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的说课稿

时间:2024-09-25 09:58:40 登绮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的说课稿(精选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的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的说课稿(精选7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的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上一学期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了,本次学习是要通过摆、拼、剪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在上学期已有涉及,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随处可见。学生有比较好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但在做拼组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思维局限性,不能大胆的用多个材料多种方法进行拼组,教师要适当引导和示范,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标》中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及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具体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合作探究与创新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拼组,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由于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再加上一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设想

  在教学《平面图形的拼组》这一课中,我结合《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把教学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通过观察、操作,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二是通过”摆一摆“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间的关系,发现图形中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三是“做风车”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感受图形美。

  六、教学流程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遵循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情境激趣、旧知导入——预习汇报、构建新知——夯实基础 发展技能的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情境激趣、旧知导入

  新课伊始,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把它请进来!在掌声中出示米老鼠图片,米老鼠又建了一座新房子,邀请同学们去参观,你们高兴吗?这时出示房子图片。接着,让学生观察说出房子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情境的导入很快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既复习了旧知,又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平面图形可以拼组成其他图形。

  第二板块:预习汇报 构建新知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提高课堂时效性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保障,课前预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自主操作空间和探究空间,同时更为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以上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课前预习,课上汇报巩固的形式,完成教材中的三个活动:

  活动一: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

  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认识不是一无所知的,只是他们的认知只停留在感性层面,在这里,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经验,让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中自主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清“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或正方形边的什么特点””学生主要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建构,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同时,我又通过课件演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使学生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活动二:拼组图形

  学生通过预习数学书27页例2,对几个相同的平面图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课上我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课件汇报,巩固学生的'认识。同时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图形,要求学生独立尝试进行拼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作品展示、与同伴交流,由学生自己讲解“用了几个什么平面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学生有了充分自我比较和与他人比较的机会,也就有了更充分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对比不同的拼组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关系,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

  活动三:做风车

  “做风车”这一活动,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思维的提升,否则就成了手工课。所以课堂中,我把重点放在

  讨论“风车制作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图形,图形是如何转化的?”这一问题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我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纸是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三角形时,看到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第三板块:夯实基础 发展技能

  检测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节课的第三板块我设计了课堂目标检测,检测中以闯关形式设计了五个活动:即第一关:快乐填一填。第二关:动手剪一剪。第三关:用心拼一拼。第四关:仔细数一数。第五关:神奇拼一拼。

  检测中前三关,重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后两关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以及用数学的能力,符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我充分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乐于竞争的心理,以争夺智慧星的小组合作赛形式进行检测。既提升了学生自主强化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以上是我对《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设计理念的剖析与阐述,当然,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所以,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前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的说课稿 2

  一、 说教材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如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并启发学生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方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的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平面图形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启发学生感知平面图形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以及平面图形的拼组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 说目标

  根据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2、技能目标:学会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互换,对学生渗透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三、 说教法

  我设计了“争上游”、“拼图大赛”、“争当百变小明星”等课堂活动,采取教师引导和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理解,归纳出重点,从而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 说学情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差,语言组织能力也相对较弱,再加上本节课活动性较大,容易出现课堂纪律涣散的现象,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引导学生在兴趣导入的基础上,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比一比,争一争,既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归纳表达能力等。

  五、 说教学环节

  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探索发现,学习新课;巩固运用,实践创新;运用技能,发展能力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演示:屏幕上出现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提问:“你认识它们吗?谁能说说它们的名字?”简要地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随后老师扭转话题:“老师今天要给大家变个魔术,小朋友们,你们可得睁大眼睛看清楚哦!”课件演示:这些平面图形经过不同方式的拼组,变成了组合图形轮船、火箭等。通过这个“变魔术”的小环节,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并由此点明课题:这个魔术的名字叫“平面图形的拼组”。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指导学生沿虚线折纸,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去观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

  在折风车的练习中,通过课件出示折风车的四个步骤,让学生依据图示动手练习,并启发学生去探索折风车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感知平面图形可以相互转化的特点。

  (2)教学例2 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利用学具中的平面图形来拼组各种图案,拼图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怎么拼就怎么拼,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和鼓励,并将有创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从而激励其他学生进行更多更好的创作。

  第三环节: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利用课件出示综合拼图,告诉学生这是上届小学生图案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通过这几幅作品激发起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灵感,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以实现巩固运用,实践创新的目的。

  第四环节:运用技能,发展能力

  这一环节是利用学具中被拆散的大熊猫的卡片进行拼图,使学生能进一步运用技能,发展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重点的重现,按照教学程序展示教学要点,如: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折风车过程中平面图形的变化,以及在拼图过程中比较典型的作品,都要在板书中出现。

  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的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27页至28页的内容。它是本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的起始课。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而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折、拼,做等活动,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美、数学美。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长的特征,以及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图形美。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难找出四种平面图形的联系,所以我将这节课的难点定为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易懂。在教学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卡片,学具,风车,以及剪刀等等。

  考虑到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采用情境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等。

  学法:在合理采用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安排学生在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做一做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肯学、会学、善学。

  (三)教学流程: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教学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放短片)。我想通过汽车图形这个问题来帮助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知识,这个图形所包涵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为之后学习平面图形的转换埋下了伏笔。接着我问,豆豆要带我们去哪个地方?学生会异口同声的说:拼图乐园。对,我们要去平面图形家族里去和它们玩儿。它们啊,可以变化成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你们还会认识吗?那么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此时老师板书课题。同时,我将学生分为四组。并且说道: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哪组就会得到奖励。通过创设以上有趣的情境,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下面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四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活动一:请老朋友做客

  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刚才的汽车图形中有两类图形是相似的,你能找出来吗?当学生马上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后,我一边将这两种图形分别贴在黑板上,方便学生进行直观的比较。一边说:“你们真聪明,我们啊,把这两位老朋友请到我们班来做客吧。”

  活动二:了解老朋友

  在找特征的过程中我采用情境式教学法。首先,我会进行角色扮演:“长方形和正方形本是一对好兄弟,可是有一天它们也犯愁了。长方形说:唉!小朋友真粗心,总是把我和正方形弄错了,其实我们还是有不同点的!正方形说道:是啊,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找出我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在学生找出答案后,我会马上导出新的数学名词:像这样相对的两条边,我们把它叫对边。接着我让学生和我一起跟读这个词。在经过老师的引导,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后提出扩展性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各有什么特征呢?在这里我会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都相等。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我会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想出好办法的小组我会进行评价,比如:你真棒,你真聪明!同时将小红旗当作奖品奖给他们小组。以此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活动三:拼图乐园。

  提出问题:小组合作,用相同的图形或小棒开展三个拼摆活动:“长方形拼图乐园”,“正方形拼图乐园”,“三角形拼图乐园”,并且还要向大家介绍你摆的是什么图形,用的什么学具,每种图案由几个图形组成?在这里,我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动。拼好后,我将学生的拼组作品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总结。以此充分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在各小组作品展示时,我还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师评、互评、自评,对于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给予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新理念、新设计。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设计了课间欣赏。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这些都是用的什么图形搭成的什么图案,看到这些漂亮的图案学生应该很活跃,都想来说说,甚至会有同学会走上前来边指边说。这里我都让学生来找,让学生来说。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学生既可以放松,又可以体验到几何美,数学美。

  活动四:小小魔术师

  我想通过作风车这一环节来感受图形间的转换。首先,我会说:“大家表现真积极,所以豆豆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大家想不想看?”学生们肯定会异口同声的说:想!(课件展示风车)。问:“可是豆豆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它让咱们也来当一回魔术师,用身边的长方形彩纸做一个风车。”然后我拿出一个风车模型问:风车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在经过老师的引导,找出正方形后,提出拓展性的问题:在作风车的过程中,长方形怎样变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又变出了一些什么图形?风车转时,又发现了什么图形?经过交流和动手操作,学生会通过折叠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在这个正方形上剪出四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当这个风车转起来就是一个圆。我想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可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揭示图形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我会对介绍得好表述清晰的同学进行评价。

  第三环节: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三道题。

  第一题:摆一摆。我想通过实践操作的手段使学生更深刻的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边长的特征

  第二题:涂一涂。我想通过画一画来加深学生对图形的拼组的认识。

  第三题:剪一剪。先让学生试,再引导学生按步骤动手剪一剪。

  第四环节: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我想借助这个环节来及时反馈本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说出平面图形各自的特征。同时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和小组评价进行总结。

  (四)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板书设计上我注重简洁,突出重点。

  (五)教学反思:

  至此,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已经全部结束,但我在教学上的反思早已开始。综观整节课,在传授知识方面,成功的让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特点,对折便能得到对边相等。之后把正方形从长方形中提炼出来,然后指导学生找出正方形四边相等,即沿对角线对折成三角形,使四边重合。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实践操作方面,通过拼摆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了学生的知识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制作风车,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间的联系。

  但在实践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大部分学生在找正方形四边相等时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而且在指导学生制作风车时,学生还是发现了很多困难。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有新的改进和提升。

  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的说课稿 4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本课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一、说教学内容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了,本次学习是要通过摆、拼、剪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可以看到,教材利用随手可得的纸和小棒作为教学资源,并设计了折、拼、剪纸等活动,在设计上充分考虑的普遍性。但实际情况如何呢?采用传统教学,学生需要准备大量的图形,材料的准备异常麻烦。此外,由于一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弱,用实物拼接时操作上比较困难,效率低且易出现较大误差,久而久之出现厌烦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Mp-lab这一软件的展开教学。Mp-lab是为小学数学专门设计的数学实验操作平台,这一操作平台具备图形的拼、接、旋转等功能,同样能实现图形的拼组,且大大节约了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和材料资源。

  接下来,我就具体的谈一谈我是如何应用Mp-lab 操作平台为教学服务的。

  二、说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教学环节:图形展示,激趣导入

  让学生欣赏上个学期学生用平面图形拼组好的美丽图案,这些美丽图案很快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学环节:实践探索,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两个活动:

  1.活动一: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

  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认识不是一无所知的,只是他们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层面,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学生主要用纸对折和测量的方法。但是,这样的探索是有局限性,学生只能对自己手中的一、两个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研究,即使全班有50人也只能说明这50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具有这样的特征,谁能保证第51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也具备这样的特征呢?这种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正方形和长方形边的特征,从数学角度来说是不科学、不严谨的,不利于学生建构严谨科学的探索方法。可是,现实教学中,我们又不可能研究所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利用Mp-lab操作平台则恰好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幻灯:文字“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

  Mp-lab操作演示:

  方法一:教师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基础上通过在Mp-lab上任意画正方形,利用数据测量的方式验证,再利用“相似缩放”让学生看到无论正方形大小如何变化,四条边的长度都是一样的。而长方形边的`特征可采用类似的方法。最后归纳出:所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特征。

  方法二:另外,还可以通过移动、旋转正方形的四条边并重合的方法,同样可以让学生清楚看到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

  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的体悟一定是深刻的,从而有利于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建构,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同时,学生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

  2、活动二:拼组图形

  首先让学生明确拼组要求:你能用几个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个更大的平面图形?接下来,Mp-lab平台就成为学生自主实验、探索的平台。(幻灯:照片“学生电脑”)

  Mp-lab操作演示:

  教师通过在Mp-lab平台建立图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图形,要求学生独立尝试进行拼组。如:用两个这样的长方形既可以拼组成正方形,还可以拼组成另一个长方形。学生在对平面图形的原有认知基础上进行拼组操作、实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Mp-lab的操作方便且高效。Mp-lab平台更使得学生自己的多种思考方法和拼组结果可以同时呈现,打破了利用实物拼组时拼新图形要将旧图形拆掉的局限性,利于学生自己的多种拼组结果进行观察、对比和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调用学生机上的作品用大屏幕进行展示,通过作品展示,互动交流等方式呈现学习效果。通过对比不同的拼组方法,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知识的建构上依赖于大量观察与动手操作。Mp-lab操作平台就如同一个小小模拟数学实验室,学生可以在上面进行充分的探索实验。每个学生有了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间,有了充分自我比较和与他人比较的机会,也就有了更充分的体验和感悟,更利于知识和能力的建构。

  第三教学环节:趣味拼图,激励创新

  利用Mp-lab的操作玩拼图游戏,将9块拼图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看拼成了什么,比一比谁拼得快,拼好后是一只可爱的小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感受几何美。

  三、教学效果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借助mp-lab操作平台,为学生搭建创作、交流、反馈的平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自主创作的平台。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图形的拼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图形进行拼组,操作也更方便快捷,学生自主创作的空间更大了,个性思维有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

  2、展示交流的平台。在进行作品的展示交流时,可及时调用学生作品进行演示,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生成资源的使用率,让每个孩子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这一种无声的评价激励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及时反馈的平台。教师的利用控制台进行监控,节约走动时间,使反馈更及时,指导更有针对性,评价更有效率,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的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

  一、说教材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而《平面图形的拼组》这一课时,则是在学生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在学法上,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通过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平面图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 平面图形的拼组。

  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平面图形的拼组

  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纸片进行拼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拼出不同的图形,并说一说自己是用哪些图形拼成的。

  巩固练习

  通过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特征和拼组的认识。

  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用所学的平面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的说课稿 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

  一、说教材分析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之后进行教学的。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将这些平面图形进行拼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

  五、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由平面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为后面的拼组活动做好铺垫。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拼一拼

  让学生用手中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可以拼成不同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说一说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哪些图形拼成的,以及拼成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通过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和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特征和拼组的认识。

  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让学生回家后用平面图形拼出更多美丽的图案,并与家人分享。

  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的说课稿 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面图形的拼组》。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而《平面图形的拼组》这一课时,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幅由各种平面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幅画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从而引出课题。

  复习旧知,巩固基础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拼一拼

  让学生用手中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可以拼成不同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在拼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用哪些图形可以拼成一个新的图形?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说一说

  请学生展示自己拼组的图形,并说一说自己是用哪些图形拼成的,以及拼成的图形有什么特点。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特征和拼组的认识。

  (2)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如: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用不同的图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吗?让学生在思考和操作中,进一步拓展思维。

  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拼组的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用平面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画,或者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由平面图形组成的。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拓展视野。

【一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03-30

《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01-31

《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12-30

图形的拼组06-11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图形的拼组》04-17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04-17

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精选17篇)03-01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图形的拼组》04-17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