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时间:2023-06-02 10:09:04 秀雯 礼仪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礼仪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那么,礼仪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一起来看看!

礼仪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礼仪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在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国,俗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现在好多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再看看现在教育出来的孩子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傲慢,自私,没礼貌,贪心,懒惰,脾气大……这是结果,原因在哪呢?我想很多家长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只有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长都把他们服侍的好好的,以至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乱扔垃圾、说脏话、不会文明接打电话、公关接待中的失礼现象。

  这些现象,大家一致认为,幼儿期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其可塑性大,易受外界影响和支配。礼仪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具有具体明了、简明易懂、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等特点,因此,在学前儿童中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切实可行和极为重要的。那么,学习礼仪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哪些好处呢?

  1.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里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2.有利于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的培养:

  安静、安序的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的基本保障。如果每个孩子学习礼仪。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当他想介入别人的工作的时候就会有礼貌的征求别人意见,比如:“xx,我可以和你一起搭积木吗?”“xx,你可以把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吗?”那么,当幼儿知道别人想介入到他的工作领域时会很有礼貌的介入。这时候,孩子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那么,当孩子专注了,有秩序了,提高学习质量也是必然的。心里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由此可见,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

  3.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情绪对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的,当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有烦心事时可以和老师或是小朋友倾诉、分享,那么孩子就会始终保持一种正态的心理状况,这种正态的心理状况会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和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也与家长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家园必须紧密配合进行。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在家庭没有以同样的礼仪规范来要求幼儿,那两者之间就会出现断层,而这样的断层,会对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成果不能及时得到巩固,若有的家长没有认识到对孩子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或家长本身礼仪习惯不当的话,则会大大影响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效果。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的影响尤其重要,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有其独特性,这就是关系的亲密性,教育的渗透性,影响的深刻性,是幼儿园无法代替的。

  总之,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礼仪教育是孩子人生之初的“必修课”。我们必须提高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创新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幼儿礼仪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礼仪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有人把礼仪理解为繁文缛节,觉得那都是虚伪的客套,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也有的人认为学习礼仪是成年人的事,比如社交方面的礼仪,幼小的孩子又不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学习那些繁琐的礼仪很不现实。其实,这也是对幼儿礼仪的误解。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长期以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幼儿期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礼仪启蒙教育应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起点要低,训练要实,方法要灵活多样;应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影响,因为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反复性的工作,让孩子长期生活在讲究文明礼仪的环境中,使礼仪教育得以延续和进一步加强。幼儿时期正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概括而言,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其中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用餐礼仪主要要求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餐具以及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仪容仪表要求幼儿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交往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做客的礼节;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他人的年龄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公共场所礼仪涵盖面较广,对幼儿而言,要做到初步了解就算达到要求了,进一步的要求为能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能做到谦让,会尊重和原谅别人。

  帮助幼儿了解礼仪知识、学习礼仪言行、增长礼仪经验,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与礼仪亲密接触,是帮助他们建立礼仪习惯的有效手段。

  学习礼仪是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并遵守的,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做到发言举手、会认真听完别人的话,与别人一起活动(超过3个人)需要服从活动的规则,不能擅自改变规则或任性;在活动室内做到三轻:走路、说话、搬桌椅要轻轻地进行,尽量避免制造噪音;学会和他人在意见分歧时商量解决,能尊重别人的意见;观看的演出时,保持安静、不吃零食、不乱扔东西,演出结束后,懂得鼓掌表示感谢。

  把礼仪培养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直观的,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礼仪认知的情感认同,利用游戏、情景练习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达到习惯养成的目标。因为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运用自如的过程,所以,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让礼仪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通过反复地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

  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

  让孩子对礼仪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还要注意讲究幼儿礼仪教育的科学原则。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幼儿礼仪教育不仅要重视影响幼儿礼仪行为的一些显性的教育因素,更要发掘潜在的教育资源,如父母、同伴等的为人处世、行为方式、仪表、语言等的表率作用。

  第一部分:基本礼仪

  1、基本动作:站、走、坐、蹲、捡、如何敲门、门的开关、递接物品的方法、咳嗽、打喷嚏、打哈欠……

  2、礼貌用语:您好、再见;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

  3、个人礼仪:揩眼屎、擤鼻涕、洗手、洗脸、照镜子、剪指甲、饭后漱口、擦嘴、刷牙、勤洗澡、衣服的叠放、洗手间的使用方法……

  4、基本交往:打招呼、谈话、自我介绍、介绍他人、如何接电话、如何打电话、对弱势人群应量力帮助……

  第二部分:家庭礼仪

  1、尊敬长辈(称呼长辈必须用尊称、听从教导、体贴长辈、回家和离家的时候打招呼、有长辈陪伴身边时应请长辈先行、帮助爸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如何对待成人的错误……)

  2、行为习惯(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物归原位、爱惜物品、不浪费、和他人和谐相处、要和家长在一起、如何排解不良情绪……)

  3、客人来访(引进门、邀入座、敬茶、对客人彬彬有礼、收到礼物要致谢、接待小客人……)

  4、拜访作客(先约定、准时到、不乱摸乱动、上门拜访或慰问病人要带礼物……)

  第三部分:幼儿园礼仪

  1、入园离园礼仪(主动和老师、幼儿、家长问好、道再见)

  2、课间盥洗礼仪(照顾自己、谦让、物归原处……)

  3、教学活动礼仪(学会倾听、积极动脑、发言举手……)

  4、户外活动礼仪(排队、上下楼梯不推挤他人、不扒护栏、行进时有事需先出列、遵守游戏规则、在规定范围内活动、集合解散听口令、不趴堆、游戏时要谦让、玩过的玩具送回原处……)

  5、进餐礼仪(餐前洗手、不挑食、不抢食、进餐不说话、不浪费、不发出吃东西的声音、自己送碗筷、饭后擦嘴漱口……)

  6、午睡礼仪(叠好的衣物有定处、午安礼、睡间礼、起床整理……)

  第四部分:公共场所礼仪

  1、行走(遵守交通规则、右侧通行,过马路时走专用通道、不边走边吃、不随地吐痰、不尾随围观、保持距离、不占盲道……)

  2、等候(按顺序排队、不插队也不让他人插队、不席地而坐、不拥入街道之上妨碍交通……)

  3、乘车(主动购票按顺序上车、先下后上、上车时不挤不推、要礼让老弱病残孕;行驶中不打闹大声喧哗、不向车外丢东西、吐痰、不脱鞋,不蹬座位、不在车上吃东西,下车提前准备、需他人让路要用借光、劳驾或请您让一下等文明用语……)

  4、乘电梯(升降式电梯:不扒门,不划门,先出后进、不强行挤入、不乱按、超载时主动退出……乘步梯、滚梯:靠右侧、不推不挤、不打闹……)

  5、游泳馆(不向池内扔脏物、不向池内大小便……)

  6、图书馆(轻声细语、不污损图书、书归原位)

  7、商场(不乱跑、买计划内的东西、不攀比、不私拆商品、不私尝食品……)

  8、公园(维持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维持公共秩序、持票进入、不折花、不践踏草坪……)

  9、遇意外(地震、着火、海啸、恐怖袭击等意外时会报警、会自救、不乱跑、不惊慌喊叫、要沉稳、听指挥、听大人安排……)

  礼仪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知礼节,懂礼仪。那么,该怎样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呢?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探亲访友,还是在家中招待亲朋好友,这都是让孩子学习礼仪,提高社交能力的好机会。

  让孩子学会待客之礼

  在等待客人拜访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告诉孩子见了客人应面带微笑,起立主动问好。对客人的提问,必须认真回答。要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热情招待客人,为客人端茶送水。在父母与客人交谈时,不要随便插嘴、吵闹。不对客人评头论足,不讨要礼物等。客人临走时,也要孩子送至家门口,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当然,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社交礼仪的最好榜样。因此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好的影响。平时,父母就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实践,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人际交注活动。对孩子的礼貌行为及时肯定赞扬,让孩子体验到礼貌行为带来的愉悦,以利于巩固,重复这种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当着客人的面,千万不要责怪孩子,这会让客人难堪,孩子恼怒。不要当着客人和孩子的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探亲访友中让孩子学礼仪

  父母可在去做客的路上,以交谈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这常常是十分有效的,因为这时父母说的话,孩子听得进,记得牢。

  父母应告诉孩子要去哪里,怎样称呼主人,并介绍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与孩子自己的关系。鼓励和启发孩子想出一些祝词,向主人致以问候。当主人端上糖果糕点、茶水时,应先道谢。然后用双手去接。告诉孩子不要随便玩弄主人家的摆设和物品,更不能任意开柜子门、冰箱等。考虑到主人可能会留客吃饭,父母也应提前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教育,让孩子吃出“文雅”来,要小口进食,闭起嘴咀嚼,不要发出声响来。挟菜、舀汤时动作要轻,不要光挟自己爱吃的菜,也不要对菜的味道评头论足。提醒孩子临走时应向主人道谢,说“再见”。

  儿童礼仪教育过程:

  3-4岁:让孩子学习礼貌用语。如教会孩子说“你好”、“再见”、“请”、“谢谢”,会握手。

  4-5岁:让孩子学习使用“对不起”,吃饭时会请别人夹菜,会用手帕,不在嘴里塞满食物时讲话。

  5-6岁:让孩子学习在公共场合举止得体,不旁若无人大声叫嚷,使用礼貌用语,守时和仪表整洁,学会做客和接待客人,尊重老人,愿意帮助残疾人。

  纠正孩子不良礼仪行为的方法:

  温和惩罚法:

  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明确表示责备或不赞成,注视孩子的眼睛,说清不对在哪里,为什么不对。

  自然惩罚法:

  以不危险为前提,让孩子在实施不良行为的过程中遭到自然的惩罚。

  暂时隔离法:

  在孩子因不良行为产生快乐时,让孩子到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时间以1分钟为原则,使其从快乐状态转为不快乐。

  权利剥夺法:

  暂时剥夺其权利,对纠正孩子不良行为很有作用。如对于孩子嚼口香糖后乱粘的行为,剥夺其一星期吃口香糖的权利。

  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还有待提高,孩子眼中看到的还不是一个人人彬彬有礼、礼让谦和的世界,一些家长平时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式,孩子回到家庭这个小环境,在百般宠爱下,所有坏习惯都会故态复萌。所以,社会、家庭和教育单位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能不断运用和巩固良好礼仪的环境,才能使其内化为孩子持久行为的最佳方式。

【礼仪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影响】相关文章:

夫妻礼仪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06-12

大学重修有什么影响03-02

大学留级有什么影响03-24

传统礼仪教育对我国的影响06-11

现代礼仪有什么07-11

宴会的礼仪有什么06-13

涉外礼仪有什么06-13

什么是礼仪教育06-13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