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毁灭评课稿

时间:2024-10-10 13:29:48 宜欢 圆明园的毁灭 我要投稿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精选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评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明园毁灭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精选15篇)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 1

  听了吴xx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吴老师幽默的语言,亲切的态度,渊博的知识,耐心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

  一、吴老师的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她告诉学生我们要来一次奇异的穿越之旅,只有上课用心的孩子才能穿越去又穿越回来。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对这节课有了很大的期待,而且使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有了很明确的目标,上课要用心,回答问题要积极。

  二、吴老师出示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图片做对比,更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切入点很准,给了学生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不仅局限于书本,还通过图片更深入地了解。

  三、小组学习要求明确,人文性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后,让学生分小组探索“学习三、四段,画出体现圆明园价值的句子。读一读,再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体会。”

  四、课件制作精美,出示时机巧妙。尤其是教师边讲解课件一边变化这段,特别吸引人。课件中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的文章的出示加上教师的适时讲解,更让我们对圆明园着迷,同时为下文英法联军的破坏行为更加憎恨。

  五、教师幽默感很强。整节课延长了一段时间,吴老师说是因为大家表现的不够积极,让我们的穿越之旅进行了这么久。使学生对自己整节课的表现进行了反思,特别巧妙。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 2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优秀的传统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学完这篇课文后,作如下反思:

  一、借助多媒体课件,结合书面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而144年前的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即使在当时也没有多少人亲眼见过。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辉煌,光靠书上优美的语言文字描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多媒体课件,生动再现当年的样子,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辉煌到毁灭,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我先引导孩子探究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再引导孩子感受圆明园的毁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圆明园真的太美了,它美到极点,学生情至极点,为下文“被毁”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场,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这时我还设计了火烧圆明园被毁后废墟的场面,前后一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万园之园顷刻间化为一片灰烬的无奈,让学生在一种至恶至丑的情境中产生强烈震动,迅速投入到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体会强盗们的贪婪、疯狂,真正了解到“国弱被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到极点。

  学生思想上形成强烈的反差,心理上产生极大的不平衡,怒火中生,愤言不止。让我感动的是学生的发言,他们虽小,但他们已清醒地认识到“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认识到了他们这一代肩挑重担,必须发奋学习,保卫祖国,决不让列强再踏进国土一步,要让庄严的五星红旗永远高高地飘扬。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 3

  今天,我聆听了陈xx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觉得陈老师将这节课发挥的淋漓尽致。

  1、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陈老师主要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同时又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段时,适时补充了雨果的文字资料,学生读后对英法联军的暴行恨之入骨,同时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了他们好好学习,使祖国更强盛地愿望。陈老师讲解“众星拱月”一词,在课件中以图示词的.手法展示,不仅理解了词语,还对圆明园布局有了大致的了解,由部分到整体,由抽象到形象。

  2、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先抓住重点语句和词语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再让学生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痛恨侵略者的暴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从而化难为易,实现教学目标。

  3、读中感悟,以写促读。陈老师在教学中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读:个读,引读,齐读,默读等,更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生情,以写促读。

  不足之处:学生由于没有亲眼所见火烧圆明园的场景,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如果陈老师能够运用火烧圆明园的电影视频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将能更好的渲染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

  以上就是我的几点看法,非常感谢陈老师的这节课,希望能给以后的我多一些提示。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怎样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呢?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朱老师采用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上交流资料的形式进行教学,堂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方面,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开辟了语文学习的新课堂。

  一、准备充分。

  《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老师要求学生搜集较多的资料。但是从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在老师的布置下,学生完成的很好,准备的很充分。在教学课文第2、3、4自然段时,展出了“殿堂”、“亭台楼阁”、“山乡村野”、“买卖街”等许许多多课文中所讲到的圆明园里有的东西,可谓资料齐全。我想,做到这么充分,朱老师在课前肯定花了很多功夫对学生进行了指导,安排他们做好收集工作。那么,去收集资料的同学肯定得到了一次全新的锻炼,体验了和生活紧密相联的'语文学习活动。

  二、运用到位。

  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体验了和实践相联的语文学习方法,从中得到了锻炼,促进和帮助了对课文的学习。但是资料找来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运用好这些资料。不用,会打击学习收集资料来帮助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用得不好,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朱老师把学生收集来的资料和现代的电教仪器有效的结合起来,根据讲课的进度,适时的展示这些资料,帮助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想,收集资料的目的不单是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让这些资料为我们的教学有效的服务。朱老师的课紧紧围绕着研究的主题,并对研究主题中运用资料的这一步完成地较为成功。那么我相信,学生对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积极性会更高,这一方面的能力也持续地得到他们自觉地锻炼。

  朱老师的课中还有很多亮点,如读写结合、情境表演……听了朱老师的课,真是受益匪浅。他真是我们中老年教师中的楷模,是我学习的榜样。向他学习,向他致敬!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 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刚才,我听了吴红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这堂课,深有感触。吴老师那亲切的语言、自然平等的教态,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个人认为吴老师这堂课的成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教学中,吴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材选编的意图,完全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准确合理。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吴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快速浏览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受到圆明园被侵略者毁灭了,再引导理解重点词:抢、毁、烧、凡是、统统等词之后齐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侵略者的贪婪与野蛮。接着,让学生观看毁灭的录象,把学生感知的画面生动、直观、形象地再现出来,让学生的内心受到最强烈的震憾,迅速点燃他们心中对侵略者的贪婪和野蛮的仇恨之火,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表达出此时的心声,真切感人,易达到高潮,引起共鸣。最后通过朗读,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珍视独特的阅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初读课文后的质疑问难,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在观看了风格各异的建筑物课件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来想象,自由表达出来。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五、 运用CAL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CAL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吴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CAL,如: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圆明园被毁灭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CAL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由于我们都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轨阶段,所以,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这在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值得改进。

  总之,吴老师这堂课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教态自然、语言规范、板书工整、读说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注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个人认为是一堂较成功的课例。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 6

  高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这堂课整体来看是成功的。我觉得它贴近新课高,教学过高中,老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课堂上,老师常用“你的看法是怎样的?”“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读?”“如果在圆明园里漫步,你会是什么感觉?”“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等等这样的语言,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老师的这堂课在教学环节上设计得非常巧妙、新颖,多媒体运用得也非常恰当。她并不是按以往先讲“辉煌”再说“毁灭”的教学高序来走,而是在课前让学生充分阅读课外书籍,查阅、收集资料,了解从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所经历的时间及圆明园大大小小景点的数量,使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真正价值。然后再以播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片段直接导入新课,使学生直面毁灭,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精神上的震撼,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悲痛、痛惜等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接着在理解“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了“阶梯式”的提问:“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让学生充分感受“三天三夜”之长,再让学生想象: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烧掉一个建筑只用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在347公顷的圆明园内大火同时燃烧三天三夜会烧掉多少东西?这个部分,老师用自己充满感情的语言以及配合播放的无声录像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与深深的撞击。当时的课堂可以说是鸦雀无声,但是给我的感觉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学习完“毁灭”,然后学习“辉煌”部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指导学生一次次地朗读,让学生的情感在爱与恨的跌宕中进一步得以升华。

  在课堂总结的时候,面对出示才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画面,教师叙述了雨果的'诗歌片段,然后问学生:“金碧辉煌的殿堂——”学生回答:“没有了。”这时老师慢慢擦去了这部分的板书,接着随着老师的追问和学生的回答,一一把板书擦去,只留下一片空白。这样流动的板书,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更激起学生心中的愤恨,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痕。此时,再去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可谓是“水到渠自成”,把“语文”“人文”“训练”糅合得浑然一体。

  当然,这堂课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我感觉教师准备得十分充分,语言也富有激情,上得比较投入,但是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究其原因,就是课堂上没能让学生更多的与文本接触,学生读得不够多,再加上本课的时代背景离学生较远,学生难以入情入境。以往,我也遇到过的问题,看来,怎样利用课堂中的40分钟,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是我们今后努力的共同目标。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 7

  今天,我听了实验小学黄建国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求通过朗读、学习,想象曾经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纵观整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过渡自然、巧妙

  上课伊始,黄老师用充满磁性的声音给孩子们简单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然后用一句“就在1860年10月19日,在北京城的上空,烟云笼罩,那时正发生着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震惊的事情。孩子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接着,黄老师让孩子们在文中找出评论这次事件的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并重点品析“毁灭”和“不可估量”这两个词,从一上课,就把那种愤怒的种子悄悄地埋在孩子们的心里。

  二、课堂媒介的使用恰到好处

  黄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介绍“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2至4自然段)。在设计这部分的讲读内容时,他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通过播放圆明园的视频,配上深情的解说,帮助孩子们充分地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我认为,课堂上,主观的朗读与课件直观的音像图片资料双管齐下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只有充分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才会激起孩子们的震撼力与感染力。因此当同学们发出声声由衷的赞叹时,再顺势导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这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起愤怒,燃起爱国之焰

  “爱之深,恨之切”,由于前面充分的学习与体验,为学习最后一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黄老师再一次播放视频,让孩子们看看当时的英法联军是怎样把圆明园毁灭的,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英法联军的愤怒与痛恨,和对当时国力软弱乏力的无奈与痛心。看完视频,还马上让孩子们谈谈此时心中的感受,把愤怒之情推上高潮。这时的孩子们个个都心怀怒气,有很多的话想表达,这时,黄老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面对着圆明园这些断壁残垣,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既激发情感,又不忘落实写的训练。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动人心魄、荡气回肠的语文课,课虽结束,但留给我很多很多的思考。在这节课中,我似乎随黄老师穿越时空,畅游于昔日辉煌的皇家禁地圆明园,又似乎一下子让我经历了圆明园毁灭的整个过程。这一前一后的强烈对比让我真切地体会到只有国家富饶,国力强盛,才能够让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这沉重、屈辱的一笔永远成为历史。我走出教室,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不由在心里升腾,它化作一缕缕绵绵的思绪,飘向广阔、浩渺的历史时空……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 8

  日前,我听了吴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上,晓丹老师的讲解和多媒体的短片播放,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心灵的震撼。

  听吴老师的课,总是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简洁明快的条理,一板一眼的引导语言,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吴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如在这节课中, 吴老师抓住了圆明园的'毁灭前的辉煌和毁灭后愤慨两个要点带动学生感情,使他们对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损失感受的更深。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蓄起满腔的情感波澜。

  在一上课,她在“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这一环节中,由一张圆明园的照片开始,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阅读课文介绍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的部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明园的美。柱森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

  2、追忆昔日辉煌景观,抒发曾经的自豪之情

  在这部分里, 吴老师仅设置了三个问题和大量的视频短片儿引导学生在读和看中学生感悟到了圆明园之大、之美,也充分地体会到了自豪的情感。她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3、引发强烈的内心震撼,宣泄喷涌而出的情感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这一部分, 吴老师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五自然段,通过对“强盗们”抢东西的几个动词的理解,和展示的好多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被其他国家的博物馆收藏的图片,阅读和视觉的震撼,帮助他们更加透彻地了解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和无耻嘴脸,骄傲与悲愤强烈的情感反差,表大了学生对圆明园的深沉的爱。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 9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与惨遭侵略者毁灭景象的课文,通过这篇文章,学生能够了解到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行径的仇恨。以下是对这堂课的评课内容: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旨在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毁灭的经过,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紧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句,通过反复朗读和深入解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对祖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巨大损失。同时,教师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即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段历史。

  二、教学方法多样,效果显著

  在这堂课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图片展示、视频播放、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得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的展示,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圆明园的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而通过朗读和小组讨论,学生则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教育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这堂课中,教师非常注重情感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章内容和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次强调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圆明园对于祖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通过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和清政府的无能,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愤怒和仇恨。这些情感教育的到位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四、板书设计合理,条理清晰

  在这堂课中,教师的板书设计非常合理,条理清晰,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教师通过板书将文章的重点内容和关键词汇进行整理和归纳,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文章的脉络和主旨。同时,教师也通过板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 10

  一、教学设计与目标定位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妥当,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师能够紧扣教材选编意图,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这样的目标设定符合新大纲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感贯穿,激发共鸣:

  教师以情感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将学生感染,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圆明园的美得心醉和毁得心碎。

  通过引导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再过渡到毁灭的部分,让学生体验由爱生恨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的愤怒和痛惜之情。

  多媒体辅助,直观感受:

  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毁灭后的残垣断壁,形成鲜明的对比,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

  播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片段,让学生仿佛亲历了圆明园的毁灭过程,更加深刻地理解侵略者的罪行和圆明园的损失。

  读中感悟,提升能力:

  教师注重以读为本,采用自由读、老师引读、学生接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思、读中有所悟。

  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和想象,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亮点与特色

  情感激发与价值观引导:

  教师能够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出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对圆明园的痛惜之情。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圆明园毁灭的历史原因和后果,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注重细节与拓展延伸: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细节的处理,如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和想象,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

  板书设计与教学氛围:

  教师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激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建议与反思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指导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加强读写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优化教学环节:

  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使课堂更加紧凑和高效。例如,在导入环节可以更加简洁明了地引出课题;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综上所述,《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亮点与特色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并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和感染。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 11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情感教育价值的课文。在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成功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了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毁灭的经过,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首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引用法国作家雨果的话,巧妙地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象和毁灭后的惨状,使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毁灭所带来的巨大损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速读课文、找出关键句子和过渡句,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同时,教师还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后果,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情感教育方面,教师做得尤为出色。通过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和展示流失的'文物图片,教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愤怒和惋惜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了圆明园毁灭所带来的文化损失和民族耻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此外,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和想象圆明园昔日的景象等活动,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想象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多样、效果显著。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有效的互动方式,成功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引导学生想象圆明园昔日的景象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描绘出圆明园的美丽和壮观。此外,在情感教育方面,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圆明园毁灭所带来的历史教训和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它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同时,这节课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 12

  本节课,教师以清晰的教学思路、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深刻的教学情感,成功地引导学生走进了圆明园的历史,感受到了它的辉煌与毁灭,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首先,教师在教学准备上做得非常充分。通过自制多媒体课件,搜集了大量的图片、文字和音像资料,这些资料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特别是在展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时,那些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解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梦幻般的.园林之中,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谈话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问题。特别是在学习圆明园的辉煌过去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速度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对圆明园价值高度概括的句子,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深入理解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珍贵文物等方面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情感教学方面,教师更是做得非常出色。通过配乐朗读、观看视频等手段,教师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悲壮、愤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深刻的体验。特别是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通过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让学生亲眼目睹了那段屈辱的历史,感受到了侵略者的残暴和清政府的无能。这种直观、感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了写法的引导。通过提问“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只用了一个段落讲述圆明园的毁灭?”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写法,让学生明白了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和效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语文课。教师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情感教学和写法引导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了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同时,这节课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范例,让我们看到了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 13

  本课《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评价: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德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紧围绕这些目标展开教学,特别是突出了教学重点,即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教学难点也得到了很好的处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效果显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等,这些方法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特别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展示圆明园的图片、视频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毁灭的'惨痛教训。同时,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环节紧凑,师生互动良好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安排得非常紧凑,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课,再到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过渡自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同时,教师还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鼓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情感教育到位,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本节课的情感教育非常到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毁灭的经过,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次强调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通过展示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和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激发了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五、建议与改进

  虽然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显著,但仍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引导学生想象圆明园的美景时,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历史。此外,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非常成功,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情感教育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希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发扬优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 14

  本节课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法,成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毁灭的悲惨历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以下是对本节课的具体评价: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旨在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领悟文章表达的特点,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紧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句和重点段落,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思考和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多样,效果显著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通过出示图片、播放视频、配乐朗读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之中。同时,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教育到位,激发爱国情感

  本节课在情感教育方面也做得非常到位。教师通过讲述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毁灭过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我们应该怎么做?”等问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团结对于保护文化遗产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通过配乐朗读、观看视频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环节紧凑有序。教师从导入新课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建议与改进

  虽然本节课在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引导学生想象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时,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圆明园的独特魅力。此外,在情感教育方面,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情感教育、教学思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会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 15

  今天,我们共同聆听了XX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求通过朗读、学习,想象曾经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纵观整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老师在教学中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的特点,采用自由读、老师引读、学生接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思、读中有所悟、读中有所感。

  四、情感贯穿,激发爱国情感

  老师以情感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通过播放圆明园的视频、展示珍贵文物的图片、反复诵读重点段落等方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如今的残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在课堂的结尾部分,老师还通过配乐朗诵和展示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图片,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动人心魄、荡气回肠的语文课。老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教学方法,成功地引导学生走进了课文的世界,感受到了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所带来的震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我认为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语文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相关文章: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11-16

《圆明园毁灭》评课稿11-20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06-20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02-05

圆明园的毁灭的评课稿02-13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05-27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推荐]07-17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精华)07-18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优】08-02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热门)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