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

时间:2024-09-23 22:56:06 林惜 古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精选11篇)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 1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目标3

  教学难点

  目标2

  课时安排:

  1

  教学准备

  1、PPT课件(生字卡片、古诗挂图)。

  2、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与生对话,导入古诗

  1、与学生对话,体会如果自己在外孤单心情。

  2、板书课文题目,理解课文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3、理解整个诗名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的读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

  5、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节奏应该是二二三拍。

  6、学生熟读。

  三、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给古诗加注释,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注释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那些非常难的词语,但是不要生硬的往里面套,只要明白诗人所写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即可。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2、不理解的地方,交流讨论,尝试解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意

  1、学生再读古诗,并且仔细看图,思考: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图画中的景象体现了那几句诗的意思?

  初步感知古诗,大致了解古诗意思

  2、(1)思考:在这样的夜晚,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

  人都是有感情的,出门在外就很容易想家、想亲人。也就是第二句“动客情”。

  (2)思考:动客情,动的是什么情?往后读。

  (3)这个时候诗人看着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到孩子们正在捉蟋蟀,肯定非常开心,诗人也替他们开心,可是,诗人这时不是在自己的家乡呀,这个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

  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

  得出结论:那么,“客情”第一个是:诗人的.思乡之情,第二个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4)理解再读,品味赏析

  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声调要缓慢些。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五、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4)小组比赛。

  六、拓展阅读,增加兴趣

  1、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

  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

  《泊船瓜州》(宋.王安石)

  3、背一背。

  七、作业。

  结束语:今天学习的这首诗,饱含思乡之情,秋天到了,出门在外,哪怕只是一砖一瓦都使人多么容易思念亲人呀!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词,如“促、深”等;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通过想象和讨论,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2.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能在朗读中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并引出古诗《夜书所见》。

  简要介绍诗人叶绍翁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生字的发音和诗句的停顿。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如“促、深”等,强调书写规范和发音准确。

  3. 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尝试理解诗意。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理解“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所描绘的深秋景象和诗人的孤独情感。

  通过讨论“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体会诗人的联想与猜测,以及内心的温暖与乡愁交织的情感。

  4. 品读赏析,感悟诗情

  教师配乐范读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深度。

  学生自由朗读,尝试将自己的.理解融入朗读中。

  指名展示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强调读出古诗的节奏感和语调变化。

  5. 背诵积累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反复诵读加深记忆。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背诵方法和感受。

  6.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搜集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或诗句,准备在下节课分享交流。

  四、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夜书所见》。

  2. 搜集至少两句描写秋天的古诗或诗句,准备分享。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 深化理解:深入理解诗句中的每一个意象,体会其背后的情感与意境。

  2. 情感共鸣: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3.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将古诗改编成现代文或小故事,培养创意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

  2. 难点:通过创意表达,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和古诗内容。

  引导学生回顾古诗中的关键意象和情感。

  2. 深度解读

  教师逐句深入解读古诗,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意象。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以及这样写表达了什么情感。

  3. 情感共鸣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诗人和诗中的儿童,通过对话和动作表演,感受诗人的孤独和儿童的快乐。

  情境模拟:通过音乐、灯光等手段营造秋夜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4. 创意表达

  鼓励学生将古诗改编成现代文或小故事,要求保留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并创作,然后分享展示。

  5.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强调学习古诗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继续热爱和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古诗的改编创作,并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2. 阅读并思考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或文章,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词,如“促、深”等;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情境创设、反复诵读等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能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秋天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与愁思,进而引出古诗《夜书所见》。

  板书课题,介绍诗人叶绍翁及其创作背景。

  2.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认读并书写生字,如“促、深”等。

  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中的生词和难句。

  3. 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结合诗句描述所见所闻,体会“萧萧”一词所营造的深秋氛围。

  探讨“动客情”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学习后两句诗,借助插图描述“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的画面,理解诗人的联想与猜测。

  4. 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停顿与节奏,学生模仿练习。

  鼓励学生自由朗读,展现个性化的朗读风格,并指名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配乐朗读,增强朗读的感染力,最后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搜集并分享其他描写秋天的诗句,丰富古诗词积累。

  布置作业:将《夜书所见》改写成一篇小短文,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情境创设、反复诵读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体会了诗人的思乡情感。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并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简短回顾秋天的特点,引出古诗《夜书所见》。

  2. 初读古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教师指导认读生字词,并简单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

  3. 品读赏析

  分句讲解古诗,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

  4. 朗读背诵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模仿练习。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齐读、分组读、个别读),加深印象。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并检查背诵情况。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在外作客时的感受。

  布置作业:搜集并阅读其他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了对学生朗读和背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通过品读赏析和拓展延伸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体会了诗人的思乡情感。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古诗中的美。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词,如“促、深”等;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讨论等方式,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能在朗读中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进而引出古诗《夜书所见》。

  简要介绍诗人叶绍翁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生字的发音和诗句的停顿。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如“促、深”等,强调书写规范和读音。

  3. 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结合诗句描述所见所闻,体会“萧萧”一词所营造的深秋氛围。

  探讨“动客情”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学习后两句诗,借助插图描述“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的画面,理解诗人的联想与猜测。

  4. 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停顿与节奏,学生模仿练习。

  鼓励学生自由朗读,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展现个性化的朗读风格。

  指导学生配乐朗读,增强朗读的感染力,并尝试背诵古诗。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搜集其他描写秋天的诗句或古诗,进行分享交流。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夜书所见》,准备下节课的分享展示。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讨论等多种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并体会了诗人的思乡情感。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精准掌握多音字“挑”的发音,规范书写“残、君”等汉字;能够读出古诗的节奏感与语调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等方法,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出古诗的节奏感与语调变化,并富有感情地朗诵及背诵全诗。

  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含义,生动描绘诗中景象,深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

  1.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背诵相关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导入新课:简述诗人背景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探索欲。

  2. 初读古诗,识字学词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生字的发音和多音字的处理。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强调书写规范和读音。

  3. 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结合诗句描述所见所闻,体会深秋氛围。

  深入探讨“动客情”的`含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学习后两句诗,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人的联想与猜测,体会其内心的温暖与乡愁交织的情感。

  4. 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配乐朗读:选择与古诗情感相符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

  个性朗读:鼓励学生自由朗读并展示个性化风格。

  背诵积累:通过反复诵读加深记忆并尝试背诵全诗。

  5. 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出示要写的生字进行认读巩固。

  教师范写并指导书写技巧,学生书空练习后独立书写。

  6. 课堂作业与拓展

  布置作业:搜集并整理其他描写秋天的诗句或古诗进行分享交流。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古诗或文章供学生课外阅读以拓宽视野。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温故知新、初读识字、品读赏析等多个环节的设计与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书写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叶绍翁的资料、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对话激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作客的经历和感受,进而引出诗人在外作客时的心情,导入新课《夜书所见》。

  板书课题,齐读题目,理解“书”在此处的意思为“写”。

  2.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生字的发音,借助工具书、插图、注释等方法理解诗意。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正确书写“促、深”等生字,注意笔顺和结构。

  3. 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结合诗句描述所见所闻,体会“潇潇”一词所营造的.深秋氛围。

  探讨“动客情”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借助插图,描述“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的画面,理解诗人的联想与猜测,体会其内心的温暖与乡愁交织的情感。

  4. 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停顿与节奏,学生模仿练习。

  鼓励学生自由朗读,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展现个性化的朗读风格。

  指导学生配乐朗读,增强朗读的感染力,然后全班齐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与情感深度。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反复诵读加深记忆。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准备在下节课分享交流。

  四、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思乡之情)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 9

  一、课时目标

  1. 字词掌握:精准掌握多音字“挑”的发音,规范书写“残、君”等6个汉字。

  2. 朗读能力:能够读出《夜书所见》的节奏感与语调变化,并富有感情地朗诵及背诵全诗。

  3. 诗意理解: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含义,生动描绘诗中景象,深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

  1. 能够读出《夜书所见》的节奏感与语调变化,并富有感情地朗诵及背诵全诗。

  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含义,生动描绘诗中景象,深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

  1.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齐声背诵《山行》与《赠刘景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简短回顾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如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等。

  导入新课:以轻柔的语气引导学生进入《夜书所见》的学习。

  2. 初读古诗,识字学词

  揭示课题,简述诗人背景,激发学生探索欲。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生字的发音,强调多音字“挑”的发音。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停顿与节奏,学生模仿练习。

  3. 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感悟前两句:观察插图,结合诗句描述所见所闻,体会深秋氛围和诗人情感。

  学习后两句:描述“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的画面,理解“知”字的含义和诗人的'联想。

  引导学生走入诗人角色,分享自己的感受,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4. 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配乐朗读:选择与古诗情感相符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

  个性朗读:鼓励学生自由朗读,展现个性化的朗读风格。

  背诵积累:指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反复诵读加深记忆。

  5. 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生字认读:出示要写的生字,指名认读。

  书写指导: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书空练习并独立书写。

  6. 课堂作业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准备分享交流。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词,如“促、深”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想象等方法,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思乡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并能在朗读中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古诗配乐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并提问:“秋天除了美景,还会引起人们怎样的情感?”从而引出古诗《夜书所见》。

  2. 了解诗人与题目

  介绍诗人叶绍翁及其创作背景。

  解读题目“夜书所见”的意思,即诗人在夜里写下自己所看到的情景。

  3.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生字的发音。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认读并书写关键生字。

  4. 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前两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结合诗句描述所见所闻,体会“萧萧”一词所营造的'深秋氛围,探讨“动客情”的深层含义。

  后两句:借助插图,描述“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的画面,讨论“知”字的含义,理解诗人的联想与猜测。

  5. 感悟诗情

  通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6. 背诵古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通过反复诵读加深记忆。

  7. 拓展延伸

  布置学生搜集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准备在下节课分享交流。

  五、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夜书所见》。

  搜集并阅读至少两首描写秋天的古诗。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 1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词,如“促、深”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想象等方法,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思乡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并能在朗读中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古诗配乐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创设

  通过播放一段与古诗情感相符的音乐或视频,将学生带入秋天的.夜晚,感受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2.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在异乡,看到这样的秋景,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出古诗《夜书所见》。

  3.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节奏和语调。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停顿和重音。

  4. 精读古诗,深入理解

  逐句解析: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情感探讨:重点探讨“动客情”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思念。

  5. 角色扮演

  鼓励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如诗人、儿童等,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6. 配乐朗诵

  选择与古诗情感相符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诵,增强感染力。

  7.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鼓励学生创作简短的诗句或散文。

  五、作业布置

  创作一首关于秋天的短诗或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

  搜集并整理关于思乡情感的古诗词或现代文学作品片段。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古诗夜书所见原文及翻译11-22

夜书所见古诗词翻译及原文11-09

所见古诗12-21

《夜书所见》阅读答案11-09

《夜书所见》诗句赏析09-19

所见古诗赏析02-16

《春夜喜雨》古诗06-24

《春夜喜雨》 古诗10-08

古诗春夜王安石03-05

枫桥夜泊的古诗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