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从军行其二》赏析

时间:2024-07-10 12:19:59 嘉璇 王昌龄 我要投稿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赏析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内容相关的七首诗形成连章,反映了复杂丰富的边塞生活。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原文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赏析

  此诗词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词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总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

  不,“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谁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词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既然强调别情之“旧”,那么,这乐曲是否太乏味呢?不,“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这是诗词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的。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诗词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词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词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诗词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此诗词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译文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

  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连绵起伏的长城。

  注释

  新声:新制的乐曲。

  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古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从军行·其二》,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掌握诗中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感受王昌龄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敬仰边关将士的情感,体会诗人对边关将士军旅生活的关注和赞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中描绘的画面和意境。

  难点: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边塞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边塞诗的意境。

  回顾旧知:复习王昌龄的其他边塞诗作品,如《从军行·其四》,引出《从军行·其二》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从军行·其二》,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教师范读:教师范读全诗,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三)精读品味

  理解诗意:

  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等。

  想象画面:

  学生根据诗句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中意境。

  体会情感:

  学生讨论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豪迈之情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来抒发情感。

  (四)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将《从军行·其二》与其他边塞诗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它们在主题、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我心中的边关”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边关将士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五)总结归纳

  回顾总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王昌龄《从军行·其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从军行·其二》,完成相关练习题和写作练习。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想象画面和描述意境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要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敬仰边关将士的情怀。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赏析】相关文章:

《从军行》其二王昌龄原文翻译及赏析11-08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11-04

从军行王昌龄其二情感03-22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译文07-27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翻译07-28

从军行其二王昌龄翻译03-10

从军行其二王昌龄鉴赏07-29

王昌龄的《从军行》赏析03-10

从军行王昌龄赏析03-21

王昌龄从军行赏析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