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时间:2024-08-26 08:54:38 昌升 实施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通用11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通用11篇)

  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1

  一、前言: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建设的有力切入点,以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为主要内容,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1、什么是习惯?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 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当你再遇到这类情景的时候,不用过脑子就会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觉得很别扭。这说明行为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具有了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去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也就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早晨起床你要刷牙,这种刷牙的动作只能行为,不能叫习惯。如果你起床后连想都不想,就自动拿起牙刷去刷牙,如果不刷牙就觉得嘴里特别扭,这种刷牙就变成了习惯。

  2、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据研究发现,到了初中再培养习惯就难多了。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想改正就难多了。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三、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9月15日-9月30日):

  1、召开全体教师会。由校长作报告,提高教师认识,在思想上统一。

  2、召开学生动员会。学习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小学生守则》

  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能背诵双十条内容,初步制定各班要达到的目标。

  3、初步制定实施方案。学校在广泛征求全体师生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初步

  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针对市局提出的“习惯养成双十条”,每一条都要列出具体可行的内容,目标操作性要强。

  4、教办根据各校情况统一制定全街道《圣城街道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

  细则》和《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下发学校,各校根据教办实施办法进一步修改、完善本校的实施细则。师生人人手中一份良好习惯养成标准,

  5、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在认识上与

  教师保持一致,并与学校做好配合,以取得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

  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上海举办20xx年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时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提升学生文明素养,使我校的每个孩子都成为“儒雅的临津少年”。

  二、教育内容

  以《宜兴市学生文明礼仪常识》、视频《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片》为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徐舍小学循环红旗评比条例》为辅的行为习惯培养教材。

  三、实施步骤

  (一)活动准备:(第4—5周)

  1、学校下发《宜兴市学生文明礼仪常识》《徐舍小学循环红旗评比条例》阅读资料。

  2、从四、五年级每班中选拔男、女生各两名,组建校礼仪队。

  3、校礼仪队观看《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和实践。

  (二)活动开展:(第6—12周)

  1、班主任利用晨会课、班队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宜兴市学生文明礼仪常识》。

  2、利用红领巾广播、校信通向同学、老师和家长宣传文明礼仪常识,引导学生每天践行文明礼仪,从小处入手,从细节抓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3、第5周的升旗仪式上进行简单的.“文明礼仪我先行”的启动仪式。

  4、第6—7周开展“文明礼仪我先行”手抄报制作、评比活动。

  (1)参加对象:3—6年级学生。

  (2)进行班级手抄报评比活动,并推荐5份优秀手抄报参加校级评比。

  (3)在手抄报的报头下写清班级和姓名。

  5、第6—10周校礼仪队同学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时间,向全校同学展示各“礼仪动作”。各班通过观摩校礼仪队的“展示表演”和观看《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片》,认真学习和实践。

  6、第8周进行1—6年级“文明礼仪常识”考试。

  7、第11—12周开展“班级礼仪展示”活动。(具体评比办法另行通知)

  (三)活动总结:(第14—15周)

  1、评选“文明礼仪班级”。

  2、评选“文明礼仪之星”。

  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我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组织机构

  养成教育工作由学校领导来指导,下设工作小组,负责学校养成教育的规划、布置、协调和落实工作。

  1、组 长:xx

  2、副组长:xxx

  3、组 员:xx

  三、养成教育具体内容

  1、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2、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3、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四、达到目标

  (一)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达到目标

  1、学会倾听的习惯

  (1)上课时不做小动作,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

  (3)能给予积极的评价

  (4)能仔细倾听老师讲解。

  (5)能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

  (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能积极发言。

  (2)善于发现,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课前能预习,不明白的问题能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

  (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

  (2)发言时,身站直,口齿清,能用普通话,声音洪亮。

  (3)对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教师请教。

  4、与人合作的习惯

  (1)能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与同学交流时,能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3)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自主读书的习惯

  (1)边读边想、圈点勾画。

  (2)和书交朋友,广泛阅读。

  (3)不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

  (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5)早到后能设法早读。

  (6)常写读书笔记,注重知识的积累。

  6、认真书写的习惯

  (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执笔处离笔尖一寸。

  (2)书写工整,作业、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

  (3)文字和符号规范,格式美观,符合老师的`要求。

  7、自评互评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能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鼓励自己与他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

  (1)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2)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实践的习惯

  (1)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

  (2)工具准备充分,不丢三落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1)在校时能完成作业再去玩,对作业中的错误能及时订正。

  (2)尽早完成家庭作业,睡前交家长检查。

  (3)睡觉前对当天学习的主要内容能进行回忆。

  (4)认真完成,并仔细自查作业。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达到目标

  1、举止文明的习惯

  (1)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能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时,态度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

  (7)不给同学起绰号。

  (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时做到“快、静、齐”。

  (10)观看比赛时能文明喝彩。

  (11)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12)不歧视身体有缺陷的同学。

  (13)不带危险物品上学。

  (14)甬路上行走时不拉横排,遵守大学生让小学生的原则,遇到老师、客人让老师、客人先行。

  2、诚实守信的习惯

  (1)说了就能努力去做,信守自己的诺言。

  (2)答应的事设法完成时,能向对方说明原由,并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能如期归还。

  3、尊重他人的习惯

  (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2)专心听别人说话,不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3)当他人批评自己时,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4)不打扰他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能及时道歉。

  (5)未经允许,不动他人的东西。

  (6)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随便告诉他人。

  (7)不随意打听他人的隐私。

  4、守时惜时的习惯

  (1)早睡,早起。

  (2)不迟到,不早退。

  (3)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学校滞留,不在路上溜达玩耍。

  (4)回家后,马上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5)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

  5、懂得感恩的习惯

  (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无理顶撞父母、老师。

  (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能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

  (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4)孝敬父母,以自己满意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

  (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

  (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

  (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拧紧开关。

  (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爱护,轻开轻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6)不随便借钱。

  7、遵守秩序的习惯

  (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走。课间、午间班级、走廊要静,无打闹、骂人、追逐、大声喧哗等现象,不许乱窜班级或乱窜楼层。

  (2)上下学有秩序,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公路,不在公路上追

  跑打闹。过路口,一看、二让、绝对安全时再通过。

  (3)购物、上车时能自觉排队,不拥挤。集会时能到指定位置有序地就座。在公共场合能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

  (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8、勤于动手的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自己整理书包、抽屉、收拾房间,整理被褥。

  (2)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

  (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己安全保护。

  (3)在运动中能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4)上好“两操”。 做眼保健操时,要做到预备铃响后全班准时认真做操,不许无故不做或中途停止做操,做操时穴位要准,动作整齐、用力、到位;间操必须达到快、静、齐,规范完成每个动作,形成良好的秩序。

  (三)讲究卫生的习惯达到目标

  1、个人卫生达到标准

  (1)勤洗澡、洗头;睡前刷牙、洗脸又洗脚。

  (2)勤换衣服,勤剪指甲。

  (3)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

  (4)饭前便后洗手。

  (5)离开座位前能整理好物件,清理掉垃圾。

  (6)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7)见到废纸、包装袋等能主动地给予清理。保证自己周遍环境的清洁。

  (8)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9)不吃变质食物,不买三无食品。

  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4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现就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保证。3—12岁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在小学阶段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自觉主动、稳定持久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各学校和广大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作为日常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基本要求

  (一)学习习惯

  1、认真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中高年级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要了解教材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了解知识重点和难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画出或记入预习笔记。

  2、课前准备的习惯

  上课二分钟前,应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课本、练习本、笔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安静坐好,小憩收心,准备上课。

  3、良好的“三姿”习惯

  ①坐姿(听课姿势):小学生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听讲时应该挺胸直腰坐好,两眼平视前方。

  ②写字姿势: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正确的.执笔方法是: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1寸左右处。良好的执笔方法必须从小培养,否则,一旦形成习惯,纠正起来很难。

  ③读书姿势:读书时眼离书本约一尺左右。

  4、课堂常规学习习惯

  ①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根据学生注意力不持续,易转移等特点,教师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有张有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教师对学生课堂纪律、怎样回答问题、怎样站立等都要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展示出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②规范答题的习惯。在学生课堂板演以及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教师要规范要求,不放松任何细节,加强讲评,及时纠正。学生要认真审题、思考,语言表达力求规范、严密,运算要仔细。

  ③认真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坚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书写要认真仔细,规范整洁,字迹要清楚、工整,文字和符号要规范,格式要美观。要求学生正确使用书写用笔,小学1-2年级用铅笔,不能用自动笔;3-6年级用钢笔,不能用圆珠笔和中性笔。

  ④听课记笔记的习惯。做好课堂笔记,笔记的内容主要记录重难点、知识要点、课本以外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和解题注意点,并把自己在课堂上没听懂、没理解的内容用着重号标明,以便课后有重点地复习。

  ⑤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勤于使用各种工具书,根据需要搜集有关的资料,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⑥有条理、快节奏的习惯。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做事无紧迫感、拖拖拉拉、动作缓慢的现象。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提高效率,加强学习的计划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5、课堂思维习惯

  在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之后,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师应将培养重心调整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问、多向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敢于质疑、相互合作等品质习惯上来。

  ①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习惯。要从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②与人合作的习惯。课堂上,必须唤起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③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的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6、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①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书写工整规范,并请家长配合检查督促。

  ②作业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能抄袭他人作业,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要求作业认真,独立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

  ③要有“钻研精神”。碰到难题时,不能退缩,要积极动脑思考,在确实做不出来时,再请教他人或者家长。

  ④做作业时,应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7、自查、自改的习惯

  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要让学生不论是考试还是做作业、做练习,都要“回头看”,养成认真检查、及时订正的好习惯。

  8、及时复习的习惯

  要让学生学会每天晚上把当天的功课进行回顾,周六、周日把本周学习内容进行小结,一段时间集中搞一下复习等。要善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

  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5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学习习惯则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为使学习习惯培养扎实、有效、持续的开展下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开发个性潜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学习习惯培养,要立足教育,落到细节,重在指导,贵在坚持,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首先,学习习惯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所有学生都是习惯培养的对象和参与者,习惯培养的计划、实施、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全体学生的习惯水平的提高为基本立足点。其次,学习习惯培养要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上、课外活动上、教育环境上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上。

  2、主体性原则。学习习惯培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坚持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自己内化相结合,重点提高学生的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能力。

  3、层次性原则。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时,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习惯培养活动,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4、自觉性原则。习惯养成的最高境界是由初始的教育培养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最基本的自身需求,成为一种无形的自己的最基本的学习习惯,而不是外在的强制。

  5、循序渐进原则。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年级要有所侧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6、持之以恒原则学习习惯培养难在起点,贵在坚持。我们知道,持续不断地做一件事,可以花费较少的成本而取得成功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如此,严格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有足够的耐心,才能见效,搞一阵风式的运动只能是徒劳的。

  三、具体内容和方案

  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要顺应小学生本身的成长、发展和现代社会的要求,符合学校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这一宗旨,确定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具体内容如下:

  1、记忆习惯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喜欢的时间段(如课内、上学放学路途时间、睡觉前时间、无意识谈话时间)用恰当的结合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记忆课堂上所学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善于发现并积极利用好自己记忆的最佳生物时间,按照各学科老师提供的不同的记忆方法进行记忆。如语文学科的`字、词、句、篇,数学学科的概念、公式等。教师可进行课前固定小比赛、课堂检测、各种记忆比赛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习惯,在记忆交流中掌握记忆方法,提高记忆速度。

  2、演讲习惯教师可每天固定时间让学生轮流演讲。通过演讲(当然也可以模仿新闻播报、口语交际等)方式,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并对此进行点评辩论,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会说,形成较强的应对和表达能力。

  3、定计划的习惯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行动的时间和空间的控制能力。这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帮助孩子,和孩子商定从早到晚的行动计划,什么时间跑步锻炼、上学、唱歌、看课外书、看电视;各项活动各用多少分钟,使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的时间安排都有序化、有益化。孩子有了全面可行的计划,行动起来就有章可循,每天定时地锻炼、预习、做题、背单词、写日记、唱歌,到了某段时间就做某事。遇到特殊情况就少做一点,做慢一点,但不停下来。如此便像卫星进入轨道一样,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习惯使人变得轻松,每天都做同类的事,可节省犹豫、订计划的时间,并有利于学生养成果断的性格。

  4、预习习惯教师应教会学生通过通览教材内容,借助工具书,自己思考提问并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制定预习记录本,在教材上圈点勾画批注等预习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和准备。这一点需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坚持。

  四、注意的问题

  落实学习习惯要做到突出一个“明”字,狠抓一个“严”字,坚持一个“恒”字。所谓“明”,就是指“明理”,让学生不但知道该怎么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明理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明理之后才会积极地去做。做的次数多了,才会变成自觉的行动。

  1、指导学生明理,必须注意两点:

  (1)形象性,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明白老师提出的要求。

  (2)主导性,在明理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要及时分析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有目的地选择方法,有计划地组织活动。

  2、所谓“严”,就是指“严格的训练”。学生光“明理”还不行,从“明理”到变成习惯,还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

  (1)层次性,训练要严而有度,分层次对待,对不同的人,训练的重点和强度要有所区别,不能搞“一刀切”。

  (2)自主性,学生接受训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主观能动的,一种习惯的培养训练,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内部矛盾斗争才能成为习惯。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始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在自己身上发现矛盾、解决矛盾。

  3、所谓“恒”,就是“持之以恒”。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日积月累,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为此,必须注意两点:

  (1)一致性,所谓一致性,就是指各方面的教育要求要一致,要配合协调,避免相互排斥和相互抵消。

  (2)新颖性,训练的形式要经常变换,使学生有新鲜感,否则,老调子重弹,学生会感到厌烦,效果会削弱。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件非常细致、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大培养力度,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氛围,要不断总结反思落实情况,把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纳入教师量化成绩与学生学习成绩,使学习习惯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6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养成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

  (1)成立学校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学习实施方案,明确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养成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4)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让学生明确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2、组织实施阶段

  (1)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①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按时起床,按时睡觉。

  ②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浪费粮食。

  ③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

  ④ 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学会整理书包、书桌,学会洗衣服、叠被子等。

  (2)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①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明确预习的要求和方法。

  ② 培养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③ 培养学生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书写工整,独立完成。

  ④ 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每天坚持阅读一定的时间。

  ⑤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遇到问题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

  (3)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① 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习惯,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听从老师的教导。

  ② 培养学生团结同学的习惯,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③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遵守校规校纪,遵守课堂纪律。

  ④ 培养学生文明用语的习惯,不说脏话,不骂人。

  ⑤ 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不损坏桌椅、门窗等公共设施。

  3、总结表彰阶段

  (1)各班级对养成教育活动进行总结,评选出 “好习惯之星”。

  (2)学校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在养成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学校成立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和教师的职责,确保养成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宣传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良好的氛围。

  3、加强培训,提高认识。组织教师参加养成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和实施能力。

  4、加强监督,确保实效。学校成立养成教育监督小组,定期对各班级养成教育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养成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7

  一、背景与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还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实施习惯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责任感和良好的品德,为他们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与任务

  1、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具体任务

  (1)生活习惯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

  (2)学习习惯方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积极思考和阅读的习惯。

  (3)行为习惯方面: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文明礼貌和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

  三、实施措施

  1、建立健全制度

  制定《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行为要求和奖惩措施。

  2、加强宣传教育

  (1)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2)开展 “好习惯伴我成长” 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

  3、强化课堂教学

  (1)将习惯养成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内容,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习惯养成教育。

  (2)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影响学生。

  4、开展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开展 “文明班级”“文明学生” 评选活动,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5、加强家校合作

  (1)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

  (2)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在家表现,共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四、评估与反馈

  1、建立评估机制

  制定《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评估标准》,定期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情况进行评估。

  2、及时反馈整改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3、总结经验教训

  定期对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加大经费投入

  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3、加强师资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习惯养成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4、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形式,营造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氛围。

  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8

  一、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饮食健康、个人卫生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主动学习、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积极思考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文明礼貌等。

  二、实施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习惯养成教育。

  2、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习惯养成教育。

  3、正面引导原则:以正面教育为主,多鼓励、表扬学生的良好行为,激发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

  4、持之以恒原则: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和培养。

  三、具体措施

  1、生活习惯养成

  (1)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2)开展饮食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3)加强个人卫生教育,要求学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身体清洁。

  (4)组织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

  2、学习习惯养成

  (1)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预习、复习、做笔记等。

  (3)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遵守纪律。

  (4)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5)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行为习惯养成

  (1)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要求。

  (2)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3)加强纪律教育,要求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服从学校管理。

  (4)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5)开展品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良好品德。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

  (1)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

  (2)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3)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实施阶段

  (1)各班级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2)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激发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

  (4)加强家校合作,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共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3、总结评估阶段

  (1)各班级对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进行总结,评选出班级 “好习惯之星”。

  (2)学校对各班级的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进行评估,评选出 “习惯养成教育先进班级”。

  (3)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在习惯养成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立长效机制

  将习惯养成教育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提高习惯养成教育的成果。

  3、加强师资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习惯养成教育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4、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形式,营造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氛围。

  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 “礼仪习惯” 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 “生活习惯” 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 “学习习惯” 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 “节俭习惯” 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1)成立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实施。

  (2)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文件精神,提高认识,明确职责。

  (3)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让学生明确养成良好习惯的具体要求。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1)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① 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睡觉。

  ②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浪费粮食。

  ③ 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

  ④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整理书包、书桌,学会洗衣服、叠被子等。

  (2)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① 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上课。

  ② 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做好笔记。

  ③ 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独立完成。

  ④ 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每天坚持阅读一定的时间。

  ⑤ 主动学习,遇到问题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

  (3)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① 尊敬师长,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听从老师的教导。

  ② 团结同学,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

  ③ 遵守校规校纪,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④ 讲文明,懂礼貌,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⑤ 爱护公共财物,不损坏桌椅、门窗等公共设施。

  (4)节俭习惯养成教育

  ① 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

  ② 节约用电,离开教室随手关灯。

  ③ 节约用纸,不浪费作业本。

  ④ 爱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食物。

  ⑤ 不互相攀比,不追求名牌。

  3、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

  (1)各班级对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进行总结,评选出 “好习惯之星”。

  (2)学校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在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学校成立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和教师的职责,确保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宣传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良好的氛围。

  3、加强培训,提高认识。组织教师参加习惯养成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对习惯养成教育的认识和实施能力。

  4、加强监督,确保实效。学校成立习惯养成教育监督小组,定期对各班级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建立长效机制。将习惯养成教育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提高习惯养成教育的成果。

  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10

  一、教育目标

  通过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内容

  1、生活习惯养成

  (1)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2)不挑食,不浪费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个人卫生。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整理书包、书桌、床铺等。

  2、学习习惯养成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3)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4)热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1)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2)遵守校规校纪,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

  (3)爱护公共财物,不乱涂乱画,养成良好的爱护公物习惯。

  (4)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

  三、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

  (1)成立学校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要求。

  (3)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2、具体实施阶段

  (1)生活习惯养成

  ① 各班级开展 “生活习惯养成” 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② 学校组织开展 “生活技能大赛”,如整理书包、叠衣服等比赛,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③ 开展 “文明餐桌” 活动,引导学生养成不挑食、不浪费食物的良好饮食习惯。

  (2)学习习惯养成

  ①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等。

  ② 学校组织开展 “学习之星” 评选活动,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3)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① 各班级开展 “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② 学校组织开展 “文明班级” 评选活动,激励班级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③ 开展 “小小志愿者” 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良好习惯。

  3、总结表彰阶段

  (1)各班级对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进行总结,评选出班级 “好习惯之星”。

  (2)学校对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进行总结,评选出学校 “好习惯之星” 和 “文明班级”,并进行表彰。

  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1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目标,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具体目标

  (1)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

  (2)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善于阅读和书写规范等习惯。

  (3)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习惯。

  三、实施原则

  1、科学性原则: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2、系统性原则:将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3、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习惯养成教育方案。

  4、长期性原则: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和培养。

  四、实施内容

  1、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1)作息习惯: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教育学生按时起床、按时睡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饮食习惯:开展饮食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卫生习惯:加强个人卫生教育,教育学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身体清洁。开展环境卫生教育,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保持校园和家庭的整洁。

  (4)自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整理书包、书桌、床铺等,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1)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认真听讲: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教育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3)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按时完成作业:加强作业管理,教育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书写,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5)善于阅读: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教育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6)书写规范:加强书写指导,教育学生书写规范、工整,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遵守纪律:加强纪律教育,教育学生遵守校规校纪,遵守课堂纪律,遵守社会公德。

  (2)尊敬师长:开展尊师重教活动,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听从老师的教导,感恩老师的辛勤付出。

  (3)团结同学:培养学生团结同学的意识和习惯,教育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文明礼貌: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使用文明用语,遵守礼仪规范。

  (5)诚实守信:加强诚信教育,教育学生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撒谎、不欺骗。

  (6)爱护公物:开展爱护公物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学校和社会的公共财物,不损坏桌椅、门窗、图书等公共设施。

  (7)保护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破坏花草树木。

  五、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

  (1)成立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

  (3)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4)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组织实施阶段

  (1)各班级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2)加强课堂教学,将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3)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加强班级管理,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

  (5)加强家校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家访活动,及时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共同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

  3、总结评估阶段

  (1)各班级对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进行总结,评选出班级 “好习惯之星”。

  (2)学校对各班级的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进行评估,评选出 “习惯养成教育先进班级” 和 “习惯养成教育优秀教师”。

  (3)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在习惯养成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师资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习惯养成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3、建立健全制度

  建立健全习惯养成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如班级管理制度、学生评价制度等,确保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有章可循。

  4、加强家校合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

  5、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形式,营造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氛围。

【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最新08-17

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精选12篇)05-23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02-21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04-13

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通用16篇)07-08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04-11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06-22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06-30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6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