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24 17:57:1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家长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精选13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长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精选13篇),欢迎大家分享。

家长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家长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 篇1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儿子已经15岁,暑假以优异的成绩被泰安一中首届创新班录取,已经成为一名准高中生了。儿子善良、正直、刻苦、向上、自信、阳光,是老师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同伴眼中好学上进的好榜样,是很多父母教导孩子时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回想儿子从出生到今天的点点滴滴,其实我们也没有刻意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只是努力试着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自律自约,率先垂范。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是令不从。”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时怎样做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作为父母,首先我们会在孩子面前实话实说、说话算数、言而有信。其次,我们在处理家庭问题时,家庭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能相互体谅,和睦相处,不耍家长威风。还有,我们对待工作都是全身心地投入,都多次获得各自单位优秀员工、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我没觉得这才是最好的表率,这样的家庭教育一定会有成效。

  二、适时引导,严而有爱。

  00后的孩子,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与我们小时候大相径庭,虽然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但课业量大、学习任务重,孩子有着太大的压力,我多数时候会换位思考去理解孩子,想法设法的多找到孩子的优点,多给孩子一些赞赏,多引导,少强加,多沟通,少指责。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充分提供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挫折,从各个方面培养孩子自立、自理的能力。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各种参观、旅游、夏令营,使孩子能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环境和社会需要。关爱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但对学习习惯要严格要求,我认为这种严而有爱的教育应该适用于所有孩子。

  三、付出第一,回报第二。

  我们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并配合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我们一直给孩子灌输的思想是:做事情不要太功利但要努力,没必要所有事情都要争一争二,只要自己开心就好。孩子学习围棋、书法、二胡,老师反映都不错,因为初衷就是培养个爱好,所以一直练着却并未追风考级。我们经常对孩子说,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绝对没有回报。父母不要求你做最好的,只要你努力了就是好孩子,我们都会以为你傲!孩子在考试取得好成绩时,我总是低调处理,适当鼓励,但又指出不足,防止孩子滋生骄傲自满情绪。

  我始终相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然我的孩子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中生活才马上开始,泰安一中创新班学霸云集,会有更严峻的挑战等着他。我将会继续努力,让孩子登上更高的平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家长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 篇2

  如果说《喂故事长大的孩子》让大家明白故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的话,那么,《张爸爸教你陪孩子玩故事》则给大家推荐了一些栩栩如生的故事和讲故事的方法与技巧。

  书中分六辑,总共收编了36个长短不一的故事。每篇故事都有四部分组成:故事、深爱理由、进行方式和深度互动。这样,读者可以根据这一篇篇经典故事按图索骥去购买相应的绘本与孩子共读共享,还可以借鉴张爸爸讲故事方式来提高自己讲故事实效性。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故事书,而且还是一本有助于提升说故事能力的工具书。

  同样的故事,从不同的人口里讲出来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张爸爸是怎样做到让小朋友爱听故事的呢?

  张爸爸的秘诀在于他将听故事的孩子看作故事的主角和英雄。让我们来看看张爸爸在讲故事的时候运用了哪些秘籍吧:

  第一,专注投入。讲故事的人要跟着故事的情绪走,这样才能让听故事的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就像我们沉浸在书里一样,有时哭、有时笑、有时气、有时遐想、有时发呆。

  第二,巧妙设问。不要把孩子当成被动的听者而兀自讲述。不要急于把接着发生的事情告诉孩子,而是启动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猜猜看或替故事中的人物想想办法。讲到关键处,问问孩子们“猜猜接下来会怎么样?”“你猜他是怎么做的?”不时的提问互动能够保证听故事的孩子一直积极参与成为故事里的人。

  第三,运用道具。比如在给孩子讲“鼹鼠的音乐”这个故事时,可以请一个会拉小提琴的朋友或者孩子来协作表演。在第五部分道具篇,张爸爸列举了一些做中讲、讲中做的故事。孩子们听故事的过程就是用心思考和动手制作的过程。

  第四,拓展活动。有些故事不能一讲完就结束,而要设计一些拓展活动以充分发挥故事的作用。拓展活动可以是回答相关问题、互动讨论、故事表演、续写故事等等。

  最近,办公室一同事说她上小学三年级的校外甥厌学了。在家好好的,一去学校就说肚子痛。

  当下,在很多地方,厌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原因何在?

  学习压力大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是,老师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对孩子学习兴趣的抹杀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枯燥的课本内容、老师干巴的讲解、课后无聊的练习,孩子的向学之心和想象力慢慢被吞噬的一干二净。随着学龄增长,厌学比例越高,不仅学困生厌学,不少学优生也厌学。

  如果孩子们从小能跟着家长和老师一起玩故事的话,他们还会厌学吗?

  张爸爸是儿女眼中最棒的爸爸;小朋友眼中最有趣的英雄;家长眼中最有魔力的故事魔法师,所以,他每到一地,总有人喜欢听他讲故事。

  家长和老师所缺乏的是他轻松淡定的心态、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精妙的技巧。最重要的,他首先想到的是听故事的孩子,而不是故事本身和讲故事的人。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大家一起读故事、编故事、陪着孩子玩故事吧!

  家长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 篇3

  我一向对臻臻玩游戏的时间控制得比较严。只有周六日这两天他可以适当玩一下电脑,平日里他正常上学,放学回家后他的作业也不少,通常不玩游戏。

  两三个月前,他和班里的同学大部分开始分享玩一个游戏的心得。看他们谈得津津有味,就知道他们觉得蛮有趣。好奇之下,我也凑过去看了一下(对于游戏,我一向比较抗拒,尤其是那种打斗场面太多涉及暴力的如奥特曼变形金刚之类的游戏。)没曾想,在一个星期天,我站在臻臻旁边看看他玩,居然也被吸引住了。

  我看臻臻获得的虚拟币不多,于是想弄清楚一下游戏是啥样的的。按捺不住好奇之心,我也注册了一个号码,自己玩起来。开始的时候我一头雾水,不知道哪跟哪,就向臻臻请教。臻臻对他妈妈这么大的人还玩游戏,诧异之余,也非常热心地指点。我也了解到游戏里的一些有趣的东西。

  后来,有一次,我没事,用他的用户名进去转转(这是他是允许的,而且特别叮嘱我,有空帮他“打打工”),我玩了一下,发现了他的一些做法,同时也了解到他自身的一些特点:

  1. 他很热心。他常常去好友那儿,帮忙好友的家园除虫、浇水、灭火;

  2. 他很有爱心。他对他的小动物照顾有加,生怕它们饿了、脏了、不开心,他会带它们出去玩,逗它们开心。他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小宠物和好朋友细心照料和呵护;

  3. 他的魅力度挺不错,他性格乐观,喜欢交朋友。他的好朋友不少,他也很喜欢去他们那儿转转。

  4. 他的公共意识似乎比较强,遇到公共事件,譬如火灾,自己也很有责任心,会尽力参与救火。

  有一些好的方面,我也发现了他的一些缺点:

  1.他在玩游戏的时间里,花太多的时间去溜达了,而忘了“正事”,他没有花多大心思去勤奋打工挣取虚拟币,他在溜达中,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显得有些游手好闲;

  2.他对自己显得有些简陋的家园,满不在乎,这可见他没有强烈的比赛意识。这也印证了臻臻平时为啥同样在学习方面同样没有具备较强的比赛意识。

  3.他的条理性还有那么一点欠缺。他把他的模拟小屋里的物件,一件件地陈列起来,似乎显得有些杂乱。在现实生活中,他这个缺点也是存在的,但是一直在慢慢地改,已经有些好转。

  家长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 篇4

  一、玩乐高的理念:如何陪孩子玩乐高,并在玩的过程中进行早期教育

  在开始之前我觉得需要明确几个最基本的理念:

  1. 对孩子的作品正确适当的鼓励赞赏。

  例1:哇,宝宝,你搭的是什么呀。这么漂亮,给爸爸讲讲。√

  例2:宝宝,你搭的这是什么啊,怎么站不住的?×

  乐高搭建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搭出一个如何漂亮大气的作品,而是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只有不断的鼓励和赞赏,孩子才会更有玩乐高的动力。很多时候,是我们不懂如何欣赏孩子的作品,比如下图是一个孩子搭建的“推土机”。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推土机的推斗实在是太大,影响了整个车子的平衡(这个推斗基本拿不起来)。但是孩子会告诉你:把推斗搭的这么大,是因为他想用这个推斗装更多的“材料”。如果我们再仔细观察他的这个推斗可以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他通过把推斗加深(紫色框部分)加宽(红色框部分)的方式让推斗能容纳更多的“材料”,这个加深加宽的概念实际就是体积计算的公式:体积=底面积x高。所以这个简单的推斗其实是孩子思考了蛮久想出来的东西,如果一上来就否定他的作品,会局限孩子的空间逻辑思维和积极性,下次他还愿意搭乐高吗?

  有时候,孩子作品的闪光点也需要我们家长细心的发现,只要你诚恳地赞扬他,不要盲目的添加自己成年人的价值观,就更能给予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

  2. 搭乐高的方法没有对错,顺着孩子的思路而不是把孩子的思路扭到自己的思路上来。

  例1:宝宝,不能这么搭,这么搭是错的,看爸爸怎么搭。×

  例2:宝宝,你的想法很棒,搭出来让爸爸看看。√

  达成一个目标的搭法有很多种(比如搭建一幢有两层的房子),会有些好的方法,有些不太好的方法,但是没有一种是错的方法。

  比如一对父子搭建的赛车:因为是通过从斜坡上滑落来检验赛车的(看谁跑的远),因此爸爸觉得应该加重赛车的前部(下面那辆),儿子觉得应该给赛车加个尾翼(上面那辆)。爸爸比较民主,就让儿子先搭出来跟他比一比,看谁的跑得远。结果,儿子赢了。

  有些爸爸妈妈可能就会把持不住,觉得自己的方法一定是对的,孩子得像他学习,一定要把孩子的想法扭过来,先不论你的方法对错与否,这种做法本身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孩子根本无法在游戏过程中体会成就感。如果希望孩子是独立的,有主见的,有创造性,尊重孩子的想法是前提。即使孩子的想法与现实不符,也应该让他自己去尝试发现,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

  我们学校也会经常一些乐高比赛和活动。比如搭乐高,开始的时候,孩子基本都是重复叠加的方式,慢慢地,当他发现其他小朋友的积木搭的比他高的时候,他会开始模仿,开始自己想办法搭高。如同皮亚杰所说:“学习不应该被看作是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

  二、玩乐高的流程:联系→建构→反思→延续

  1. 联系

  先确定一个具体的建构目标。建构目标最好与生活息息相关,孩子接触过的,有兴趣的物体(可以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方式引入)。比如树木,桌凳,公园,车辆,飞机等大类。一般不会把大类当成一个目标,细化具体的目标会比较有效,如幼儿园的凳子,杨树,消防车等。确定一个目标后,让孩子联想相关的细节内容,如幼儿园的凳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有哪些部分的,人是怎么坐的等等。乐高教具的无限可能性完全可以无限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2. 建构

  接下来就是家长与孩子一起搭建了,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搭,也可以在一边鼓励孩子,一边提出些建议,采不采纳由孩子自行决定。与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是亲子互动的最佳时机。

  3. 反思

  搭建目标之后,可以让孩子想想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的。鼓励孩子做一些创造性的改进,比如机器人加上伸展手臂,给摩托车加可以升降的轮子,给桌子加转盘等。孩子的想象力往往在这个阶段集中体现。

  4. 延续

  完成一个目标搭建之后,孩子往往对一样东西了解的更多更细致了,搭完之后便可以帮他延展下周边的知识,比如搭完凳子后,问他为什么我们要坐凳子,一直站着好不好,为什么?问题越开放越好,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不是”。

  家长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 篇5

  父母把3岁的华华送入幼儿园。但那里跟家并不一样,不明白上厕所往哪里走?不明白肚子饿了怎样办?不明白为什么总是呆在教室里不让到外面玩?不明白定下那么多规矩是为什么?这些无法解释的问题令华华心里感到某种不安、担心、害怕和惊慌,一些孩子则会出现极端的恐惧,会大哭大吵大闹地不肯去幼儿园。

  想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开心地度过,父母能够运用一些小的策略,而不是常见的错误做法。例如:

  1、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下午放学时,妈妈必须会来接你的。”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

  2、一些父母因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赶着上班,只好偷偷地离开幼儿园,这种做法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与害怕,因此父母亲最好在幼儿园里安顿好孩子,让他感到放心,然后再离开。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让你离开,你的态度必须要坚决,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强烈的依靠心理,不利于焦虑的消除。

  3、送孩子上学时,如果母亲向儿子诉说她对丈夫的种种不满,而尚未懂事的儿子无法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在这种处境下去幼儿园,就容易产生焦虑与不安。所以父母必须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看到你不高兴的样貌,以免让孩子在幼儿园里为父母担心,这可避免孩子因为你的苦恼而加重他的焦虑。

  4、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到达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5、还能够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积木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6、如果孩子对母亲依靠心理过重,可让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

  如果孩子赖在床上不起,对父母撒谎“我这天肚子痛、头疼,不想去幼儿园”,或者干脆拿哭闹作为杀手锏,不肯让父母离开家半步。父母不要生拉硬拽地仍坚持送他去入园,能够先跟幼儿园的老师联系一下,了解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在学校的状况,找出他不愿意入园的原因。

  幼儿不愿意去上学的理由一般有三个:

  第一是社交潜力弱。有些孩子的语言表达潜力差,没有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里玩玩具外,没有小朋友和他一齐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欢迎,所以也就不喜欢去幼儿园;

  第二是自立潜力差。孩子入园之后需要自己学会上厕所、吃饭、穿衣。这些基本生活潜力都未具备的孩子在群众生活中肯定会感到不安;

  第三表现不佳。有的幼儿因为智力较低,学习表现不好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有的幼儿好胜心强,个性在意老师的赞扬,一旦老师批评或责备他,他就会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学;有的幼儿则是没有处理好与其他小朋友的友好关系,常常与小朋友吵架打闹,因而产生排斥幼儿园的心理。父母亲能够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开导,消除他的恐惧症。

  家长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 篇6

  1.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带孩子外出旅游

  在孩子过于年幼的时候,因为孩子身体抵抗力差,外出不便等因素,的确不宜经常带着孩子外出旅游。父母不喜欢带孩子外出的原因无非是,孩子太小,吃喝拉撒样样不方便,父母觉得麻烦;游景点因为孩子小,什么也看不懂,看也是白看;年幼的孩子出门肯定要带很多东西,大包小包自己累得够呛,还要照顾孩子,旅行没有任何快乐可言,只感觉到累。有这些原因也就足够了,不是父母不想带孩子出去,而是孩子太小出去真的不合适。

  2.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古人的智慧即便是到了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依然不得不为之赞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见古人早就知道了,如果只是坐在家里读死书,那么一个人永远也无法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旅行所带给人们的除了一路上的见闻,还有人生的感悟,生活的品味,知识的增长,智慧的积累等许多好处。父母有时间带孩子外出走走,远比把孩子关在家里写作业要强得多。

  3.开拓孩子的视野

  旅途之中,孩子会见到不同的人,认识一些陌生人,有助于孩子学习怎么与人沟通交流;在路途上孩子可以了解到不同地方的文化,感受不同的生活习惯,听到不同的语言,即便听不懂,孩子也会觉得特别有趣。

  孩子外出旅行时,父母可以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每晚利用睡前的十几、二十分钟,把当天所看到的、所经历的、所感悟的写下来,这对于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

  4.丰富孩子的知识

  整天坐在家里的孩子,可能也能从电视和网络上了解天全国各地的风景,但是如果亲身去到某一个城市旅行,那么孩子在旅行之中学到的知识却是在电视机前和网络上永远也学不到的东西。

  一个城市的本土环境,生活氛围,人文地理,这些都需要用脚步去丈量,而无法从网络上下载。因而,外出旅行能丰富孩子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对孩子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所帮助。旅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能帮助孩子变得坚强,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家长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 篇7

  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确如此,旅行可以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强孩子的体质。有时带孩子出去走走,不在乎目的地。只要放下平日的繁忙、一起和家人享受假期的愉悦、才是最重要的。言希从2岁我们就开始带她出去玩,有近有远,去过不少地方。远的地方有厦门,广东,海南三亚。近的有昆山,杭州,安徽许多景点九华山,黄山翡翠谷,屯溪老街等;上海动物园,人民广场,东方明珠等;还有太仓各个公园。在她两岁半时,我们第一次带她去了远的地方,坐高铁去厦门,把厦门好玩的地方都差不多玩了一遍:鼓浪屿,沙滩,炮台等地方,我们还吃了不少当地美食,如沙茶面,海鲜之类的。旅行中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去广东,体验着高空中飞行;第一次去大海,享受日光浴,第一次在沙滩上捡贝壳抓螃蟹;第一次自己从山下爬到山顶,第一次……

  和孩子做朋友:跟孩子做朋友,孩子才会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告诉你。我和她爸爸就是这样,跟她就像朋友一样相处,她有什么事情都告诉我们。做错事情了,我们一般也不会批评她。如果批评她了,那样她会害怕,以后有事情也不会在告诉我们了。我们会耐心的问她是什么原因,然后好好的跟她讲道理,怎么改正才是正确的。

  陪伴是最好的爱: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而孩子想要也很简单就是跟最亲爱的家人在一起就会很开心.在更多的玩具,美食和漂亮衣服和陪伴之间,孩子也会选择陪伴。现在是信息时代,手机成为了当今社会人手一块的时尚,有些家长在陪伴孩子时仍然不忘记低头玩手机。之前有一次,女儿看见她爸爸在玩手机,就直接说:爸爸,你天天就知道玩手机。以后,她爸在她面前都很注意,不把手机带进卧室,多陪她玩玩游戏,一起捏橡皮泥,捏粘土,下棋,有次她爸竟让她坐在肩膀上一起洗碗。她爸比较忙,陪她的时间少点,但是,我个人觉得,再忙,有空都多陪陪孩子,因为是爸爸,有从妈妈身上学不到的东西。陪伴,不只是呆在孩子身边,我应该和她一起玩,让他感受到父母亲的爱.在玩的过程中,我们施以恰到好处的教育,而不是靠物质类的东西让孩子得到暂时的快乐.我们有空一起带孩子出去玩,且让她主动去和小朋友玩,学会与人相处,和小朋友间发生矛盾,也让她学会自己去解决。

  陪孩子一起读书: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我们要选孩子爱看的书,来激发孩子读书兴趣。陪孩子一起读书,我们就可以走近孩子的心灵,和孩子就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女儿从两岁半开始我们每天晚上给她讲一两个故事,她很喜欢听,时间长了,如果有一天你不给她讲故事她都不肯睡觉。现在大了,我们经常陪她去图书馆借许多绘本给她看,目前她也能认识二三百字了,我们经常陪他一起读书、讲故事,她也看了不少书了,自己都学着编故事了,她还编了两个故事给我们听《大黄狗和老母鸡》《猫和老鼠》。

  让孩子多交朋友:现在家庭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小朋友们都很孤单,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从小我就经常带女儿出去玩,在跟小朋友们玩的时候要友爱,要懂得分享。他们之间的矛盾也会让他们自己去试着解决。他们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我也经常请她的小伙伴到家里来做客,并热情接待这些小客人;我家女儿常常跟我说,她有许多好朋友,有幼儿园同学,有楼上哥哥,有隔壁哥哥,还有许多在广场上认识的小朋友,他们经常晚上一起到广场上玩,一起溜冰,溜滑板车。女儿性格脾气都不错,跟小朋友们处的也非常好,去陌生的场合跟小朋友们也会自然熟,去哪里大人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她。一个开朗的性格也很重要。

  培养孩子的兴趣:“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因为这句话,现在许多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不是在兴趣班就是在去兴趣班的路上”,我们家也不列外。当然,我不会让她学的太多,尽量给她一个完整的星期天。在上兴趣班之前我都是征求女儿的意见,选择她喜欢的兴趣班,我不强迫她一定要学什么,中班时她选择电子琴,学习了一年之后,越来越难了,她有点想放弃,我就会跟她说,学习一样东西,我们要坚持到底,不要放弃。后来她也做到了坚持在学,每天在家练习弹琴。她喜欢跳舞,我们又给她报了一个中国舞,虽然有点苦,但是她也能坚持,因为这是她喜欢的。

  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而我们也是如此,拥有一个温暖而又幸福的家,一个不大却很干净的家。我们一起在这个家里做游戏,画画,讲故事,还有一起看电视。我和她爸爸也从不当孩子的面争论。不把工作后不好的情绪带回家,在家里我会经常跟女儿说:“妈妈爱你”,我们会用爱,伴你成长。

  家长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 篇8

  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这个习惯似乎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对我来说,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成长。

  “了解整个世界”无疑是每一个旅者内心的动力。

  世界越来越小,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种的第一次。孩子们身处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科技让我们的国籍变得模糊,让通讯变得快捷,让我们不得不适应各种多变的社会环境。所以,孩子们的将来必定是和各种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个世界也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领袖共同组成的“美国新劳动力技能委员会”刚颁布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个世界”作为首项标准列举出来。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所以,孩子们和我一起品尝其他国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体会种类不同的宗教现象;体验和陌生人的相处;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话,这个和我们那里不一样,这个一样,也总会比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我们在这样的比较中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扩张了自己的毛孔,也扩展了彼此的胸怀。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了解世界的方法是每个人整体能力的提升。

  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和别人聊天都能让我们了解世界,但哪一种都没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更重要。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我们的一贯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

  每次到一个陌生国家之前,我们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长达一周的培训,其中包括语言、文化、当地情况和摄影技巧。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之前的一个月就让孩子们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并且在培训中很好的让孩子们对文艺复兴有基本的了解,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卢浮宫的神秘和拿破仑的'传奇。简单的语言培训让孩子们可以自己通过海关简单的询问,可以让他们自己找到方向,而当地公交行政标志减弱了他们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国家之后,孩子们开始验证之前获悉的资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开始在陌生的城里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开始行走,开始和当地人和事之间有了碰撞和交流,开始需要借助当地人的帮助来完成一件件我们事先策划好的任务。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们真实的社会。我还记得在慕尼黑他们使用地铁公车的运用自如;在柏林到科隆火车站转车的时候他们的忙中有序;在玛丽娅广场写毛笔字引来老外们的围观;在罗马奔波于各种喷泉之间完成城市任务;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国小孩们踢球。只有让他们充分自由的接触这个社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孩子们需要和当地的人接触,更重要的是要用当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们的交通工具,看他们经常去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在那里走马观花,而是停留在那里,认真地欣赏,如同我们在卢浮宫整整呆了三天,相比较旅行团对于“卢浮三宝”的照相工作,我们是何等的自由。夜晚,我们在埃菲尔铁塔前草坪上的游戏,看到这个雄伟的铁质建筑夜晚的亮灯后,踩着巴黎夜晚的灯光晃晃悠悠的坐着地铁后来青年旅社。

  和孩子们“浪迹”在国外的日子里,总会遇到人问:“你们是韩国人?日本人?”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人的旅游都是大巴车里,而孩子们总是在学习语言。当我们的孩子们自豪的回答“我是中国人”的时候,我想,不仅仅以“语言”为目的的出国活动也代表孩子们成长机会的多样性和中国父母们思想的变化。

  家长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 篇9

  我们的玩,我们的交流很流畅,先把几点感想记下来:

  1、积极的回应就是交流中最好的强化

  以前总是困惑,为什么介入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挫败感? 那种挫败感来自于女儿不回应我。同样,当女儿和妈妈发起交流,妈妈没有给予回应,那么她的内心同样会有挫败感

  回应她,特别是在玩耍的时候,不仅要语言回应她,还要用动作回应他,还要在语言和动作之外,给孩子更积极的回应,高质量的回应,这种高质量的回应就包括着air到的细微的交流信息,引导她,回应给她你对这个主题的闪念,充满活力地表现出来,加上你的理解,你的表现,才有可能有想追求的“把控”----吸引她接着不离题地回应

  2、做出NT玩伴的真正状态,帮助孩子提高。 这个需要平时细致地观察NT孩子间的互动(甚至是交流高手NT孩子间的互动),放松心态,就一次次细致地看,让那些反应的模式印在大人的头脑里,用我们的心智去模仿出来,越真实越好,当和自己孩子玩的时候,把这种很好的模式运用出来。 当真正的NT玩伴,是所有和孩子玩的家长的目标

  3、运用家长的心智和认知,运用我们对自己孩子的了解,运用我们的耐心和爱心,运用一切可以给予孩子的支持,做好的NT玩伴----这样我们就会表现得善于把握游戏中的契机,善于有新的点子,扩展出有意思的玩的方式,在游戏的回合中快速判断我们的回应该是大量的输入方式还是平衡的对应方式还是等着孩子找我们的等待的方式

  4、当你和孩子玩得很好,很精彩,你们的玩法必然会吸引有交往意愿的NT孩子加入,他加入,你的真正的助手就来了,他可以配合你,示范给你的孩子,他的加入,他带入的东西,直接就呈现在你孩子的面前,游戏和交流的真实经验就全部出现了

  5、游戏所玩内容涉及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知道的越多,理解得越多,当玩起相应题材的时候,孩子就会有比较好的把控感,就会表现很好

  6、游戏需要反复练习,反复理解,在这种重复的活动后,孩子会表现更好----多多练习,熟能生巧

  7、作为爸爸妈妈要玩好游戏,同样是需要学习,练习。实践非常重要,没有切实地投入地去玩,就不会有感受,也不会有进步。

  家长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 篇10

  数学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数学是一个神奇的王国。

  就是因为这样,我才会喜欢上数学,我才会励志要当一名数学老师,我才会真正的地成为了一名数学老师。

  我很想让我的孩子们都爱上数学,感受数的奇妙,体会数的神奇。于是,我带着我的孩子们一起在口算的世界里来了一场难忘的闯关旅行。

  第一关,孩子和家长以比赛的形式一起完成一张口算卷子。在这一关里,很多家长放下了繁忙的工作,坐下来静静地和孩子一起度过了半个小时左右。而短短的半小时却让所有的孩子至今难忘。

  第一关之后,有部分成绩突出的顺利地进入了我们旅行的第二关,就是全体家长和孩子们的对决了。当然,为了显示出比赛的公平,在比赛前,我将所有的技巧又全部教于家长,每一位家长都听得十分认真,并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挑战。

  比赛赛共分为初试锋芒、争分夺秒、火眼金睛和决赛答题四个环节。所有的参赛选手都可谓是认认真真地在完成每一关的每一道题。在激烈的比赛之后,进入终极PK的是由4名家长代表和7名学生代表组成的。而最终取得冠亚季的是两名学生和一名家长。随着冠亚季军的产生,比赛也接近了尾声。

  比赛持续了两周,在这两周里,从最初的教授技巧到最后的准备奖品,我都亲力亲为。

  比赛结束,但还有很多家长意犹未尽。不过通过这次比赛很多孩子都收获了口算技巧,感受到了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这就是我想看到的。当然更让我开心的是,家长们也都深深地了解了孩子,愿意抽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的成长。

  其实我最初的目的也不过如此,让孩子体会乐趣,让家长体会“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孩子有多么的重要。

  因为我始终相信,当你认真做好一件事,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相信这次有趣的口算竞赛,一定能深深地印在孩子们脑海深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乐趣,爱上数学,家长们更愿意真心陪伴孩子成长,这就是最圆满的收获。

  家长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 篇11

  打闹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社交商等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父母和子女建立亲密的联结,放松我们的大脑,缓解压力。最重要的是我们和孩子都能够感受到快乐和爱。

  不知道,在你们的记忆中有没有小时候和父母亲密接触的那些愉快瞬间呢?

  比如父亲把你高高举到空中扔起来又接住你;父母和你一起玩过家家游戏;父母和你一起打水仗、枕头大战等。

  回忆起来的时候,相信你的心情一定非常愉悦,那些和父母一起游戏的日子是多么快乐啊!

  今天这本书就为我们推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近百个打闹游戏,有详细的文字讲解,有些还配有图画,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知道怎样和孩子去玩打闹游戏。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安东尼·迪本德和劳伦斯·科恩。

  安东尼·迪本德是一名医学博士,他和父亲之间的亲密关系非常健康,从小到大他都十分喜欢和父亲之间有肢体上的交流和接触。直到现在,他和父亲见面打招呼,还会轻轻锤打对方两拳。

  后来,安东尼·迪本德也成为了一位父亲,在和孩子的追逐打闹游戏中,他感受到自己和孩子都非常快乐和放松,通过游戏孩子的一些不良情绪也得到了抒发。于是,安东尼·迪本德就萌发了想写一本关于打闹游戏的书,以帮助父母们轻松愉快育儿。

  安东尼·迪本德找到了劳伦斯·科恩,一位专攻儿童游戏和游戏治疗的心理学家,著有《游戏力: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和《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两本书。相信有不少父母都读过这两本书。

  是的,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而各种各样的游戏,可以让他们获得快乐和自信。

  家长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 篇12

  孩子一次次说着自己想玩游戏,家长应该怎么做?下面我们来看一位家长的经验吧!

  当小史同学一遍遍说自己想要玩游戏时,我察觉到在我的身体之中一股火蹭地窜起。

  经验告诉我,发火没有用,至少,此刻,对于像小史这样的同学而言,发火会惊吓到这个孩子。

  直觉告诉我,这火气是因情结而起,与这个孩子无关,是我自己要做的功课。

  最后,在思考功能的帮助下,开始去思考,对于小史这样的同学而言,游戏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的思考是:我们上课所教的内容,小史同学基本上都会了,那么,玩不玩游戏,对于小史同学的语言帮助并不大。在我看来,一个游戏玩下来,如果孩子啥都没学到,那还不如不玩。只有当语言和游戏完美结合时,学生既感到快乐,又掌握了知识时,游戏才具有价值。

  当我将这思考告诉小史时,我明显感受到他的抗拒。他的年龄,让他无法表达他为什么这么热爱游戏,以及游戏带给他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而我,在情绪的驱使下,明明知道我不应该这样做,但嘴巴里依然清清楚楚吐出那一串话来。

  结果也与我想象的一样,这位小朋友被我的话堵住了嘴,不知道如何反驳,但他的情绪是被堵住的,正如我的情绪就在他一声声呼唤着“我想玩游戏啊!”被堵住一样,想要发泄,但又觉得无从发泄起。只好先压抑,可是这种压抑的感觉让我不舒服至极。既然你都让我不舒服了,我也得先让你不舒服一下。

  呵呵,我的内在小孩在跟小史较劲。

  记得当时在课上跟小史以及其他同学讨论到我们为什么玩游戏这个部分时,在我自身的情结、情绪、思考、觉察一起参与的情况下,我忽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明白了。比如,你玩十分钟的游戏,虽然在这十分钟之中,你也许啥也没学到,然而,玩游戏让你心情好了起来,于是你能够高高兴兴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对吗?”

  小史说:“大概是这样。”他嘴角露出微笑。

  他究竟是真的明白了我说的内容了呢,还是通过我的身体语言明白,我理解了他对游戏的那份的需要,我一点也不知道。

  当此刻,这段对话的价值再被回忆起时,我开始对游戏的价值有了另一层思考。

  孩子们学英语,玩5分钟的游戏,也许在这5分钟内,孩子们啥也没记住,但我观察到,游戏之后,孩子们常常带着极大的热情和专注去进行接下来正儿八经的学习。比如认读单词,比如读课文,比如模仿一句话。

  这五分钟游戏的价值是,它让孩子们通过玩耍获得愉悦感、一种积极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在这种积极的情绪驱使之下,做什么都有效率。

  重要的不是游戏内容,而是在游戏之中产生的那种积极的、跃跃欲试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它产生的是一种情感的价值。

  就像我们听一首美妙的歌,看一场电影,给自己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舒舒服服地睡到自然醒,来一场期盼已久的旅游。这些事情能够让我们的内在产生一种积极的动力,于是,再困难的事也能坚持做下去。

  去墨丘利听“学习力”这一讲时,老师说学习力包含学习的意愿、学习的毅力、以及学习的能力三个方面。学习意愿是指学习者本身诞生了一种“我想要”的心里动力。这种动力如何诞生?当学习者感到“我被喜欢着”“我被信任着”以及“我被期待着”,他们就能够诞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于是,智力被启动。

  这段话,我并没有十分吃透,但它非常吸引我。

  放在小史的身上来看,这段话是应验的。我一直困惑于,他的阅读水平我根本都不需要教,他自己就能够做得很好,那还要我干嘛?

  通过学习力的这段话来理解,我就明白了我的作用是什么,于是就不那么纠结于要多教给他点什么,而是去营造一种让他感到安全、可靠、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这种情感上的支持,使他对英语产生一种积极的感受。

  这一点也可以用大脑的运作规律来解释。记忆的基础是连接与联想。在每一次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玩游戏或者参与那些让他喜欢的活动产生愉悦的情感,久而久之,他就会将英语学习与愉悦、好玩、喜欢这些因素连接起来。

  在安妮与鲜花所著的《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这本书中,也提到要建立英语等于好玩的这个概念。

  这样看来,小史同学一声声呼唤着游戏,是他的内在需要,或者,更确切地说,情感的需要。

  家长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 篇13

  梅知老师,我觉得我和女儿玩得越来越好了。我自己进步了!我好高兴

  还是先学习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然后就是游戏与儿童发展。听了课,马上就把自己能感受到的东西给运用了。学这些真的很好!

  我一点也不后悔现在才开始学这些,正是经过两年的摸索,现在听这样的课,我才能这样有感触。

  和女儿玩,居然玩了整个晚上。

  我们的玩,我们的交流很流畅,先把几点感想记下来

  1、积极的回应就是交流中最好的强化

  以前总是困惑,为什么介入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挫败感?那种挫败感来自于女儿不回应我。同样,当女儿和妈妈发起交流,妈妈没有给予回应,那么她的内心同样会有挫败感

  回应她,特别是在玩耍的时候,不仅要语言回应她,还要用动作回应他,还要在语言和动作之外,给孩子更积极的回应,高质量的回应,这种高质量的回应就包括着air到的细微的交流信息,引导她,回应给她你对这个主题的闪念,充满活力地表现出来,加上你的理解,你的表现,才有可能有想追求的“把控”——吸引她接着不离题地回应

  2、做出NT玩伴的真正状态,帮助孩子提高。这个需要平时细致地观察NT孩子间的互动(甚至是交流高手NT孩子间的互动),放松心态,就一次次细致地看,让那些反应的模式印在大人的头脑里,用我们的心智去模仿出来,越真实越好,当和自己孩子玩的时候,把这种很好的模式运用出来。当真正的NT玩伴,是所有和孩子玩的家长的目标

  3、运用家长的心智和认知,运用我们对自己孩子的了解,运用我们的耐心和爱心,运用一切可以给予孩子的支持,做好的NT玩伴——这样我们就会表现得善于把握游戏中的契机,善于有新的点子,扩展出有意思的玩的方式,在游戏的回合中快速判断我们的回应该是大量的输入方式还是平衡的对应方式还是等着孩子找我们的等待的方式

  4、当你和孩子玩得很好,很精彩,你们的玩法必然会吸引有交往意愿的NT孩子加入,他加入,你的真正的助手就来了,他可以配合你,示范给你的孩子,他的加入,他带入的东西,直接就呈现在你孩子的面前,游戏和交流的真实经验就全部出现了

  5、游戏所玩内容涉及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知道的越多,理解得越多,当玩起相应题材的时候,孩子就会有比较好的把控感,就会表现很好

  6、游戏需要反复练习,反复理解,在这种重复的活动后,孩子会表现更好————多多练习,熟能生巧

  7、作为爸爸妈妈要玩好游戏,同样是需要学习,练习。实践非常重要,没有切实地投入地去玩,就不会有感受,也不会有进步

  以上几点,是玩过之后自己感受到的,希望您指导或补充。多多谢!

【家长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陪孩子玩游戏心得体会04-12

父母陪孩子玩游戏的心得体会08-22

给陪孩子玩游戏的父母的建议04-25

家长陪孩子读书心得欣赏06-14

陪孩子读书家长心得10-13

家长陪孩子的读书心得范文03-31

家长陪孩子的学习心得06-19

家长陪孩子学习的心得范文06-20

家长该如何陪孩子玩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