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阅读答案

时间:2023-10-23 16:06:47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铁匠》阅读答案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铁匠》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铁匠》阅读答案

《铁匠》阅读答案1

  ①铁匠比那些城外的农民们,更早地闻到麦香。在库车,麦芒初黄,铁匠们便打好一把把镰刀,等待赶集的农民来买。铁匠们知道,这些东西打早了没用。打晚了,就卖不出去,只有挂在墙上等待明年。吐尔洪· 吐迪是这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小铁匠。他十三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

  ②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他父亲是库车城里有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定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父亲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只要一代一代把手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吐尔洪· 吐迪从父亲手里学会了打制各种农具。父亲去世后,他又把手艺传给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又接着往下一辈传。

  ③铁匠家有自己的规矩,每样铁活儿都必须学到师傅满意了,才可以另立铁炉去做活儿。不然学个半吊子手艺,打的镰刀割不下麦子,那会败坏家族的声誉。但吐迪·艾则孜知道,有些很微妙的东西,是无法准确地传给下一代的。每一代间都在失传一些东西。尽管手把手地教,一双手终究无法把那种微妙的感觉传给另一双手。

  ④一把镰刀面对的是广阔的田野,各种各样的人。每一把镰刀都会不一样,因为每一只用镰刀的手不一样。打镰刀的人,也靠一双手,给千万只不一样的手打制如意家什。铁匠的每一把镰刀,都针对他想到的某一个人。从一块废铁烧红,落下第一锤,到打成成品,铁匠心中首先成形的是用这把镰刀的那个人。在飞溅的火星和叮叮当当的锤声里,那个人逐渐清晰,从远远的麦田中直起身,一步步走近。这时候铁匠手中的镰刀还是一弯扁铁,但已经有了雏形,像一个幼芽刚从土里长出来。铁匠知道它会长成怎样的一把大弯镰,铁匠的锤从那一刻起,变得干脆有力。

  ⑤不论什么情况,打镰刀的人都会将这把镰刀打好,挂在墙上等着。不管这个人来与不来,铁匠活儿不会放坏。它们在铁匠铺黑黑的墙壁上,挂到明年,挂到后年,有的一挂多年。

  有一回,吐迪的太爷给一个左撇子打过一把歪把儿大弯镰。那人交了两块钱定金,便一去不回。直到大爷临终前,终于等到了这个人。铁匠每年都取下那把镰刀敲打几下,每次都能看出一把镰刀的欠缺处:这个地方少打了两锤,那个地方敲偏了。手工活儿就是这样,永远都不能说完成,打成了还可打得更精细。随着人的手艺进步和对使用者的认识理解不同,一把镰刀可以永远地敲打下去。那些锤点,落在多少年前的锤点上。叮叮当当的锤声,在一条窄

  窄的胡同里流传,后一声追赶着前一声,后一声仿佛前一声的回音,一声比一声响亮、幽远……

  ⑥吐迪·艾则孜打镰刀时眼皮低垂,眯成细细弯镰似的眼睛里,只有一把逐渐成形的镰刀。吐迪家的每一把镰刀上,都留有自己的.记痕。那些记痕留在不易磨损的镰刀臂弯处,像两排月牙形的指甲印,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传递记忆。那把千年前的镰刀,又神秘地、不被觉察地握在某个人手里。他用它割麦子、割草、芟树枝、削锨把儿和鞭杆……千百年来,就是这些永远不变的事情在磨损着一把又一把镰刀。

  ⑦打镰刀的人把自己的年年月月打进黑铁里,铁块烧红、变冷、再烧红,锤子落下、挥起、再落下。 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暗淡、古老、陈旧,却永不会沉落。这些看似简单,千年不变的手艺,也许一旦失传便永远地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

  12.(2分)结合全文说出第③段中“微妙的东西”具体指什么?

  13.(2分)读了第⑤段,你从铁匠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

  14.(4分)请品析文中第⑥段画线语句的妙处。

  15.(4分)联系题目谈一谈如何看待传统手工技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答案:

  12.(2分)指打铁时诸如火候大小、锤打力度等经验性的东西。

  13.(2分)看到了铁匠那种诚信守约,对自己的活计精益求精的精神。

  14.(4分)使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写出了吐迪·艾则孜的神态(外貌),突出了他做活时的专注;把记痕比作月牙儿,记痕传递的是一种手艺和精神;作者巧妙地由实到虚,将眼前情景和铁艺传承历史联系起来,使主题得以升华,为我们带来更好体验和深刻感悟。

  15.(4分)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打铁这类手艺日渐衰微甚至消失,题目“最后的铁匠”意即如此。在一种技艺中,融入的是自己和几代人的生命,铸就的是一种工匠精神,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珍视、继承并发扬光大。

《铁匠》阅读答案2

  铁匠

  师陀

  数年前,我经过我们乡下,我只是偶然从那里经过,第一个使我注意的自然是曾经在下面安过铁匠的炉子的柳树,它已经不在了,它已经和那先前的椿树一样又被掘去了。我感到一点失望。我茫然地望着四周。这是一个晴朗的上午,空气是温暖的,弥漫着植物的香气;在经过许多变动之后,马五叔的小屋还站立着,一只鸡在倾倒了的墙基下搔拨,远远的有谁家的驴子叫唤,此外是再也听不出别的声息。

  我想因为那柳树的被掘掉,铁匠也许已经换过了地方了。我朝着水坑旁边杂生着杨树、槐树和梨树的林子里走,直到水坑岸上,我仍旧找不出炭渣,安过炉子的痕迹。

  “也许今年他们来的晚了吧?”我又想。

  在一棵杨树下,这时有一个人,忽然从地上爬起来。

  “唉唉,汾哥吗?”

  “原来是马五叔!”

  我们打了招呼,大家竭力露出牙齿,想做出笑容。此刻的永远不生胡子的马五叔,你可以想出是已经老了。他的头发已经秃了,仅剩下脑勺上剃得极短的几根。他的脸也恰如桑皮一般皱褶。经过许久的沉默,我们坐了下来,开始谈着我们害怕着的、似乎是早就料到了的、同时又非谈不可的几个人的命运,接着我们又谈到铁匠。

  “他永远不会来了。”马五叔摸着秃了的头顶说。

  “他已经死了吗?”

  “有时死了反倒是福。”

  然而更使你觉得空虚的还是铁匠和他的孙儿。这好像很凑巧地遗留下的一老一小,他们还必须活着。人们已经把他们忘记了。他们好久以来就不再为乡下的少女打美丽的梦,为农夫打幸福的梦。要说明这衰落的过程是不难的,最初是因为他打不起精神;等到他饿得非自己动起手来不可的`时候,他又没有买铁和炭的钱。这时也许有一个将近五十的固执乡人,因为用不惯别家的家伙想起了他,在一个很早的早晨,走进他的院子,他立到小屋前的刺树下面。高声喊道:

  “有人吗?”

  屋子的板门仍旧紧紧地关着,里面还很晦暗,没有应声。你可以想得出,铁匠的头发已经斑白,耳朵已经聋了。他没有听见。

  “屋子里有人吗?”那乡人又喊了一遍。

  这一回,他的孙儿——那十岁左右的孩子却听见了,因为他昨天晚上没有吃饭,他醒得很早。他摇了摇他的祖父。

  “爷爷,有人在外面喊你。”

  老铁匠早已醒着,他一生中从不晓得偷懒;但现在,他起来做什么呢?既然没有事情做,就乐得多睡一会。他在床上应了一声,很快地从床上爬下来,连衣扣都没有扣上就去开了门。这来的是谁呢,他终于看了出来,这是朱三舅或是赵七哥,他的老朋友,一个老主顾。

  “呵呵,”他笑着说,“朱三舅你怎么这样早啊?”

  “我想请你打一把铁叉。你知道,那些行路货我不喜欢。”

  听了这话的铁匠喜出望外。他不由自主地望了望四周,那老脸上的笑容又敛住了。

  “打是行的,只是没有现成的材料。”“那不要紧,我带着钱来的。”他怎么能拒绝这样的好意,纵然没有工资,纵然单单为了还有人赞赏他的手艺,为了听一听好久以来都没有听到过的锤声,不是已经大可以满足了吗?他连饭也不吃便动身了,下午他踯躅着从城里买了铁和炭回来,就开始调理家伙,他几次想把它们卖掉,终因许多代以来都靠着它们养活才留下来的家伙。铁砧已经被邻人搬去拴牛去了;那贴了写着“福”字的红纸方的风箱摆在墙角里,上面蒙着很厚一层尘土;那同样贴了写着“福”字的红纸方的木箱和炉灶放在另一个角里,寂寞地睡过了空空溜去的岁月。现在他把这些笨重的,曾经同他、同他的父亲、同他的祖父到各处乡镇巡行了一生的东西一件一件搬集拢来。他用泥涂了炉灶;他的孙儿吃力地拉着风箱:唿——啪!唿——啪!红红的带着青色的火焰一吞一吐地又开始闪动,铁块渐渐由红而白,他往掌心上吐一口吐沫,那微微弹动着的,粗硬的,瘦得见骨的手捉起锤和钳,丝丝的响着的铁又开始飞溅出火花。

  “现在只有他一个人丁丁当了!”

  (节选自《师陀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有关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年前,“我”经过乡下时,在铁匠曾经呆过的地方找不出炭渣和安过炉子的痕迹,这说明铁匠或许好长时间不来了。

  B .永远不生胡子的马五叔,此刻头发秃了,脑勺上还有极短的几根,脸也皱褶了,外貌描写刻画出了他的沧桑。

  C .铁匠几次想把打铁的家伙卖掉,终因许多代以来都靠着它们来养活才没有卖掉,这写出了铁匠对这些打铁家伙的留恋之情。

  D .这篇文章通过马五叔的叙述,写出了铁匠一生的变化,情节并不复杂,主题鲜明,读者阅之,可受到启发,产生诸多感慨。

  8 .文章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回答。

  9 .有人说,师陀的小说单纯而又复杂。请结合这篇小说的情节和主旨探究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答

  7 .D.“ 写出了铁匠一生的变化”表述有误。从全文来看,马五叔只是介绍了铁匠如今的困窘,本文并没有写出铁匠一生的变化。

  8 .①这些环境描写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②环境的变化为下文写铁匠生活的变化,抒发时过境迁、世事沧桑的感慨做了铺垫。

  9 .①从故事情节来说,本文简单而平淡,只是叙述了“我”回乡下与马五叔相遇,谈起了铁匠及其生活的变化,没有特别的地方,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师陀的小说是单纯的。②从小说的主旨来看,本文单一、平淡的情节,却令人感受到一段辛酸而又复杂的情感。铁匠过去“为乡下的少女打美丽的梦,为农夫打幸福的梦”是何等荣耀,而如今却穷困潦倒、难以糊口,不禁令人生发对铁匠的同情以及对世事变化、人生易老的感慨。从这个角度来说,师陀的小说又是复杂的。

《铁匠》阅读答案3

  铁匠铺

  李登建

  ①一如上回,铁匠炉仍支在于家东山墙下。

  ②还是那三个人,六十来岁的老头,是掌钳的师傅,上锅腰,脸、额头上一层黑麻点儿——长年累月火星儿往上迸所致;儿子,一个少言寡语,只会哼哧哼哧抡大锤的铁塔汉子,人们都叫他大憨;女儿枣花,她管拉风箱。

  ③这是个铁匠世家,祖祖辈辈打铁为生。在“割尾巴”的年代,因穷得发红发紫,被准许串乡“为人民服务”。

  ④成熟庄稼的香味在田野里弥漫,大团大团地涌向村庄,村子里骚动起来,不要说壮劳力们脉管鼓胀,渴望拼杀一场,就连那些平常不下地的老人也坐不住,开始做着收割的准备。

  ⑤这翻滚、飘散的香味同样撩拨着铁匠炉的火苗儿,它一蹿一蹿,一蹿多高。很快,埋在炭火里的铁烧得通红,老铁匠持一把长钳夹到铁砧上,小锤刚发出“当”的一声,大憨的大锤就应声砸下来,四溅的火花迸出老远,吓得周围的人慌忙跳开。老铁匠的小锤叫响锤,他敲哪里大锤砸哪里。小锤叮叮当当,大锤铿铿锵锵,一阵天衣无缝的合奏,一件器具打成了。然后浸入水中淬火,“咝”的一声,算是画上句号。老铁匠的嘴角出现了一丝笑纹。完成一件作品时,他脸上的表情就是这样。

  ⑥炉火不息,铁锤就不停地敲,这是他的命。老铁匠除了到风口擦擦烂红的眼,弓着腰使劲咳嗽,一上午不歇歇手。他干活时一句话不说,只任手里的响锤叮叮当当,全身心陶醉在这支锤乐中。有时候,一旁的人听着这支锤乐,看着那钢铁的舞蹈,出了神,两手发痒,也想过来敲打敲打,那肯定没门,就是大憨这时也不能摸他的响锤。他对儿子说,你要当一个好铁匠,就得先老老实实地抡大锤,别看打铁是力气活,里面有学问哩。马虎不得,马虎不得,祖传的手艺不能断在你手里哩!

  ⑦饭后,炭火噼噼叭叭捅开,老铁匠、大憨往手心吐口唾沫,攥紧了锤把。村人出工前也都聚向这里来围观,有围观的打得才有劲。

  ⑧老铁匠稳稳地站在铁砧前,沉默不语,眼皮也不抬一抬,好像根本没看见周围的人,眼里只有炉里的铁。少顷,烧得发了白的铁块被老铁匠迅疾敏捷而又从容不迫地夹上铁砧。几乎与他那“定音锤”响起的'同时,飞来了大憨的大榔头。大憨耍的是那种“满月锤”,甩开膀子,“嗖嗖”生风地抡圆,抡出了花,却又砸得那么准。随着锻打,老铁匠不断移动、翻转铁块,每翻一遍都变换一种形状,像揉面一样,紧揉慢揉,越揉越劲道。眼看揉成团了,却又拉成了条儿,或者把砸扁了的板儿,折叠为四四方方的“盒子”,随心所欲,叫人惊讶那坚硬无比的铁在他们手里竟是这般柔软。老铁匠的响锤往砧侧一敲,大憨改成弓步半锤,锤只举至肩头,但节奏加快了,锤点密实了。老铁匠的响锤又作出示意,大憨最后用上了点锤,锤距砧子顶多半尺,锤落如雨,这样砸出的铁器表面平整、光滑得像用手抚过。铁匠们尽情地展演着自己的绝技,所有环节都在众人眼皮底下完成,他们不怕别人偷了艺去。

  ⑨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

  ⑩大人们看一会儿,心满意足、啧啧赞叹着下地干活去了,小孩子们却还围着铁匠铺不散,铁匠来打铁这一天是他们的节日。

  (选自《散文海外版》双月刊,2012年第6期,有删节)

  1.第⑥自然段集中叙写了老铁匠这个人物形象。仔细阅读后,请作简要分析。(6分)

  2.第⑧自然段画线内容十分精彩地描写了打铁的情景,请简要说说其表现特色。(4分)

  3.“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一句中“最快活”三字的丰富含义是什么?(4分)

  4.本文是一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优美散文,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参考答案:

  1.老铁匠对生活安分和屈从;虽长年累月,劳作十分辛勤,但打铁时非常专注和投入,并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他还是一个明白事理和珍爱打铁手艺的人。

  【评分建议】6分。生活、劳作、事理每层2分。

  2.一连串富有变化的动作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渲染了氛围,逼真地描摹了精湛的技艺;长短句结合,语言富有韵律美。

  【评分建议】4分。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语言特点各1分。

  3.因展现绝技,受到村人赞扬,收获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满足和陶醉。

  【评分建议】4分。每个分句的意思1分。

  4.打铁的场面:赞美劳动是大美,把打铁过程写得如同艺术表演,出神入化,把劳动写得充满喜悦;写老铁匠父子俩:讴歌劳动者吃苦耐劳、朴实淳厚的优秀品质和默默付出的生活态度;以长年累月辛勤劳动的铁匠世家为题裁:关注底层劳动群众的生存状态,同情他们生活的繁重、无奈、艰辛、苦涩、苦难;第④段写景和最后一段写孩子们的“节日”:紧贴土地和众生,热爱、留恋、回望那片贫瘠而富饶、美好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生活;

  【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不结合具体内容说,得一半分。

《铁匠》阅读答案4

  铁匠铺

  李登建

  ① 一如上回,铁匠炉仍支在于家东山墙下。

  ② 还是那三个人,六十来岁的老头,是掌钳的师傅,上锅腰,脸、额头上一层黑麻点儿——长年累月火星儿往上迸所致;儿子,一个少言寡语,只会哼哧哼哧抡大锤的铁塔汉子,人们都叫他大憨;女儿枣花,她管拉风箱。

  ③ 这是个铁匠世家,祖祖辈辈打铁为生。在“割尾巴”的年代,因穷得发红发紫,被准许串乡“为人民服务”。

  ④ 成熟庄稼的香味在田野里弥漫,大团大团地涌向村庄,村子里骚动起来,不要说壮劳力们脉管鼓胀,渴望拼杀一场,就连那些平常不下地的老人也坐不住,开始做着收割的准备。

  ⑤ 这翻滚、飘散的香味同样撩拨着铁匠炉的火苗儿,它一蹿一蹿,一蹿多高。很快,埋在炭火里的铁烧得通红,老铁匠持一把长钳夹到铁砧上,小锤刚发出“当”的一声,大憨的大锤就应声砸下来,四溅的火花迸出老远,吓得周围的人慌忙跳开。老铁匠的小锤叫响锤,他敲哪里大锤砸哪里。小锤叮叮当当,大锤铿铿锵锵,一阵天衣无缝的合奏,一件器具打成了。然后浸入水中淬火,“咝”的一声,算是画上句号。老铁匠的嘴角出现了一丝笑纹。完成一件作品时,他脸上的表情就是这样。

  ⑥ 炉火不息,铁锤就不停地敲,这是他的.命。老铁匠除了到风口擦擦烂红的眼,弓着腰使劲咳嗽,一上午不歇歇手。他干活时一句话不说,只任手里的响锤叮叮当当,全身心陶醉在这支锤乐中。有时候,一旁的人听着这支锤乐,看着那钢铁的舞蹈,出了神,两手发痒,也想过来敲打敲打,那肯定没门,就是大憨这时也不能摸他的响锤。他对儿子说,你要当一个好铁匠,就得先老老实实地抡大锤,别看打铁是力气活,里面有学问哩。马虎不得,马虎不得,祖传的手艺不能断在你手里哩!

  ⑦ 饭后,炭火噼噼叭叭捅开,老铁匠、大憨往手心吐口唾沫,攥紧了锤把。村人出工前也都聚向这里来围观,有围观的打得才有劲。

  ⑧ 老铁匠稳稳地站在铁砧前,沉默不语,眼皮也不抬一抬,好像根本没看见周围的人,眼里只有炉里的铁。少顷,烧得发了白的铁块被老铁匠迅疾敏捷而又从容不迫地夹上铁砧。几乎与他那“定音锤”响起的同时,飞来了大憨的大榔头。大憨耍的是那种“满月锤”,甩开膀子,“嗖嗖”生风地抡圆,抡出了花,却又砸得那么准。随着锻打,老铁匠不断移动、翻转铁块,每翻一遍都变换一种形状、像揉面一样,紧揉慢揉,越揉越劲道。眼看揉成团了,却又拉成了条儿,或者把砸扁了的板儿,折叠为四四方方的“盒子”,随心所欲,叫人惊讶那坚硬无比的铁在他们手里竟是这般柔软。老铁匠的响锤往砧侧一敲,大憨改成弓步半锤,锤只举至肩头,但节奏加快了,锤点密实了。老铁匠的响锤又作出示意,大憨最后用上了点锤,锤距砧子顶多半尺,锤落如雨,这样砸出的铁器表面平整、光滑得像用手抚过。铁匠们尽情地展演着自己的绝技,所有环节都在众人眼皮底下完成,他们不怕别人偷了艺去。

  ⑨ 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

  ⑩ 大人们看一会儿,心满意足、啧啧赞叹着下地干活去了,小孩子们却还围着铁匠铺不散,铁匠来打铁这一天是他们的节日。

  1.第③节中画线句“在 ‘割尾巴’的年代,因穷得发红发紫,被准许串乡‘为人民服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第5自然段中画线句“这翻滚、飘散的香味同样撩拨着铁匠炉的火苗儿,它一蹿一蹿,一蹿多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3分)

  3.第⑥自然段集中叙写了老铁匠这个人物形象。仔细阅读后,联系具体语句简要分析老铁匠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4.“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一句中“最快活”的丰富含义是什么?(4分)

  答案:

  1、(3分)交代老铁匠一家贫寒的家庭状况(1分),衬托其吃苦耐劳、朴实淳厚的优秀品质和默默付出的生活态度(1分),同时为下文写老铁匠一家到村子里打铁做铺垫(1分)。

  2、(3分)拟人(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庄稼丰收的情态和火苗燃烧时的动态(各0.5分),暗含了作者对劳动的赞美之情(1分)。

  3、(4分)从“炉火不息,铁锤就不停地敲,这是他的命”,看出老铁匠对生活的安分和屈从(2分);从“一上午不歇歇手”“他干活时一句话不说”“就是大憨这时也不能摸他的响锤”等,看出他劳作辛勤、专注和投入(2分);从“他对儿子说,你要当一个好铁匠,就得先老老实实地抡大锤”“马虎不得,马虎不得,祖传的手艺不能断在你手里哩!”看出老铁匠明白事理,珍爱打铁手艺(2分)。(联系具体语句,生活、劳作、事理每点2分)

  4、(4分)因展现绝技,受到村人赞扬,收获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满足和陶醉。(每句1分)

【《铁匠》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等阅读及答案07-23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11-28

铁匠炉散文06-01

腻歪冯骥才阅读答案 腻歪阅读题答案解析12-13

诺言阅读短文及答案 诺言阅读理解答案07-18

赠别阅读答案06-14

咏史阅读答案09-21

阳光阅读答案10-13

善心阅读答案10-17

天窗阅读答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