资源的整合,充分为教学服务。

  ⑶ 讨论分析法:对黄河精神的理解,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行驶,先分组进行讨论,再交流各自的理解。

  2、说学法:

  ⑴ 在课堂中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⑵ 尝试上网搜索、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如:黄河的知识,黄河的文明)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说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图片资料和震撼 人心的《黄河颂》等光碟,增加课堂容量,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称为什么吗?

  (生答: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吗?

  (生答: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该是黄河两岸。)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黄河的照片和录像)

  早在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热情的风度,博大宽广的胸怀,奋进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来体会和吟诵一首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2、话说黄河历史: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让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来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学生回答:

  ⑴ 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全长、流经省份等。

  ⑵ 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开封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

  ⑶ 黄河名胜古迹:西安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建筑,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⑷ 引资料谈黄河带给我们的灾难和痛苦,如:黄河决堤、泥沙淤积等。

  3、吟读黄河颂歌:

  ⑴ 古代有歌颂黄河的古诗名句: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⑵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中华儿女,向着黄河唱出颂歌。

  ⑶ 先由老师配乐范读全诗,请同学将听到的语气、重音标注在书上。听完后,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说应该怎样读。

  ⑷ 学生讲语言、重音,并试读喜欢的诗句。教师及时鼓励。

  ⑸ 分三个小组朗读养育、保卫、激励三个层次,比一比,哪组读得最好。

  (学生当评委,并作点评,教师小结)

  ⑹ 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

  (师生联读,配上音乐)

  4、探究黄河精神:

  ⑴ 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屏幕出示问题)

  ① 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②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③ 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⑵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小结。

  5、咏唱黄河歌曲:

  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6、归纳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我们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7、布置作业:

  课外完成手抄小报一份:《黄河,母亲河!》

  【板书设计】

  黄 河 颂

  光未然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

  黄河颂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音乐、画面等手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节奏与感情,提高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

  课文解读: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作者光未然及作品在《黄河大合唱》中的地位。

  字词疏通:注音并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如“山巅”、“澎湃”、“狂澜”、“屏障”等。

  诗歌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序曲、主体、尾声)、主题(歌颂黄河、赞美民族精神)以及艺术特色(语言激昂、气势磅礴)。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练习朗读、齐读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CAI课件、音乐、画面等手段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颂》的音乐或黄河奔腾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简要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光未然。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地朗读。

  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停顿问题。

  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诗歌的结构、主题和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的作用和层次划分。

  深入解读: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分析诗歌中描绘的黄河形象和赞美的民族精神。

  配乐朗诵: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的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赏析《黄河大合唱》中的其他歌曲。

  五、教学评估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讨论和发言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作业反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如朗读录音、诗歌鉴赏报告等),评估其学习成果和掌握情况。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其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黄河颂教案 12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歌内容,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诗歌《黄河颂》的文本分析。

  了解诗人光未然及作品《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讨论法:小组合作,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CAI辅助教学,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象,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的壮丽景象视频或图片,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简要介绍诗人光未然及《黄河颂》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和句子停顿。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体会诗歌的整体情感。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解题:明确“颂”是诗歌的关键字,理解诗歌的主旨。

  分析诗歌结构:

  序曲:展示黄河的伟大坚强。

  主体:歌颂黄河的`伟大精神(分为绘黄河和颂黄河两部分)。

  尾声:号召学习黄河精神。

  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如“啊!黄河!”的反复出现,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诗歌中黄河的象征意义。

  探讨诗歌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四、配乐朗诵,情感升华

  播放《黄河颂》的音乐,学生配乐朗诵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诵,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象征意义。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黄河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布置作业:背诵诗歌,撰写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朗诵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及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努力。

  黄河颂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黄河颂》的创作历史背景。

  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二、教学内容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合作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设置情境法: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讨论点拨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延伸拓展法:课后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教师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重音,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的情感投入和语速控制。

  精读品味

  分析诗歌结构,明确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

  解读朗诵词,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理解其作用——引出下文的颂歌。

  深入分析歌词部分,抓住“望”字总领的内容,体会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品味“颂黄河”部分,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三方面进行赞颂。

  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如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等。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如人员数量的搭配、歌词篇幅的选择、诗句的具体分工等。

  总结提升

  总结诗歌内容,强调黄河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意义。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拓展延伸

  课后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参与黄河保护行动、撰写黄河主题征文等。

  黄河颂教案 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黄河颂》的创作历史背景。

  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理解诗歌中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

  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读能力,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

  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将情感融入朗读中。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设置情境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讨论点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延伸拓展法:结合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展示黄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教师简要介绍黄河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以及《黄河颂》的创作背景。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的情感投入和语气变化。

  3. 精读品味

  分组讨论:诗歌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黄河的雄伟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反复、比喻等)及其作用。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或段落,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4. 深入探究

  分析诗歌的结构:朗诵词(序曲)和歌词(主体)两大部分。

  探究歌词中“颂黄河”部分的内容层次和表达方式。

  讨论诗歌的尾声部分所起的作用及其深刻含义。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何联系?我们应从黄河精神中汲取哪些力量?

  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有关黄河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和学习。

  6. 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回顾诗歌中的经典语句和修辞手法,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黄河颂》。

  搜集并整理有关黄河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资料,写一篇小论文或读后感。

  黄河颂教案 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黄河颂》的创作历史背景。

  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调动学生情感,使其深刻体会诗歌中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多次诵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设置情境法: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讨论点拨法: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教师适时点拨。

  延伸拓展法:课后引导学生搜集黄河相关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片段,展示黄河的图片或视频,营造课堂氛围。

  简述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黄河颂》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诗歌的停顿和重音。

  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的情感投入和语速控制。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分段讲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和意象。

  重点分析“颂黄河”部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朗诵等形式,深入理解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和自然特点。

  品读诗歌,感悟情感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感受诗歌中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通过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感悟诗歌的情感。

  总结归纳,巩固提升

  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强调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布置作业:搜集黄河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或诗歌。

  五、拓展延伸

  课后实践

  引导学生参观黄河景点或观看相关纪录片,加深对黄河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组织学生开展以“我心中的黄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或征文比赛。

  阅读推荐

  推荐学生阅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具有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的诗歌作品。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学习《黄河颂》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能够深刻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从而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和人文素养。

【黄河颂教案】相关文章:

黄河颂教案04-19

《黄河颂》教案07-20

黄河颂教案01-02

《黄河颂》教案04-19

《黄河颂》教案范文06-01

《黄河颂》优秀教案07-01

关于《黄河颂》教案06-01

《黄河颂》教案范文04-12

《黄河颂》教案优秀02-07

黄河颂教案范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