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实录优秀

时间:2024-09-29 10:37:02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月光曲教学实录优秀

月光曲教学实录优秀1

  课前交流

月光曲教学实录优秀

  师:穿了新校服了,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很精神

  生:很愉快

  师:校服的胸前有个图案,那是什么?

  生:学校的标志,校标。

  师:上面的图案代表什么?

  生(摇头)

  师:上面是两颗心的图形,代表我们老师的追求——追求和你们“心心相印”。我看我们今天的课堂上能不能心心相印?

  教学过程:

  师:今天,何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一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

  生读

  师:声音响亮、清楚

  师:《月光曲》是这篇课文的名字,也是贝多芬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的名字。把它当作乐曲的名字,再来读读。

  生读

  师:读得有旋律了,读得美了。音乐是美的东西。

  师:读这个名字,你猜猜《月光曲》是一首怎样的曲子?

  生:优美的曲子

  生:我觉得《月光曲》应该是一首恬静的曲子。

  生:应该是舒缓的曲子。

  师:读了《月光曲》这篇文章,又猜了曲子,现在你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听《月光曲》

  师:如果是音乐课,我一定先让你们听一听,可我们是语文课,语文课听音乐首先要从课文中听,从语言文字中听出音乐来,这叫语文能力。打开书,浏览课文,从哪儿能听出《月光曲》的旋律?

  生:我从第九小节听出来的?

  师:读第九小节,你从中听出了怎样的旋律?自由读

  生读

  师:你从中听到了《月光曲》刚开始是怎样的旋律?

  生:平和的

  生:优美的

  生:舒缓的

  师:你从哪儿听出来的?读出它的优美、舒缓。

  生读“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师:“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乌云。”你听出了《月光曲》有什么变化?

  生:旋律越来越高,有了变化

  师:再后来你听到了怎样的旋律?

  生:激越的

  生:高昂的《月光曲》

  生:激动人心的

  师:你从哪儿听到的?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可惜读错了一个字,听出来了么?读书应该字字入目。

  生:“一个连一个”读成了“一个连着一个”

  师:再读

  生齐读

  师:从第九小节听出了《月光曲》先是舒缓、恬静的,后来逐渐升高有了起伏,再后来变得高昂激越起来。我们把第九小节完整地读一读。谁来读一读,让我们听出旋律的变化。

  生读(很有感情)

  师:听出了旋律,听出了变化,听得对吗?让我们听一听真正的《月光曲》。“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咱们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静静地听。

  播放《月光曲》,介绍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

  师:我看到了有的同学笑了,为什么笑了?

  生:听到的跟我们猜的是一样的。

  师:说明我们都有一双音乐的眼睛,从文字当中就能听出音乐来!

  师:音乐的旋律是表达创作者的情感的,那么《月光曲》中包含了贝多芬怎样的情感?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创作过程中去。

  读第二小节,你听出了贝多芬怎样的心情?

  生读。

  师:你们划一划,你们听出了贝多芬怎样的心情?体会到了吗?

  生:我觉得心情很放松

  生:我认为他的心情很平静。

  师:除了轻松,除了平静还有什么?

  生:我觉得他很欣慰,因为有人正在弹他的曲子。

  师:你叫什么?

  生:我叫朱心成

  师:朱心成你真了不起。

  生:我还听出了他的高兴。

  生:我听出了他的愉悦。

  师:他当然要感到了欣慰和愉快。因为在这僻静的小镇上还有人弹他的曲子。带着愉快、欣慰,他走近了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有句俗语叫“弹琴知音,谈话知心”,读第三小节,你能知道他们的心吗?你们来读一读。

  生:我知道那个姑娘很想弹好这个曲子。

  师:你还听出了什么?

  生:这个姑娘特别想听听贝多芬弹曲子。

  师:你还听出了什么?

  生:听出了他无奈。

  生:听出了他的哥哥的难过,因为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

  师:你来读读。

  生:我还听出了姑娘的沮丧心情。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听不到

  生:我听出了姑娘矛盾的心情。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张洪民

  师:张洪民厉害,他从谈话中听出了姑娘矛盾的心情。为什么?

  生:姑娘很想听贝多芬演奏,但哥哥买不起门票,妹妹不想让哥哥难过,所以说是“随便说说罢了”。

  师:多懂事的姑娘啊!

  师:我们先谈到这儿。你猜猜屋外贝多芬听了他们的谈话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很想进去给他们弹。

  师:是的,贝多芬很同情他们,也很想进去给他们弹,于是他走了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生读:茅房里……

  师(打断):这个名字不好听,再读读

  生:茅屋里……

  师:这就对了。

  生:我认为贝多芬应该是非常感动,因为他听到了小路上有人弹他的曲子,后来看到这个姑娘眼睛瞎了,又这么爱好音乐,他肯定感动。

  师:他决定进去弹这首曲子,满足他们的愿望。可事情的结果是,他弹完了一首,又弹了一首,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来读读这三段。(大屏幕展示)

  师:有体会了吗?

  生:因为贝多芬发现这个姑娘是个懂音乐的姑娘。

  生:他听到了这个姑娘是他的知音。她听得很入神。

  师:听得入神,就是他的知音吗?

  生:她听出了这是贝多芬弹的。

  师:还从哪儿听出了姑娘就是贝多芬的知音。

  生:听出了他弹得还熟,感情多深哪,听出了这就是贝多芬,所以……

  师:一首曲子弹得熟不熟你能不能听出来?

  生:能。

  师:一首曲子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你能听出来吗?

  生摇头不语

  师:有句话叫知音难求,课前查阅了贝多芬的资料,了解贝多芬的性格吗?谁来说说?

  生:贝多芬是个心情沉闷的人

  生:不太有人愿意和他交往

  生:脾气很古怪,性子急

  师:贝多芬性格狂躁,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交朋友,没有人了解的心,但他在这儿,却遇到了懂得他音乐、懂得他情感的知音,他又何尝不是喜出望外、激动万分呢?让我们一起读。

  生读

  师范读第八小节。

  师:月光普照大地,沐浴一切,却照不进盲姑娘的心田;盲姑娘爱贝多芬的音乐,懂得他的.音乐中的情感,却很难欣赏到他的演奏;面对这知音,面对这如水的月光,此景此情触动了贝多芬的情思,触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和激情,这情思,这灵感,这激情由指端流露到琴键上——让我们再来听。

  (画面隐去,只有音乐,师生同赏)

  师:谁来在《月光曲》的伴奏下读读这一段文字(第九小节)。

  生读(非常有感情,学生鼓掌)

  师:读得真好,“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中“似的”读“shì”。

  师:英国有一句谚语叫“音乐是耳朵的眼睛”,开始我不明白,读了《月光曲》我懂了,《月光曲》给了盲姑娘的耳朵一双眼睛,一双心灵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她仿佛也看到了……”

  师:一首名曲就这样诞生了,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生读

  师:他飞奔回客店,把这首曲子记录了下来。你从“飞奔”中体会贝多芬怎样的心情?

  生:他很激动

  生:他很着急

  生:他很欣喜

  师:一种喜遇知音的欣喜,一种创作成功的激动,一种灵感闪现的激动。这就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这个传说最打动人的是什么?

  生读:(屏幕出示:贝多芬说: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人……)

  师:这个故事最打动人的就是:情感,是贝多芬对穷苦劳动人民真挚的情感。因为这个传说,我们听《月光曲》,听的是曲,体味的是情。像这类情感性的文章,我们就要这样一步步去读,一步步细细地品味!

  (屏幕出示: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月光曲教学实录优秀2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以及内容,并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爱。

  2、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2、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意境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走进文本

  师:刚才我们欣赏欣赏了伯牙的《高山流水》,它充满了我们东方的神韵。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支充满异国韵味的曲子——《月光曲》。

  师: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读得响亮。

  师:看到这个“曲”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师:他是我们的课文题目,也是一首夜曲,你再把他当作乐曲读一读师:你猜一猜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你最想干什么?

  师:同学们,语文课可不是音乐课,音乐的旋律要到文字中去听,轻 快速浏览,找一找月光曲的旋律。

  生:快速浏览,第九节。

  师:那是大海和月光的变化,没写直接《月光曲》呀?

  生:我觉得他是通过写兄妹俩的想象,来写出贝多芬弹的这首曲子非 常好。

  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这是兄妹俩的想象?-----“好像”

  师:真好!这种用心读文,抓住词语……的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

  生:皮鞋匠和盲姑娘是一边听着乐曲,一边联想到了这个景色,所以我认为他在从侧面来写这个《月光曲》。

  师:你说得真有道理,大概就是情由心造、境缘曲生呢?

  (课件出示:境缘曲生)大家来细细品品这个词语?

  师:谁来读一读描写哥哥产生联想的句子?(课件出示)

  师:哥哥的头脑中一共联想到了几个画面:(月亮初升 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师: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师:既然提到了境缘曲生这个词语,那你们来读一读,看看你听出了月光曲是怎样的旋律?

  师:孩子,你的这些感受是真实的,但很难说是深刻的.,这一段,张老师就教大家如何把课文读得深刻,好吗?

  师:我来猜想,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的、舒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联想,谁接着往下说?

  生:接着贝多芬的旋律是有力的,轻快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最后。(课件乐曲的旋律是------的,所以兄妹俩产生的联想是-----)

  生:贝多芬的旋律是高昂激荡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光照耀,波涛汹涌。(板书)

  师:这是咱们猜想的。师:读出来。

  生:“他好象面对……”

  师:你听出了怎样的变化?

  生:越来越高

  师:再后来你听出了怎样的月光曲。

  生:激越的……高亢的月光曲,……

  师:板书:旋律舒缓起伏激越

  你来读出高亢的月光曲。一起读,读出这种高昂的旋律。这是我们从文字中听出的旋律的变化。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生:个别读

  (这位同学为什么能读得这样好呢?是因为她进入了故事中去,如临其境,舒缓处就来它个舒缓,激昂处就还它个激昂)

  师:请同学们深情地朗读描写月光曲意境的段落,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在座的老师们听!

  师: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这样的吗?想不想听一听?

  师: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月光曲(师介绍第一第二第三乐章)问:为什么笑,猜对了吗?看来我们都有一双发现音乐的眼睛。这首能让我们的思想蹁跹起舞,灵魂自由飞翔的《月光曲》,它的作者就是----贝多芬。(课件介绍贝多芬以及名言)

  二、融入文本 体会经过

  (一)

  师:让我们牵着文字的手,一起去聆听月光曲背后的传说!(浏览课文1---3段) 思考: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板书:情感 悠闲

  2、读一读兄妹俩的对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师:有人说,弹琴知音,谈话知心,读他们的对话,体会他们的心情。 生1:姑娘很想弹好这首曲子。

  师:读读相关句子。指导读。

  生2:小女孩很想听贝多芬弹这首曲子。

  生3:姑娘很无奈,只听过几遍。

  生4:哥哥很难过,不能满足妹妹的愿望。

  师指导读出哥哥难过的心情。

  生5:姑娘很沮丧。

  生6:姑娘的心情很矛盾。

  师:他体会到矛盾的心情,你体会到了吗?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随便说说”

  师: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你们瞧,咱们读着读者不就把文章读深刻、读懂了吗?

  2、指导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对话。 (注意体现出穷兄妹俩不同的语气,盲姑娘与贝多芬的不同语气。例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时的渴望;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愧疚,盲姑娘懂事地安慰哥哥时的矛盾。)

  师:现在你就站在屋外,此刻听了兄妹俩的对话,你心中涌动着的那种感情叫做:同情(板书)

  (二)浏览课文的6----8段

  思考:贝多芬给盲姑娘弹了几次琴?弹奏的是什么曲子?谈得怎样?

  1、指名回答。2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这种感觉让所有的听者都生出同情而又深受感动。

  3、第一次弹奏的曲子是?谈得怎么样,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生:轻声读,师巡视指点。 生:因为姑娘听出是贝多芬。

  生:姑娘是他的知音。师:从哪里感受到姑娘是自己的知音?

  生:姑娘从音乐中能悟出贝多芬的情感。

  师:读读盲姑娘激动的句子。 生:齐读

  师:千金易得,知音难觅。 (课件出示)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

  生:齐读盲姑娘激动的句子。

  师:此时贝多芬产生的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为钟子期而弹的那种激情。(板书:激情)

  师:音乐在静静地流淌,月亮升起,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

  交流: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清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宁静)

  师:此时贝多芬眼前有景,心中有情,灵感早已汇集指间,演绎成了这千古流传的《月光曲》这不由让我们想到了“曲源境生 曲源情生”

  4、生:配乐深情朗读第九段

  师:这首曲子谈得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陶醉)

  师:在英国有句谚语:音乐是耳朵的眼睛,读了月光曲,就理解了, 贝多芬也给了盲姑娘一双眼睛。

  5、闭目静想。

  6、师:贝多芬这位平民音乐家也用时间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承诺,

  (读贝多芬的名言)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从“飞奔”感受到贝多芬怎样的心情?

  生1:着急。生2:十分欣喜 师:一种欣喜,一种激动。

  三、学习写法 体会妙处

  师: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听到的实在事物,哪是由实际事物产生的联想。分别用“~~”“——”标在书上。

  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章中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

  指导读: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是叙事,哪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师:这节课,我们以耳聆听、以目眺望、以心感受、读一段文、赏一首曲、悟一种情,每一个人都不禁被月光曲这个美丽的传说所深深地感动,这传说最打动人的是什么? 出示: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找一首贝多芬的曲子或你喜欢的其他曲子听一听,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情感    旋律

  愉快    舒服

  同情    起伏

  激越    感动

月光曲教学实录优秀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14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幽静、清幽、纯熟、霎时”等词语能够运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你们知道的钢琴曲《月光曲》吗?它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 7课《月光曲》。

  板书课题:17 月光曲德贝多芬

  2.学习后就知道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还可以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

  简介贝多芬的生平。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受。

  思考;1.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读音,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课文主要写什么?

  三、初学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按思考题思考。

  ①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①认读生字新词。

  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传说(zhuàn chuán )弹琴(dán tàn)朝着(chán zhào)

  3.指名接读课文,读后评议。

  4.课文主要写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但从这传说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5.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分两大段。每段(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钢琴曲一一《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第二段(第2一第10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第二段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6.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四、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想想这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

  (先总提,再具体介绍《月光曲》的谱写过程。)

  2.“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五、课堂作业。

  1.语文作业本第1、2题。

  2.比一比,再组词。

  券( ) 括( ) 育( ) 键( )

  卷( ) 恬( ) 盲( ) 健( )

  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完成作业第3、6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提出目标。

  1.我们已学过哪几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两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一种是把每个段落的大意连起来:另一种是回答课后习题中的几个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

  2.交代学习目标。

  (学习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还要继续学习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初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带着课后第1题3个问题默读第二段,找出回答各题的自然段,并自己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初步归纳主要内容。

  三、细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第2一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2—5自然段。

  思考:a.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写什么?b.划出贝多芬为盲姑娘弹钢琴曲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思考题,边读边理解句子意思。

  a.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了什么?理解“幽静”的意思。

  板书;听琴声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盲姑娘喜欢贝多芬的曲子,但弹的不熟练。)

  b.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盲姑娘真是“随便说说”的吗?他为什么要对哥哥这样说?

  板书:谈话

  (不是的.。“随便说说罢了”是盲姑娘对哥哥的劝慰。他怕哥哥因为家穷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而心里难过,所以这样说。其实她很想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这表明盲姑娘非常体谅哥哥的难处。)

  (3)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贝多芬了解到盲姑娘热爱音乐,渴望听到自己的演奏,而盲姑娘家庭贫困,她又那么懂事。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亲自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板书:弹

  (4)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2.学习第6一第8自然段。

  (1)默读6—8自然段。

  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划出贝多芬弹完一曲,为什么又弹一曲的句子。

  (2)边交流,边理解句子意思,

  a.他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纯熟”是什么意思?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熟,感情深,说明什么? “您,您……表达了盲姑娘怎样的感情?”

  (盲姑娘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热,感情深,说明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她从“纯熟”的演奏技巧中猜到演奏者就是贝多芬。)

  板书:第一首曲子

  b.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以后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

  板书:激动

  (3)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一曲?

  (贝多芬弹完一首,听了盲姑娘的话心里很激动,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于是决定即兴再为盲姑娘又弹一曲。)

  板书:第二首曲子

  (4)感情朗读5—7自然段。

  (5)第8自然段写出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

  理解“清幽”的意思。这一自然段先写了一个美丽清静的月夜,然后点出穷兄妹给了他创作的激情,贝多芬借助“清幽的月光”弹出了优美的乐曲。

  (6)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3.学习第9、10自然段。

  (1)课文的哪一部分描写了(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

  (2)轻声朗读第9、10自然段,划出兄妹俩被美妙琴声“陶醉”的词句,兄妹俩好像看到什么景象的句子。

  (3)讨论交流,理解“陶醉”、“恬静”意思。

  (兄妹俩被美妙琴声所“陶醉”的词句:“皮鞋匠静静的听着,”“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己离开了茅屋。”)

  (兄妹俩好像看到景象的句子:好像“面对大海……朝着岸边涌过来……”这也是写的《月光曲》的内容。仿佛“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浪汹涌的大海。”)这些句子都是兄妹俩的联想,从哪个词语来表明的? (好像、仿佛)

  这些联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由“优美的琴声,清幽的月光”引起的联想。)

  (4)有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个别读同桌互读,集体:读等形式,读后评议。

  (5)贝多芬是怎样把第二首曲子记下来的?

  (贝多芬即兴弹完第二首曲子心情十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下(月光曲》。)

  四、运用方法,总结课文。

  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2. 运用回答课后1题中的几个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以及《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还再一次运用回答课后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至于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我们下节课学习。

  五、课堂作业。

  1. 作业本第3、6题。

  2.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选词填空

  幽静恬静

  ①这个地方环境十分( ),所以星期天我常常喜欢一个人来这儿静静地看书。

  ②华姐性格( ),平时说话不多,就是笑,也是轻轻地。

  清幽清秀

  ①杏梅同学中等身材,梳着两根短辫,人长得十分( )。

  ②淡淡的月光柔柔地洒下来,这江边的小树林里,似乎比白天更( )了。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指名接读全文,读后评议。

  2.指导朗读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第2—5自然段应怎样读?

  (要读出兄妹俩个爱音乐,想听贝多芬的演奏,但又因为家庭贫困买不起入场券,哥哥心里难过,妹妹体谅哥,安慰哥哥这复杂的感情。)

  (2)第6—8自然段,重点读好盲姑娘,贝多芬的话,体会应怎样读?

  (自姑娘的话要读出愉快、赞美的语气。贝多芬的话充满激情,要读得热情、诚恳。)

  (3)第9自然段,重点描写《月光曲》的内容。应怎样读呢? (结合插图体会感情)

  (月亮初升,读得轻而舒缓,当读到“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时,要加快速度和力度。读到“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时,语气又转为平静。)

  听录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评议。

  三、指导背诵第9自然段

  1.谈谈怎样才能背得快? (谈谈背诵方法)

  2.运用理清写作思路背诵。

  (先写:皮鞋匠静静地听着”音乐;接着写皮鞋匠的还想象《月光曲》的内容:最后写“皮鞋匠看看他妹妹”,通过盲姑娘的神情想象《月光曲》的意思。)

  3.练习背诵,自我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四、总结全文。

  1.轻声有感情朗读。

  2.学习课文后,你觉得贝多芬是—位怎样的音乐家?

  板书:同情劳动人民

  五、课堂作业。

  1.作业本第l 5题。

  2。复述谱写《月光曲》传说的故事。(机动)

  3.布置课外阅读。(读语文选学读本第16课《马头琴的传说》)

月光曲教学实录优秀4

  [情景说明]

  《月光曲》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案例教学中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探究,尝试“读通――读懂――读好”的阅读全过程。从音乐的角度切入,拓宽语言文字理解的视野,使学生感受“研究朗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通过反复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居高临下抓住文章重点。从而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弹曲、谱曲、热爱劳动人民、深入贫苦群众的人格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发现)

  1、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

  2、师:今天,我们就从语文的角度对《月光曲》作进一步的研究。(板书课题)

  3、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畅。(提倡使用工具书)

  2、学生自由交流读后的感受。要求不受限制,畅说欲言。

  3、确定小组研究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读懂)

  1、学生自由读课文。(围绕选定的研究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可以在课本上圈画。)

  2、小组内交流课题的研究情况。(教师巡视,参与各小组的研究与交流。)

  3、小组展示研究结果:在各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并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形成人人积极参与、个个能够评判的浓厚学习氛围。

  (1)《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通过抓住贝多芬“夜晚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琴声”、“看到穷兄妹俩酷爱音乐”、“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等要点,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爱心,感悟抓住要点进行阅读探究的方法。

  (2)《月光曲》的曲调是怎样的?教师随机点拨:是通过什么途径体会到《月光曲》的曲调的?学生读“皮鞋匠的联想”部分,体会曲调“舒缓――明快――激昂”的变化,并试着读出这种变化。

  (3)《月光曲》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曲?引导学生根据前两个问题的研究,尝试归纳、总结出这一问题的'答案。

  四、感情朗读(读好)

  1、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再读给同学们听。(读后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集体评议读得怎么样。)

  2、同桌合作:一人读,另一名同学根据内容配上弹琴的动作,通过动作表现曲调“舒缓――明快――激昂”的变化过程。

  3、播放《月光曲》录音,论证曲调的理解,随乐曲进行朗读训练。

  4、试着背诵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扩展)

  1、听着美妙的琴声,你想到了什么?

  2、按照本课学到的研究阅读的方法,自己选取一篇文章阅读。

  [教学反思]

  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师生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老师由“教”,转变为“导”,学生由过去的“听”,转变为自主“学”,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在“读中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到《月光曲》的优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这篇教学案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通过自读、交流,给学生创设自主读书、自我展示、相互合作的机会。研究课题的发现与选定,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二、读中入境,自读感悟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美的意境,在读中感悟美的语言,以至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专家点评]

  本案例通过教学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对音乐进行深入、丰富的联想,感受音乐美,通过教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使学生对联想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月光曲教学实录优秀】相关文章:

《月光曲》教学实录03-14

窦桂梅《月光曲》教学实录03-14

【优秀】《回声》教学实录03-12

(优秀)颐和园教学实录03-17

语文《白杨》优秀教学实录12-18

《在山的那边》教学实录(优秀)03-15

《桂林山水》优秀教学实录03-09

《比尾巴》教学实录9篇(优秀)03-31

(优秀)《酸的和甜的》教学实录03-03

(优秀)《荷花》教学实录14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