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古诗词鉴赏

时间:2024-09-27 10:39:42 炜玲 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步诗古诗词鉴赏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步诗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步诗古诗词鉴赏

  七步诗

  曹植(三国·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 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 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 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 一首好诗。

  创作背景

  《七步诗》六句体最早载于《世说新语》,四句体最早见于《文选》李善注引《世说》。黄初元年(220)正月,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是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他在称帝后,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根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不过《世说新语》所记载的此诗本事则值得怀疑。作家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是后人虚构的。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文采过人,谢灵运、刘勰、王世贞等人对此多有赞扬之语,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作者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既是同胞兄弟为什么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这首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

  当然,这首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称赏。

  名家点评

  宋·佚名《漫叟诗话》:“曹子建七步诗,世传‘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一本云‘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其工拙浅深,必有以辨之者”。

  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子建乐府《怨歌行》比《七哀》多十二句,然《七哀》妍至雅洁,似胜《怨诗》。《七步诗》四句者,词意简完,然不若六句之有态。”

  近代·郭沫若《论曹植》:“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吗?”

  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封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赏爱,几乎被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失宠。其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是建安文学成就最高者,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现存诗歌九十余首。宋人辑有《曹子建集》,今又有《曹植集校注》。

  作品争议

  《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此诗不见于陈寿的《三国志》,也不见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最早记载此诗者,是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这首诗在传播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去曹植时代愈近,文献记载愈少。南朝刘宋时出现此诗,隋唐之前,曹植文集易得,对《七步诗》的真伪无异议。北宋时渐有争议。宋室南渡,《曹植集》散佚后,有人辑录《七步诗》入本集。此时《曹植集》刊刻和流传应有多个本子,现存最早的南宋孝宗年间江西大字刊本《曹子建文集》十卷本不载。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南宋宁宗时《曹子建集》十卷本刊有。

  明清时期,《七步诗》逐渐真假难辨。信其真者对《七步诗》多有赞许。明王世贞曰:“《煮豆》七步,《三都》十年,不妨兼美。”明正德舒贞刊本《陈思王集》收录此诗,云散见诸书,但未言出自何书;万历休阳程氏刊本收录四句诗。此时亦有诸多怀疑者,冯惟讷《古诗纪》自《世说》辑此诗,注云“本集不载,疑出附会”,并附录四句诗。冯氏所见《曹植集》未录此诗。张溥辑《陈思王集》从《世说》以六句诗作为正文,“又以四句者为附注”,亦云“本集不载”。清丁晏收罗曹植佚文,苦心校勘,编成《曹集诠评》,对待《七步诗》仍冯惟讷氏之说。

  近代以降,鲁迅、郭沫若、赵幼文、叶嘉莹诸先生疑其真,但从古至今论者多从政情、世情和人性角度作推论,未有详细考证者。诸家即使疑其为曹植所作,也多不认同《世说新语》所载本事。如叶嘉莹说:“我以为这个传闻并不可靠。因为以魏文帝这个人,从他的文章来看,从他的作风来看,他不会做这样的事。这还不是说他仁慈不仁慈,以他的智慧才略,就是要杀死曹植,也有别的办法,绝不会用这种笨办法。”

【七步诗古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06-22

《己亥杂诗》古诗词鉴赏10-26

桃花源诗古诗词鉴赏10-08

《己亥杂诗》古诗词鉴赏3篇12-05

如何鉴赏古诗词的副词性诗眼06-16

《七步诗》阅读答案06-07

木兰诗鉴赏11-25

李白的诗鉴赏03-31

曹植《七步诗 》郭沫若《反七步诗》对比阅读答案05-08

古诗《七步诗》的意思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