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王安石变法

时间:2024-06-25 18:52:03 诗琳 王安石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评价王安石变法

  上学期间,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评价王安石变法,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古代官史的评价:

  王安石变法导致北宋最终灭亡。

  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的干将蔡京、蔡卞,在徽宗时期继续推进变法,最后北宋亡国了。

  二、梁启超的评价

  梁启超专门为王安石作传,于1000年后全面推崇王安石,视其为一代完人。

  三、建国后的评价

  基本肯定的评价,即:王安石变法实现了其富国强兵,加强宋朝封建专制统治。

  四、近年来的评价

  高度赞扬其“三不足”精神: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仔细分析以上评价,我们会发现如下现象:

  1、古代官史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北宋亡国的元凶。

  作为徽宗的后人们,亡国的责任肯定不在徽宗,只能在奸臣身上找原因。于是,蔡京这个大奸臣就不得不来顶这个罪。蔡京是王安石选出来的,是王安石的得力干将,亡国之根必然在王安石这里。

  2、梁启超的评价,在于王安石的变法最终被老太后们终止了。

  这与维新变法何其相似?

  作为维新变法的核心人物,肯定王安石实际上是在肯定自己。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从古自今都是带有功利性的。

  人们是从自身的利益需要出发来评价历史人物,而不是从真正历史人物的特定历史条件出发来评价历史人物。

  因此,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我们很可能是被遮住了双眼。

  下面抛开历史评价,我们理性地分析一下:

  1、为什么会有奸臣?

  昏君时代才出奸臣。

  所谓的奸臣,在政治清明时,可能就是能臣良相。

  因此,北宋的灭亡,根子出在昏君身上,而不是在臣子身上。

  2、王安石的变法好不好?

  好经也会让歪嘴和尚给念歪了。司法光在《与王介甫书》中提到的:

  (1)本来帮助农民的青苗法,变成了官府向农民征收利息的工具。

  (2)本来用于平抑价格的市易法,变成了官府与民争利的工具。

  这一些可能都是真实的。

  官府的税收和财政收入增加了,但老百姓却被害惨了。

  3、蔡京的运气不好。

  徽宗时期,情况差不多的辽国并没有变法,也让金人给灭了。

  金国的太祖阿骨打,实在是个雄才大略的了不起人物。

  灭北宋时虽然阿骨打已不在了,其实还是用他的余威。以后,赵构的小朝庭实力实在差得远,却挺住了,强大的金国就是灭不了他了。实在是阿骨打的继任者们太平常、太普通。

  如果没有阿骨打,金人也许还是辽国的一个小部落。那样一来,徽宗与蔡京们再瞎折腾,估计也亡不了国。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王安石变法也许不象正史讲的那样可恶,但也不象近现代人们讲得那样了不起。

  王安石变法,不过是当时的统治者针对时弊采取的一些对策,时行时停。

  运气好时,亡不了国,吹他富国强兵也行,说他瞎折腾也对。即使什么不做,吃祖宗饭,怕也差不到哪里去。

  (神宗一上位,老臣富弼就建议神宗这个小伙子先按祖宗的法子搞20年再谈变法。可神宗这个小伙子感到为政艰难,就想变法。其实,即使国家强盛,一个小伙子敢接手国家,也很难的。在这一点上,富弼可能更有道理一些。)

  如果运气差一些,遇到了阿骨打这种雄才大略,即使不变法,以徽宗那水平,怕也得亡国。

  王安石变法典故

  历史典故:庆历新政失败以后,北宋的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他们有的享有免役特权,有的利用权势瞒产漏税,沉重的赋役都压到农民身上。再加上政府每年还要付给辽国和西夏大量银绢,也得由农民负担。各地常有农民起义发生。国家田赋收入没有保证,开支却越来越大。北宋政府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公元1067年,宋神宗赵顼(xū)即位。这一年,宋神宗才二十岁,很想有所作为。早在即位以前,他就听人讲到王安石,说这人很有才能。因此,他一登皇位,就想起了王安石,命王安石担任江宁(在今南京)府知府。没几个月,他又把王安石调到京城,担任翰林学士。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年轻时就爱好读书。他读书很认真,读过的书终身不忘。他的文章写得又快又好,诗词也写得不错。曾巩把他的文章送给欧阳修看,欧阳修非常赞赏。王安石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二十二岁那年考中进士,以后就在地方上做官。他在担任鄞县(yín,今浙江宁波)知县的时候,组织农民兴修水利,修筑堤岸,疏通河道;又在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把官府仓库里的存粮借给农民,让他们秋收以后加少量利息,归还官府,使农民少受地主豪绅的重利盘剥。这样做,农民得到了不少好处。

  王安石当了二十年地方官,做了不少对农民有利的事。宋仁宗把他调到京城,让他管理财政。这时,他向仁宗呈上了一篇上万字的奏疏,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可是,宋仁宗并不重视,把它搁起来了。

  王安石见朝廷没有改革的决心,再加上自己和执政大臣又意见不合,因此就在母亲去世时辞职回乡了。

  这一次,宋神宗命他去江宁府做官,他听说新皇帝年轻有为,就离开家乡,到江宁府上任。

  不久,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进京城。他到京以后,宋神宗就召见他,问他:"你认为要治理好国家,要从哪儿下手?"

  王安石毫不迟疑地说:"变风俗,立法度,这是当务之急。"

  宋神宗连连点头称是,并说:"希望你好好帮助我变革朝政。"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副宰相,第二年又任命他为宰相。当时,朝廷中的宰相和副宰相有好几个,有的年老怕事,有的反对变法。王安石知道,要跟这些人一起实行变法,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一担任副宰相,就经过神宗批准,马上建立了一个主持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并任用了一批新人。这个机构名义上是王安石和另一个官员两人掌管的,实际上都由王安石主持。

  宋神宗急着实行变法,条例司刚成立,第二个月就催问新法的制订情况。王安石赶快派人到各地察看农田水利和赋役等方面的情况,加紧制订新法,颁布天下。

【评价王安石变法】相关文章:

王安石变法感想04-11

《王安石变法》教案04-20

王安石变法说课稿04-19

解密王安石变法10-09

浅论王安石变法04-20

王安石变法的悲剧01-17

王安石变法的启示07-2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05-17

北宋王安石变法04-15

被“小人”毁掉的王安石变法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