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列车上》

时间:2024-03-20 14:15:47 宜欢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阅读答案《列车上》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阅读答案《列车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阅读答案《列车上》

  阅读答案《列车上》 1

  列车上

  ①前两天我坐火车出差,一路看着窗外荒凉的冬日风景,听着咣当咣当的车轮声,实在是无聊透顶。我想找个同行的旅客,聊聊天,打发时间。

  ②首先把目光落在了对面的小伙子身上,年龄相仿,应该有共同语言。我正在考虑用什么话来开头,只见那小伙子打开随身带的电脑包,取出笔记本,放在腿上开始上网。于是耳朵里传来了QQ的提示音,原来人家有人聊天。

  ③左边是个美女,一直侧脸向窗外看着,虽然咱不贪图什么艳遇,但是如果有一个佳人旅途相伴,聊聊天,也是很不错的。我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清了清嗓子,用尽量绅士一些的语调说:“你好,是不是没来过这里,见你一直在欣赏外面的景色啊?”话音落下,美女却丝毫没有反应。仔细一瞧,人家秀发遮掩的耳朵里耷拉下一条黑线来,原来在静静地听音乐,把整个车厢里的人都排斥在外。

  ④我灰头土脸地苦笑一下,扭头看斜对面的那个大爷。大爷穿着非常朴素,慈祥的面容,一看就是个实在人,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大爷似乎觉察到我的目光一直盯着他,马上把手提包抱在怀里,把头埋下去,身子向我相反的方向扭了扭。我颇为尴尬,使劲咽了一口唾沫,站起身来。

  ⑤我穿过车厢,走到了两节车厢的接头处。看见一个中年人在那里抽烟。我凑过去,掏出一支烟来,赔着笑说:“车厢晨禁止抽烟,憋坏了,也过来抽一口。大哥,借个火。”中年人犹豫了一下,掏出打火机递过来。我在火车的晃荡中把烟点着,吸了一口,把打火机还给他,说:“谢谢啊,大哥这是去哪?”

  ⑥中年人把还剩下一大截的烟掐灭,说了声:“你接着抽,我回座位了。”

  ⑦我正呆 滞在那里,一个八九岁的阳光男孩出现在眼前,“叔叔,请问您,高大笔直的树就是白杨树吗?”

  1.第①段画线部分的作用是。(3分)

  2.细读第②—⑥段,“我”想与人聊天却四次未能如愿 ,请把“我”遇挫后的“反应”填写在下列横线上。(4分)

  第一次:失望; 第二次:_______; 第三次:尴尬; 第四次:_______。

  3.第⑥段中年人的言行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_______。(4分)

  4.对本文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告诫人们,身处信息化时代,不能因人机交流而忽略人际交流。

  B.警示我们,身处陌生的环 境,应该注意保持适度的警觉和距离。

  C.提醒人们,在公共场合,人与人之间也要多点信任,多点交流。

  D.劝导我们,即使社会复杂,人么交流方式各异,仍需待人以礼。

  5.练习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5分)

  参考答案:

  1.(3分)渲染列车上所见所闻的单调乏味,表现“我”无聊的心境,引出下文“我”找同行者聊天的情节。

  2.(4分)苦笑(2分) 呆滞(2分)

  3.(4分)对“我”怀有戒备之心(2分),不愿与“我”交流(2分)

  4.(4分)C (4分) A(2分)

  5.(5分)阳光男孩的主动交流与前文其他人的表现形成反差(对比),引发我们对人际交流问题的思考(3分)。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以回味和思考的空间(2分)。

  阅读答案《列车上》 2

  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

  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

  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

  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

  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

  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她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

  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

  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

  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

  “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

  “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

  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

  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眸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

  老编辑一张脸涨得通红通红的,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

  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5年第1期 文/尤金)

  16.根据选文的情节,以“中年妇女”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1)中年妇女走进车厢

  发展 (2)

  高潮 (3)

  结局 (4)中年妇女的话语感动了我们

  17.“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在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2分)

  18.文中画线的语句“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9.文中画线的语句“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作用是什么?(4分)

  20.简要概括文中“中年妇女”的形象。(3分)

  21.文末说“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请说说作者从中收获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写出两点)(4分)

  22.请从下面的写作手法中任选一个,结合文本加以简要分析。(4分)

  (1)欲扬先抑 (2)对比

  参考答案

  16.(2)中年妇女吃零食、找证件 (3)中年妇女帮助“老编辑”(说明:陈述对象正确,情节大意近。)

  17.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作用)

  18.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中年妇女的穿着引人注目,表现了她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

  19.采用心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我”听到老编辑对中年妇女不满与不信任时的尴尬心理,以及中年妇女对待不公正评价的镇定淡然。(说明:手法2分,作用2分)

  20.不拘小节、热情善良、乐于助人、宽容大度、粗中有细等。(说明: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21.示例:①我们不可以貌取人。②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关键是做好自己。③认清自我,人贵有自知之明。(说明:意近即可,答出两点即得满分,本题4分。)

  22.(1)欲扬先抑:作者为了表现中年妇女乐于助人、热情无私的品质,开篇极力写自己和老编辑对她的不拘小节的厌恶,特别是老编辑找稽查员理论和换房更是将对中年妇女的不良印象推到极致。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得叙述充满了波澜,也使得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鲜明。

  (2)对比:作者和老编辑的猜疑与中年妇女的热情无私、乐于助人形成对比,作者、老编辑对中年妇女前后的态度也形成对比。对比的运用,意在突出中年妇女的不拘小节、热情善良、乐于助人、宽容大度、粗中有细的性格,从而突出本文不可以貌取人、人贵在认清自己的主题。(说明:意近即可,阐述手法运用2分,分析手法作用2分,本题4分。)

【阅读答案《列车上》】相关文章:

《公交车上的赢家》阅读答案04-12

等阅读及答案07-23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11-28

垂钓 阅读答案05-22

阅读答案《尺子》04-15

《天鹅》阅读答案04-14

《松树》阅读答案05-16

《顾恺之》阅读及答案07-01

《夏》阅读答案11-18

白鹅阅读及答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