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的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10-12 13:10:58 俊豪 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理综的知识点总结

  理综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个头疼的问题,高考理综在高考所占的比重是是非常大的,理综包括了三门学科,学理的考生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理综太难得分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理综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理综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力学部分

  1. 运动的描述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速度和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2. 匀变速直线运动

  公式:v = v + at、x = vt + 1/2at、v - v = 2ax。

  重要推论:平均速度公式 v = (v + v)/2;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公式 Δx = aT。

  3. 相互作用

  重力:G = mg,方向竖直向下。

  弹力:产生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弹簧的弹力 F = kx,k 为劲度系数,x 为形变量。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确定,滑动摩擦力 f = μN,μ 为动摩擦因数,N 为正压力。

  4.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F = ma,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5. 曲线运动

  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 v = s/t = 2πr/T,角速度 ω = θ/t = 2π/T,向心加速度 a = v/r = ωr。

  6. 万有引力与航天

  万有引力定律:F = Gmm/r,G 为引力常量。

  天体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Gmm/r = mv/r = mωr = m(2π/T)r。

  二、电磁学部分

  1. 电场

  电场强度:E = F/q,是矢量。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

  电势: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电势差:U = φ - φ,电场力做功 W = qU。

  2. 恒定电流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 = U/R。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 E/(R + r),E 为电源电动势,r 为电源内阻。

  3. 磁场

  磁感应强度:B = F/IL,是矢量。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感应强度越大。

  安培力:F = BILsinθ,θ 为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洛伦兹力:f = qvBsinθ,θ 为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4. 电磁感应

  感应电动势:E = nΔΦ/Δt,E = BLv(切割磁感线)。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三、热学部分

  1. 分子动理论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证据。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2.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U 为内能,Q 为热量,W 为功。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四、光学部分

  1.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nsinθ = nsinθ,n 为折射率。

  折射率:n = c/v,c 为真空中的光速,v 为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2.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干涉:两列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的光相遇时,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衍射:光绕过障碍物传播的现象。

  偏振:光是横波,自然光经过偏振片后变为偏振光。

  五、近代物理部分

  1. 原子结构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玻尔的原子模型:电子在特定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轨道是量子化的。

  2. 原子核

  放射性:某些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

  原子核的衰变: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核能:通过核反应释放的能量,E = mc。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掌握原子团的定义。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 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溶液

  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二、化学基本理论

  1.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以第 3 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以ⅠA 和Ⅶ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2. 化学反应与能量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3.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联系。

  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能够通过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4. 电解质溶液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了解溶液 pH 的定义,能进行 pH 的简单计算。

  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三、有机化学基础

  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2. 烃及其衍生物

  掌握烷、烯、炔和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

  掌握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3. 糖类、油脂、蛋白质

  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了解油脂的组成和性质特点,了解油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了解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四、化学实验

  1. 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 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 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5. 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1. 蛋白质

  组成元素:C、H、O、N,有的还含有 S 等。

  基本单位:氨基酸。

  结构特点:具有多样性,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功能:结构蛋白、催化作用(酶)、运输载体、免疫功能(抗体)、调节作用(激素)等。

  2. 核酸

  组成元素:C、H、O、N、P。

  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基本单位:核苷酸。

  功能: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 糖类

  组成元素:C、H、O。

  种类: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二糖(如蔗糖、麦芽糖等)、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糖原等)。

  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质。

  4. 脂质

  组成元素:主要是 C、H、O,有的还含有 N、P。

  种类:脂肪、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 D 等)。

  功能: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固醇在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 细胞学说

  建立者:施莱登和施旺。

  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 细胞膜

  组成: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

  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 细胞器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4. 细胞核

  结构:核膜、核仁、染色质等。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三、细胞的代谢

  1. 物质跨膜运输

  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特点: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消耗能量。

  2. 酶

  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3. 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释放少量能量。

  4. 光合作用

  场所:叶绿体。

  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

  四、细胞的生命历程

  1. 细胞增殖

  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意义: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 细胞分化

  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特点:持久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3. 细胞衰老

  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4. 细胞凋亡

  概念: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意义: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5. 细胞癌变

  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五、遗传与进化

  1. 遗传的基本规律

  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萨顿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实验: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3. 伴性遗传

  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类型: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伴 Y 染色体遗传。

  4. 生物的变异

  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

  5. 生物的进化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六、稳态与环境

  1. 内环境

  组成: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

  作用: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接受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2. 稳态

  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 植物的激素调节

  生长素的发现: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人的实验。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其他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

  4.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5. 种群和群落

  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的数量变化:“J”型曲线和“S”型曲线。

  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群落的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6. 生态系统

  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7. 生态环境的保护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等。

【高考理综的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三理综类知识点总结11-28

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和答案05-25

理综教研工作总结03-30

理综教研工作总结03-30

初中理综组教研总结通用11-30

理综组教研工作总结12-12

初三文综总结知识点06-19

初中理综组教研总结(通用16篇)02-13

理综组教研工作总结8篇05-16

理综组组长工作总结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