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学设计案例分享

时间:2023-04-19 01:37:10 一剪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剪梅》教学设计案例分享

  引言:《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小编分享的《一剪梅》教学设计案例,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一剪梅》教学设计案例分享

  一、 教材分析

  宋词是代表着宋代文学的成就和时代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宋词并列对举,各极其美,各臻其盛,闻名中外。学生通过吟诵宋词,感受中华文化瑰宝——宋词的千姿百态和万般魅力,丰富底蕴,提升修养,诗化生活,美化人生。

  这首词是婉约词宗李清照结婚后的作品。李清照的词别其一格,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把婉约词风格发扬光大,推向成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她的词中充满真情实感,她的忧愁中读出愤慨,她的感伤中读出倔强,她的婉约中有一种豪放风骨。她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鼓舞了千古后人。

  《一剪梅》是诗人婚后思念远方的丈夫的思想情感。本设计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扫除生字词障碍,初步了解文意的基础上,主要从介绍李清照生平经历入手,知人论世,然后欣赏品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伤春惜花、离愁难遣的内心世界,感悟易安体特有的风格。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李清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能做到知人论世,可以让学生自己下去搜集整理词人的情况。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词的魅力,还可以对比鉴赏关于愁得一些句子,对比鉴赏李清照的豪放词,深入理解特定时代风气和社会环境対词人创作的影响。

  三、学习目标:

  1、 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品悟作者的情感。

  2、 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增强热爱古典诗词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意象和意境美,品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增强热爱古典诗词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展示画面,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呢?李清照的《如梦令》,好,下面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词。

  我们记住了李清照,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丽,还因为她的才华横溢。每当我们回望宋词的天空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她的另一首词《一剪梅》。

  ㈡ 学习目标展示

  1、 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品悟作者的情感。

  2、 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增强热爱古典诗词的情感。

  ㈢ 正文解析

  a) 知人论世,走近作者(说一说)

  我们欣赏、吟咏古人诗词作品时,应该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走近作者,与她们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同学们你能说说你所了解的李清照吗?

  同学们踊跃回答,师补充: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资质聪明,博学多才,生性洒脱。前期生活十分幸福,然金兵入侵后,流落南方,琴瑟相合的丈夫病死。所以她的晚年生活十分凄苦,郁郁而终。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多写闺情相思,明快艳丽;南渡之后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痛入骨,词情黯淡。

  这首《一剪梅》写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词寄给了她的丈夫。

  b) 诵读——读准字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自读本词,读准字音。

  学生读完后,找一生读,注意正音。

  c) 美读——读出情感

  读了本词,你能找出这首词的词眼吗?“愁”,所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一种孤独寂寞,对丈夫的相思之情。

  请同学们再读本词,试着读出情感。

  学生读完后,我请几位同学有感情的诵读本词。

  几位学生配乐朗读,师评价:这位女生字音读的比较准,如果再读的慢一点,情感就更充沛了。这位男生读出了抑扬顿挫,但是豪放的意味有些浓了,试着再读柔一些,就更好了。

  下面老师试着范背一下这首词。

  学生鼓掌。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本词,试着读出节奏,读出抑扬。

  生齐读。

  d) 品读——读出感悟

  合作探究:找出来你最喜欢的句子,与同桌一起探讨。(可以从内容、结构、手法、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

  同学们讨论,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①红藕香残玉簟秋: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后人评价这七个字“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作者借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眼泪。“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③花自飘零水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

  ㈣ 拓展鉴赏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贺铸《青玉案》

  4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结束语: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李清照的愁情时,才发现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然而作为婉约派代表词人的李清照也不乏豪放词,《渔家傲·记梦》就是她的豪放词之一。

  六、布置作业:

  1、背默这首词(必做题)

  2、鉴赏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 · 记梦》(选做题)

  附: 渔家傲 · 记梦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七、 板书设计

  一剪梅

  李清照

  意 意

  象 藕 愁 舟 境

  美 簟 书 美

  花 雁

  水 月

  相思 寂寞

  八、教学反思

  新课标理念下,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对每一节课,都应有一种理性的思考,既不盲目跟风,又不固步自封,而是以老老实实的教学态度和踏踏实实的教学作风,丢掉花架式,练好真功夫,努力追求既创新又有效的教学境界,使激情和智慧在教室飞扬。俗话说教育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还要不断努力,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精彩。

  这堂课流程比较完整,生成的东西也很多,比我预期的结果要好,很可能是因为学生听过《一剪梅》这首词的流行歌曲版,比较熟悉歌词。如果一定要说自己的功劳的话,就在于点拨恰到好处;这堂的不足之处在于,时间太短,有些地方(如对词中“红藕香残”“月满西楼”等意象)没能充分展开。

  下课以后,我仍觉得意犹未尽,放下电脑,打开书,重读了这首词,又回顾了学生的发言。学生一眼就喜欢上了“花自飘零水自流”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除了整首词的意境很美之外,我也很喜欢这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在办公室来回走了几步,打开门和窗,觉得整个楼道空荡荡的,整座教学楼空荡荡的,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占据整个教学楼。思及此,灵光一现,“自”字让我心头一动,从脑海中飘然而出。于是我写下如下文字。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花自飘零水自流”这句话的魅力不仅在于“飘零”,更在于两个“自”字。花随水流,本来是自然现象,“飘零”二字融愁情入自然之景,两个“自”字更加明晰和深化了愁情。“花之飘零”与“水之流动”似乎两不相干,实则彼此一体,无法分开。两个“自”字拉开了花和水的距离,即景抒情,又兼比兴,和“一种相思,两处乡愁”具有相同的结构,意蕴可互相生发。分离之苦,如同无形的上帝,亚当夏娃本应互相扶持,共同消解上帝的惩罚,而事实是,李清照和赵明诚人在两地,各自漂泊,唯有分流水落花于两方以喻相思之苦。“自”字有孤独之情,有分离之意,这大概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无独有偶,喜欢用“自”字的人不止易安居士一人。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个专题中,这个字就出现了很多次:

  塞上长城空自许(陆游《书愤》),“自许”有一厢情愿的遗憾;

  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自春色”有无人欣赏的落寞;

  各自东西南北流,酌酒以自宽(鲍照《拟行路难》),“各自”有种让人乏力的宿命感,“自宽”有愤懑难解的自怜。

  这些句子当中“自”字的运用,各有其意,各抒其情,各具魅力。但相比较而言,以上诸句都未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唯有易安居士“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入乎景内出乎其外,能以“奴仆命风月”,又能“与花草共忧乐”。

【《一剪梅》教学设计案例分享】相关文章:

《一剪梅》教学设计11-04

《一剪梅》教学设计3篇11-04

《观潮》教学设计分享(精选14篇)11-04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案例(精选9篇)08-15

《一剪梅》教案设计(通用10篇)11-04

《寓言》教学案例04-04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案例05-15

李清照的《一剪梅》06-16

《一剪梅》试题05-11

一剪梅李清照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