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文言文翻译、注释

时间:2024-08-25 09:44:19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礼记文言文翻译、注释

  上学期间,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礼记文言文翻译、注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礼记文言文翻译、注释

  作品原文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虽有嘉肴

  1、虽:即使。

  2、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3、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4、是故:所以。

  5、困:不通,理解不了。

  6、自反:反省自己。

  7、自强:自我勉励。

  8、强:勉励。

  9、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0、《兑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命, 《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11、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12、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大道之行也

  1、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2、为:是,表判断。

  3、与:通“举”,选举,推举。

  4、修:培养。

  5、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6、壮:青壮年。

  7、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8、孤:幼而无父的人。

  9、独:老而无子的人。

  10、废疾:残疾人。

  11、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12、归:指女子出嫁。恶(wù):憎恶。

  13、藏:私藏。

  14、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15、作:兴起。

  16、故:所以。

  17、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18、闭:用门闩插上。

  19、谓:叫做。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同:有和、平的意思。

  作品译文

  虽有嘉肴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创作背景

  《虽有嘉肴》出自《礼记》之中的学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如今所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是为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孔子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止、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作品鉴赏

  《虽有嘉肴》本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主题思想

  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总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虽然主观目的,只是论说礼仪、阐释古制、宣传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圣贤留给全人类的思想财富。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写法特征

  层次清晰,有条不素

  此文的层次结构清晰明了,共可分为三层。

  从开头到“讲信修睦”为第一层,它是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

  从“故人不独亲其亲”到“不必为己”句,为第二层,此处为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最后为第三层,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社会的构想。

  排偶句式的运用

  文章的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作者简介

  戴圣,字次君,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人。 生卒年不详,世称小戴,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成书于汉建初七年(公元80年)。

【礼记文言文翻译、注释】相关文章:

大学礼记原文及翻译文言文06-17

文言文观潮翻译及注释12-06

公输文言文翻译及注释03-01

庄子文言文翻译、注释05-09

公输文言文翻译及注释05-21

《礼记·礼运》原文及翻译文言文07-21

《塞翁失马》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12-20

《推敲》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7-13

《咏雪》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