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数学的教案

时间:2023-03-28 17:07:5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认识数学的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数学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数学的教案

认识数学的教案1

  由于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三年级的小朋友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基本上以活动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提高珍惜时间的意识。

  1.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利用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小朋友的认知是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秒”对于他们来说是抽象陌生的时间概念。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认知空间,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秒”。

  2.重视时间观念的建立,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可计量性。

  在认识“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感知,进而通过分针和秒针的运动验证“1分=60秒”,同时又注意到学科间的整合,设计了口算、朗读、画画等丰富多彩的自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1秒的长短以及分与秒的关系。

  教师准备

  PPT课件、各种钟表模型

  学生准备

  钟表模型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主题图:春节联欢晚会现场,载歌载舞,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人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学生随着课件一起倒数十个数。

  师: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倒计时的场面呢?刚才这样的倒计时你们知道是用什么作时间单位的吗?(秒)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秒”也是时间单位。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时间是用秒来计时的?(学生举例)

  2.导入新知。

  生活中用秒计时的现象还真不少呢!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认识时间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倒计时,让学生初步建立“秒”的概念,并且知道1秒大概有多久,然后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用“秒”作单位的,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欣赏生活中的钟表。(出示PPT课件)

  2.观察钟面,认识秒针和1秒。(课件演示钟面)

  师:你知道钟面上的哪根针是秒针吗?(又长又细的就是秒针)

  师:秒针从12走到1走了几秒?秒针走了几小格?

  (引导学生一起说出:秒针走1个小格就是1秒,走5个小格就是5秒,5个小格就是1个大格,那么1个大格就是5秒。板书:秒针走1个小格是1秒)

  师:再看秒针从2走到4,走了几秒?(10秒)再接着看,秒针从6走到12,经过了多少秒?(30秒)

  3.借助钟表体会1秒。

  师:同学们都带来了心爱的钟表,下面就请你们仔细观察钟面,如果钟面上有秒针,就把钟表放在耳边仔细地听一听;如果是数字式的,就仔细地看一看时间是怎样一秒一秒地过去的。听声音的同学来把你听到的声音学给大家听一听。(引导学生模仿秒针发出的声音)看数字钟表的同学来介绍一下你的钟表上的时间是怎样一秒一秒地过去的。

  师: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数字电子表和秒表,观察它们是怎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的。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用数字来表示时间的?(电脑、红绿灯、计算器等)

  师:你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1秒吗?(拍手、数数、眨眼睛、点头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用动作来表示秒,切身感受1秒的短暂,使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4.根据体验,谈谈你对1秒的感受。

  看了刚才的表演,你们觉得1秒的`时间过得怎样?(学生畅谈对1秒时间的感受)是呀,1秒的时间很短很短,但是,一些现代化的工具在1秒内却能做很多事情呢!你们看:(出示课件)

  (1)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

  (2)人造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

  (3)小汽车每秒约行驶20米。

  (4)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每秒能生产成千上万个零件。

  (5)电脑每秒可进行3万亿次运算。

  师:看了这么多的介绍,大家谈一谈1秒的作用。(作用很大,很广泛,1秒很有价值)所以我们不能小看这短短的1秒。现在你们对时间的作用有什么新的感受呢?谁来说一说?(珍惜每一秒,珍惜时间)刚才我们了解了1秒能创造出那么大的价值,如果我们把每一秒都积累起来,就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5.游戏活动,估算几秒。

  小组活动:同学们,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用几秒的时间还可以做什么事情呢?(写一个字,擦一下黑板,爬一层楼梯……)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4人,可以一人做事;一人当裁判,喊“开始”“停”;一人用自己的方式估算时间;一人用钟表计时,计时的过程中要看清秒针的起点和终点。

  活动内容:每个小组发一个信封,上面都写着读一首诗、拼一幅图、画一棵大树、写两个“秒”字、做10道口算题……请各组成员讨论该怎样分配工作,活动结束后,每组计时的同学进行汇报。

  师:刚才我们每个组分别用几秒钟做完一件事?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时间单位——秒。

  探索猜测,发现1分=60秒(出示课堂活动卡)

  播放1分钟的音乐,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估算时间,可以点头估算,可以拍手估算,也可以在心里数数等。

认识数学的教案2

  一、课前调节

  今天巢老师来跟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你们开心吗?在这节课上,巢老师希望你们能做到:眼睛仔细看,耳朵仔细听,开动小脑筋。相信自己能做到吗?

  二、讲授新课

  1、圆片出角

  师:我们先来活动活动手指,做个小手工吧!(出示圆片)老师这儿有个大圆片,看,老师将要干什么呢?

  师:(圆片对折两次)你能像老师这样折一折吗?试试看。

  师:请你像巢老师这样拿着,找到这儿(顶点位置),戳戳你的掌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请你说。为什么会有痛的感觉呢?

  生:它是尖尖的。

  师:接下来,从这个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再从这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说说这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说。

  师:对的,这是直直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片轻轻夹到书中。

  师:现在,老师要把刚才我们摸的那部分描在黑板上,小朋友们,请看。想想,当老师把纸片移开后,留在黑板上的是什么图形呢?

  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角。(板书课题:角)

  2、图形出角

  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闹钟

  师:像角这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闹钟都跑出来了,它们都说自己身上藏着角,巢老师就是找不出来,你能帮巢老师找到它们身上的角吗?学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课件逐一显示物体面上的角(剪刀开口处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角)

  师:老师把它们身上的角画下来了,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3、各部分名称

  师:继续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留有时间,学生仔细观察)那么多想说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小朋友,谁有发现的?请你说,还有什么?

  师:是的.,每个角都有一个点,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顶点。(齐读:顶点、角的顶点)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边,(齐读:边)这一条直直的线我们也把它叫做边。(同时在相应的位置板书顶点、边、边)我们通常用小圆弧作为角的标记。看一看,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儿呢?请你说,这是(顶点)?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这个角,谁来说?很好,谁来指一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你来。说的真好。

认识数学的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2、学习把相同的颜色放在一起。

  活动准备:

  1、用卡纸做的`红、黄、蓝色大门各一扇(分别贴在三把椅子背后)

  2、红苹果、黄香蕉、蓝糖果卡片(与幼儿人数相同)

  3、红、黄、蓝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做客

  1、今天妈妈带大家一起去颜色宝宝家做客,大家要有礼貌,看见颜色宝宝要问好,给你吃要说谢谢,走时要说再见。

  2、带领幼儿来到红宝宝的家。

  师:“我们还要去黄宝宝家跟红宝宝再见。”幼:“红宝宝再见”。

  3、依次来到黄宝宝家,蓝宝宝家(方法同上)

  二、认识颜色

  1、说说手中红颜色、黄颜色、蓝颜色卡片分别是什么。

  2、听口令举颜色卡色。

  教师说:“红颜色”幼儿即举起红苹果卡片;

  “黄颜色”幼儿即举起黄香蕉卡片;

  “蓝颜色”幼儿即举起蓝糖果卡片。

  三、送卡片回家

  1、我们把它送回家,红苹果送红宝宝家,黄香蕉送黄宝宝家,蓝糖果送蓝宝宝家。

  2、幼儿操作活动,边送边说,红苹果送红宝宝家……(教师指导检查幼儿幼儿活动)

  四、结束活动

  1、小朋友真能干都把它们送回家了(出示三种颜色的糖果)今天老师奖你们糖果吃。

  2、幼儿说说自己喜欢什么颜色的糖果,拿到糖果后说说是什么颜色的糖果,(品尝,糖纸放在纸篓里)。

认识数学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画圆锥的平面图形及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2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锥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的高。

  2.2教学难点

  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圆柱形铅笔,圆锥实物及模型,直尺,直角三角形硬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强化

  老师啊先给大家准备了个谜语,看谁能快速的猜出谜底来,请看屏幕。出示谜语“身体长得细又长,天生美丽黑心肠,上平下尖纸上爬,越爬越短越伤心”(猜一学习用具)

  师:不错。谜底就是老师手上拿的铅笔。

  课件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师:同学们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

  生:是圆柱体。

  师: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

  预设

  生1: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生2:圆柱有一个侧面是曲面。

  生3: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

  生4: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的看老师的操作(师拿出一支圆柱形铅笔用转笔刀削铅笔)

  师:想想被削的这一端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越来越细,越来越尖。

  师:老师如果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切下来,会是什么形状叫呢?同学们请看屏幕。

  课件: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师:同学们知道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吗?

  生: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

  师:不错,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师:老师为我们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的圆锥体或近似圆锥体的图片,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同桌同学互相讨论。

  (出示一组生活中圆锥的例子,丰富学生的感知)

  师:刚才我们共同找出了一些生活中的圆锥,接下来再让我们共同欣赏课本带给我们的精彩画面(教材23面图),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样子用铅笔沿着实物的轮廓把你找到的圆锥体描画出来。

  学生描画课本中圆锥的轮廓。

  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1:陀螺的下半部分

  生2: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

  师:看来圆锥形的物体给我们生活的带来了不少的便利,我们只有对它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得用它。

  2、引导观察圆锥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感觉。

  学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同桌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谁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告诉给大家。

  生汇报师板书:(预设展示过程)

  圆锥的特征。

  生1: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生2: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

  师: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黑板上老师画的圆锥的顶点并标出来,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标出圆锥的顶点)

  生3: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

  师: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

  师:同学们回顾下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那么圆锥的侧面如果把它展开来会是个什么形状呢?

  师展开一个圆柱的.侧面,让学生观察。

  生: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个扇形。

  生4: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黑板上老师画的圆锥的底面并标出来,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标出圆锥的底面)

  3、师引导观察圆锥的高

  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a﹑认识高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圆锥的顶点、侧面和底面。我们知道圆柱的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并且有无数条高。那么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圆锥的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第24页例1的前半部分。

  下面老师请一个同学利用自学所学到的知识上来画一画黑板上这个圆锥的高。其他同学可以在答题纸上画出圆锥的高。想一想圆锥的高是连接哪两个点所得到的线段?

  师:连接这两个点所得到的线段我们也可说成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下面我们把书翻到24页找到圆锥高的定义,把这一句话齐读一遍。

  师:通过我们对圆锥的高的了解,想一想圆锥的高有几条?(

  生:一条。

  师:为什么只有一条?

  生: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底面只有一个圆心。

  b﹑测量高

  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那么我们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引导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好的圆锥,同桌同学共同探究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操作。教师适当引导指正。)

  学生汇报,师通过幻灯小结.

  生1:测量时,圆锥的底面要水平地放;

  生2:上面的平板要水平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师:通过刚刚的测量,所以我们今后在表示圆锥高的时候,高还可以表示在圆锥的外面。(师演示)

  4、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

  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说一说圆锥的顶点、高和底面圆心及底面半径。

  四、应用反馈

  1、教材第32页“做一做”。

  组织小组内同学相互指出各个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教师巡视指导。

  然后集中进行讲解。

  2、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2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汇报。

  3、课外练习

  (1)、幻灯出示练习题:将下面图形分类,说说每类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学生同桌交流,进行分类。

  (2)、联系前面所学的圆柱,请同学们在答题纸上写写圆柱和圆锥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汇报结果)

  预设:

  生1: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部分组成。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圆柱的侧面是曲面。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

  生2: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一条高。

  4、幻灯出示生活中的数学。

  课后小结

  1、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圆锥有了个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圆锥的一些特征。

  2、总结圆锥的特征: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一条高。

  板书

  圆锥的认识

认识数学的教案5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体的特征和圆柱体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若干个圆柱实物,其中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包装纸的圆柱体。

  2、学生准备若干个圆柱体实物。剪下书第127页的图形,胶水。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

  2、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1、(1)请学生口答长方形的面积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c=πd c=2πr

  (2)口答:

  ①一个圆的直径是8厘米,周长是多少?

  ②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周长是多少?

  2、(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教师出示准备的圆柱体,请学生回答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立体图一样吗?如果让你给这个圆柱设计包装纸,你知道需要多少包装纸吗?

  1、学生口答

  2、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探索

  1、圆柱的认识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3、练习

  4、圆柱的侧面积计算:

  (1)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2)推导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充分感知,然后说一说自己对圆柱的认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

  底面 2个平面 完全相同 圆

  圆柱

  侧面 1个 曲面

  3、教师指着实物说明,圆柱的上下两面叫做圆柱的底面,然后请学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底面大小怎样?

  4、让用学生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然后提问:

  这是一个什么的'面?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教师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

  7、(1)口答,练习一第1题

  (2)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

  8、教师拿出一个有包装纸的圆柱体,教师示范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然后贴在黑板上。

  9、提问:你发现展开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10、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有什么关系?

  长方体的面积= 长 × 宽

  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11、要求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如果圆的周长设有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办?

  1、学生仔细观察,用手去摸一摸。

  2、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

  4、学生回答

  5、学生演示教师准备好的两个底面

  6、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说自己对这两个面的感觉。

  7、请学生再次看一看,摸一摸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同桌互相说一说底面、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8、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圆柱上画出一条高。

  9、学生动手操作

  10、学生讨论

  11、学生汇报

  12、求出圆的周长

  c=πd或c=2πr

  5、教学例1

  6、解决问题

  12、教学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5厘米,高是12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13、学生完成解决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1、完成书本第4页,练一练第2题。

  2、完成书本第4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练习反馈:

  四、作业

  课内作业:练习一第2题

  回家作业:1、练习一第3题

  2、任取一个圆柱体实物,测量有关数据,计算出它的侧面积。

认识数学的教案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读写数字5,并能数出5以内的物体数量。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小圆片、小正方体、数字卡、铅笔、多媒体课件、白纸。

  活动过程:

  一、 情景激趣。

  师:小朋友,喜欢漂亮的小金鱼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金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们有多少条,好吗?播放课件。课件内容:鱼缸里有四只小鱼游来游去的玩耍,换一幅场景后,一个小男孩又放了一只小鱼。出示问题:现在有几条鱼啊?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鱼缸:(里面有4条鱼)师:小朋友,我们来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鱼,好吗?(老师边引导数边在黑板上贴小圆片)

  2、教学认识"5"教师又出示一个里面有1条金鱼的鱼缸,将两个鱼缸并列放在一起,问:现在一共有几条鱼啊?教师用另一种颜色的圆纸片在4后加1个。(让幼儿认识到比4多1就是5和4过后就是5)

  3、认识5的组成数出下列每组图形中物体的数量。

  4、找一找让幼儿相互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身体哪些部位的数量是5?

  三、 我是小画家教师展示自己用5个图形组合的图形,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个物体,但图形的数量必须是5个。

  四、 游戏活动:(站圆圈)教师在室外操场上画若干圆圈,幼儿围成一个大圆,然后师生一起数:1、2、3、4、5,当数到5时,幼儿迅速站到圈里,每个圈只能站5人。给站得快又好的小朋友进行奖励。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认识数学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种水果钟面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入时间观念。

  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吗?

  3.主题图导入。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说一说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揭示课题。

  通过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多媒体展示的主题图,使学生对时间产生亲切感,明白时间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媒体出示钟面,教师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

  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同桌的同学先讨论讨论,再打开课本第81页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填好后,多媒体核对答案。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60个)

  2.认识时。

  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师: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师: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

  3.认识分。

  媒体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的体现,进而能使学生体会、理解所学知识。

  媒体演示分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

  师:分针从12起走到2是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分针从12走到4、9、11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4.感受一分钟。

  电脑计时,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读课文。第二组:写字。第三组:口算。第四组:数数。

  通过读、写、算、数等活动,亲身体验1分钟的时间观念。

  一分钟结束后,提问:A.一分钟读多少字?(统一读一篇课文)B.一分钟写多少字?(统一抄写字)C.一分钟做多少口算?(预先印好题)D.一分钟数多少个数?

  每组推荐两人汇报。

  5.读写钟面时刻。

  媒体出示钟面,有时时针不是正好指着几时。比如,现在时针不是正好指着9,而是过了一些,所表示的时间就是9时多。那么,到底多多少呢?这就要看分针了:现在分针从12走到了1,分针走过了多少分呢?(5分)

  认读钟面时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先示范讲解,再让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共同总结出规律,从而较好地突破了难点。

  因此,现在所表示的时间就是9时5分。它有两种表示方法,第一种是中文表示方法,是几时几分,就写成几时几分;第二种是像电子表那样,用两个小圆点把左边的时和右边的分隔开。有几时就写几再打两个小圆点写右边的分。所要注意的是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比如,9时5分,不满 10分,我们就先写0再写5。(板书)

  出示第二个钟面,你能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吗?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四人一小组互相讨论。

  讨论好后,学生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读时间的方法:要读出一个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先看时针刚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这时钟面上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

  6.时分关系。

  媒体出示钟面,现在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是几时?(分针和时针重合,都指向12,是12时)

  再仔细观察(媒体演示),分针和时针是怎样走动的?同桌讨论。(分针和时针是同时、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时针从12转到了12和1的正中间,时针转过了半大格。同时分针从12转到了6,也就是分针转过的是整个钟面的一半)

  通过多媒体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认识时分的关系。

  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12点半,12时30分)

  媒体再演示,时针和分针现在又怎样走动了?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时针走到了数字1,分针走到了数字12,时针一共走了一大格,分针刚好走了一圈)

  这说明什么?(1时=60分)

  7.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五的第1题。

  你们会用今天学的方法看钟吗,这儿有个小朋友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芳出场,画外音: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小芳,我现在已经是小学生了,我要学会独立生活。自从我学会看钟以后,我的生活安排得有序多了,你能说出我什么时候干什么吗?

  将练习中的四幅图用电脑动画、画外音等创设情境,通过讲述“小芳一天”的故事,从而巧妙地与所学内容联系上。在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兴趣,凭着兴趣,自觉、自愿地学习,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芳讲述自己的一天,请学生回答她的作息时间。

  看来大家都会读时间,你们会写时间吗?请同学们把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用两种方法写下来。

  写好后,集体订正。

  这是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2.给小动物找座位。

  大家今天表现很不错。老师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森林乐园里要开联欢会了,可是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的位置,请同学们帮助找一找,要求小动物身上的时间与座位上的时间一样。

  媒体出示:小动物身上的时间和椅子上的时间,请同学们给小动物对号入座。例如:4∶25=4时25分

  小松鼠怎么还没有坐下呀?给它一把椅子,请一个同学写出它的时间。

  3.“吃”水果,认时间。

  此处选取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内容,通过给小动物找座位和“吃”水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非常快乐,从而真正体验了学数学的乐趣。

  小松鼠非常的开心,是我们的小朋友们帮助了它。小松鼠为了感谢大家,准备了一些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西瓜、草莓……它们好吃极了,忍不住让人直流口水,但是它只想把水果送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如果你能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就把它送给你。

  投影展示各种水果钟面,请同学们认时间。

  四、配乐朗诵

  在优美抒情的音乐声中,朗诵声起。

  媒体出示一分钟价值图片,“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们看一分钟能创造多少财富,做多少事情,时间的价值是多么巨大呀!小朋友们,对你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时间是人类所拥有的全部财富。希望你们珍惜每一分钟,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才!

  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受到美的熏陶,体验时间的价值。

  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教学伊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 “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专家评析

  这节课,首先教师能抓住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组织教材、制定目标。教学目标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由猜谜导入,既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创设学生喜爱的情景,让学生感到,时间与我们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教学方法的采用,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同时注意德育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多媒体的使用,使原来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使学生很轻松地认识了钟面,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以及1小时等于60分等概念。

  第二,教师注意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产生探索知识的动机,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体验了用数学的乐趣。如,练习十五的第1题,通过配乐、画外音等,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第三,能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里,教师多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多次给他们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最后由配乐朗诵结束全课,巧妙地进行了德育渗透。

认识数学的教案8

  教学准备:

  乒乓球40个。钥匙4,硬币40个,地球仪1个,弹子若干,珠珠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引出主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东西,你们要不要玩一玩?

  二、 玩硬币

  1、(出示硬币)这是什么?(硬币)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先来玩玩硬币,玩好后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这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总结: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3、我们再一起玩把硬币立起来在桌子上转的方法,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象什么一样?

  三、 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我们现在来玩乒乓球,玩好后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谁愿意告诉老师刚才你是怎样玩乒乓球?教师总结: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

  四、 摸摸、看看

  1、 现在请小朋友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告诉我摸是去一样不一样(请幼儿触摸然后回答)

  2、 硬币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里手要圆起来才能抓得住的。

  3、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乒乓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请幼儿观察然后举手回答)

  4、 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教师展示请幼儿看)

  5、 原来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是球体(出现“球体”汉字)

  五、 找找

  1、 好现在老师给你们很多东西,请你们找找哪些是圆形,哪些是球体,找到后把它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2、 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3、 刚才小朋友在这些玩具中找到了很多球体,那些你们知道除了老师今天带的外,你们还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拿东西也是球体呢?

  六、 小小魔术师

  最后老师请每个小朋友做小小魔术师,把老师分给你的纸上这些圆形用蜡笔来变成球状物。

认识数学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难点:

  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关键:

  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数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

  一、填空。

  ⑴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⑵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

  ⑶1702030009是(10)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亿位)。

  ⑷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一千万)。

  ⑸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0030)。

  ⑹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8005?0000)。

  ⑺1个百万是(10)个十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万是一亿。

  ⑻在4和6之间填上(5)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

  ⑼30300030最高位上的3表示(3个千万),中间的3表示(3个十万),最后的3表示(3个十)。

  ⑽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515151)。

  ⑾591000是由(59)个(万)和(1000)个(一)组成。

  二、判断对错

  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

  ⑵4321>4320万

  ⑶9□000≈9万,□里最小填0。

  ⑷四万零五百写作:40000500

  ⑸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⑴13500000元=( )。

  A、135元 B、1350元 C、1350万 D、1350万元

  ⑵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 )个零。

  A、1 B、2 C、3 D、4

  ⑶一个数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是八位数。

  A、百万 B、十万 C、千万 D、亿

  ⑷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 )。

  A、207375 B、2070375 C、2073750

  ⑸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000的数是( )。

  A、19998 B、20003 C、21000

  第二关:细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一、在〇里填上“>”、“<”或“=”。

  567765〇576756 3560000〇356万

  二、按要求写数。

  90000000000吨=900亿吨 810000千克=81万千克

  三、求近似数。

  74380≈74万(四舍五入到万位)。

  1309998572≈13亿(四舍五入到亿位)。

  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讲评)

  一、根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

  (500000000)+(2000000)+(700000)=502700000

  (3000000)+(800000)+(9)=3800009

  二、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73210),最小的数是(10237),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70123),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32710)。

  三、用5、4、7和2个0组成五位数,使这个数:

  ⑴只读一个零:50047,50074,40057,40075,70045,70054

  ⑵读两个零:50407,40507,70405,50704,40705,70504

  ⑶一个零也不读:54700,45700,75400,57400,47500,74500

  作业:认真复习,明天考试。

  课后追记。

认识数学的教案10

  教学内容:时、分的认识,97页

  教学重点:钟面的认识,并认识钟面上的时刻,熟记1时=60分。

  教学难点:几时几分的读写

  教 具:实物钟、游戏卡片、多媒体课件、纸条、纸钟、口算纸

  学 具: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师: 小朋友们,这个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如果我们珍惜它,好好地利用它,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不珍惜它,让它从身边悄悄地溜走,那么,什么事都干不成,请猜一猜,这是什么?(生:是“时间”)

  师:很好,答案就是“时间”,他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但是,要掌握好时间,和时间交朋友,首先要认识它的单位,你们知道时间的单位有哪些吗?

  (生:时、分、秒)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兄弟,哥哥叫时,弟弟叫分(板:时分的认识,齐读)

  二、 新授

  A、认识钟面

  1、 师:在生活中有一位好朋友,能准确地告诉我们时间,猜一猜,它是谁?(钟表)

  (出示纸钟)

  师:你能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吗?(12个大格,小格,时针、分针、12个数字)

  2、 数大格和小格

  师: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几个大格?(12个)

  请跟着老师一起数,数的时候从12开始,1、2…。。12

  师:每个大格里面都有几个小格?(5个)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60个)我们一起来数一数,5个、10个、……。60个。

  3、 认识时针与分针

  B 认识1分、1时

  1、认识1分

  师:这又细又长的分针是怎样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想一想,分针走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长?

  (多媒体演示分针走动的动画)

  师:能做出手势表示分针走的方向吗?

  (让学生做出手势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符号 )

  这样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齐读。

  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长?(1分,贴出“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

  现在老师让大家听1分钟优美的音乐,感受1分钟到底有多长,请闭上眼睛。

  (放音乐)

  师:刚才,我们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了1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动动脑筋,在日常生活中,1分钟的时间除了可以听一段音乐,还可以干些什么事情呢?

  (生举例:看一段文字、画画、写字…………)

  师:大家的发言都非常精彩,原来在短短的1分钟里面,我们可以做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珍惜每1分钟的时间,从现在做起。

  2、认识1时

  师:分针是这样走的,时针又是怎样走的呢?请看

  (多媒体演示)

  师:时针走的方向和分针一样吗?(一样,也是顺时针方向)

  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多长?(1时,板,读)

  C、时分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分和1时,现在老师要考一考大家,请猜一猜,在钟面上,时针走的时候,分针会不会跟着走?(会)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多远?请你猜,请你……。(2-3个)

  师:要想知道正确的答案,请看:(教师出示实物钟)

  现在时针和分针都从12出发,请仔细观察,时针从12走到1,分针走了多远?(教师演示)

  师:现在时针和分针同时停止了,请告诉老师,刚才时针从12到1走了1大格,分针走了多远?(1圈,也就是60小格。)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小闹钟,先把时针和分针都拨到12,然后再拨动时针,观察时针走1大格,分针跟着走多远。)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时针走1大格,分针跟着走60小格,想一想,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几时?(1时)分针走60小格的时间是几分?(60分)

  刚才,时针和分针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虽然他们走的路程不同,但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也就是说,1时和60分的关系怎么样?(相同)

  (板:1时=60分)齐读后阅书。

  师:小朋友们通过仔细看,想和猜,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认识了时间单位“时”与“分”,还知道了时与分之间的关系,下面我带大家来认识钟面上的时刻。

  D、认识时刻

  1、认识整时

  (师拨动时针和分针,让时针指着1,分针指着12。)

  师: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时针指着1,分针指着12)

  我们说这时的时刻是1时。(齐读:1时)

  (师拨动时针和分针,让时针指着2,分针指着12)

  你知道这时的时刻是几时吗?(2时)

  (1)请你们说出钟面上的时间(教师拨出4时、8时……。)

  (2)请你拨出钟面上的整时。7时、5时……

  (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拨出,其余同学拿出小闹钟试拨)

  (3)教学整时的写法:1:00、 2:00……

  学生练写。

  2、认识几时几分

  (师拨动时针和分针,让时针指着2,分针指着6)

  师:现在时针指着几?(2)是几时?(2时)分针从12开始,走过了几小格?(30小格),是多少分?(30分)所以这时的时刻是多少?(2时30分,齐读 )

  (师拨出4时40分,让学生说出。,再拨出几个时刻,让学生抢答)

  (1)请学生用自己的小闹钟拨出几个时刻让同桌说出;然后老师在电脑出示几个钟面,让学生说出时刻;质疑;

  (2)请学生拨出同桌所说的时刻;然后老师说出几个时刻让学生拨出;质疑;

  (3)教学几时几分的写法,强调左边表示时,右边表示分,不够10分用0补写,让学生写出几个时刻;质疑。

  三、 练习

  1、提高性练习

  (1)什么时候,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会重合在一起?(让学生先试拨,再回答)

  (2)什么时候,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会成一直线?(让学生试拨,四人小组讨论再回答。)

  2、游戏:找朋友

  规则:5个学生手拿纸钟站讲台,轮流说:“我的朋友在哪里?”

  其余学生如果手上的卡片时间和他相同的,便站起来说:“在这里,( )时( )分”

  四:总结

  师:今天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学习新知识,你能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让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总结:希望学习了这课以后,我们都能遵守时间,掌握好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板书设计:

  读法 记法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 整时: 1时 1:00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 2时 2:00

  1时=60分 4时 4:00

  时 8:00

  几时几分: 2时30分 2:30

  4时40分 4:40

认识数学的教案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32--P33。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当中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2、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一个盆子,每个盆子里都放了以上的物品。)

  3、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喜欢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师出示多媒体,屏幕上有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镜等实物)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自由说)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学生抢着说)

  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符合小学生爱玩玩具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

  师: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师不停地转着,指导小组合作。)

  渗透分类思想,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不同。

  2、议一议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请小朋友们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咱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说得最好。

  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

  (二)、初步了解物体外形的特征

  1、评一评

  师:有的小组把以上物品分成了五类,即①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③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④积木块、魔方。⑤三棱镜;也有的组把这些物品分成了四类,即①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③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积木块、魔方。④三棱镜。大家有没有意见呀?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小组商量商量,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师肯定小朋友们的分法是对的。

  学生互评,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交流能力,为下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打基础。

  2、讲一讲

  (1)、为什么把“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为一类呢?

  ①请小朋友们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②师指出:我们给这样的物品起个名字,叫什么呢?学生发表意见后,师说,小朋友们说的名字很好听,老师也说一个名字行吗?“圆柱”,师用多媒体出示“圆柱”二字,并出示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2)、小朋友们把“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分为一类,为什么呢?

  ①请小朋友们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给予表扬。

  ②用同的方法给这一类物品起名字,并用多媒体出示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3)、小朋友们,我们为了给这些物品起名字,把“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积木块、魔方”分为一类好呢,还是分为两类好呢?小朋友们说说看。学生再一次交流,同意把它们分为两类。

  ①小朋友们准备给“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起什么名字?为什么呢?小组商量商量。

  ②学生交流后,师用多媒体出示名字和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③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

  学生经历“摸一摸、滚一滚、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各类物品的特征,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体现了《标准》的新理念。)

  3、小结: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四位新朋友,他们的名字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三、实践操作

  1、比一比

  ①请小朋友们每个人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说。

  ②组间交流,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③议一议。a。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为什么?;b。圆柱和球一样吗?为什么?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初步理解物体的本质特征,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搭一搭

  ①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桌子上的物品搭一种造型。

  师强调:小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么,然后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小组的同学们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②小组展示成果,并介绍各部分的名字。

  3、游戏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P33第2题。

  4、质疑:粉笔和削过的铅笔是圆柱吗?

  5、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哪些物体是圆柱,哪些物体是球吗?

  这一环节是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创新意识 和合作意识。这个活动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从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数学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量比较短、小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大的物体,还用厘米作单位,这就太麻烦了,这时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米”。

  说明: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米做单位。

  (1)出示米尺。

  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2)请学生将一米长的绳子去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

  (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

  A、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B、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

  C、说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D、学生齐读两遍。

  2、教学课本第53页“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

  (2)请学生用米尺去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长。

  (4)出示“试一试”第2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A、先请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是多少米。

  B、再请学生量一量,检查自己所估计的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请学生张开双臂,比划一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填写。

  (2)集体订正,对于有错的题目与实际事物相联系说明。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填写,提醒:看清单位名称。

  (2)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分小组分别完成下面的活动。

  (2)提醒注意测量的方法。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口答,并说明原因,

  (2)提问:如果这辆车高5米,能通过吗?为什么?如果一座桥高3米,而一艘轮船高4米,能顺利通过吗?为什么?

  四、总结

  今天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用双手比划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米做单位。

认识数学的教案13

  [教材分析]

  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厘米、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厘米、米的认识,厘米、米的关系及用厘米、米进行测量。教学重点是厘米、米的认识,难点是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厘米、米的认识,难点是建立长度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信息窗1——阿福做长袍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厘米的认识。

  [教具准备]挂图、尺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动画片,希望同学们仔细观察里边有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

  大家想知道原因吗?通过这节课学习就能明白其中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较小的长度单价“厘米”。(板书:厘米的认识)

  二观察探究

  1.学生观察直尺,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直尺,仔细观察,直尺上有些什么?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1)每个学生观察直尺,并汇报。(发现了数字,长短不同的线、cm)。

  (2)教师出示直尺,让学生充分认识直尺。(师板书:刻度线、刻度、厘米、0起点)

  同学充分认识了直尺,那你能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吗?

  (3)学生观察直尺,找出1厘米,并到黑板上演示。

  (4)教师总结:(同学们找的很好,像直尺上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同学们很聪明,从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那1厘米有多长呢,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5)学生观察尺子,并比划。(师导语: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像1厘米这样长的物体)生回答。教师展示准备好的1厘米的物体,如(小方格,枕尺,笔记本,图钉)

  同学们从直尺上很快就能找到1厘米,那你能找到2厘米吗?

  (6)学生观察,到上面演示找到2厘米,并画出。(多个同学演示),然后学生自己找5厘米、10厘米,并用手比划。

  2.估测物体长度

  导语:刚才同学们通过动脑,认识了厘米和几厘米,下面老师想测一测同学们的眼力。

  (1)教师出示5厘米的卡片,学生估测。

  (2)再一次估计15厘米长的纸条,引导学生测量。

  (3)测量物体长度(把物体的左端对着“0”刻度,物体的右端指着刻度就是几厘米)。

  三实际操作

  1.测量一拃

  导语:大家通过自主探究,总结出了测量物体长度方法,那大家想知道自己一拃有多长吗?

  (1)测量自己一拃,并汇报。

  同学们量出了自己的一拃,那你们想知道动画片中师傅和徒弟的一拃长吗?

  (2)认识师傅、徒弟的`一拃长,(导语:现在同学们知道故事中徒弟为什么把衣服做小了吗?)

  2.小蟋蟀能跳多远?填一填。

  3.测量自己的一步和一拃。

  4.下面哪些是线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信息窗2——阿福做长袍

  [教学内容]信息窗2、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米的认识。

  [教具准备]挂图、尺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去看看阿福的新衣做得怎样了?你能看图把后来发生的故事讲完吗?(学生交流)

  二新授

  1.仔细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同样是一件衣服,为什么师傅和徒弟量的不一样呢?

  2.先解决1米有多长?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

  (2)学生感受、比划1米的长度。

  (3)学生利用软尺量出1米的长度,观察是多少厘米。

  (4)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总结

  100厘米就是1米,1米=100厘米。

  4.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米?

  三小结

  第二课时

认识数学的教案14

  一、活动准备:

  1、将各色色纸剪成大大小小的圆,贴在磁铁黑板上。剪刀、糨糊、圆形贴纸、画纸、磁铁、彩色等。

  2、幼儿数学用书。

  二、活动过程

  (一)以讲《爱画画的波波的故事》的形式引起兴趣

  随着故事情节让幼儿猜猜波波画的是什么?“小猪波波画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圆,哥哥姐姐看了好久,不知道波波的圆圈是什么,就问波波:“你画的圆圈是什么呀?”波波说:“这个圆圈里有两只手,一只长,一只短,从早到晚绕着转。”哥哥说:“啊,我知道了,是时钟”,姐姐说:“那这个是什么?”波波说:“它下面还有一条长长的线,要抓好,才不会跑掉”。姐姐说:“喔,是气球”哥哥姐姐终于知道波波画什么了。波波又画了许多圆圈,连肚脐眼的圆都有呢?妈妈说:“ 波波真是个很棒的画家”。

  (二)运用操作法让幼儿拼图

  幼儿也当波波,用圆形色纸拼拼贴贴,看可以拼贴出什么造型。完成后请幼儿欣赏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用圆形拼贴出了什么。

  (三)带领幼儿打开《我的数学》第一页,启发幼儿观察画面内容,让幼儿给圆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说说图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

  (四)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

  三、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运用圆形创作造型。

  2、发展幼儿想象力及操作能力。

认识数学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和操作,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知道乘法算式的含义.

  2.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会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乘法算式.会正确地叙述乘法算式的`意义;还要会用学具摆出乘法算式的含义.

  3.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算式:4+6+9和2+2+2.

  (1)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2+2这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那么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板书).

  (2)数数看是几个2相加?(3个)

  2.出示算式:5+5+5+5.

  提问:这个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几个5相加?

  3.要求学生说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

  教师小结: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板书)

  4.设疑:2+2+2是3个2相加,那么4个2相加,怎样列式?5个2呢?50个2、100个2、1000个2相加呢?

  揭示:用加法列式,算式很长.

  5.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使这些很长的算式缩短.这个方法叫乘法(板书).

  教师出示教具加号“+”,然后向右旋转成乘号“×”,贴在黑板上.

  6.介绍乘号“×”及其写法.

  二、进行新课

  (一)教学2×3=6.

  1.出示小花图.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例5 桃子图 例6 4×3-2=

  一共有多少个桃?

  3+3+3+2=11 3×3+2=11

  (1)先出示2朵.提问:你们看,这是几朵小红花?(2朵)我们把2朵小红花看成一组.然后再出示2朵,又出示2朵.

  (2)提问:一共摆了几组小红花?(生:3组.)求一共有多少朵小红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板书:2+2+2=6)

  2.教学用乘法计算.

  (1)这道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生:相同加数是2.)写乘法算式时先写相同加数“2”,再写乘号“×”.

  (2)数数看这是几个2相加?(板书:3个2)乘号后面写“3”,这个3叫做“相同加数的个数”.(板书算式:2×3=6)

  3.教学读法.

  这个算式怎么读呢?(板书:读作2乘以3)教师带读,再要求齐读.

  4.巩固意义.

  提问:

  (1)2×3里的2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相同加数写在乘号的哪一边?

  (2)这个3怎么得来的?它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写在乘号的哪一边?

  (3)2×3表示几个几相加?

  (二)教学3×4=12.

  1.指导学生摆小正方形:竖着摆,每3个为一组,摆4组.

  2.提问:

  (1)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用加法算怎样列式?

  板书:3+3+3+3=12.

  (2)这个算式能写成乘法算式吗?写成乘法算式,乘号前面应先写几?乘号后面应写几?板书:3× 4 = 12

  (3)这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3)

  (三)教学4×5=20.

  1.投影出示:

  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用加法算,怎样列式?

  2.尝试:请小朋友试一试把这道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板书:□×□=□

  指名填写并讨论:乘号前面为什么写4?乘号后面为什么写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

  1.请同学们观察比较刚才我们写的三道加法算式和三道乘法算式,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每组里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

  2.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以后我们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要用乘法计算.(板书: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五).改写练习

  1.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

  4+4+4

  5+5+5+5+5

  2.讨论:8+8+8=3×8,对不对?应改怎样改正?

  3.将乘法算式改写成连加算式.

  3×8 8×3

  4.课前我们讲的50个2、100个2、1000个2,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

  5.算式4+6+9,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小结: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才能用乘法计算.

  (六)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3×4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相加.

  (2)4×3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相加.

  2.看演示图,叙述图意,再说出乘法算式.(用投影演示)

  (1)苹果图:有5个盘子,每个盘子放3个苹果.

  (2)苹果图:有3个盘子,每个盘子放5个苹果.

  (3)青蛙跳格图:第一回,每次跳5个格,跳3次.第二回,每次跳4个格,跳4次.(学生回答后,再问一问4×4前面的4表示什么,后面的4表示什么.)

  3.“送信”游戏.(详见探究活动)

  四、课堂作业

  1.看图先写加法算式,再写乘法算式.

  2.把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用线连起来.

  3+3+3+3 8×2

  9+9+9+9+9 3×4

  7+7+7 9×5

  8+8 7×3

  3.写出乘法算式,再用圆形纸片摆一摆.

  2个4连加; 4个2连加; 3个5连加; 5个3连加.

  五、质疑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1.凡是在加法算式中,每个加数都相同,就可以把这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认识数学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12-10

数学《0的认识》教案03-31

数学《10的认识》教案11-01

数学10的认识教案08-29

数学3的认识教案08-29

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08-29

数学:认识物体教案08-25

《认识蓝色数学》教案09-02

数学认识时钟的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