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这篇课文的修辞手法

时间:2020-11-17 20:15:39 课文大全 我要投稿

春这篇课文的修辞手法

  导语:朱自清的散文《春》,正文共有632个字(不计标点),10个自然段,30句话,可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多得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春这篇课文的修辞手法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

  一切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拟人)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排比)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拟人)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排比)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回环、拟人)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连用)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拟人)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比喻连用、拟人)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比喻)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拟人)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比喻连用)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拟人)“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引用)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比喻)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比喻)(以上三句又构成排比形式)

  还有,在“春草图”里,以在草地上儿童的嬉戏来衬托春草的旺盛,揭示春草勃发给人带来的欢乐;在“春花图”里,以成千成百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来衬托桃、杏、梨花的争芳叶艳,揭示春花给人带来的希望。

  再有,叠词、省略的运用也很多。如“抖搂抖搂”(叠词)“〔你〕可别恼”(省略)等等。

  《春》是一篇诗画合璧的佳作,独具深邃隽永的艺术境界,作者在这么简短的篇幅里,修辞运用之多,堪称“修辞之最”。

  【附】《春》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一、文章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盼望着,盼望着”的反复吟咏,将那种渴望的心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也为全文定下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旋律。待到春天降临人间,作者则尽情地欣赏这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集中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绘出春的色彩。最后则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热情洋溢地颂扬了富有创造力的美好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绘春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有了粗笔勾勒的背景,作者开始用他那细致的笔触,工笔细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在这里作者一共绘出了五幅图。

  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色。这里有草的动态:“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旺盛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春花图,着力描写春花竞放。作者选择开花时节相仿而花色各异的桃、杏、梨作为描写对象,先用拟人写出它们的争相盛开,再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展开联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它们虽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样如火如霞如雪,却也明艳照人,别有一番情趣。

  春风图,着力描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微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和“各种花的香”,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呼朋引伴的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的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幅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一多二细。先说雨多、雨细,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然后顺着春雨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得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无一不带着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征。接着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撑起伞慢慢走着”,安宁、悠闲,或“披着蓑戴着笠”,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都描绘得出神入化。

  迎春图,着力写春早人勤。文章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然后作者巧妙地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比喻、拟人手法的有效运用

  本文使用了许多精彩动人的比喻和拟人,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作者感情有突出作用。

  比喻。如写花色鲜艳,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那火焰的炽烈气势,霞的轻柔艳丽,雪的高洁纯净,同时映入读者的脑际,给人以生活实感。写地上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不但写出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分别形容雨丝的紧密、闪光、细长,从不同的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她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她非常“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春天在盼望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拟人。如“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直接当作人来写,赋予春天以感情和生命,把无形的春天写得具体、生动。又如写“桃花、杏花、梨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将竞相开放的花儿写动写活,栩栩如生。

  三、写作特点

  这篇散文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首先,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作者凭借细致的观察,抓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如写春草,作者用“偷偷地”“钻”写它的形态,用“嫩嫩的”“绿绿的”写它的颜色,用“软绵绵的”写它给人的感觉,细腻贴切而又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回大地时春草勃发的长势、情态和它的“小”“嫩”“绿”“软”等主要特征。文章写春风、春雨也是这样。

  其次,诗情画意相融合。作者不是直接写自己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而是用抒情的画笔,赋予各种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如对花的描写,既写各种果树的花争相开放,又描绘地下盛开的野花,作者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于字里行间,内在的诗情和外在的景物和谐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文章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作者精心锤炼词语,比如写蜜蜂嗡嗡地“闹”,写花香在湿润的空气中“酝酿”,写鸟儿“卖弄”喉咙,写细雨在微风中“斜织”等等,含义丰富,形象生动。文章的句式也富于变化,在散语中大量使用对称或排比的短语或短句,既流畅又整齐。比如写春草一段,散语和韵语配合得非常好,再加上叠音词、口语词的使用,使得全段活泼、自然,充满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