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语言》阅读答案

时间:2024-09-23 12:10:26 晶敏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地的语言》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地的语言》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地的语言》阅读答案

  《大地的语言》阅读答案 1

  朋友来电话,招呼去河南。

  一次次刚刚离开一座城市就进入另一座城市。重复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体验:在不断兴奋的过程中渐渐感到怅然若失。行车不到十分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我对想象的景观出现了。在我眼前出现了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的田野。

  收获了一季小麦的大地上,玉米、无边无际的玉米在大地的宽广中拔节生长。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在细雨中吮吸。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翻开一部中国史,中原大地兵连祸接,旱涝交替。但我的眼前确实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大地,这片土地还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养这么茁壮的庄稼,生长人类的食粮。无边无际的绿色仍然充满生机,庄稼地之间,一排排的树木,标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时也遮掩了那些素朴的北方村庄。我喜欢这样的景象。这是让人心安的景象。

  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

  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

  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

  麦、黍、瓜、麻、菽。

  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已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了农家小小的仓房。

  我们到达了淮阳——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田野。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古老的,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的田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选自《2009中国散文排行榜》有改动)

  1.从文中描写的内容看,作者视野中的土地有着怎样的景象?这种景象给作者以怎样的内心感受?(4分)

  2.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①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

  ②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

  3.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表现力强。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其一,分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4分)

  ①这些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

  ②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

  4. 文章最后一段“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联系第4段所写内容看,这句话“让人心安”一词在内容表达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内容:

  结构:

  5.认真阅读选文最后一自然段,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6.本文作者曾说过:“中国的土地不可能满布工厂和城市”,人们也“不能早餐吃风险投资,中午吃对冲资金,晚间配上红酒的大餐不能直接是房地产”。但现实是,目前全球的城市化进程正日益加快。当然我们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有发展就难免会有损失和牺牲。请联系现实,谈谈阅读本文后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

  1.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2分)让人心安,感到喜悦和欣慰(只答“让人心安”也可,2分)

  2.①城市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土地和乡村的供养与支持,是农民及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哺育了城市文明(2分)②古老的土地培育并滋养了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2分)

  3. ①突出了眼前这片土地的古老沧桑、历史悠久和对人类贡献的绵远持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代养育人类的“这片土地”的热爱、赞叹之情(4分,只答出其中一各方面的内容得3分)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米在土地滋养下愉快、茁壮生长的动人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看到大片土地洋溢生机与活力时由衷的欣喜之情(4分,只答出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得3分)

  4.照应前面的内容,更加突出了作者在目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片田野(土地)时喜悦、欣慰等内心感受 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4分,各2分)

  5.通过叙写旅途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古老沧桑、历经灾难而一直默默奉献在土地的热爱、赞美和由衷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所带来的土地屡遭分割、日渐萎缩的担心和忧虑(3分,只答出其中的一个方面的内容的2分)

  6.提示:本题5分,表述出与作者相同(相近)、相反或折中的看法且能自圆其说,观点明确得2分、语句通顺且能适当作点分析得3分;否则视作答情况酌情赋分。

  《大地的语言》阅读答案 2

  (1)朋友来电话,招呼去河南。

  (2)一次次刚刚离开一座城市就进入另一座城市。重复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体验:在不断兴奋的过程中渐渐感到怅然若失。行车不到十分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我想象的景观出现了。在我眼前出现了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的田野。

  (3)收获了一季小麦的大地上,玉米、无边无际的玉米在大地的宽广中拔节生长。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在细雨中吮吸。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翻开一部中国史,中原大地兵连祸接,旱涝交替。但我的眼前确实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大地,这片土地还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养这么茁壮的庄稼,生长人类的食粮。无边无际的绿色仍然充满生机,庄稼地之间,一排排的树木,标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时也遮掩了那些素朴的北方村庄。我喜欢这样的景象。这是让人心安的景象。

  (4)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5)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6)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

  (7)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8)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9)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10)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麦、黍、瓜、麻、菽。

  (11)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12)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已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农家小小的仓房。

  (13)我们到达了淮阳——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田野。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古老的,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的田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选自《2009中国散文排行榜》有改动

  小题1: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

  小题2: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表现力强。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其一,仔细品析。(3分)

  ①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

  ②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

  小题3:认真阅读选文最后一自然段,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段话在文中有何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4分)

  小题4:有人说,现代人不能“不能早餐吃风险投资,中餐吃对冲基金,晚间配上红酒的大餐不能直接是房地产,他们好像一心要让人们忘记大地。”读完本文后,你对此有什么看法?(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中国古代最初的文化和文明是土地创造的,(1.5分)(或者:古老的土地培育并滋养了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由衷敬意。(1.5分)

  小题2: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米在土地滋养下愉快、茁壮生长的动人景象,(1分)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看到大片土地洋溢生机与活力时由衷的欣喜之情。(1分)

  ②采用比喻的手法,(1分)形象生动的表达了城市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土地和乡村的供养与支持,乡村向城市源源不断地输出了资源。(1分)表达了作者对土地屡遭分割、日渐萎缩的担心和忧虑。(1分)

  小题3:(结构)收束全文,同时照应前面的内容,前后呼应,(1分)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1分)

  (内容)写出了作者在目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片田野(土地)时喜悦、欣慰等内心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古老沧桑、历经灾难而一直默默奉献的土地的热爱、赞美和由衷感激之情,(1分)同时也表达了对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所带来的土地屡遭分割、日渐萎缩的担心和忧虑。(1分)

  小题4: 能结合文章内容围绕“土地的奉献精神和对土地的忧患意识”表达.

  小题1:

  试题分析:要理解“文字”代表着古老的文化文明,从比喻的特点来理解,庄稼生长于土地,中华文化是产生于这块土地。

  小题2: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一要指出句子主要说了什么,二要提出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好在哪里,有时还要抓住关键字词分析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表达了什么情感。本题中所引句子是景物描写,首先要点明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根据句中关键的字词分析其表现景物特点或作者情感的作用。要使用评价语,比如“突出”“形象生动”等。

  小题3:

  试题分析:结构上点明对全文的总结即可,内容上要深入理解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抓住最后一句“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从“城市化”对农业的损害来分析说明。

  小题4:

  试题分析:结合第三题的解答,抓住“他们好像一心要让人们忘记大地”这句话,从作者对土地丧失的忧患意识来分析,要有自己的感想。

  《大地的语言》阅读答案 3

  今天,在远离它们故乡很远很远的地方。我看见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

  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

  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麦。黍。瓜。麻。菽。

  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己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了农家小小的仓房。

  就因为在让人心生安好的景色中描摹过这些形状美丽的字眼,我得感谢让我得以参加此次旅行的朋友。就在这样的心情中,我们到达了周口市淮阳县。我是说到达了淮阳县城,因为此前,已经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田野。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古老的,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的田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正是这样的存在让人感到安全。道理很简单,中国的土地不可能满布工厂。中国人自己不再农耕的时候,这个世界不会施舍给十几亿人足够的粮食。中国还有这样的农业大县,我们应该感到心安。国家有理由让这样的地方,这样地方的人民,这样地方的政府官员,为仍然维持和发展了土地的生产力而感到骄傲。为此而自豪,而不因另外一些指标的相对滞后而气短。

  我相信利奥波德所说:“人们在不拥有一个农场的情况下,会有两种精神上的危险。一个是以为早饭来自杂货铺,另一个是认为热量来自火炉。”其实,就是引用这句话也足以让人气短。我们人口太多。没有什么人拥有宽广的农场,我们也没有那么多森林供应木柴燃起熊熊的火炉。更令人惭愧的是,这声音是一个美国人在半个多世纪前发出来的,而如今我们这个资源贫乏的国家,那么多精英却只热衷传递那个国度华尔街上的声音。

  离开淮阳前,我去龙湖漫步,水气氤氲,水生植物生机勃勃,“有蒲与荷”,“有蒲与莲”,让人心灵也丰沛而滋润。因为这宽广的土地,这土地上蓬勃茂盛的庄稼,因为这丰盈之水,短暂的.淮阳之行值得永远忆念。

  (选自《人民文学》2009.1.有改动)

  注:阿来,当代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4、结合原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1)作者将“高速路”比作“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作者这样说,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和感情?

  5、作者为什么以“大地的语言”为题?通观全文,说说你的看法。(6分)

  6、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试从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角度,各举一例予以赏析。(6分)

  7、文中反复出现“心安”一词,作者在强调什么?如今,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作者的观点是否有点不合时宜?联系文章谈谈你的看法.(7分)

  答案  

  4.(6分)

  (1)表面上,高速路将城市与乡村连为一体,实际上,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过程中,乡村处于弱势地位,乡村向城市源源不断地输出资源,换来的只是城市的繁荣和自己的落后。(意思答到即可,3分)

  (2)中国是农业大国,正是那些在土地上胼手胝足的农夫创造了无比辉煌的农耕文明。作者这样说,既是肯定他们的历史地位,也是表达对他们由衷的敬意。(3分)

  5.(6分) 作者在淮阳土地上见到了大片农田和生长茂盛的庄稼,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联想到它伴随着农耕文明发展的历史,进而联想到农耕文明被挤压的现状,因而产生忧虑。以此为话题,引起人们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的重视。

  6.(6分)大量使用比拟、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用词简洁、典雅,富于表现力;长短句交错使用,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得6分。回答时一定要举例。)

  7.(7分)意在强调无论城市怎么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民以食为天,有粮则稳,无粮则乱。作者没有否定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全球化,他是在善意地提醒人们要冷静地看待农业,土地、庄稼,永远是人类最宝贵、最值得信赖的资源。本文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意识和理性思维。(第一问2分,第二问5分。回答时,要结合文章语句,如“中国的土地不可能满布工厂”、“那么多精英却只热衷传递那个国度华尔街上的声音”等)

【《大地的语言》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大地山河》阅读答案04-20

《大地山河》阅读附答案03-14

记叙文《背向大地的爱》阅读答案07-15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04-19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及答案05-18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附答案06-06

谈语言王力阅读答案05-31

大明湖阅读以及答案阅读答案05-22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