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0 16:44:4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精选20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桃子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精选20篇)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1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是进一步的来说除法,用小猴分桃子的情境图导出除法算式。在本节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就是课题的导入。情境图的创设和导读这一点很是欠缺,分桃子是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形式来解说,用小猴子分桃作为情境图这样很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但是在情境图的解说不够好,没能把图意说明。也就失去了情境图的意义。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学生的引导不够,课堂上学生积极性不高,对我们的'除法算式更是感觉到困难。还有就是在课堂上活动太少,老师说的太多了,学生在课堂上就是一个听众,老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学生感觉无所事事,课堂气氛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生机。由于老师说的过多,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时间,使学生感到没事可做。

  对本课的教学我感觉很不好,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学的方法不够,语言和课堂的调控不够好,应该把课题的导入更加生动一些,情境图和引导学生在多花一点时间,游戏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来发现问题,并能解决为题,不明白的在分组讨论,学生总结,老师补充。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2

  《分桃子》是“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主要是小数目的平均分,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小猴子分桃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我又让学生用手中的小棒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去从事分桃子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想要明白分得公平就要分得一样多的理解并不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这样的体验,这就要靠我们老师怎样去引导,才能使学生对平均分有更深刻、透彻的理解。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想到要分就要分的一样多,这样才公平,只有部分同学想到了其他的分法。有小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没有很好的利用小棒进行分一分,有个别学生可能不明白要怎样去分,而把小棒分成三堆或没有去分,个别学生还拿着小棒在玩。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这节课主要以小猴一家的活动贯穿整个过程,小猴分完桃子后,又去看望好朋友小猫和小狗,帮助小猫和小狗解决了所遇到的难题等,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充分感知分的`过程。

  在教学中应要多关注学生,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随时了解课堂中的学生状态,并做好调整。在学生动手过程中,要事先做好明确的要求,使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学生的倾听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教师的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这些都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3

  今天上完了公开课,静下心来回忆一下整个教学过程,可谓有喜有忧。

  《分桃子》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学生已掌握百以内的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奠定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呈现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整节课,优点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1、以分桃情境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堂。这节课的设计以“分桃子”为主线索,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用主线索以故事的形式来呈现,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置于充满童趣的“小侯子分桃子”的故事情境中展开教学,变无趣为有趣,体现了愉快教学的思想。

  2、重视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动手操作,培养探索能力。在自主探究、理解算法这个环节中在这一大环节中我基本上是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在过程的安排上第一,操作体验、直观感知。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验分法,这样达到对“48÷2”的直观认识。第二,小组合作、探讨算法。充

  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作用,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并从中择优,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动手操作环节的设置不够细致,课前预设不到位,从而意图体现不充分。可再设计为学生试摆,教师示范摆,学生再摆。让全体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感知,以突破教学难点,即除法竖式要从高位除起。

  2、小组活动的有效性不够,学生参与积极度不高。纵观整堂课,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活动探究得更加有效?活动的时间如何控制?这些还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加强的地方。

  3、由于时间的紧迫,所以在归纳算理时,我过份包办,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再适时作出归纳总结。

  综上所述,本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整节课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特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4

  小学笔算除法历来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容易出现多种问题。教材总安排的两个例题是“68÷2”和“68÷3”.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是:两位数除一位数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将具体的操作和抽象的算式联系起来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教师要重视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笔算除法的顺序:我们分桃子的时候,第一次先分6篮,每个猴子得3篮,在竖式中,也就是先除十位上的6,6个十除以2得3个十,把3写在商的十位上,用除数2去乘3个十,积是6个十,写在68的十位的下面,6-6=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再分8个,在竖式中8要落下来继续除, 8除以2得4,每个猴子分到4个,在商的个位上写4,再用除数2去乘4,积是8,表示从被除数里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8的下面,8减8得0表示全部分完。

  (2)在学生解决问题,掌握算法之后,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比较、置疑,能够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时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有了第一个算式作为基础,然后再引入例2“68÷3”,让孩子们在对比中发现,第一题,4能除以2,但是这道题目8不能整除3,回到生活原型,来理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课件的直观性,突破这个难点。

  本堂课,以教师引导为主,适时让学生尝试,利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来理解算理,注重规范书写格式,同时对教材的内容合理进行安排,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内容本节课没有完成只有留在下一节课来学习,同时也能给学生更多时间来掌握基础的计算技能。

  当然,本堂课在注重算法优化的同时,算法的多样化究竟要不要突出一下,注重引导学生探究,但课堂40分钟又显得少,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多,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5

  1、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请你帮助猴妈妈分桃子——分一分”这样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数的分解,找到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生长点,改变了传统的概念教学“复习、引入、新课、练习、巩固”的模式。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讲述分桃子的故事,引出只有分的“同样多”(平均分)两个猴宝宝才满意,适时渗透数学文化思想。

  2、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数学思考——平均分。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传授和输出的结果,而是学生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情景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如果说以往的概念教学,教师侧重于直观演示,通过举例证明理解概念的'含义,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课堂教学要有“质”的变化。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媒介”,它对教学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学中,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怎样分桃子、分鱼、分智慧星??还设计了变式练习,辨析“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练习,在小组练习“分智慧星”的活动中,引出了有余数除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由“分一分”——平均分——有余数除法。

  3、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数学概念是生活现象的“数学化”,是由具体到抽象的“升华”。针对低年级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没有把现成的除法意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以后,及时设计了一些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摆一摆、分一分”,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体验“平均分”。让学生在做中学,抓住不同物体的“平均分”,既培养了数感,又强化了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与传统教学相比,整个课堂教学看似淡化了“除法的概念”教学,实际上却在“核心”处加以“引导”,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教师真正成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课堂教学这个提升学生数学思考的“运动场”,使学生的思维由“无序”到“有序”,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我在本节课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帮助学生“平均分”,理解除法的意义。从引导开始(分一分)——有目标的(平均分)————最后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使得绝大大多数学生都能懂得“平均分”这一个概念,并能通过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6

  上《分桃子》这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抓住儿童心理创设了一个童话故事《小猴分桃子》,童话故事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是很具吸引力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要在童话故事里得到满足,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一开课就能牢牢抓住整个课堂上的学生。随后我又创设了:你能用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吗?让孩子感觉融入到童话故事中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去从事分桃子的活动。孩子在课堂上有分有和,兴趣盎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教学中我自己认为做得不好的有该放手时不够放手。

  我知道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但在上课时却还是不敢太放手。另外教师引导还不够及时到位。在学生研究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解决,这一点也是我今后最需要提高的。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7

  《分桃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创设了许多分一分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时,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情景,猴子妈妈带回8个桃子,要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问每只小猴子可能分到几个桃子?孩子们表现的很积极,各自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大部分孩子都认为应该是每只小猴分4个桃子 ,可是班里一向有主见的李文浩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他认为猴子哥哥应该分3个,弟弟分5个。正好为其他学生平均分造成的冲突。这时候有学生马上在下面说,那样不公平。我故意疑惑的问:“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说,就不平均了。说的正中下怀 ,由此我引出了“平均分”这个概念,并再一次让学生两人合作用摆小棒的方法将8个桃子分成同样多的两份。并进行全班汇报,说出自己分的方法。有的孩子一个一个分,有的孩子两个两个分,有的'孩子先分三个再把剩下的两个各分一个,这时候,我正想总结孩子们的分法,机灵的胡润航说他和别人的不同,他只分了一次就分好了。班里的孩子们都好奇的看着他,只见他不慌不忙的站起来说,他是想2×4=8,用乘法来想的。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回答,心想:“这个问题我该怎么解决呢?是深入下去解释还是一带而过呢?”这时候爱问问题的陈阳举手问了,2和4是怎么来的呢?我灵机一动,就请他们自己来解答这个问题吧。于是我笑着说:“是啊,胡润航的这个算式怎么来的呢,你能摆摆小棒,自己找找2、4、8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话音落下,孩子们拿出小棒开始摆起来,过了一会儿,陈阳高兴的举起了手,说老师我知道了。我示意他等等,当大部分孩子有了自己的答案时,我请他来介绍自己的发现,他说:“通过摆小棒,他发现2是两只小猴子,8是桃子的总数,4正好就是两只小猴子分得的桃子。”其它的孩子似乎也有同样的发现,都鼓掌表示同意。最后胡润航说:“分桃子的时候他先数出了桃子的个数,然后想2和几相乘等于8就知道每只小猴分几个了”。“刚才同学们都想出了这么多的分法,我们在实际的分一分时,你想选择哪一种分法呢?”我趁热打铁想让孩子们从几种分法中优化出一种来。结果,大部分孩子都认为用乘法来想更加的简单。

  本节课在这节课中,孩子们通过动手分一分,说一说学生直观感受到“同样多”“一样多”和“平均分”,并初步掌握了要分得“同样多”、“一样多”的方法。 但是因为前面分桃子让学生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的时间用的比较多 ,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

  这个问题在上北师大教材时,一直深有体会,当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时,往往会遭遇知识技能目标与发展性目标难以两全的两难境地,对此,我们该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在落实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拓展发展性领域的目标?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8

  《分桃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分一分与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包括:1、平均分物体时出现的不同情况;2、理解分得同样多、平均分、正好分完、有剩余。

  新课程改革告诉我们,让生活真正走进课堂,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己动手动脑,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填一填等,从现实生活中丰富生动的活动中去感知,才能帮助他们体验平均分,从而在脑海中建立起平均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体会除法的意义。

  一、通过故事吸引,创设情景,在活泼的气氛中引发兴趣

  孩子从小是听着讲故事长大的。我根据主题图从童话故事“猴宝宝分桃子”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提出问题“小猴菲菲和豆豆他们可能吃到几个桃子呢?”激发学生思维。并以此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孩子们都沉浸在故事中,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情境。

  二、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作为主体的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体会了“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加深了对“平均分”的体验和感悟,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程提倡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学、好学的动力。本课教学,把“分一分”的第2题变一变,变成了一道开放题“猴宝宝家可能请来了几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几条?”为学生创设了充满趣味的、生活化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思考、活动、合作的空间,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分筷子、分铅笔、分气球,并要求学生回去之后找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促进自我发展,让学生的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鲜明的表象。

  四、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形成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和孩子们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例如“咱们准备好上课了吗?”“咱们就按志晟说的‘可能请来4只小猫’,请你用小棒代替鱼分一分。”……老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才有“如果请来24只猫,只有12条鱼,我有办法。把每条鱼切成一半,每只猫都分得了半条。”、“请来48只猫,只有12条鱼,每只猫分到四分之一条”的精彩话语。

  “把12条鱼。分给3只猫,每只分得一样多。”有一个小女孩要求扮演小猴上台分一分,结果分了好久也没分出来,分来分去,总有一只小猫分的不一样,原来小鱼都粘到一块去了。“如果不是磁铁把小鱼粘到了一块,相信你也是聪明的小猴。”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给了孩子莫大的鼓励。

  本节课中,恰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和每一项教学活动,抓住有利时机,渗透爱劳动、爱运动、敬老等品德教育,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既鼓励了表现好的学生,又保护了表现差的学生的自尊心,把健康向上的人格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系统工程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角落。

  五、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

  “预设”与“生成”,是教师行为生成转变的结果。正确目标的预设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我抓住“被除数是12,除数和商不唯一”的特点,把书本第32页“分一分”的第二小题变成了一道开放题:“猴爸爸它们钓了12条鱼,要给每只小猫分得一样多。可能请来几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几条?”原本,我想自己先假设两种情况引导一下,再放手。但是,“可能请来几只小猫”的话音未落,志晟就说:“可能请来4只。”这是意外的教学资源,我便放手交给孩子们,把学生的资源变成教学资源,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目标。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9

  (1)在教学过程中将具体的操作和抽象的算式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教师要重视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笔算除法的顺序:我们分桃子的时候,第一次先分 4篮,每个猴子得2篮,在竖式中,也就是先除十位上的4,4个十除以2得2个十,把2写在商的十位上,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写在48的十位的下面,4-4=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再分8个,在竖式中8要落下来继续除, 8除以2得4,每个猴子分到4个,在商的个位上写4,再用除数2去乘4,积是8,表示从被除数里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8的下面,8减8得0表示全部分完。

  (2)在学生解决问题,掌握算法之后,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比较、置疑,能够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时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用竖式计算时,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还有余数,就要把这个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计算。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及时归纳:笔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这里可以用学生喜欢的小歌诀让学生记住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法则:笔算除法从高位起,除数一位商一位、除到哪位商哪位,每次只能除一位、除数当姐余当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补充下面的歌诀内容:一位不够看两位。不够商1,0占位。

  (3)反复练习,放慢进度。按教材编者的意图,以上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而我认为本内容适合两课时完成,可以这样划分内容和目标,第一节课只研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写法、每一步的意义及过程,以及除法竖式计算与加、减、乘法竖式计算顺序的区别。第二课时再研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在竖式计算中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余数的处理方法,并进一步让学生熟悉笔算除法的顺序和过程。

  (4)课前要复习运用乘法口诀口算除法、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每一步的意义,这些都是本节课的学习基础,对理解本节课竖式计算有帮助。如课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92 185,让学生回答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15 这个15怎么来的?表示什么?

  这个3怎么来的?表示什么?

  (5)这节课在注重算法优化的同时,算法的多样化究竟要不要突出一下,注重引导学生探究,但课堂40分钟又显得少,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多,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10

  在教学分桃子这节课中,利用远程资源创设以下几个情境。

  1.问题情境,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和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综观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创设了多个数学情境,不但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以形象的情景为媒介,缩短了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认识之间的距离。如从开始的扮演猴子妈妈为两个猴子分8个桃子,拓展为如何为2 个猴子分6朵小红花,再拓展为如何将6朵小红花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以及创设了尝试平分12个小朋友的数学游戏,使全班学生的情趣盎然,也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在研究、发现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既重视学生的平均分的结果,但更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平均分的不同分法,以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本节课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探索交流,让学生探究平均分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生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倾听同伴的不同分法;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出平均分的意义,为学生努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总之,我在课堂中,不仅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还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学生的倾听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11

  1、首先在备课上,教师要吃透教材,理解教材中每幅图的含义和为什么要这样编排。本课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共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2只猴子平均分48个桃子,先让学生用小棒实际操作来分一分,采用最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分的过程是通过2步来完成的,为下面的竖式计算做好了铺垫。第二层是这个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三层是3只猴了平均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理解编者的意图,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学生尝试列竖式,问题肯定很多,尤其会出现“一层楼”的现象。所以在学生分小棒的过程中,要多次强调分了几次。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先分什么,再分什么,并且清楚地知道是分几步去操作的,为下面讲除法竖式计算做了铺垫。

  3、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教师应规范地边演示分小棒的过程,边列竖式,并讲解竖式每一步该怎么写,及所表示的.意义。每一位表示要分几个十,分了几个十,要分几个一,分了几个一,应标注上去以示强调。为了让学生看的更清楚,分的每一步应选用一种颜色的粉笔标明。这个方法可以清楚地让学生看清楚,列竖式的过程也是分2步来完成的。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12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食品、玩具、书本、动物、交通工具、树叶等。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用途和特点,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数学打基础。在整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感受了掌握了分类的方法,还感受了分类的必要,并拓展了思维。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改变了例题的`呈现方式。

  例题呈现一幅商店里摆放商品的图片,其中的许多商品不仅摆放得整齐,而且是相同的商品摆在一起,不同的商品分开摆放。让学生观察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并思考这样摆放的好处,从中初步体会什么是分类、为什么分类和怎样分类。我在思考如何让分类的需要在学生的心中显得更加的迫切呢?分类到底有什么好处?为了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分类的必要,我把例题的图片做成了一张张活动的卡片,创设了一个“整理我们的小小超市”的情景:把超市里的一些物品杂乱无章地堆在一起,老师报名称,要求学生很快地找到。结果学生找得很困难,于是教师及时提问:有没有好办法,一眼就能找到所需要的东西呢?学生马上就想到了“分一分”的好办法,而且根据经验,轻而易举把物品分成了玩具、书本和食品三类。分好后,教师又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问:“这样分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二、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得到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全班交流讨论和小组交流讨论的一些方法,这样不但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能使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合作”是开放式的交流信息。学生的各种见解、思路,在交流中得到肯定或否定,培养学生虚心和求实的精神,使他们能在比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合作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不甘为人后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拓展延伸至生活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因此,在教学后,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回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把桌上混合在一起的文具和学具分别装在文具盒和学具盒里。再一次进行书包的整理或者对自己的房间进行整理,鼓励学生选取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尝试。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13

  《分一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一课,这部分教材是在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对分数的意义不易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时运用具体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平均分,说明分数产生的原因。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开始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本单元第一次出现分数时,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和一些图形,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意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这一节课教学为以后深入学习分数系统知识和小数系统知识打下良好而必要的基础,更为以后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奠定坚实而重要的基础。

  在讲授本节课时,我在数学选材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方面下了功夫。本节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如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自己创造二分之一的写法等。

  在课堂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自己发现、理解、掌握新知识,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倾听学生发言,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享受快乐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快乐。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14

  入学才一个星期的孩子,课堂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教学中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简单调查,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学习和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进行分类。但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本节课让学生把一些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食品、玩具、书本、动物、交通工具、树叶等,采取教、扶、放层层递进的方法,先让学生感知分类的好处及分类的基本方法;再给定分类标准让孩子分一类、分两类乃至分三类;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如夺红星、闯关等,激励孩子,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这节课中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也让我看到了一些问题,如:

  1、学生容易出现漏分和重复分的现象。

  2、个别学生分类标准不固定,同一题一会按颜色分,一分按形状分。

  3、学生说分类标准时,能感知标准,但不能用语言表达标准。

  针对问题我思考如下对策:

  1、教会学生每次按一类逐个去找,只记一个目标。

  2、提醒学生按颜色不同分,就不要去看形状,讲清怎么固定分类标准。

  3、可以找不同,确定分类标准,再学说,同桌互说,力求每个孩子都能完成说标准的过程,教师同时多提问,多指名进行强化。

  之后的练习教学时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指导,学生出错现象大量减少,效果较好。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15

  一堂课下来,感觉效果并不理想。课前预设的效果没有达到,而且在学生的生成部分,并没有正确引导,导致了出现教学上的失误。

  通过学校数学教师们的评价学习,有几点反思:

  1、课前准备时,没有考虑到将时间妥善安排。所设计的大正方形由于面积较大,加上学生没有掌握快速的涂色方法。整节课从“练习卡”到大正方形的涂色中,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使得练习与总结的时间变得太仓促。

  2、板书太少。整堂课的板书偏少,并没有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缺少了板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降低。

  3、课堂过渡不自然。新课程标准要求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各方面的'能力。虽然课堂中安排了许多让学生动手、展示、说话的时间及活动,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但教师没有将这几个环节自然地过渡,完美的衔接,没有体现出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4、教师在出现教学上的失误后,并没有采用正当的方法来解决。在进行“试一试”环节时,教师虽及时发现了前一环节“涂一涂”中的失误,但没有采用巧妙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而是过于直接地指出。在学生进行思考“涂一涂”时,教师又急于把学生的思维拉到“试一试”中,部分学生思维转不过来,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好“试一试”中出现的数学知识。

  基于以上几点,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改善。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课堂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以便可以从容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要安排好数学活动的时间,使得它能够贯穿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2、注意板书的书写。板书起到的作用不能忽略,一堂成功的课堂应该懂得利用板书使用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

  3、注意各知识点的过渡与小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课堂才能呈现出生机活力。有了教师的巧妙引导,学生的思维能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转移到另一个知识点上,并牢固地掌握。课堂小结能使课堂中所学的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助于学生把凌乱的知识点总结,并装入大脑。所以课堂小结做得好,课堂效果也会随之提高。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16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基础知识。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许多操作活动,希望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新知识。课堂伊始,通过“苹果”这一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两个正方形与一个圆形,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一半”为什么要用“一半”来表示,进而思考可以用什么办法表示“一半”从而给学生渗透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说出1/2表示的意义,并且举出反例说明不平均分的话不能用1/2来表示,加强学生认识分数应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通过“创造分数”环节,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几分之几),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在掌握了分数的读写后,让学生尝试写分数。最后通过分数的历史与生活中的分数的一些例子,让学生更进一步去理解分数,应用分数。从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建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课堂上,我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不够灵活,语言不够丰富。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学习,钻研教材,钻研学生,更要钻研学习过程,争取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升。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17

  本节课,我力图让每一位学生学自己身边有用的数学,使学生富于个性特长。能够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水平适当地调整教学程序,增减部分教学内容;能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慢慢去体会、去认知,时时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理念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必需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探索交流。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反思、总结,提高认知和情感的参与度。

  2.设计新。本节课引入新课,别出心裁,注意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愿望和参与动机。课堂上,我积极转变角色,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3.练习新。本节课的练练习设计体现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催化作用。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18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四个知识点分香蕉。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分香蕉”之前教材创设了三个“分一分”的实践活动,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运用具体的操作活动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深刻地体验到平均分的意义。本课主要是在前面丰富体验的基础上,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数学化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活动引出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的过程。

  因此,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分一分的情境,符合学生帮助别人的心理,学生很容易进入问题的情境中,学生已经有了多次平均分的操作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请学生用小棒摆独立解决,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学生的记忆会比较深刻。对于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能促进学生对具体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与抽象除法算式的'联系的理解,也就是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有了现实的依托。只有解释清楚除法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才算是理解了除法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描述除法算式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第二次平均分之后就让学生尝试写除法算式,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对模型进一步的建立与巩固。

  结合本节课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围绕重、难点,巩固新知,加深同学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是本节课的最大收获。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19

  新课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己动手动脑,通过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实实在在的,生动丰富的活动中感知,才能帮助他们体验平均分,进而在脑海中建立起等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体会除法的意义。

  一、故事吸引,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

  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我根据课本的内容用讲故事“小熊请客”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提出问题“小熊该怎样分配这8个桃子,两只小猴可能吃到几个桃子呢?”激发学生思维。并以此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孩子们都沉浸在故事中,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情境。

  二、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连一连”,体会了“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加深了对“平均分”的体验和感悟,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还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操作,同桌合作等形式的交流方式,初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三、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形成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恰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和每一项教学活动,抓住有利时机,渗透尊重客人、待客之道等品德教育。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对待的?”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既鼓励了表现好的学生,又保护了表现差的学生的自尊心,把健康向上的人格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系统工程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角落。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 篇20

  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数学游戏活动—“分苹果”引入二分之一,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突破了难点,而且为学生理解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通过涂其中的1、2、3、4份,引出1/4、2/4、3/4、4/4分数,进一步感悟分数、理解分数、应用分数。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达到了百分之百动手参与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从始至终全班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动手实践,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实现了让学生成为主人这样的教学意图。 总之这节课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体现了课改的精神。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有不足之处,比如游戏(二)这个环节处理不当,应该让每一个学生自由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并用在图形中把它表示出来,再让学生结合图形说一说分数的意义。还有的是:探讨半个苹果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这个环节也是处理不恰当,讨论后急与引出 ,应该是多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把学生所想到的表示方式都板书在黑板上,再优化用 表示是最好的,从而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通过这次的课堂,我得到启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善于思考,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步、发展,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才能落实教学任务。数学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和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与新课程共同进步。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摘桃子》教学反思08-19

《分桃子》教学反思01-04

《摘桃子》的教学反思10-22

摘桃子的教学反思01-05

《分桃子》教学反思的内容06-12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范文04-03

《分桃子》教学反思范文07-01

《青草、桃子和鱼》教学反思07-03

桃子教案及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