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04 23:49:41 海洁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1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本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

  1、信息窗4是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决基本的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我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算术法和用方程解)解答,然后过渡到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的教学。通过问答式帮助学生梳理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2、通过进行比较,加深方程和比例概念的理解和正确使用。

  3、通过对比分析用方程解和用比例解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概括出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也培养了学生参与知识结构的建构意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元认知,过高预测学生的预习能力,造成课堂的懈怠。

  5、时间分配把握不准,复习阶段占用时间过多,造成教学重点不突出。

  6、由于过度关注课堂的生成和对知识结构的重视,忽略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造成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即时练习对新知识的巩固,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2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判断的基础上学习的。例5是有关正比例关系的实际应用,我采取引导、谈话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1、熟悉情景,旧知迁移。

  简单的`练习唤起学生对正比例的认识,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以问题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实际问题与正比例知识点间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意识。独立思考,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

  2、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用问题串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正比例角度理解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方法。

  3、精心练习,学以致用。

  在题型练习上,我精心设计,有变式练习、巩固练习、拓展练习,“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的变式练习和速度一定的行程问题,最后行程问题中未知发生变化,成为稍复杂的问题等,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生活问题的同时不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新知、形成了技能,又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感受到了数学本身的价值,深刻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很多:

  1、教学内容较有难度,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掌握理解本节课内容,关注后进生过多,巩固练习没能全部完成。

  2、当学生回答出两家的水费与用水的吨数的比值相等时,如果板书李奶奶家的水费/用水的吨数=王大妈家的水费/用水吨数,对后进生的学习会更有帮助。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3

  在教授《用正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课程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的概念和特点,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例题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其中的正比例关系,并通过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然而,这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时,讲解还不够透彻,导致部分学生在后续的练习中出现了困惑。其次,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课堂提问和练习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改进以下几点:一是在讲解重点概念和关系时,要更加细致、深入,多举一些不同类型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二是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设计分层练习和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三是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及时发现他们的疑惑并给予解答,营造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通过这次反思,我认识到了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方向。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4

  在教授《用正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课时,我深刻体会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是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有几点值得反思与总结。

  首先,课程引入环节,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买苹果时,单价不变,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来引出正比例的概念。这样的设计有效地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蕴含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然而,我也意识到,在选择实例时,应更加注重其多样性和贴近性,以便更好地覆盖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他们的代入感。

  其次,在讲解正比例关系时,我注重了概念的清晰阐述与逻辑推导。通过图表、公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相关联的量,当它们的比值一定时,就成正比例”这一核心概念。但反思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应用时仍感困惑,这提示我在未来教学中需加强练习环节的.设计,通过更多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做到“知行合一”。

  再者,小组合作与讨论环节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存在“搭便车”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更加明确的分工机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同时加强对小组讨论过程的监控与指导,提升讨论的实效性和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最后,本节课的总结与反馈环节,我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与疑惑,并给予了及时的解答与鼓励。这一做法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未来,我将继续坚持这一做法,并探索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总之,《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学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与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生动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5

  在教授《用正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课时,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正比例概念进行了解读和反思。

  首先,教学准备阶段,我精心设计了教学案例和练习题,力求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如“购买文具的总价与数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正比例关系”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比例概念的直观感受。这一策略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们能够迅速将抽象的正比例概念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联系,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方面,部分学生在理解正比例关系的本质时存在困难,他们往往能够识别出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但难以准确判断这种关系是否满足正比例的定义(即比值一定)。针对这一问题,我意识到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强调正比例的核心特征,即“比值相等”,并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另一方面,我在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时,发现部分学生缺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他们能够在课堂上理解并解答例题,但在面对新的、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时,就显得力不从心。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策略,教会他们如何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此外,我还意识到课堂氛围和师生互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讨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总之,《用正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课的教学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将以此次教学为契机,不断反思、总结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学服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6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课的教学反思,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紧密围绕正比例的概念和特性,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旨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样的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索数学规律,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发现正比例关系,并尝试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让他们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我也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

  然而,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部分学生在理解正比例关系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正比例关系时,他们往往难以把握其中的关键点。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其次,我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还有待优化。在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有时过于注重细节,导致课堂时间略显紧张,部分环节的处理略显仓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流程,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最后,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正比例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我应该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和深化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之,《用正比例解决问题》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7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课的教学,不仅是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一次锻炼,也是对教师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一次检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反思:

  首先,成功之处在于我能够清晰地阐述正比例的概念,通过生活实例(如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的本质——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之变化,且比值一定。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有效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一方面,我在引导学生将正比例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给予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略显不足。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显得较为被动,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尝试,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另一方面,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还可以更加多样化。虽然我也设计了一些小组讨论和合作解题的.环节,但整体上学生间的交流还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可能只是被动参与。我应该更多地采用“翻转课堂”或“小组合作学习”等模式,让学生在互动中碰撞思维,相互启发,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应用。

  此外,我还意识到在评价学生时,应更加注重过程评价而非结果评价。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选择以及合作态度等方面,而不仅仅是答案的正确与否。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有力依据。

  总之,《用正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课的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我将继续探索和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8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例的知识上进行教学的,属于问题解决部分的教学。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等量关系的含义,为中学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与前辈老师的交流,备课时我将这部分内容分解成3课时教学: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用反比例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本节课我教学的是第1课时: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由于学生对除法中的归一问题相当熟悉,因此我在课前预设大部分学生倾向采用算术方法解决正比例应用题。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大部分采用了正比例的`方法。但通过课下了解,我不认为学生在学习新例题时明白正比例的作用,之所以发生上述现象,原因有二:

  1.学生之前一直在学习比例,受到的迁移比较深刻。

  2.部分学生能明白比例的作用,知识基础建立在正比例的意义:两数相除,商不变之上。

  针对学生的这一生成,我抓住机会及时练习。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思路。课后,刘老师和六年级数学组的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通过反思,我认为我在以下方面基本比较成功:

  1.思路比较清晰,步骤完整

  通过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发现通过让两个已知量相除得到的新量是题目中蕴含的不变量。通过两个量相除,商不变,符合成正比例的条件,因此学生很容易理解正比例的含义,从而正确列出比例式,同时我也注意规范了学生的'书写格式。

  2.为学生“铺路”,降低了分析的难度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建立两个比相等的等量关系。学生经常不认可为什么两个比会相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实现设计了如下过程:水费1/用水吨数1=每吨水的价钱(水的单价),水费2/用水吨数2=每吨水的价钱(水的单价),因为水的单价不变,所以水费1/用水吨数1=总水费2/用水吨数2,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刘老师也帮我分析了这节课的得失:

  刘老师指出,我现在急需自身知识的储备。老师在课前预设时应多准备几个不同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学生不一定出现所有的生成,但是教师心中要有所准备,方能从容不迫地进行教学。经过刘老师和其他老师的提点,以下这个方面需要加大改进:

  多学习,多积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自己平时对业务的学习和钻研不够深入。一些知识含混不清,比如反比例和反比的区别。此外,我应该特别注意加强对以下环节的研究:导入部分、复习和练习的作用,要着眼于这些内容的设计目的,更要着眼于这些内容是为哪些内容服务的。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9

  今春,我校开展了“三生”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和六一班的吕梅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执教了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一课。本节课主要是教学利用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等基本知识来解决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依据“三生”课堂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我制订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学习重难点是利用正比例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本节课的精彩,我认为就源于生成。

  一、教材的整合奠定生成

  在课本中比例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按照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比例解决问题的顺序安排的。但是根据我班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我选择了把用比例解决问题放在比例的应用最前面学习。事实证明,教材的整合是正确的,它奠定了本节课生成的精彩。

  当我用课件出示例5后,学生一下子就议论开了:8吨水是数量,水费12.8元是总价,单价一定,水费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水费和数量成正比例。这和我当初的预设是不一样的,我的预设是学生会说出用算术方法解决。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出用比例知识可以解决,我想就是源于刚学习过正反比例的意义。此时,我很庆幸对教材进行了整合,这样的生成是有益的。

  二、知识的迁移塑造生成

  知识的迁移就是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是因为这种影响就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塑造出多种生成。

  当我让学生汇报例5的解法时,肖俊飞同学的回答是X :8 = 19.2 : 12.8 。我立即惊讶于学生的聪明,这是根据前几节课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模仿着列的,这个比例也是对的,虽然没有按照这节课的正比例关系式来列,没有按照老师的预设来进行,但是我很高兴有了这样的生成,那么围绕这个生成,后面的学习就轻松多了。

  教学完本节课后,我认为教学中也有不足:

  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这个比值相等应该是学生最应该详谈的地方,我认为在课堂上体现不很明显。

  其次,最后的巩固练习,有点过于简单,层次不清楚,形式单一。

  就我个人的备课情况来说,过多的考虑了教师如何教,较少的分析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预设简单,有种想牵着学生走的思想,课堂教学不够开放。

  假如让我重教这节课,我打算这样改进:

  首先复习铺垫的.时候增添一些求每份是多少的和求几份是多少的一步计算的解决问题的题目,这样做后,我相信当我问学生:怎样求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学生会很轻松的用算术方法解决。

  再者,再次教学时,我会放手更多一些,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分散到这些问题中,学生在讨论汇报中学习新知。

  最后的练习,我也想增加一道题目中数据单位不同的用比例解决的问题。提醒学生认真审题,还想增加一道“比例连连看”的游戏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不管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动态变化,即生成,所以,作为教师只有积极创造一种宽容氛围,用心呵护生成,才能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变得精彩。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10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和认识了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考虑到这部分知识较难,且所处的地位的特殊性,我采取了放慢教学进度的方法,用一节课的时间教学正比例问题。借用当下流行词汇概括这一课的地位,我认为它就是一节具有“种子”特质的“种子课”故在本课的教学中,要为种子发芽创造所需要的条件。教学中,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四方面特点:

  1、联系生活,旧知迁移。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练习,新知的学习往往需要旧知或生活经验作支撑。所以在环节的设计上,我把“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出示情境图引出问题“李奶奶家的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后,我要求学生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为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埋下伏笔。

  2、注重策略,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先是调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用“归一法”解决问题。之后,我激励创新,引导学生尝试利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同一问题。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再次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两种方法的异同,并能熟练运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3、精心设计,学以致用。

  在题型设计上,编者精心设计了“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的变式练习和“测量树高”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生活问题的同时不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新知、形成了技能,又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感受到了数学本身的价值,深刻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4、及时概括,形成能力。

  在结束本课新知探讨后,引导学生回顾小结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并以简要的文字加以概括,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掌握、运用。如此一来,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知识,也为后一内容,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的学习进行了铺垫,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两者的异同,更能认清知识点的本质,真真正正掌握知识。在梳理解题步骤时,先让学生借助解题经过,说出解题的环节,在此基础上,整理其先后次序,从而形成完整的解题步骤,也达到了概括总结训练的目的。

  回顾这节课,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改进和提高。首先,虽然只教学一道例题,但课堂实施下来,学生练习的时间却没有得到保障;其二,在新知探讨中,老师导得过多过细,没有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合作学习;三、学生发言不积极,课堂的学习气氛并没有调动起来,各个环节的语言还要不断推敲,还有质疑问难不够充分。要尽量设计一些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题目,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一堂课结束了,反思40分钟的课堂教学,留给我更多的思索:

  1、课件的利用。

  由于自己不会制作课件,只能机械的借用别人的成品,最多也是改动改动,故在使用起来总感觉不是那么顺畅,与自己当初的设计总不是那么融入,导致最后有适得其反的作用。其实,很多时候,课件的利用确实必须,所以,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学习,到达能按自己的心愿制作课件的水平。

  2、教学设计不够精细。

  由于近两年,一直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的摸索和尝试,即学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也为了力争体现自己训练来所取得的成果与摸索的方法,故在其他方面注重不够,将本课中关键的知识点没能作出重点标记,导致学生解题方法掌握不牢固,效果不是很理想,且时间耗费较多等多种问题出现。不管在课堂上进行何种研究,都要以学生知识理解、掌握作前提,这也是一堂课的重点,我们不能撇开本课该实现的教学目标,去另设目标,只能探讨以何种方式实现目标的达成和其他能力的形成,造就高效的课堂。

  3、本课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体现不够。

  虽说在课堂中强调了单价一定,水的总价:水的吨数=水的单价,这一等量关系,但只是一闪而过,一带而去,没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分析,效果可能会更好。都是自己不会制作课件惹的祸!

  4、教学中兼顾的内容较多。

  一堂课中只有40分钟,我们应该根据教材重点内容,教学目标确定明确的教学任务,任务不能过多过杂,不能兼顾就要摒弃。本节课中由于考虑到是学校一人一课,所以也想试着运用班班通设备组织教学,但由于自己课件制作不娴熟,只能套用别人的,没能按自己意愿如愿设计安排;其二,考虑到本学期自己进行的“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课题研究,也想在课堂中加以体现,想法多了,便难以兼顾了,最终也只能在某一方面有所收获了。

  由此想到,在以后开放课中,应该依据教材,选准特色,设计亮点,加以展现,而不能面面兼顾了;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研究专题,选择适合的教材,进行课堂实施研究,而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进行课题研究实践的。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4-03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4-03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03-14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4-03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4-22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4-08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4-08

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学反思03-05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1-28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10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