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7 18:21:36 反思 我要投稿

作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作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反思1

  作为一名教师,最头疼的当然是作文教学。那么,该如何决解教学中的难题呢?我觉得低年级小朋友写作文就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入手,从自己的生活中把所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和想到的东西来写一写。这样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了,作为语文老师,就必须了解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社会生活环境、采取生动具体多样化教学方式。使他们做一个留心生活的人,让多彩的生活课文发起学生的欲望。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

  1、积极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描写能力。

  “写话”需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我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事、物,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做过的写下来。告诉学生,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写话的内容,它为我们写话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并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关注周围的事物,然后比一比,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写出来的内容最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断从生活中猎取许多感兴趣的写话内容,甚至大人们不注意的事物也进入了他们的视野,成为了写话的材料,然后把自己观察到的、喜欢的、幻想的、开心的事情都写了下来。然后展开积极讨论相互补充认识然后开始写作,写完后交流评议,老师指导。

  2、结合课文词句,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

  我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就有计划地尝试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进行说写训练。先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说话,要求学生把话说通顺,说完整,说准确。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从而使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当遇到说得不到位或说得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时,让同学加以补充,教师加以点拔,从而促使学生的说话水平得到提高。说的形式力求多样化,有个人练说,小组互说,选出优秀的同学比赛说等,同时开展小组互评、全班评说等活动。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学生“说”的欲望强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自觉地投入到“说”的训练中。然后再训练学生动笔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让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

  例如:在上《两只小狮子》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运用文中的句子“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说一两句话,先说后写。我让学生说说你在家里学会做什么了?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学会了洗手绢;有的说,我学会了洗碗;有的说,我学会了扫地;还有的说,我学会了自己整理房间……说完后,我让他们把自己学会的本领用几句话写下来,有学生写道:“一天,妈妈见我把不喜欢的东西乱丢,对我说:‘孩子,你从小要学会生活的本领,长大才能靠自己生存。’听了妈妈的话,从那以后,我学会了自己整理东西,妈妈见了,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这样的'训练降低了写话的难度。一段时间后,学生大多能通顺、正确地写一几句话,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又培养了他们的写话兴趣。

  3、提倡学生坚持日记写作。

  老师作了很多工作,学生仍不一定能够掌握。写作属于艺术范畴,一天不练便成了门外汉,仅靠课堂上或在学校里的努力仍然不够,我们一定要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督促他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只有在写的体验中,才能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整洁程度。所谓熟能生巧,便是如此。

  总之,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训练是作文起步训练的主要途径,有效地指导学生写话,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能逐步培养学生养成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只要注意培养和保持孩子浓厚的写话兴趣,一定能让他们乐写、会写,并写出更多生动、精彩的文章来。

作文教学反思2

  五年级第五单元的作文训练是缩写,运用缩写这一读写结合的形式,既可以练习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习作指导课讲完以后,我静下心来反思:这节课自己的成功之处在哪?不足点在哪?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是否学会了缩写?

  一、 分层训练,循序渐进

  缩写文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交给徐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缩写,,缩写的方法与步骤是什么。在弄清这两点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文段中提炼主要,抓重点、学概括。这样无形中又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缩写能力。

  二、进行缩写练习

  我组织全体学生在一块讨论《景阳冈》的原文,理清文章的'条理,每一部分保留哪些内容,学生也都讨论出结果。然后让学生开始动手缩写。

  三、自主合作、有效探究

  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先自主缩写,觉得有难度的同学可以商量交流合作完成,实在不能解决的,拿出来全班讨论。所以在整节课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作文教学反思3

  幼儿园大班教研组的“一课三研”活动正有声有色地进行着。随着“一课三研”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教研组各位老师的多次点评和指导,并且对教案进 行了参与性指导后,顺利开展了第三次教学活动。

  课前我对这次教案设计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假设性评价,查阅了很多资料,并且根据根据前两次活动经验及老师们提出的建议,我对教案中的有些环节进行了改动。1、重新设定了目标:①积极参加讲述活动,体验交流的乐趣。②知道遇到困难要共同协商,一起解决问题。③能仔细观察图片,根据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并进行讲述。2、教学对象仍然定为大班幼儿,因为大班的孩子观察的仔细,说的画面内容也更丰富,相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更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些。3、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原来的七幅图片变成了八幅,在最后加了一副蚂蚁玩滑梯的图,整个故事看起来更加完整一些。

  本次课的教学活动过程我也进行了很大改动。首先我把第一大环节音乐游戏删掉了,改为直接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将活动过程中的学习动词删掉了,改为了在活动过程中无形的学习,我想这样的学习方式幼儿更容易接受。在活动最后增加了一副图,整个故事更加的完整并且有趣。最后一个环节的游戏《蚂蚁搬西瓜》改为炒西瓜皮,炒西瓜皮是在最后活动结束的时候在活动现场炒的.,现场炒菜不仅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也给了我一次锻炼的机会。最后一个环节的设定不仅符合活动主题,而且还给孩子们一个答案,原来西瓜皮还可以做成菜肴,真是一个好的创意。

  在活动教学过程中,我也进行了小结性评价。教案设计:新增加的最后一幅图片,是所有小蚂蚁们正在西瓜皮做成的滑滑梯上开心的游戏。我引导幼儿小组讨论完上一幅图片以后,就直接请幼儿进行整个故事的完整讲述了,我忽然想起来还没有出示最后一幅图片,这个时候我没有返回去重新提问,而是顺着幼儿的回答和讲述到了第二大环节,两名幼儿讲述完了以后,这个时候我回到了最后一幅图上:“刚刚这两位小朋友把西瓜皮做成了什么什么,你们也把西瓜皮变成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聪明的小蚂蚁把西瓜皮变成了什么?”这个时候出示最后一幅图,小朋友们看见小蚂蚁在玩滑滑梯很兴奋,纷纷议论着,这个时候我接着说:“今天张老师也把西瓜皮变成了有用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出示炒西瓜皮的道具,我转身变成了厨师,幼儿更是高兴极了,接着我炒西瓜皮,这个时候活动热情到了极点,最后请小朋友们一起品尝,他们的活动热情和兴趣点更是到了达到了高潮。

  课后我又进行了总结性的自评。

  课前我对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仔细考虑、推敲、调整,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能够找准幼儿兴趣点,并展开讨论。

  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把幼儿的注意力及时拉回来,并且进行适时的引导,顺利进行下面的活动。

  能以自己对活动热情、画面内容的滑稽以及自己的语调,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完成较好。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参与活动热情、积极性极高。

  活动内容有重难点,问题能够层层递进,并且没有无效提问。

  存在问题:1、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幼儿的回答不能够作出具体的反馈。2、我提出问题以后,对于幼儿的一些回答,我不敢接。

  怎么样才能够对幼儿的回答做出具体的反馈呢?我想首先是我在平日的工作中往往习惯于笼统地表扬幼儿。“你回答的真好!快给他鼓鼓掌!”“你真聪明!”……这样的反馈会使其他幼儿想:我的回答跟老师的不一样,我要是没有老师想要的回答,那我说的就不对,我可不去冒那个险!要对幼儿的回答作出具体的反馈,才能鼓励幼儿提高他们的探究和操作水平。给予幼儿具体的反馈可以有以下具体做法:

  (1)描述幼儿的回答,扩展幼儿的某种经验或澄清某种关系。

  (2)提出新的问题,引起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询问回答错误的幼儿的想法,而且也应询问回答正确的幼儿的想法。对于回答正确的幼儿来说,询问可以鼓励幼儿重新思考他们的回答或寻找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我们的询问不仅可以巩固正确的回答,而且,有助于增强幼儿的推理过程。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幼儿来说,询问有助于幼儿澄清他们的观点,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接受老师的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介绍补充材料对幼儿原先的结论提出质疑,使幼儿进一步思考。

  关于幼儿的回答与我想要的答案不一样时,我应该怎样接。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解决,因为想要对幼儿的回答的问题接的得心应手,首先要很多的教学经验。这可能跟我的教龄有关系,我没有多少教学经验,没有带过大班幼儿,对他们的认知发展还不是很了解。相信过不了多久我在这个问题上会解决的很好的。

  通过“一课三研”活动,有效地沟通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联系,有效地激发了教师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教师间团结合作和互相信任、支持的工作氛围,有效地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此外在每次的研讨中通过个人的反思到集体反思,还会引发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重新审视,从而渐渐养成了反思的习惯,既培养了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附:

作文教学反思4

  “国培计划”学习到第六模块,打开各地教改成果,迅速吸引我的眼球的就是《山东:体验式作文教学》

  打开,下载,一口气读完,又相见恨晚之感。

  说来惭愧,崔老师对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中列举出的低效作法,我都做过。执教以来,我一直尝试在作文教学上寻求突破,但是各种尝试都感觉收效甚微。以至于开始为自己找借口,好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通过阅读自己积累感悟出来的。

  不可否认,学生的.主动阅读感悟在个人写作中起相当大的作用,但是,老师的引导也应该是不可或缺的。山东省的这个《体验式作文教学》成果提供了系统的作文教学思路,而且教学策略切实可行,操作性极强,又鼓起我自己在作文教学方面探索尝试的勇气。

  首先,主题作文教学设计与我现在正在进行的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尝试相契合,而且我现在在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方面的尝试已经基本稳定,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其中。下一单元教学时我在学生整体感悟全单元文章之后就可以给同学布置本单元的作文教学主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收集资料,去主动了解、体验作文主题。作文教学时可以让每组代表展示自己最近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作文主题的感悟,同学交流对作文主题的想法。在同学们思想的火花碰撞之后,再进行作文写作。

  其次,作文文体训练的完备性是我以前也进行的一种尝试,除了学生必须掌握的记叙文议论文外,其他诸如说明文、调查报告、宣传海报、颁奖词、短信、表扬信等都进行过尝试,但是以前的作文教学是游击式的,缺乏系统的指导。山东省的这个教改成果促使我思考,怎样把学生的写作训练变成系统工程。

  我校现在正在进行校本课题、校本作业的研究,《体验式作文教学》为我及我校语文组作文教学的改革探索,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蓝本。本周要把山东省的这个教改成果印发给各位老师,供有兴趣的老师学习交流。

  作文教学,从体验式作文教学从新开始

作文教学反思5

  内容摘要:

  在当前农村的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怕写作文的现象。笔者根据自己亲身的作文教学体验,通过与学生和语文老师的多方交流,认为导致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教师受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没有培养好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学生的阅读量少,知识积累不多和课堂作文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等方面的原因。针对上述原因,笔者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的问题:

  一、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勤于写日记、多阅读课外书籍以及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二、在写作前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合理地诱导学生,让他们找到切合自己实际的材料来进行写作;

  三、在习作指导时不但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作文要求允许的最大范围内给学生表达的自主权,以培养他们作文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能力;

  四、重视对修改习作的指导,让孩子利用自改、互改等形式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五、在作文评价中我们要以作文的真实性且表达了真情实感作为一项重要的习作评价标准,以此让学生改掉东拼西凑编作文的毛病,并且在作文的评改中多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以使学生不再惧怕作文,作文的水平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关键词:小学作文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新课标指出: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它是学生生活、思想和语言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文难,作文难,一提作文心就烦”也是广大农村学生的心声和苦恼:他们苦于无内容可写,苦于不知道怎样去写,怎样写才能写好。每每谈到作文教学,教师也经常忧心忡忡。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我们必须认真反思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方面寻找原因并思考对策。

  笔者根据自己亲身的作文教学体验,通过与学生和语文老师的多方交流,把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学生的阅读量太小。很多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认为只要读好了这几本教科书就不错了,还买什么课外书,有的家长因为经济原因根本就舍不得花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这样一来很多孩子除了要读的这几本教科书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书可读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脑海里没有多少文字的积累,写作的时候就很难有好词佳句。课外阅读量的缺失给孩子的作文带来了许多困难。

  二、课堂写作缺乏有效的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

  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结构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农村学校作文课通常采用的模式是“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这种训练模式造成的后果是:

  1、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作文不是来自生活需要,而是来自老师或教材。

  2、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人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老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或“分数”。这是因为过分注重了作文的应试功能,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

  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阶段的写作,学生往往不知道作文的妙处何在,写得不多,更难有成就感,如若长期得不到鼓励,最终疲于应付,倦于无趣。

  教师自身的写作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应试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当今教师读书少,令人担忧;而语文教师不写作、怕动笔,却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教师不写作,可能是作文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写作是个人体验很强的实践活动,一个经常写作的教师才有可能熟悉学生的写作过程。只有具备个人的切身体验,教师的指导才会令学生信服,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忽略了作文批改和评语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激励作用。教师背着学生全批全改作文,虽然用心良苦,但是教师心中的评价指向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为评阅任务重,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打一个评语,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分数,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后也懒得去看自己的作文到底有什么优点或不足,更谈不上去修改和反思了。这就导致作文评阅促进作文进步的功效大大削弱了。

  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从帮助学生搜集、积累写作材料,创新习作指导模式,改革作文评价方式三个方面下功夫,帮助学生轻松地写作,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

  1、帮助学生积累作文材料。

  作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丰富的感性积累才会有精彩的文字空间。这种精彩最有意义的应来自生活中的见闻。但见闻如不及时把握就将转瞬即逝。因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将一天中印象最深,最有意义的见闻写入日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的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写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见闻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让学生欣赏一下自己的“劳动所得”,他们就会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另外,这种精彩还可来自间接的阅读。阅读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增进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习作水平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俄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崇拜。”我国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也说:“美好的阅读是为了给学生的精神打底。”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作铺垫,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精神上和语言上的断流。让学生充满自信地走进阅读,是为写好作文播下收获的种子。

  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阅读的重要作用,想方设法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眼,丰富学生的积累。从一年级学会汉语拼音后,教师就可以开始给学生介绍一些带拼音的儿童读物,在以后的各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学的需求、年级目标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最好我们能给学生列出一周、一个月、一学期、一年所要求阅读的课外读物的书目,并在阅读的数量、时间、质量、目标上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方面,笔者所在的中心学校已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我们在学校经费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教育局下发的各年级段的课外书阅读目录购置了一批图书,并且为每个班每周开设了一节阅读课,要求各班的语文老师按计划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书的阅读。另外,要求各班学生主动捐献图书,并在教室设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可以很方便地阅读到他们所喜欢的课外书。这就大大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在进行大量阅读的同时对书中精彩优美的语句、某些有益的知识进行分类摘抄整理。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学生就有了写好作文的源头活水。我们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能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途径。

  2、写作前引导学生搜寻、筛选已有材料。

  学生拿到一个作文题目,面临的首要困难往往是不知选什么材料来写。其实,每个孩子脑中都存储中大量丰富可写的材料,只是在写作时他们自己无法独立地从这些信息中准确地找到与作文要求相匹配的记忆材料,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诱导。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作《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时,一上课,我并没有提出这节课要写作文的要求,而是微笑着向学生抛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们在自己认识的人当中最喜欢谁呀?”马上有几个同学准备发言,我接着说:“不必举手,想说的尽管说。”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有的答“老师”,有的答“爸爸”,有的答“××同学”我煞有介事地又说:“说的都不错,可是谁知道你们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呀?”“真喜欢!”孩子们都急了,可我还在故意卖关子——“我还是不太相信!”这时有个学生真急了站起来说:“老师,是真的,我最喜欢我妈妈,妈妈对我可好了,有一次”这个孩子情不自禁地讲述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来证明。接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讲述能证明自己“真喜欢”的理由,而这些也就成了写好这个作文最好的素材。

  三、孩子们的记忆就像一个藏宝箱,老师只有拿对了钥匙才能打开存储着相应知识的箱子,帮他们挖掘出可转化成优美文字的记忆宝藏。

  1、构思指导的创新。

  传统的习作指导教学中,教师生怕学生弄不懂作文题目的意思,不知道怎样来构思这个作文。于是给学生认真地分析、讲解题意,指导学生确定文章结构、体裁,教给学生开头要总起全文,结尾要点题升华,结果导致了学生写的作文千篇1面,缺少个性。

  其实,作文指导的大忌就是总是使用固定的模式。作文指导应是一种互动式的指导,不但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要鼓励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重视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情境。实践是学生获取作文素材的源泉。因为有了实践,学生才会在作文时选择素材而游刃有余;因为有了实践,学生才会在作文时表达生活而意到笔随。实践让学生的作文拓开了一片新天地。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大胆实践。学生有了实践体验的机会,也就拥有了作文的“物质基础”。

  如《秋天的××》这一个习作题目,要求学生观察一处景物,写出秋天景物的特点。笔者在指导时有目的地把课堂移到了课外,带领学生到田野、山坡、村子边去走走、看看、听听、闻闻,观察有秋天特点的景物,感受秋天的气息,激励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跟同学说一说。并力图开阔学生的思路,强调写自己观察到的,不要人云亦云。笔者还指导学生通过横向的比较,弄清各种景物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把景物的特点写得更加的生动、形象。这次习作,尽管篇幅有长有短,用词有优有劣,但同学们都根据观察,写出了自己眼中独特的、富有个性的秋天。可见,作文构思中的求异思维的培养是作文教学创新的重要一环。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情境,去获取丰富多样的作文素材。

  2、表达指导的创新。

  表达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步,作文质量的高低就看表达水平如何。如何指导学生把自己想写的表达出来呢?

  (1)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创造条件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增强文字的表达效果。

  说是写的基础,是表达的最初形式。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经常性地开展讲故事、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个性和情感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用说为写奠定基础,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解决语言表达贫乏的问题。

  (2)教师应在作文允许的最大范围内给学生表达的自主权。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以命题作文为主。而教师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来命题,题目容易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学生的生活特点,不符合学生的表达愿望。面对自己不喜欢的题目,学生只好生编硬凑,写作的乐趣当然也就无从感受,作文 “假大空”的现象便由此产生。学生不是“我手写我心”,而是顺着老师的意愿写一些应付老师的话,不但写作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而且创造性的发挥也受到极大的制约,有创意的表达更是无从谈起。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作文话题,尽量拓宽作文题目范围,让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接轨,与学生的思想碰撞,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用自己的话不拘一格地表达。教师要努力营造自由、欢乐的写作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拘师道尊严;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要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在结构安排上、体裁选择上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以求张扬个性,创意表达,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个性语言,不拘形式地写自己的感知体验,自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自主表达,充分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体验,从而使学生的作文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如在指导《××的早晨》一文的写作时,学生既可按方位顺序写,又可按不同地点写,还可按不同人物的活动来写;写一件事,既可按事情发展顺序,也可按人物的情感变化来写;同一件事,既可写它积极的一面,表达赞美之情,又可写它消极的一面,持批评的态度。

  3、重视习作修改的指导,让学生养成多次修改的良好习惯。

  习作指导不仅应包括写作前的指导,还应包括对学生修改习作的指导。修改是写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反复修改,才能把人、事、景、物描写得准确、生动具体。因此,在习作指导中要重视对修改习作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1)、让学生树立“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观念,并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对于修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我们应当有个共同的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写完作文后,最好马上修改,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非常有效。习作完成后,让学生自己多读几遍,让耳朵做“老师”,慢慢斟酌,仔细推敲,能很好地发现习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悟出许多作文之道。鲁迅先生曾说过:“写完后最好看两次,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2)、让学生树立信心,采用多种形式互改作文。

  学生初次尝试互相修改作文,有的感到新奇,有的感到畏惧,认为自己连写作都还有许多不足,怎么有能力去修改别人的文章。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的写作态度、写作品质、写作个性进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有修改他人作文能力的信心,鼓励他们在互相修改、讨论、交流中进步、提高。我们可以采用同桌互改,小组互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既发现了别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又逐步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从他人的修改中学到一些自己不会的作文技巧。当学生发现了他人作文中的某一点问题后,他们会讨论得很热烈,找资料,问同学,甚至发生争执,直到把问题搞清楚为止。学生互评作文,能避免由于师生心理距离较大而造成的评判者主观,被评判者不服的矛盾和隔阂,还能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这是教师一支笔评改作文所无法达到的功效。

  (3)、传授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

  对作文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教师不要急于下笔为学生批改,而应该先把全班学生的习作都浏览一下,根据习作训练的要求,概括出优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一二篇典型的文章面向全班学生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修改。可以从引导学生学会修改错别字、修改用词不当之处开始,再到修改语句的不通顺,最后到学会选材、整篇的布局等方面的评价。如果让学生养成每篇作文都进行三次甚至更多次修改的好习惯,学生对习作的认识就能逐步加深,写作的兴趣和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

  4、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利用好“下水文”。

  学生的表达欲望,是决定他们的作文成败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光说不练,把学生一次次“赶下水”,自己却从不“湿鞋”。学生难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老师不一定能写好,老师都写不好,我们又怎么能写好呢?久而久之,不怕作文才怪呢,学生哪还会有写作的主动性呢?反之,如果教师以作文为乐,认真写好“下水文”,以“下水文”作为激励学生写作的一种兴奋剂,让学生找到作文的乐趣和自信,相信每到作文时,学生就会有跃跃欲试、不吐不快之感,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无疑为写好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写“下水文”不仅能锻炼自己的笔力,而且还能切身地体会到学生习作时会面临的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另外,教师的“下水文”还能对学生作文的构思、表达乃至修改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四、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既是一次作文活动的总结,又是下一次作文的准备。

  要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再惧怕作文,就要对我们沿用多年的作文评价方式做一些相应的改革。

  1、在作文评价中要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

  评价小学生的作文,最重要的不是要求他们写得多么生动、形象、具体,而是使他们喜欢学习、喜欢表达、喜欢写作,并从中感受到那是一种快乐。而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文要求过高,教师的评语也很生硬、刻板。这样,就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觉得要写好作文是一件很难、很辛苦的事。

  其实,小学生写作文只是初学初练,他们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缺点和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学生每次完成习作以后都有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的心理,所以在作文评改中要多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如“你写得好棒!老师为你感到骄傲!”“你的想象真神奇!20年后的你一定会是一名著名的钢琴家。努力吧,理想一定能变为现实!”即使是批评、建议修改的评语也可以用疑问句来写,用征询商量的语气写,这样学生更乐于接受。如:“这个词换成‘××’是不是更好?” “如果你能消灭错别字,语言更流畅一些,那就更好了。”尤其是对于一些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要善于挖掘其作文中的闪光点,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一个片段、一个句子、一个题目、一个词语用得好,教师也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当众加以表扬和评点,使他们增强自信心,产生对教师的依赖和亲近,进而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为提高习作水平进一步努力。④当你评语写得那样真诚和中肯时,学生拿了一定会多看几遍,甚至还会炫耀给其他同学看,写作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这样就能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关于习作教学的目标: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尽量避免用一些裁判式的、冷冰冰的评语,如: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确等,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当然,也要避免一些空洞、含糊的评语,如:文章很生动,内容很具体等,这样的评语学生看不懂,也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以作文的真实性且表达了真情实感作为一项重要的习作评价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需要。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要学生写的是真实的事情,真实的感受,即使写得不是很好,也应有的放矢地给予鼓励。以此让学生改掉东拼西凑编作文的毛病。如练习写一个场景,一个学生写的是《拔河比赛》,文中写了自己参加比赛的经历。虽然细评这篇习作,会发现语法不规范,用词不够准确,但字里行间始终表达了一个清楚的意思:参加比赛要使劲,才能为班级争光。显然,这是孩子的真实之作。在讲评作文时,笔者第一个念了该生的作文,告诉大家他的作文感情很真挚,希望大家也能向他一样写自己的真实见闻和感受,接下来才指出他在习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经过多次的强调和训练,学生终于明白:写真实的才是最好的。从而基本上杜绝了在作文中写一些空洞、虚假的内容。

  总之,作为语文老师,只要平时勤于培养学生积累、搜集写作材料的良好习惯,并在作文的指导和讲评上下一番功夫,就能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只要语文老师脚踏实地,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个深化作文教学改革的良好契机,不断实践、探索、反思,根据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理念和目标,改进作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努力突破作文教学这个“难区”,总有一天能够帮助学生攻克作文这个堡垒,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爱上作文,并写出好的作文。

作文教学反思6

  人总是在衰老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熟,而我,还不衰老,所以不成熟也是应该的,初中作文教学反思。但是,直到现在,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我也许还只是一个门外汉。我对我的同行经常如是说:语文这行当力,颇让人有些手足无措的竟是作文的教学。我那样说着的时候只是一脸的坦诚和无助。

  也许,写作就源于一种冲动吧,即是说激情是写作的动力。激情决定了学生能否进行写作,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摸索到了一些学习的诀窍,如果把它表述出来与同学们交流,至少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对自己方法的改进也不无裨益,可真正能这样做的仅是少数。又如我们的师父常说,老师在教授完一篇课文之后往往会又一些新的想法,或者探索,如果能把它写下来并坚持这么做的话,一定大又长进。听着他这般述说时,我竟又几分惊奇,因为于我说来,上课之前倒还有着某种激情的话,一节课两节课下来,除了偶尔瞬间的反思,大抵松弛÷懒散,所以一直以来我就如蜗牛的爬行。究其原因,不一定是他们不会写,不一定是我们不会写,而是没有意识倒自己需要去写,应该去写,即没有写作意识。没有意识,谈何写作的激情,写作的冲动呢?

  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种写作意识,或者说写作的激情。有写作愿望,但没有具体的生活作依托,这种激情也只是一种毫无现实根据的冲动,只有立足于现实,立足于生活,才可能产生除锦绣文章来。“文生于情,情生于哀乐,哀乐生于治乱”,一个人深入生活的程度究决定了他是否会产生写作激情。如果鲁迅先生没有对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真切体验,没有对中国社会诸多矛盾÷弊病产生原因的苦苦探索,没有改变这种现状的迫切心情何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是绝不会拿起笔来改造社会的。一切作家之所以要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除了可以积累素材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感受生活的脉搏,让生活去碰撞,激发自己的写作激情。

  我想倒了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观点“日札优于作文”,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我的语文老师历来推崇周记可以理解为是它的一种变式,我们似乎也需要这样的理论支撑。我始终认为周记应该成为学生尝试各种叙述的一个平台:在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形式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随意选用。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定会有质的飞跃。许多大文学家就都有写日札的`习惯,不但增强了笔力,还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哈佛有句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和督导学生不间断地写周记进行这种自由地写作,学生会养成一种用文字来表情达意的习惯,并将有利于他们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可能引起思索或争议的事件。有话可说,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刚开始尝试着用文字表情达意时,也许不能很准确地把所想所说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种词不达意的现象只是因为对文字的陌生。坚持下去,待对文字熟悉了,驾轻就熟了,作文实在是一件小事。我们对作家的钦佩,很大以部分源于他们说出了或者说着我们想说的话。当表达成为一种需要,成为一种意识,如果我们学生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写作,一定也能弹奏出时代的强音。当然,这肯定需要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的蜕变,就像蛹化蝶一样,但我们应该去期盼那些美丽的蝶的出现,那将给我们一个缤纷的世界。

  我在从事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厌烦写作文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厌烦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分析起来,根本原因还在教师身上。教师学是否高,艺是否精,业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责任心是否强,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方向和程度。为此,解决学生的厌烦心理,首先要从教师入手。

  (一)敬业精业,授课精彩。要努力认真钻研教材,设计课堂环节,力争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让学生感道听老师讲析作文或课文就是一种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来感染和引导学生。精湛的艺术,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氛围中逐渐萌发对文学,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师下水,现身说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比千言万语还要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在这一点上我做的不够好,我准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弥补这一点。

  (三)典型引导,正面鼓励。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话;不做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事。坚持多从学生的作文中找评析范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独到之处,力争每学期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有被选做范文的机会。同时,注意在学生中培养写作爱好者。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赤城的爱。很难想象,一个对现实生活冷漠、对学生漠不关心的教师会写出情真意切的作品,会培养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同学生一起练笔,这样才能在思考中进步。

作文教学反思7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一、要浅化习作入门眼前闪烁

  对于语文教师,特别是教启蒙作文的老师来说,切忌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技法,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有压力,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那样的作文而厌恶作文,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习作入门课上,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忧愁;写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写和同学做的小游戏;写考试得到100分;写你犯的错误……。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现场示范,以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动笔,将自己的的身边时说出来。至于作文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都需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去理解、体会。

  二、练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何入门呢?练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少年儿童热情敏感,充满活力,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而光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多少新鲜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课堂上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三、多做游戏,在玩中写,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使作文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导学生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可以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之外,还应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更高了。

  五、要写好作文批语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或热情地赞扬、鼓励,或诚心地帮助、指点。老师在作文批语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并通过作文批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同时,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素材,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视写作为难事,无话说可以变成有话说,不会写可以变成会写,用词干巴可以变成行文流畅,千篇一律可以变成百花齐放。

作文教学反思8

  学生写了《我的烦恼》一文,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习作而习作,无病呻吟。例如:明明每天的作业很少,学生却非要写“像小山一样”;自己明明长得很瘦,却非得写“因为胖而烦恼”;明明长得很高,非要写自己矮……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没有真情实感。

  我又一次在课堂上讲如何写这篇作文。首先总结了这次习作存在的问题:

  1、不够真实。并讲了以上的例子。

  2、没有具体事例。

  3、缺少心理活动描写。

  讲完后,让几个写得好的同学读了自己的`作文,又让大家讨论为什么写得好。之后,我让小组讨论一个同学的烦恼该如何写,当然前提是必须是自己真实的烦恼。

  学生第二次写得非常好,既完成好了一篇作文,又让我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心声。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这句话很有道理。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不怕麻烦,不怕浪费时间,认真讲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作文教学反思9

  演讲稿是应用文的一种,它需要表达一种观念,发起一个倡议或指导一个方向。这次的作文内容是演讲稿,演讲的内容我并没有设定,给孩子们一个更大的发挥空间。

  演讲稿在结构上是很简单的,三部分:开场白、正文、结尾。只要明白他们各自的作用就会很容易确定其写法。开场白是吸引大家注意力的,开门见山交待发言的内容,或对主题质疑从而引起听众和读者的好奇,或明确点明主题。正文是铺开叙述,但是它紧紧围绕着主题进行,从各个方面各个看法各个角度娓娓道来。这个娓娓道来就标志着这里需要有细节上的元素,有亲切的令人容易接受的表白。结尾须点明自己的观点,要用影响力号召力,要引发听众和读者的共鸣,所以,拉近关系很重要,口号很重要。具体到写法上就可以很丰富了。技巧上无外乎有引用法,归纳法,质疑法,口号法,反问法……

  在演讲稿的指导上,我在准备课上和学生一起体会和感悟演讲稿与其它文章的异同,并让学生确立自己演讲的主题,进行了资料搜集和整理,搜集资料的过程是为写作积累素材,所以我们通过摘抄来完成此项任务,同学间还互相分享所搜集的.材料,之后是共同学习分析演讲稿的结构和写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充满个性化的构成和排列,充满个人意识的详略布局,充满个体思维的认识层度。

  评改交流后发现,学生对突出主题和点明中心这些手段有些把握不好。在每一个事例的具体指导中如何联系到主题,如何突出主题和如何用语言引发听众共鸣是个难点。

作文教学反思10

  学生对写景作文往往抓不住特点进行描写,顺序错乱,文章缺少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出的文章难免文章空泛。因此我在教学中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作文教学。

  首先,要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重点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以及景物的特点。写景抒情散文最主要靠写景来抒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这一特点,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景物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辨别梳理作者的联想,这一点很重要对学生的写作思路扩展有非常大的启发性。如,六年级第一单元课文《山中访友》一文运用联想访问山里的朋友,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那么就此可以开导学生在作文时在描写主体时不妨要进行联想。语文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阅读与作文”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的指导。学习一篇课文学生首先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要弄清文章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顺序怎样,他为什么要这样写;走进文本,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方法。走出文本,想一想,我为什么要读这篇文章,通过学习我学到了些什么?然后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写一篇小练笔。

  第三,要注重文章的诵读,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要读出文章的情感和韵味,要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第四,没有必要对文章的结构层次做深究,写景抒情文章重点是

  写景和抒情。但我们在教学时要梳理作者的联想片段,对联想片段进行分析和阐述,反衬作者的喜爱之情。

  最后,写景抒情散文教学需要师生互动,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设计好有启发的问题进行开导,亮点可以在重点部分出现,注意教学要开合有度,高潮部分要高涨让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事实证明,作文教学平时要加强积累,教师要多训练。培养学生想象力,使学生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这是本学期作文教学闪光点。

作文教学反思11

  今天下午的写作课程由我来上。第一次接触二年级的写作教学,不论是备课或是整个内容的把握都有顾虑,担心所讲对于孩子们来说难懂。但心怀“让孩子们轻松快乐写作”的本心,早早去到学堂,向经验丰富的叶老师请教相关问题。

  课前用几分钟与孩子们回忆彼此名字与喜好,徐梓熹、秦浩聪,七八岁的孩子乐于享自己生活的模样很是感染我。宋晓博年纪虽小,已有爱护花草的习惯,端起一盆兰花,认真告诉我:“老师,我很喜欢它。妈妈说,如果我表现好了,可以奖励我一盆兰花。”再不舍地放回去。

  人物外貌描写这一章,以观察脸谱的小游戏开始,意在训练观察能力。他们很有秩序逐一举手回答,梓熹与浩聪表现非常积极,也愿意礼让。晓博开始有些不够自信,我几次问他的答案,他的关注点特别,给予夸赞他得到放松。

  复习上节试听课内容,人物外貌几个板块,他们记忆清晰。一起回答的声音也变得很响。继续观察图片,关于眼睛,试听课时他们只能写出“漂亮”“炯炯有神”等较宽泛的词语。在引导下,晓博用银河中蓝色星球比拟瞳仁令我惊喜,后来又说出像奶茶里的黑珍珠。梓熹表达出图片上眼睛像蓝宝石,亦让我觉得真实。

  练习过程中,浩聪进入状态最快也最能顺畅表达让我觉得欣慰,因此他写出的段落全面平实。梓熹容易被打扰,尤其需要安静环境,与他性格相同,他敢于在文字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同情,或喜欢。已懂得抒情。晓博则更能真实表达他的.所想,用“怪怪的”形容成龙的相貌。充分孩子的视角。

  最后对于白板上相差无几的得分,有不忍心,因为孩子们都怀有期待去获得一张诚正币的奖励,同时保持谦谨认为那不会是自己。决定加课堂表现的一分给晓博,在其他两位孩子偶尔聊天打闹之时,他可以自然保持应有的克制,专注于课堂。这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品质。

  他们乐意认真思考,使我产生非常大的信心。现在他们的思考,联想与表达层面,是单纯,零散,有趣的。经过训练,他们会逐渐得到阶段提升。当然,我最希望的是他们可以转变上次来时所说自己害怕写作的观念,希望他们喜欢上用文字表达自己。

作文教学反思12

  习作是用文字或口头语言表达内心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用新方式表达新思想。它要求老师通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现将本学期作文教学的反思如下:

  一、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强烈的欲望,并会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指出:“那些对学习有兴趣、能主动学习的学生会比那些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学习的学生,学习得更好,学习得更快。”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十分重要。兴趣有了,写作的动力也就随之而来,学生才会文思如泉涌。

  二、作文的基础是生活。

  作文离不开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在作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改变传统应试作文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体验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中重视体验,就是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感悟,去充分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表达欲望,这时是教师将学生由“生活状态”引入“写作状态”的最佳时机,从而有效地将学生从被动的写作心理状态“要我写”,过渡到“我要写”的主动写作心理状态中来。

  三、品读好文章、摘抄佳句好词。

  写作成功的同学大多有相似的经历:读到好文章,他们反复咀嚼甚至把好词佳句摘抄下来,熟读成诵。作文时一不小心用了上去,结果老师大加赞赏一次成功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去阅读去积累,不知不觉中作文水平就见长。

  我们平时的阅读,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课堂上的阅读,

  分析课文,句句讲解,字字落实,这种“训练式”阅读功利性太强,抑制了学生的灵性,如同篮球教练讲解技术动作,我们明白了技术要领,却未必有运球时的手感,更别说比赛时的创造性发挥了。另一种是课余的阅读一目十行,一天一本,这种“休闲式"阅读获得的多是开怀一笑。绝难领略文中的奥妙与真谛,这两种阅读对于作文写作帮助都不大,想使作文提高需要怎样的一种阅读。我想应该是这样一种阅读:它是一个写作者与另一个写作者心灵的触摸,是建立在相亲相知基础上的熟悉与默契,这种阅读,才能对学生的习作起到好的作用。

  我们选择一篇自己最欣赏的美文佳作,抄录下来潜下心来,反复诵读,天天赏玩,既不是为追求情节的刺激,也不是为应付考试而苦读,空出心灵,畅开悟性,纯粹是兴之所至地品读,今天对第一段感兴趣,就尽情的读;明天对结尾有感觉,就对结尾多品读几次,这样,文章诉诸阅读快感的表层信息渐渐消退,藏在深层的东西水落石出,日复一日,反复这样做,渐渐感悟作者写作思路,领略其用笔之妙,从而进入一种较高的读书境界。

  四、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较差,比如说常写错别字,写文章病句多,表达不清晰等等。本学期我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训练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再如对生字的教学方法多样,有比较法,有重点突破法,有归类法等等。总之是想办法让学生记住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既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与他们的联想能力薄弱有一定关系。从多角度有体裁上的、内容上的、主题上的。许多事实证明,变换角度能导致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山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

  教学是艺术,反思是为了明天的进步,是为了学生,为了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在反思中完善自己,在反思中成长,继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继续新课程教学实践,在教学的道路上写下美丽的诗篇。

作文教学反思13

  《我的自画像》是三年级的第二次作文.。这次的习作要求是:

  (1)帮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的意义。

  (2)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外貌时,要有顺序,抓住重点来写,练习由表及里地观察人和由表及里地描写人。

  (3)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

  为了设计好这一篇习作教学设计,我从《课程标准》入手,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全副武装自己,从根本性任务出发,本次习作练习充分体现了“主体参与,分层指导”的原则,做到以人为本。同学之间的交流渗透了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学生的说为主,教师的导为辅,适时加以点拨,顺利完成说、写任务。

  例如开课前,我以亲切的语气给同学们介绍新朋友,学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然后引导学生看图,感知杜小虎同学的外貌形象。接着带领学生从介绍人物的角度研读例文,明了例文是由图入手,从整体形象、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按顺序介绍自己的。最后将图文结合起来结合起来把握,让学生了解到图的描绘与文的描述紧密融为一体,两者完美统一。

  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初步领会习作要求的重要环节。在研读例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自己小结,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进行口头作文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在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通过口头作文,对自己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构建层次化的学习方式,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让学生介绍的内容多样化是本课一个难点,多次试教曾走向过两个极端,一是提供填充的的模版,学生介绍内容统的过死,虽学习效率较高,却导致介绍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给自己写一份自画像,却又遇上化时过多质量打折的困境。

  不足之处:

  一、时间分配上尤显不足。课始情境引入应突出重点,情节需要简化;对学情估计不足,前面环节用时多,导致学生当堂写作环节用时少,看不到学生的当堂展示。

  二、教师点评尚欠到位,使教学未能更深一层;比如学生作品由于追求个性色彩搭配过于花梢,有的孩子个人介绍内容过于成人化等等,教师未能及时点出问题。

作文教学反思14

  教师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为是立足于自己言传口述的工作实践中,有感受,有体验,不是在教学之外搞“空对空导弹”,追求那种徒有其表的“火光”与“声音”,而是留意观察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设法“定点清除”有碍收益的问题。而问题就是课题、教案就是论文。每次反思的三言两语,都是最有价值的“珍珠”,一旦将这些成熟饱满的珍珠串成项链,那定是价值不菲的教学指南法宝。源于教学的'反思,定会指导教学,并且优化教学。他在此书中指出:“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是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来反思和检验已有的教育理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以自己已有的教育理论来反思检验新的教育理论的真理性和合理性。”实际上,这样的综合性的表述已经把教师的反

  思看成了一种公共性的、社会性的活动,它强调了教师反思的社会意义。反思绝非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心理活动,它应该是面向其他教师的、面向公众的,也完全有理由在一种民主、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得到互动和交流。

  怎么进行反思呢,书中介绍了5种途径,一是要撰写教育日志,把自己在教学中随时出现的、记忆最深刻的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二是撰写教育案例,把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学生展示典型思想、行为、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撰写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把自己从事教学中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记录心灵成长的轨迹,道出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感,既利于理解,又能给学生带来想象的空间;四是通过教后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扬长避短,不断改进,就使教师有了很多收获;五是进行网络学习,跨区域共享集体智慧,促进研究深入,既方便快捷,又实现了交流的互动。在反思中要反思态度、反思内容、反思效果。

  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阶梯,它记录着我们曾经的迷茫,见证了我们洒下的汗水,更奠定了我们坚实的脚步。让我们一起来善待反思,全方位地反思,进行有效地反思吧!

作文教学反思15

  本学期,我们橡树组将对“初中教材中的现代诗”进行研讨,同时围绕工作室的课题“作文教学”展开研究,我们组主要负责“七年级的作文教学”的探讨。鉴于此,我对本学期自己的学习做了如下一些思考和计划:

  一.关于学习的总体思考:

  我将和我们组的其他老师一起,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记得师傅常常告诫我们,一个语文老师的床头应该摆放一套大学的专业教科书,应该仔细的、认真地阅读,专业知识不可丢。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更是要凸显出自己的专业素质。因而,本学期我将增加阅读一些专业知识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以此同时,我还会积极参加工作室的每一次学习,我会认真对待每一次学习,做好笔记,认真写学习心得体会,活动前做好准备,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联系实际,把学习到的知识服务语文教学实际,并向其他老师学习,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二.关于七年级作文教学的思考: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中学的学习生活有一个过渡,就他们的写作情况来看,写作的整体水平不高,除个别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力、想象力,作文词句优美,有内容,有新意外,大部分学生选材不新颖,内容老套,空洞无物,文章不充实,缺乏丰富性。认识事情较为肤浅,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挖掘内在的'本质,抒发自己的见解与感悟。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有畏难情绪,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还有一部分学生词不达意,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不能准确、连贯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文章语言粗糙、不生动。

  鉴于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这一学期,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该在充分调动学生动笔的积极性上来,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平时对学生多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对于那些遣词造句有困难的学生多关心,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乐于动笔。另外还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鼓励学生平时多读书,鼓励多写日记,定时评选。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就加以鼓励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能或多或少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从表面现象逐渐接触事物本质。

  (二) 教学措施

  1.树立信心,培养兴趣。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写作的素材,为习作提供实践经验和经历感受。鼓励学生创新,不拘一格,放开胆子写。对于优秀的习作,

  要及时在班上讲评、表扬,给以充分肯定,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多创造一些学生作品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周记交流、学习园地展示、黑板报刊登、班级小报发表、向各级刊物推荐等,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培养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特性、变化,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有意识地组织各类活动,使他们经历多方面的切身体验,积累较为典型的写作材料。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籍,让他们有意识地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还可以指导有条件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超文本材料的阅读。

  3.活跃学生思维,培养生活感悟力

  教师引导学生多用眼观察生活,多用心体验生活,增强人生感悟,丰富语言表达,能有感而发,写自己生活中真实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

  4.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随笔的好习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必须坚持每天写些文字。日记、随笔往往以生活感悟为基础,有助于聚集题材,激发思维,扩展视界,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5. 加强学生的作文辅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能。如,选材、立意、构思、语言表达等。

  (三)本学期训练重点如下:

  1.训练体裁------记叙文

  2.训练内容:

  (1) 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情描写

  (2) 环境描写,注重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和主旨间的关系

  (3)如何处理多个事件间的详略关系使中心更加突出。

  (4) 写作顺序训练:顺叙、倒叙、插叙的运用,熟练掌握前二者,认识后一种。

  3.基本思路。 每两周一次大作文,每周三次练笔,每次练笔都有侧重点,都有详细的要求和范例分析。练笔可以是片段训练,也可以是全文训练。练笔都要为两周一次的大作文服务。从立意、结构、语句锤炼三方面给学生以具体指导,以写促积累,以批促提高。

  (四)练笔计划:

  第一次(初写):首先想好从哪方面进行立意(即获得的人生感悟),围绕立意选择相应事件,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想清楚,列出写作提纲。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能够突出主题的多件事。然后进行初步写作,本次写作的要求:语句通顺,结构清楚,六要素完整,文末提示主题。

  第二次(丰富细化):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改,侧重于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配以景物描写。

  第三次(丰富细化):在第二次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侧重于人物的心理、对话描写,要求心理描写符合规律,对话描写符合年龄特点和人物的性格,心理描写不少于三次,并体现出变化,对话描写不少于五处,要使人物性格鲜明。

  第四次(丰富细化):环境描写,事件要有时间和地点上的变化,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会有变化,写出这种变化,要对事件和人物内心有烘托作用,符合事实,至少有一二句细腻生动的描写。

  第五次(全局增删):在全局的立场上,进行改动。使语句通顺,叙事条理,结构井然,主旨鲜明,人物形象生动,环境真实可感。结尾画龙点晴。

  第六次:形成大作文。

  当然,以上的思考,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在今后的学习中和教学实践中,还会不断的进行修改调整,也希望得到师傅和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作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作文的教学反思12-08

作文的教学反思11-21

教学反思作文06-25

作文教学的教学反思12-06

英语作文的教学反思05-25

作文教学反思06-26

课教学反思的作文06-24

小学作文的教学反思06-28

小学的作文教学反思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