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8-21 12:33:24 知识点总结 我要投稿

【热】函数知识点总结15篇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函数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函数知识点总结15篇

函数知识点总结1

  1.二次函数的概念

  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而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二次函数的结构特征:

  ⑴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式,的最高次数是2。

  ⑵是常数,是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

  2.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0)和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h=-b/2ak=(4ac-b^2)/4ax,x=(-b±√b^2-4ac)/2a。

  3.二次函数的.性质

  1.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2.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4.初三数学二次函数图像

  对于一般式:①y=ax2+bx+c与y=ax2-bx+c两图像关于y轴对称。

  ②y=ax2+bx+c与y=-ax2-bx-c两图像关于x轴对称。

  ③y=ax2+bx+c与y=-ax2-bx+c-b2/2a关于顶点对称。

  ④y=ax2+bx+c与y=-ax2+bx-c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即绕原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图形)

  对于顶点式:

  ①y=a(x-h)2+k与y=a(x+h)2+k两图像关于y轴对称,即顶点(h,k)和(-h,k)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

  ②y=a(x-h)2+k与y=-a(x-h)2-k两图像关于x轴对称,即顶点(h,k)和(h,-k)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

  ③y=a(x-h)2+k与y=-a(x-h)2+k关于顶点对称,即顶点(h,k)和(h,k)相同,开口方向相反。

  ④y=a(x-h)2+k与y=-a(x+h)2-k关于原点对称,即顶点(h,k)和(-h,-k)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纵坐标都相反。(其实①③④就是对f(x)来说f(-x),-f(x),-f(-x)的情况)

函数知识点总结2

  一、函数的定义域的常用求法: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3、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5、三角函数正切函数y=tanx中x≠kπ+π/2;

  6、如果函数是由实际意义确定的'解析式,应依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其取值范围。

  二、函数的解析式的常用求法:

  1、定义法;2、换元法;3、待定系数法;4、函数方程法;5、参数法;6、配方法

  三、函数的值域的常用求法:

  1、换元法;2、配方法;3、判别式法;4、几何法;5、不等式法;6、单调性法;7、直接法

  四、函数的最值的常用求法:

  1、配方法;2、换元法;3、不等式法;4、几何法;5、单调性法

  五、函数单调性的常用结论:

  1、若f(x),g(x)均为某区间上的增(减)函数,则f(x)+g(x)在这个区间上也为增(减)函数

  2、若f(x)为增(减)函数,则-f(x)为减(增)函数

  3、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f[g(x)]是增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不同,则f[g(x)]是减函数。

  4、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5、常用函数的单调性解答:比较大小、求值域、求最值、解不等式、证不等式、作函数图象。

  六、函数奇偶性的常用结论:

  1、如果一个奇函数在x=0处有定义,则f(0)=0,如果一个函数y=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f(x)=0(反之不成立)

  2、两个奇(偶)函数之和(差)为奇(偶)函数;之积(商)为偶函数。

  3、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商)为奇函数。

  4、两个函数y=f(u)和u=g(x)复合而成的函数,只要其中有一个是偶函数,那么该复合函数就是偶函数;当两个函数都是奇函数时,该复合函数是奇函数。

  5、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x)可以表示为f(x)=1/2[f(x)+f(-x)]+1/2[f(x)+f(-x)],该式的特点是:右端为一个奇函数和一个偶函数的和。

函数知识点总结3

  (一)、映射、函数、反函数

  1、对应、映射、函数三个概念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而函数又是一种特殊的映射。

  2、对于函数的概念,应注意如下几点:

  (1)掌握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会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

  (2)掌握三种表示法——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能根实际问题寻求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特别是会求分段函数的解析式。

  (3)如果y=f(u),u=g(x),那么y=f[g(x)]叫做f和g的复合函数,其中g(x)为内函数,f(u)为外函数。

  3、求函数y=f(x)的反函数的一般步骤:

  (1)确定原函数的值域,也就是反函数的定义域;

  (2)由y=f(x)的解析式求出x=f—1(y);

  (3)将x,y对换,得反函数的习惯表达式y=f—1(x),并注明定义域。

  注意:

  ①对于分段函数的反函数,先分别求出在各段上的反函数,然后再合并到一起。

  ②熟悉的应用,求f—1(x0)的值,合理利用这个结论,可以避免求反函数的过程,从而简化运算。

  (二)、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

  1、函数及其定义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定义域的函数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正确地写出函数的解析式,必须是在求出变量间的对应法则的同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有三种类型:

  (1)有时一个函数来自于一个实际问题,这时自变量x有实际意义,求定义域要结合实际意义考虑;

  (2)已知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求其定义域,只要使解析式有意义即可。如:

  ①分式的分母不得为零;

  ②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③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三角函数中的正切函数y=tanx(x∈R,且k∈Z),余切函数y=cotx(x∈R,x≠kπ,k∈Z)等。

  应注意,一个函数的解析式由几部分组成时,定义域为各部分有意义的自变量取值的公共部分(即交集)。

  (3)已知一个函数的定义域,求另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主要考虑定义域的深刻含义即可。

  已知f(x)的定义域是[a,b],求f[g(x)]的定义域是指满足a≤g(x)≤b的x的取值范围,而已知f[g(x)]的定义域[a,b]指的是x∈[a,b],此时f(x)的定义域,即g(x)的值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一般有四种情况

  (1)根据某实际问题需建立一种函数关系时,必须引入合适的变量,根据数学的有关知识寻求函数的解析式。

  (2)有时题设给出函数特征,求函数的解析式,可采用待定系数法。比如函数是一次函数,可设f(x)=ax+b(a≠0),其中a,b为待定系数,根据题设条件,列出方程组,求出a,b即可。

  (3)若题设给出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求函数f(x)的表达式,这时必须求出g(x)的值域,这相当于求函数的定义域。

  (4)若已知f(x)满足某个等式,这个等式除f(x)是未知量外,还出现其他未知量(如f(—x),等),必须根据已知等式,再构造其他等式组成方程组,利用解方程组法求出f(x)的表达式。

  (三)、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求函数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求函数值域常用方法如下:

  (1)直接法:亦称观察法,对于结构较为简单的函数,可由函数的解析式应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观察得出函数的值域。

  (2)换元法:运用代数式或三角换元将所给的复杂函数转化成另一种简单函数再求值域,若函数解析式中含有根式,当根式里一次式时用代数换元,当根式里是二次式时,用三角换元。

  (3)反函数法:利用函数f(x)与其反函数f—1(x)的定义域和值域间的关系,通过求反函数的定义域而得到原函数的值域,形如(a≠0)的函数值域可采用此法求得。

  (4)配方法:对于二次函数或二次函数有关的函数的值域问题可考虑用配方法。

  (5)不等式法求值域:利用基本不等式a+b≥[a,b∈(0,+∞)]可以求某些函数的值域,不过应注意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有时需用到平方等技巧。

  (6)判别式法:把y=f(x)变形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0”求值域。其题型特征是解析式中含有根式或分式。

  (7)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当能确定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或某个定义域的子集上)的单调性,可采用单调性法求出函数的值域。

  (8)数形结合法求函数的值域:利用函数所表示的几何意义,借助于几何方法或图象,求出函数的值域,即以数形结合求函数的值域。

  2、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的区别和联系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因而答题的方式就有所相异。

  如函数的值域是(0,16],最大值是16,无最小值。再如函数的值域是(—∞,—2]∪[2,+∞),但此函数无最大值和最小值,只有在改变函数定义域后,如x>0时,函数的最小值为2。可见定义域对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的影响。

  3、函数的最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函数的`最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用函数知识求解实际问题上,从文字表述上常常表现为“工程造价最低”,“利润最大”或“面积(体积)最大(最小)”等诸多现实问题上,求解时要特别关注实际意义对自变量的制约,以便能正确求得最值。

  (四)、函数的奇偶性

  1、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或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或偶函数)。

  正确理解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要注意两点:(1)定义域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f(x)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f(x)=—f(x)或f(—x)=f(x)是定义域上的恒等式。(奇偶性是函数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

  2、奇偶函数的定义是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主要依据。为了便于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有时需要将函数化简或应用定义的等价形式:

  注意如下结论的运用:

  (1)不论f(x)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f(|x|)总是偶函数;

  (2)f(x)、g(x)分别是定义域D1、D2上的奇函数,那么在D1∩D2上,f(x)+g(x)是奇函数,f(x)·g(x)是偶函数,类似地有“奇±奇=奇”“奇×奇=偶”,“偶±偶=偶”“偶×偶=偶”“奇×偶=奇”;

  (3)奇偶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奇偶性通常是偶函数;

  (4)奇函数的导函数是偶函数,偶函数的导函数是奇函数。

  3、有关奇偶性的几个性质及结论

  (1)一个函数为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一个函数为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2)如要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且函数值恒为零,那么它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3)若奇函数f(x)在x=0处有意义,则f(0)=0成立。

  (4)若f(x)是具有奇偶性的区间单调函数,则奇(偶)函数在正负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是相同(反)的。

  (5)若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x)=f(x)+f(—x)是偶函数,G(x)=f(x)—f(—x)是奇函数。

  (6)奇偶性的推广

  函数y=f(x)对定义域内的任一x都有f(a+x)=f(a—x),则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即y=f(a+x)为偶函数。函数y=f(x)对定义域内的任—x都有f(a+x)=—f(a—x),则y=f(x)的图象关于点(a,0)成中心对称图形,即y=f(a+x)为奇函数。

  (五)、函数的单调性

  1、单调函数

  对于函数f(x)定义在某区间[a,b]上任意两点x1,x2,当x1>x2时,都有不等式f(x1)>(或<)f(x2)成立,称f(x)在[a,b]上单调递增(或递减);增函数或减函数统称为单调函数。

  对于函数单调性的定义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三点:

  (1)单调性是与“区间”紧密相关的概念。一个函数在不同的区间上可以有不同的单调性。

  (2)单调性是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整体”性质,因此定义中的x1,x2具有任意性,不能用特殊值代替。

  (3)单调区间是定义域的子集,讨论单调性必须在定义域范围内。

  (4)注意定义的两种等价形式:

  设x1、x2∈[a,b],那么:

  ①在[a、b]上是增函数;

  在[a、b]上是减函数。

  ②在[a、b]上是增函数。

  在[a、b]上是减函数。

  需要指出的是:①的几何意义是:增(减)函数图象上任意两点(x1,f(x1))、(x2,f(x2))连线的斜率都大于(或小于)零。

  (5)由于定义都是充要性命题,因此由f(x)是增(减)函数,且(或x1>x2),这说明单调性使得自变量间的不等关系和函数值之间的不等关系可以“正逆互推”。

  5、复合函数y=f[g(x)]的单调性

  若u=g(x)在区间[a,b]上的单调性,与y=f(u)在[g(a),g(b)](或g(b),g(a))上的单调性相同,则复合函数y=f[g(x)]在[a,b]上单调递增;否则,单调递减。简称“同增、异减”。

  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时,常需要先将函数化简,转化为讨论一些熟知函数的单调性。因此,掌握并熟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将大大缩短我们的判断过程。

  6、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

  (1)依定义进行证明。其步骤为:

  ①任取x1、x2∈M且x1(或<)f(x2);

  ②根据定义,得出结论。

  (2)设函数y=f(x)在某区间内可导。

  如果f′(x)>0,则f(x)为增函数;如果f′(x)<0,则f(x)为减函数。

  (六)、函数的图象

  函数的图象是函数的直观体现,应加强对作图、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培养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求作图象的函数表达式

  与f(x)的关系

  由f(x)的图象需经过的变换

  y=f(x)±b(b>0)

  沿y轴向平移b个单位

  y=f(x±a)(a>0)

  沿x轴向平移a个单位

  y=—f(x)

  作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

  y=f(|x|)

  右不动、左右关于y轴对称

  y=|f(x)|

  上不动、下沿x轴翻折

  y=f—1(x)

  作关于直线y=x的对称图形

  y=f(ax)(a>0)

  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纵坐标不变

  y=af(x)

  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a|倍,横坐标不变

  y=f(—x)

  作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

  【例】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f(x),对任意x,y∈R,有f(x+y)+f(x—y)=2f(x)·f(y),且f(0)≠0。

  ①求证:f(0)=1;

  ②求证:y=f(x)是偶函数;

  ③若存在常数c,使求证对任意x∈R,有f(x+c)=—f(x)成立;试问函数f(x)是不是周期函数,如果是,找出它的一个周期;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我们把没有给出解析式的函数称之为抽象函数,解决这类问题一般采用赋值法。

  解答:①令x=y=0,则有2f(0)=2f2(0),因为f(0)≠0,所以f(0)=1。

  ②令x=0,则有f(x)+f(—y)=2f(0)·f(y)=2f(y),所以f(—y)=f(y),这说明f(x)为偶函数。

  ③分别用(c>0)替换x、y,有f(x+c)+f(x)=

  所以,所以f(x+c)=—f(x)。

  两边应用中的结论,得f(x+2c)=—f(x+c)=—[—f(x)]=f(x),所以f(x)是周期函数,2c就是它的一个周期。

函数知识点总结4

  特别地,二次函数(以下称函数)y=ax+bx+c。

  当y=0时,二次函数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以下称方程),即ax+bx+c=0。

  此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无交点即方程有无实数根。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根。

  1.二次函数y=ax,y=a(x-h),y=a(x-h)+k,y=ax+bx+c(各式中,a≠0)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当h>0时,y=a(x-h)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时,则向xxx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xxx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xxx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k的图象。

  因此,研究抛物线y=ax+bx+c(a≠0)的图象,通过配方,将一般式化为y=a(x-h)+k的形式,可确定其顶点坐标、对称轴,抛物线的大体位置就很清楚了.这给画图象提供了方便。

  2.抛物线y=ax+bx+c(a≠0)的图象: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b/2a,顶点坐标是(-b/2a,[4ac-b]/4a)。

  3.抛物线y=ax+bx+c(a≠0),若a>0,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a<0,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抛物线y=ax+bx+c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1)图象与y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2)当△=b^2-4ac>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A(x,0)和B(x,0),其中的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AB=|x-x|。

  当△=0.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当△<0.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上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下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

  5.抛物线y=ax+bx+c的最值:如果a>0(a<0),则当x=-b/2a时,y最小(大)值=(4ac-b)/4a。

  顶点的横坐标,是取得最值时的自变量值,顶点的纵坐标,是最值的取值。

  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经过三个已知点或已知x、y的三对对应值时,可设解析式为一般形式:y=ax+bx+c(a≠0)。

  (2)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时,可设解析式为顶点式:y=a(x-h)+k(a≠0)。

  (3)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时,可设解析式为两根式:y=a(x-x)(x-x)(a≠0)。

函数知识点总结5

  总体上必须清楚的:

  1)程序结构是三种: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2)读程序都要从main()入口,然后从最上面顺序往下读(碰到循环做循环,碰到选择做选择),有且只有一个main函数。

  3)计算机的数据在电脑中保存是以二进制的形式.数据存放的位置就是他的地址.

  4)bit是位是指为0或者1。 byte是指字节,一个字节=八个位.

  概念常考到的:

  1、编译预处理不是C语言的一部分,不占运行时间,不要加分号。C语言编译的程序称为源程序,它以ASCII数值存放在文本文件中。

  2、define PI 3.1415926;这个写法是错误的,一定不能出现分号。 -

  3、每个C语言程序中main函数是有且只有一个。

  4、在函数中不可以再定义函数。

  5、算法:可以没有输入,但是一定要有输出。

  6、break可用于循环结构和switch语句。

  7、逗号运算符的级别最低,赋值的级别倒数第二。

  第一章C语言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对C语言的基础认识

  1、C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又称为编译单位。

  2、C语言书写格式是自由的,每行可以写多个语句,可以写多行。

  3、一个C语言程序有且只有一个main函数,是程序运行的起点。

  第二节、熟悉vc++

  1、VC是软件,用来运行写的C语言程序。

  2、每个C语言程序写完后,都是先编译,后链接,最后运行。(.c—.obj—.exe)这个过程中注意.c和.obj文件时无法运行的,只有.exe文件才可以运行。(常考!)

  第三节、标识符

  1、标识符(必考内容):

  合法的要求是由字母,数字,下划线组成。有其它元素就错了。

  并且第一个必须为字母或则是下划线。第一个为数字就错了

  2、标识符分为关键字、预定义标识符、用户标识符。

  关键字:不可以作为用户标识符号。main define scanf printf都不是关键字。迷惑你的地方If是可以做为用户标识符。因为If中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了,所以不是关键字。

  预定义标识符:背诵define scanf printf include。记住预定义标识符可以做为用户标识符。

  用户标识符:基本上每年都考,详细请见书上习题。

  第四节:进制的转换

  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第五节:整数与实数

  1)C语言只有八、十、十六进制,没有二进制。但是运行时候,所有的进制都要转换成二进制来进行处理。(考过两次)

  a、C语言中的'八进制规定要以0开头。018的数值是非法的,八进制是没有8的,逢8进1。

  b、C语言中的十六进制规定要以0x开头。

  2)小数的合法写法:C语言小数点两边有一个是零的话,可以不用写。

  1.0在C语言中可写成1.

  0.1在C语言中可以写成.1。

  3)实型数据的合法形式:

  a、2.333e-1就是合法的,且数据是2.333×10-1。

  b、考试口诀:e前e后必有数,e后必为整数。请结合书上的例子。

  4)整型一般是4个字节,字符型是1个字节,双精度一般是8个字节:

  long int x;表示x是长整型。

  unsigned int x;表示x是无符号整型。

  第六、七节:算术表达式和赋值表达式

  核心:表达式一定有数值!

  1、算术表达式:+,-,*,/,%

  考试一定要注意:“/”两边都是整型的话,结果就是一个整型。 3/2的结果就是1.

  “/”如果有一边是小数,那么结果就是小数。 3/2.0的结果就是0.5

  “%”符号请一定要注意是余数,考试最容易算成了除号。)%符号两边要求是整数。不是整数就错了。[注意!!!]

  2、赋值表达式:表达式数值是最左边的数值,a=b=5;该表达式为5,常量不可以赋值。

  1、int x=y=10:错啦,定义时,不可以连续赋值。

  2、int x,y;

  x=y=10;对滴,定义完成后,可以连续赋值。

  3、赋值的左边只能是一个变量。

  4、int x=7.7;对滴,x就是7

  5、float y=7;对滴,x就是7.0

  3、复合的赋值表达式:

  int a=2;

  a*=2+3;运行完成后,a的值是12。

  一定要注意,首先要在2+3的上面打上括号。变成(2+3)再运算。

  4、自加表达式:

  自加、自减表达式:假设a=5,++a(是为6),a++(为5);

  运行的机理:++a是先把变量的数值加上1,然后把得到的数值放到变量a中,然后再用这个++a表达式的数值为6,而a++是先用该表达式的数值为5,然后再把a的数值加上1为6,

  再放到变量a中。进行了++a和a++后在下面的程序中再用到a的话都是变量a中的6了。

  考试口诀:++在前先加后用,++在后先用后加。

  5、逗号表达式:

  优先级别最低。表达式的数值逗号最右边的那个表达式的数值。

  (2,3,4)的表达式的数值就是4。

  z=(2,3,4)(整个是赋值表达式)这个时候z的值为4。(有点难度哦!)

  z= 2,3,4(整个是逗号表达式)这个时候z的值为2。

  补充:

  1、空语句不可以随意执行,会导致逻辑错误。

  2、注释是最近几年考试的重点,注释不是C语言,不占运行时间,没有分号。不可以嵌套!

  3、强制类型转换:

  一定是(int)a不是int(a),注意类型上一定有括号的。

  注意(int)(a+b)和(int)a+b的区别。前是把a+b转型,后是把a转型再加b。

  4、三种取整丢小数的情况:

  1、int a =1.6;

  2、(int)a;

  3、1/2;3/2;

  第八节、字符

  1)字符数据的合法形式::

  ‘1’是字符占一个字节,”1”是字符串占两个字节(含有一个结束符号)。

  ‘0’的ASCII数值表示为48,’a’的ASCII数值是97,’A’的ASCII数值是65。

  一般考试表示单个字符错误的形式:’65’ “1”

  字符是可以进行算术运算的,记住:‘0’-0=48

  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转换的方法:‘A’+32=’a’相互之间一般是相差32。

  2)转义字符:

  转义字符分为一般转义字符、八进制转义字符、十六进制转义字符。

  一般转义字符:背诵/0、、 ’、 ”、 。

  八进制转义字符:‘141’是合法的,前导的0是不能写的。

  十六进制转义字符:’x6d’才是合法的,前导的0不能写,并且x是小写。

  3、字符型和整数是近亲:两个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char a = 65 ;

  printf(“%c”, a);得到的输出结果:a

  printf(“%d”, a);得到的输出结果:65

  第九节、位运算

  1)位运算的考查:会有一到二题考试题目。

  总的处理方法:几乎所有的位运算的题目都要按这个流程来处理(先把十进制变成二进制再变成十进制)。

  例1:char a = 6, b;

  b = a<<2;这种题目的计算是先要把a的十进制6化成二进制,再做位运算。

  例2:一定要记住,异或的位运算符号” ^ ”。0异或1得到1。

  0异或0得到0。两个女的生不出来。

  考试记忆方法:一男(1)一女(0)才可以生个小孩(1)。

  例3:在没有舍去数据的时候,<<左移一位表示乘以2;>>右移一位表示除以2。

函数知识点总结6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基本概念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例题:在匀速运动公式svt中,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s表示在时间t内所走的路程,则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在圆的周长公式C=2πr中,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__.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

  *判断Y是否为X的函数,只要看X取值确定的时候,Y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1-12

  例题:下列函数(1)y=πx(2)y=2x-1(3)y=(4)y=2-3x(5)y=x-1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x(A)4个(B)3个(C)2个(D)1个

  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x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

  1..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k为任意不为零实数,b为任意实数)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特别的,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即:y=kx(k为任意不为零实数)

  定义域: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函数有意义;要与实际有意义。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一次函数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k≠0)。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3.函数不是数,它是指某一变量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特别地,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4、特殊位置关系

  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平行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值(即一次项系数)相等

  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垂直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值互为负倒数(即两个K值的乘积为-1)

  应用

  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是:(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当kx2B.x10,且y1>y2。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得x1>x2。故选A。

  判断函数图象的位置

  例3.一次函数y=kx+b满足kb>0,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此函数的图象不经过()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解:由kb>0,知k、b同号。因为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k

  解析式:y=kx(k是常数,k≠0)必过点:(0,0)、(1,k)

  走向: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时,向上平移;当b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b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上平移b个单位;当b

  若直线yxa和直线yxb的交点坐标为(m,8),则ab____________.已知函数y=3x+1,当自变量增加m时,相应的函数值增加()A.3m+1B.3mC.mD.3m-1

  11、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画法.

  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

  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情况下:是先选取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0,b),坐标或纵坐标为0的点.

  b>0经过第一、二、三象限b0图象从左到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经过第二、三、四象限经过第二、四象限k0时,向上平移;当b

  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函数知识点总结7

  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

  奇函数:如果函数f(x)的定义域中任意x有f(—x)=—f(x),则函数f(x)称为奇函数。

  偶数函数:如果函数f(x)的定义域中任意x有f(—x)=f(x),则函数f(x)称为偶数函数。

  性质

  奇函数性质:

  1、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2、满足f(—x)= — f(x)

  3、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一致

  4、如果奇函数在x=0上有定义,那么有f(0)=0

  5、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偶函数共有的`)

  偶函数性质:

  1、图象关于y轴对称

  2、满足f(—x)= f(x)

  3、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反

  4、如果一个函数既是奇函数有是偶函数,那么有f(x)=0

  5、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偶函数共有的)

  常用运算方法

  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

  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

  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

  证明方法

  设f(x),g(x)为奇函数,t(x)=f(x)+g(x),t(—x)=f(—x)+g(—x)=—f(x)+(—g(x))=—t(x),所以奇函数加奇函数还是奇函数;

  若f(x),g(x)为偶函数,t(x)=f(x)+g(x),t(—x)=f(—x)+g(—x)=f(x)+g(x)=t(x),所以偶函数加偶函数还是偶函数。

函数知识点总结8

  第一、求函数定义域题忽视细节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考生想要在考场上准确求出定义域,就要根据函数解析式把各种情况下的自变量的限制条件找出来,列成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该函数的定义域。

  在求一般函数定义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分母不为0;偶次被开放式非负;真数大于0以及0的0次幂无意义。函数的定义域是非空的数集,在解答函数定义域类的题时千万别忘了这一点。复合函数要注意外层函数的定义域由内层函数的值域决定。

  第二、带绝对值的函数单调性判断错误带绝对值的函数实质上就是分段函数,判断分段函数的单调性有两种方法:第一,在各个段上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所表示的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单调区间,然后对各个段上的单调区间进行整合;第二,画出这个分段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图象、性质能够进行直观的判断。函数题离不开函数图象,而函数图象反应了函数的所有性质,考生在解答函数题时,要第一时间在脑海中画出函数图象,从图象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函数不同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千万记住,不要使用并集,指明这几个区间是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即可。

  第三、求函数奇偶性的常见错误求函数奇偶性类的题最常见的错误有求错函数定义域或忽视函数定义域,对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不清,对分段函数奇偶性判断方法不当等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一个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区间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函数一定是非奇非偶的函数。在定义域区间关于原点对称的前提下,再根据奇偶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

  在用定义进行判断时,要注意自变量在定义域区间内的任意性。

  第四、抽象函数推理不严谨很多抽象函数问题都是以抽象出某一类函数的共同“特征”而设计的,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考生可以通过类比这类函数中一些具体函数的性质去解决抽象函数。多用特殊赋值法,通过特殊赋可以找到函数的不变性质,这往往是问题的突破口。

  抽象函数性质的证明属于代数推理,和几何推理证明一样,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推理的严谨性。每一步都要有充分的条件,别漏掉条件,更不能臆造条件,推理过程层次分明,还要注意书写规范。

  第五、函数零点定理使用不当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可以是方程f(c)=0的根,称之为函数的零点定理,分为“变号零点”和“不变号零点”,而对于“不变号零点”,函数的零点定理是“无能为力”的,在解决函数的零点时,考生需格外注意这类问题。

  第六、混淆两类切线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是指以该点为切点的曲线的切线,这样的切线只有一条;曲线的过一个点的切线是指过这个点的曲线的所有切线,这个点如果在曲线上当然包括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曲线的过一个点的切线可能不止一条。

  因此,考生在求解曲线的切线问题时,首先要区分是什么类型的切线。

  第七、混淆导数与单调性的关系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的这类题型,如果考生认为函数的导函数在此区间上恒大于0,很容易就会出错。

  解答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函数的关系时一定要注意,一个函数的导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递增(减)的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导函数在此区间上恒大(小)于等于0,且导函数在此区间的任意子区间上都不恒为零。

  第八、导数与极值关系不清考生在使用导数求函数极值类问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求出使导函数等于0的点,却没有对这些点左右两侧导函数的符号进行判断,误以为使导函数等于0的点就是函数的极值点,往往就会出错,出错原因就是考生对导数与极值关系没搞清楚。可导函数在一个点处的导函数值为零只是这个函数在此点处取到极值的必要条件,小编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在使用导数求函数极值时,一定要对极值点进行仔细检查。

函数知识点总结9

  诱导公式的本质

  所谓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就是将角n(/2)的三角函数转化为角的三角函数。

  常用的诱导公式

  公式一: 设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sin kz

  cos(2k)=cos kz

  tan(2k)=tan kz

  cot(2k)=cot kz

  公式二: 设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三: 任意角与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函数知识点总结10

  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当b=0时,一次函数y=kx,又叫做正比例函数。

  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形式是y=kx+b,要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一次函数,就是判断是否能化成以上形式。

  2、当b=0,k≠0时,y=kx仍是一次函数。

  3、当k=0,b≠0时,它不是一次函数。

  4、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

  3、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4、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的关系: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二、三象限;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三、四象限;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二、四象限;

  当k<0,b<0时,直线通过二、三、四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一次函数是直线,图象经过三象限;

  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

  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

  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

  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

  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

  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

  拓展阅读:一次函数的解题方法

  理解一次函数和其它知识的联系

  一次函数和代数式以及方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仍然是函数,同时,等号的两边又都是代数式。需要注意的是,与一般代数式有很大区别。首先,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都只能存在两个变量,而代数式可以是多个变量;其次,一次函数中的变量指数只能是1,而代数式中变量指数还可以是1以外的数。另外,一次函数解析式也可以理解为二元一次方程。

  掌握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特征

  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kx+b是关于x的一次二项式,其中常数b可以是任意实数,一次项系数k必须是非零数,k≠0,因为当k = 0时,y = b(b是常数),由于没有一次项,这样的函数不是一次函数;而当b = 0,k≠0,y = kx既是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

  应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分清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尤其要弄清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且其中一种量因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2、找出具有相关联的两种量的等量关系之后,明确哪种量是另一种量的函数;

  3、在实际问题中,一般存在着三种量,如距离、时间、速度等等,在这三种量中,当且仅当其中一种量时间(或速度)不变时,距离与速度(或时间)才成正比例,也就是说,距离(s)是时间(t)或速度( )的正比例函数;

  4、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一般采取待定系数法。

  数形结合

  方程,不等式,不等式组,方程组我们都可以用一次函数的观点来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实际上就看两条直线上下方的关系,求出端点后可以很容易把握解集,至于一元一次方程可以把左右两边看为两条直线来认识,直线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解,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就是对应2条直线,方程组的解就是直线的交点,结合图形可以认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把握交点个数。

  如果一个交点时候两条直线的k不同,如果无穷个交点就是k,b都一样,如果平行无交点就是k相同,b不一样。至于函数平移的问题可以化归为对应点平移。k反正不变然后用待定系数法得到平移后的方程。这就是化一般为特殊的解题方法。

函数知识点总结11

  三角和的公式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倍角公式

  tan2A = 2tanA/(1-tan2 A)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2 A--Sin2 A =2Cos2 A-1 =1-2sin^2 A

  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 -3cosA

  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

  三角函数特殊值

  α=0° sinα=0 cosα=1 tαnα=0 cotα→∞ secα=1 cscα→∞

  α=15°(π/12) sinα=(√6-√2)/4 cosα=(√6+√2)/4 tαnα=2-√3 cotα=2+√3 secα=√6-√2 cscα=√6+√2

  α=22.5°(π/8) sinα=√(2-√2)/2 cosα=√(2+√2)/2 tαnα=√2-1 cotα=√2+1 secα=√(4-2√2) cscα=√(4+2√2)

  a=30°(π/6) sinα=1/2 cosα=√3/2 tαnα=√3/3 cotα=√3 secα=2√3/3 cscα=2

  α=45°(π/4) sinα=√2/2 cosα=√2/2 tαnα=1 cotα=1 secα=√2 cscα=√2

  α=60°(π/3) sinα=√3/2 cosα=1/2 tαnα=√3 cotα=√3/3 secα=2 cscα=2√3/3

  α=67.5°(3π/8) sinα=√(2+√2)/2 cosα=√(2-√2)/2 tαnα=√2+1 cotα=√2-1 secα=√(4+2√2) cscα=√(4-2√2)

  α=75°(5π/12) sinα=(√6+√2)/4 cosα=(√6-√2)/4 tαnα=2+√3 cotα=2-√3 secα=√6+√2 cscα=√6-√2

  α=90°(π/2) sinα=1 cosα=0 tαnα→∞ cotα=0 secα→∞ cscα=1

  α=180°(π) sinα=0 cosα=-1 tαnα=0 cotα→∞ secα=-1 cscα→∞

  α=270°(3π/2) sinα=-1 cosα=0 tαnα→∞ cotα=0 secα→∞ cscα=-1

  α=360°(2π) sinα=0 cosα=1 tαnα=0 cotα→∞ secα=1 cscα→∞

  三角函数记忆顺口溜

  1三角函数记忆口诀

  “奇、偶”指的是π/2的倍数的奇偶,“变与不变”指的是三角函数的名称的变化:“变”是指正弦变余弦,正切变余切。(反之亦然成立)“符号看象限”的含义是:把角α看做锐角,不考虑α角所在象限,看n·(π/2)±α是第几象限角,从而得到等式右边是正号还是负号。

  以cos(π/2+α)=-sinα为例,等式左边cos(π/2+α)中n=1,所以右边符号为sinα,把α看成锐角,所以π/2<(π/2+α)<π,y=cosx在区间(π/2,π)上小于零,所以右边符号为负,所以右边为-sinα。

  2符号判断口诀

  全,S,T,C,正。这五个字口诀的意思就是说:第一象限内任何一个角的四种三角函数值都是“+”;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是“+”,其余全部是“-”;第三象限内只有正切是“+”,其余全部是“-”;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是“+”,其余全部是“-”。

  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二、三、四指的.角所在象限。全正、正弦、正切、余弦指的是对应象限三角函数为正值的名称。口诀中未提及的都是负值。

  “ASTC”反Z。意即为“all(全部)”、“sin”、“tan”、“cos”按照将字母Z反过来写所占的象限对应的三角函数为正值。

  3三角函数顺口溜

  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函数图像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

  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

  中心记上数字一,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

  顶点任意一函数,等于后面两根除。诱导公式就是好,负化正后大化小,

  变成锐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

  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

  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

  计算证明角先行,注意结构函数名,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

  逆反原则作指导,升幂降次和差积。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

  万能公式不一般,化为有理式居先。公式顺用和逆用,变形运用加巧用;

  一加余弦想余弦,一减余弦想正弦,幂升一次角减半,升幂降次它为范;

  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

  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

函数知识点总结12

  倍角公式

  二倍角公式

  正弦形式:sin2α=2sinαcosα

  正切形式:tan2α=2tanα/(1-tan^2(α))

  余弦形式: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三倍角公式

  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

  cos3α=4cosα·cos(π/3+α)cos(π/3-α)

  tan3a=tana·tan(π/3+a)·tan(π/3-a)

  四倍角公式

  sin4A=-4*(cosA*sinA*(2*sinA^2-1))

  cos4A=1+(-8*cosA^2+8*cosA^4)

  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

  半角公式

  正弦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余弦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正切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积化和差

  sina*cosb=[sin(a+b)+sin(a-b)]/2

  cosa*sinb=[sin(a+b)-sin(a-b)]/2

  cosa*cosb=[cos(a+b)+cos(a-b)]/2

  sina*sinb=[cos(a-b)-cos(a+b)]/2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cos[(a-b)/2]

  cosa-cosb=-2sin[(a+b)/2]sin[(a-b)/2]

  诱导公式

  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k∈Z)

  cos(2kπ+α)=cosα(k∈Z)

  tan(2kπ+α)=tanα(k∈Z)

  cot(2kπ+α)=cotα(k∈Z)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拓展阅读:三角函数常用知识点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2、在Rt△ABC中,∠C为直角,则∠A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可换成∠B)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5、正弦、余弦的增减性:当0°≤α≤90°时,sin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6、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0°<α<90°时,tan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函数知识点总结13

  一、函数的概念与表示

  1、映射

  (1)映射: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映射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

  注意点:(1)对映射定义的理解。(2)判断一个对应是映射的方法。一对多不是映射,多对一是映射

  2、函数

  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

  ①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

  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的条件:三要素有两个相同

  二、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

  1、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

  (1)分式的分母不为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零取零次方没有意义;

  (3)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三、函数的值域

  1求函数值域的方法

  ①直接法:从自变量x的范围出发,推出y=f(x)的取值范围,适合于简单的复合函数;

  ②换元法:利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适合根式内外皆为一次式;

  ③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依据二次方程有根,求出y的取值范围;适合分母为二次且∈R的分式;

  ④分离常数:适合分子分母皆为一次式(x有范围限制时要画图);

  ⑤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⑥图象法:二次函数必画草图求其值域;

  ⑦利用对号函数

  ⑧几何意义法:由数形结合,转化距离等求值域。主要是含绝对值函数

  四.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设y=f(x),x∈A,如果对于任意∈A,都有,则称y=f(x)为偶函数。

  如果对于任意∈A,都有,则称y=f(x)为奇

  函数。

  2.性质:

  ①y=f(x)是偶函数y=f(x)的图象关于轴对称,y=f(x)是奇函数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②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0)=0

  ③奇±奇=奇偶±偶=偶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两函数的定义域D1,D2,D1∩D2要关于原点对称]

  3.奇偶性的判断

  ①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②看f(x)与f(-x)的关系

  五、函数的单调性

  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2设是定义在M上的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反,则在M上是减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在M上是增函数。

函数知识点总结14

  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1、一次函数ykxb(k0)经过(0,与y轴)点,(,0)点.与x轴交点坐标是(,0)交点坐标是(0,)。

  2、k的正、负决定直线的倾斜方向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k|的大小决定直线的倾斜程度

  |k|越大,直线与x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大(直线陡);|k|越小,直线与x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小(直线缓);

  4、b的正负决定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y轴正半轴上;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y轴负半轴上;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

  5、k、b的符号不同,直线经过的象限也不同。

  当k>0时,直线经过一、三象限;当k<0时,图像经过二、四象限。进一步:

  当k>0,b>0时,直线经过一、二、三象限(不经过第四象限)当k>0,b<0时,直线经过一、三、四象限(不经过第二象限)当k>0,b=0时,直线经过一、三、象限和原点

  当k<0,b>0时,直线经过一、二、四象限(不经过第三象限)当k<0,b<0时,直线经过二、三、四象限(不经过第一象限)当k<0,b=0时,直线经过二、四、象限和原点

  反过来:不经过第一象限指:经过二、三、四象限或经过二四象限和原点。其它类似。

函数知识点总结15

  1.常量和变量

  在某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保持同一数值的量或数,叫常量或常数.

  2.函数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整式:自变量取一切实数.(2)分式:分母不为零.

  (3)偶次方根: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4)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幂:底数不为零.

  4.函数值

  对于自变量在取值范围内的一个确定的值,如当x=a时,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这个对应值,叫做x=a时的函数值.

  5.函数的表示法

  (1)解析法;(2)列表法;(3)图象法.

  6.函数的图象

  把自变量x的一个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可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出一个点,所有这些点的集合,叫做这个函数的图象.由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的步骤:

  (1)写出函数解析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3)描点:以表中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4)连线:用平滑曲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连接起来.

  7.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

  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一次函数y=kx+b成为y=kx(k是常数,k≠0),这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象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经过(0,b)点和点的直线.特别地,正比例函数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需要说明的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并不等价于“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因为还有直线y=m(此时k=0)和直线x=n(此时k不存在),它们不是一次函数图象.

  (3)一次函数的性质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y=kx+b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b),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4)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①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当y=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②二元一次方程组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值相等,以及这两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的交点的坐标.

  ③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做:当一次函数值大于0或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8.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

  (1)如果(k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①当k>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在各自的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②当k<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在各自的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③反比例函数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关于原点对称.

  (4)k的两种求法

  ①若点(x0,y0)在双曲线上,则k=x0y0.②k的几何意义:

  若双曲线上任一点A(x,y),AB⊥x轴于B,则S△AOB

  (5)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

  若正比例函数y=k1x(k1≠0),反比例函数,则当k1k2<0时,两函数图象无交点;

  当k1k2>0时,两函数图象有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由此可知,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若有交点,两交点一定关于原点对称.

  1.二次函数

  如果y=ax2+bx+c(a,b,c为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y=ax2(a≠0);y=ax2+c(ac≠0);y=ax2+bx(ab≠0);y=a(x-h)2(a≠0).

  2.二次函数的图象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是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一条抛物线.由y=ax2(a≠0)的图象,通过平移可得到y=a(x-h)2+k(a≠0)的图象.

  3.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对应在它的图象上,有如下性质:

  (1)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是,对称轴是直线,顶点必在对称轴上;

  (2)若a>0,抛物线y=ax2+bx+c的开口向上,因此,对于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x,y),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y有最小值;若a<0,抛物线y=ax2+bx+c的开口向下,因此,对于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x,y),当x<,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时,y有最大值;

  (3)抛物线y=ax2+bx+c与y轴的交点为(0,c);

  (4)在二次函数y=ax2+bx+c中,令y=0可得到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点的情况:

  <0时,抛物线y=ax2+bx+c与x轴没有公共点.=0时,抛物线y=ax2+bx+c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即为此抛物线的顶点;当=b2-4ac>0,抛物线y=ax2+bx+c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它们的坐标分别是和,这两点的距离为;当当4.抛物线的平移

  抛物线y=a(x-h)2+k与y=ax2形状相同,位置不同.把抛物线y=ax2向上(下)、向左(右)平移,可以得到抛物线y=a(x-h)2+k.平移的方向、距离要根据h、k的值来决定.

【函数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函数知识点总结06-23

函数知识点总结02-10

函数知识点总结【热门】08-21

函数知识点03-01

[精选]函数知识点03-01

初二函数知识点总结01-13

关于高中函数的知识点总结03-30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04-08

函数知识点总结20篇04-20

初二函数知识点总结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