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萧红作文

时间:2023-08-04 09:30:10 进利 我要投稿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精选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萧红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精选15篇)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 1

  记得小学第一次在课本中读萧红的《火烧云》后,开始去留意夏天的傍晚,天空中多彩的晚霞,然后一个劲儿的想着课文里描述的那瞬息万变的画面,也发现小孩子的开心是多么容易满足。多年以后的现在,也开始慢慢读萧红的作品,喜欢她介于小说和散文诗歌之间的文体。读《呼兰河传》,惊喜的发现《火烧云》原是小说的节选,兴奋了好久,只因又仿佛感受到了童年时代那种不可言喻的心情。而我最喜欢萧红的一段文字莫过于:“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我说,这是多么的无拘无束,无惧无畏。更喜欢的是,这些简单的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明快活泼,即使文字的背后隐藏着她淡淡的无奈的和浅浅的忧伤。而萧红应该也是善于隐藏的,正如凛冽的气质下有着一颗敏感柔弱的心。

  她的时代

  民国,是最不乏才子佳人的时代,现代教育思想西风东渐,萧红幸运的成为少数的受益者,也显然没有辜负时代给予的机遇。她不算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确是最稀有的一颗。她的童年是凄苦的,母亲的早逝离去,父亲的冷若冰霜,她终究是缺乏安全感的。家里的后花园和年迈的爷爷是她内心最温暖的所在,爷爷的离去,院子的荒芜,已让她没了回家的理由。她是倔强又是独立的,独立到不顾一切,摆脱家庭,为自己的爱情婚姻做主。“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选择怎么爱怎么活,这就是我的黄金时代”。

  而她梦寐的黄金时代,只是一个小女子对自由的向往,对安定生活的追求,是如此的简单又宁静。然而命运总爱和她开玩笑,她从东北的一个小镇逃到哈尔滨,辗转青岛,上海,飘零日本,赴临汾,西安,转道武汉,重庆,定居香港,一路颠沛流离。所幸的是,她结交了一群在那个时代一起仰望星空的人,萧军、白朗、罗峰、胡风、梅志、聂绀驽、舒群、蒋锡金、丁玲等等,这些熟悉的名字或多或少都与她有着或深或浅的交集。当然,她的成长离不开鲁迅先生的提携扶持,更离不开萧军与她曾有过的守望相助。她无法选择的时代,造就了她宿命般,绚烂而又短暂的一生。

  她的爱情

  她的爱情是可怜的,也是可悲的,喜欢她的人,尽是觉得凄凉,而讨厌她的人,满目觉得肮脏。可是又有谁不承认,她对爱情的执着是猛烈的,是全身心的投入的;她对爱情的追求是勇敢的,她爱的男人,又有哪一个的爱抵得上她。表哥的临阵脱逃,汪恩甲的背信弃义,萧军的英雄救美到竹柏异心,端木蕻良的意外出现到一次又一次的懦弱逃避,她的心就这样冷了,热了,又冷了,反反复复,她应该是谁也不恨的。对于自己的命运,她感慨:“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 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 。”

  她和萧军在一起的日子,应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萧军当之无愧的是萧红文学道路上的启蒙者,只是萧红的天分是萧军所没有的,当萧红的名气越来越大,萧军时常被笼罩在她的光环下,男人的骄傲已无法释怀,而萧军的军人情怀也是萧红不能理解的,她只是想过自己的生活,时代又与她何干?两个人渐行渐远,只能留下缺憾。在她未完全处理好与萧军感情的时候,又投入到下一段感情。命运真是如此捉弄人,这和她几年前,怀着汪恩甲的孩子,投向萧军的怀抱是多么的似曾相识。

  端木对萧红的仰慕和赞美,让萧红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存在感,这和萧军在一起总被对方忽视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说萧军对萧红的爱多是呵护,而她和端木在一起,是角色的互换,更多的是她要容忍端木的自私和照顾端木。她和端木结婚时说的一段话,已然表现出她爱累了,也开始爱的平淡了。“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可是,端木依旧让他失望了。萧红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的选择盲目吗?有或没有,已不知,有的只是心就这么自由的随着去了。她只是希望她所深爱的男人的眼里,有她,有爱。只是,她所选择的男人,都不是。她爱的遍体鳞伤,她的离去,应该是解脱的。

  她的作品

  她的文字里不乏她对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也有着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写他们面对生死的无知、无奈和愚昧。在革命战争年代,萧红的有些作品与当时的大背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是愈久弥新。她总是不紧不慢的说着,勾勒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形象,而我更喜欢在她的文字中读出她的样子,嘴唇紧闭,眉头紧蹙。那是一种怎样的委曲求全,又是怎样的挣扎向上,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她的文风是豁达的。《呼兰河传》有着她对家乡的无限向往,她离家多年,是想家的,可是每一次离开,却是越来越远,那个叫家地方,也真的回不去了。她的文笔是细腻的。《回忆鲁迅先生》中很多关于鲁迅生活细节的描写,细致而有灵气,一个我们认为原本冷峻、犀利的先生,在她的笔下,原来是是个可亲可敬可爱的小老头儿。她的文采更是与生俱来的。她只是把自己想写的事完满的串联起来,把自己想说的话巧妙地隐藏在字里行间。我想她所有的痛苦只能用写作来释放,她的作品已然让她永生。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 2

  她一生追求爱与自由,在这暴力的、奴隶与欺侮的社会中,从异乡到异乡。题记

  萧红一直是我心中的向往。

  她经历了许多的苦难,我看了就像自己也经受着这样的苦难一样;她说过许多悲哀的话,我看了就像自己也快要沉浸在这样的悲哀一样;她写温暖和希望是自己永远的憧憬和向往,我同她一样;她为爱遍寻天涯,却伤痕累累、亲离众叛,死的时候也不能再见最爱的人一眼,我总为此她感到不幸。

  半年前,我看了一部电影,那是传记类的文艺片《黄金时代》第一次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了。之后,我继续看她写下的文字,看《呼兰河传》,看《小城三月》,看《后花园》,看所有的故事与心情,如何连成一条无形的线,让我悲从中来、泪流满面。

  萧红首先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位文字忠实于感情的作家,否则我绝对不会对她看重半分。其次,萧红的遭遇感染了我,她一生的苦痛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现实,我真希望她留下的作品不止这么多。我希望一直读她,读她的伤悲,读她心里的落寞,所以,我认真地看那部很长的文艺片,也很认真地写这篇虽然不很严谨却很真挚的文学评论。

  一部电影或者一篇文学评论并不足以说明她的全部深刻,然而,即便如此,当初看完这部时长两个半小时的`文艺电影,我的心中摇曳着挥之不去的落寞情绪。就像萧红其人,她的文字、她笔下的人、她的语言带着与她同样特质的某种感情,说是悲哀,我更乐意称之为落寞,那种被未婚夫抛弃的落寞、被家族排斥的落寞、被注定孤独终生的落寞以及唯有时间知晓自己所有苦痛的落寞。

  萧红一生,十分凄惨,我觉得她的凄惨的命运是注定好了的。萧红的性子是很要强的,同时她的心也很敏感,如果不是这样,当初听从父母的安排和未婚夫汪恩甲结婚也是很好的生活,但是作为一个不到二十的芳龄女子,对于自由的爱情有着多么强烈的向往啊,又因为上学接受了许多的新思想,那么叛逆的性格自然会导致萧红自身和家族的对抗,那么如萧红在《小城三月》里所写的,翠姨因为对表哥爱而不得的痛苦,同样也真实地反映在了萧红本人身上,吵架,绝食等等,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她选择逃婚,成为出走的娜拉。萧红对于爱情是充满向往的,而这出走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爱情,她还为了寻求希望和温暖。萧红的家庭虽然比较富裕,但在萧红的记忆里,我的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也是荒凉的,因此她并未感受到来自家人足够的爱,除了依靠唯一的老祖父。后来萧红在书里写道,二十岁那年,我就逃出了父亲的家庭。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萧红一生漂泊不定,人间冷暖自知,纵然后来遇到了在她最危难时刻救她的萧军、同病可以相依的端木和备受其景仰的骆宾基这样三个男人,心中依然难以忘怀小时候的家乡,难以忘怀美丽的后花园和后花园里老祖父给予自己深沉的真实的爱。所以,她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对于爱情,萧红是敢作敢当的。萧红敢于为了追求自由的恋爱而选择离家出走,敢于为了追求真实的感情而选择追随萧军,则同样敢于在旧日恋人变心之后毅然离开,敢于一个人走前途未卜的人生道路,也敢于一个人死去。

  她裸露着,不是身体,而是灵魂,她用她的全力去爱,她的爱,让她爱的男人,变得强大起来、骄傲起来、随心所欲起来,然后她第一个被伤害。她的强大,让男人下手很重,其实,她是很疼的。

  我很羡慕萧红其人,即便她一生坎坷,爱情道路并不顺利,然而我无法忘怀她对于痛苦和艰难所做的抗争,我无法忘怀她因为追求心中所爱而宁生宁死的精神。有人说她傻,有人觉得她情商低,我只觉得她很坚强,我只觉得她很伟大,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她那样勇敢,不是所有人都能为爱情牺牲掉自己的安定,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战火纷飞里寻找心灵的宁静。

  每次想起萧红,心中总会浮现这样的场景:灰白的天空下人群纷杂,所有的人都忙着逃难,偏偏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女人就如此引人注目,想要尽快往前赶却脚步蹒跚,一手托着似乎要下坠的腹部,另一方面还得照顾自己的行李,走着赶那趟重庆最后的船,快上岸的时候跌了一跤,包袱全部摊开,凌乱得不成样子。船就快开走了,她挣扎着想要起来,日军的炮弹便疯狂地炸起来,天上又下起雨来,她只有凭借着命运了。

  这其实是电影《黄金时代》里的画面。说到萧红,我其实是不忍直视的,也不忍心要去批评她说她在感情上太不独立了,我只是暗暗地悲悯她,同情她,并且深深地知道:本来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我心中的萧红,一定是坚强的,为了爱情绝对勇敢、面对苦难也不屈服的。她不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但永远在寻找些什么,以笔为媒,她在写作中中寻找,寻找她的故乡、亲人,寻找穷人、妇女和儿童。

  我看《呼兰河传》,我看《小城三月》,我看《后花园》,甚至也看《萧红全集》,看他人对于萧红的印象,这些事物组织起来,我以为我就真的看到了一个真的萧红了。其实不然吧,但如果不是,她又会是怎样呢?

  我只知道,她一生追求爱与自由,在这暴力的、奴隶与欺侮的社会中,从异乡到异乡。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 3

  萧红跟我的外公一样,都是生于1911年,宣统三年。“宣统”这个年号其实在“双十”枪响的那一刻就该废止了。那是个不尴不尬的时代,不过,他们坠地的呱呱声与易代的枪炮声之间并无丝毫的关联。如果只是个普通平常的乡下人,那么萧红多半会像我的外公外婆那样,卑微地活在山野草间,逃过20世纪的兵荒马乱,熬过上山的饥荒与下乡的动荡,最后听着“春天的故事”,尽享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然而,萧红却是一个不安于命运的女子,从小就向往呼兰城之外的天空。在她的想象中,那天空一定是宁静而幽远的,一定是湛蓝而明亮的,适合她青春的羽翼尽情地放纵。可现实的世界总林立着一堵堵坚硬的高墙,挡住了她一次次远眺的视线,天空渐渐压下来,变得低沉,变得昏暗。

  萧红出生当天是端午节,在五月的粽香里,榴花照眼,却无法照亮她头顶那片天空。她是带着洪亮的哭声,来到这世上的。接生婆老石太太将她从水盆中拎出,说了句:“这丫头蛋子,真厉害,大了准是个茬儿。”端午节,既是屈原自沉汨罗的忌日,又是民问驱瘟除疫的时候,这自然被家人视为不祥。萧红说:“我这一生,是服过了毒的一生,我是有毒的,受了害的动物,更加倍地带了毒性……”

  “毒性”让萧红受尽父母的冷遇。不过是打碎一只杯子,竟会被父亲骂到浑身发抖的地步。继母就不必提了,连生母在世时,对她也是淡淡的。难怪在《呼兰河传》里,她反复写道:“我家是荒凉的。”

  这荒凉的家里,唯一带给萧红温暖的就是祖父。尤其在大雪中的黄昏,她嗣着暖炉,挨着祖父,听老人家朗读诗篇,看着那翕动着的微红的嘴唇,感到一股暖暖的春意,甚至听暖炉上水壶的盖子,都像伴奏乐器似的吱吱振动。祖父时时会把多纹的两手放在她肩上,而后又放在她头上,她耳畔便响起这样的声音:“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

  长大就真的好了吗?终于20岁的萧红,决定效仿易卜生笔下的娜拉,也来个离家出走。1879年娜拉的摔门声惊动了整个欧洲,而萧红听到的却只有家里叮咣的闩门声,等来的是被父亲开除族籍的惩罚以及经济上的制裁。在哈尔滨漫长的冬天,雪地上留下的是她夏日穿的通孔鞋的鞋印。鲁迅说:“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同时还冷静地指出,娜拉面前就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遗憾的是当时萧红并没有听过这些,更不知道《包法利夫人》中离家出走的爱玛是服毒自杀的,《复活》中的'安娜·卡列尼娜是卧轨自杀的。

  因遇人不淑导致未婚先孕,而后不幸成为“始乱终弃”故事里的悲情女主角。萧红的困窘又远不止这些,债务缠身不说,还被软禁在东兴旅馆,时刻有被老板卖到青楼偿债的危险。

  当那天空布满阴云,还伴随着阵阵闷雷的时候,萧红终于盼来拯救自己的英雄。只不过那英雄没有驾着五色祥云,而是穿着褪色的学生装、带补丁的灰裤子以及露脚趾的破皮鞋。这个叫萧军的男子汉,为这个叫萧红的弱女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只可惜,这片爱的天空并不温馨。萧红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遍布创伤。她让他取一片黑面包,涂上一点白盐,当奶油,学电影上那样度蜜月。她要的是一个能与之比肩而坐,携手描绘生命色彩的人。而萧军却是一个坦荡豪爽,性格强悍,“爱便爱,不爱便分开”的血性汉子。生死相许的爱情,始终无法让渡成相依为命的温情。于是冲突和争吵就像一张大网,网住了他们的天空。萧红用组诗《苦杯》来盛放自己那无尽的哀情与满腹的烦闷。“已经不爱我了吧!尚日日与我争吵,我的心潮破碎了,他分明知道,他又在我浸着毒一般痛苦的心上,时时踢打。”“往日的爱人,为我遮蔽暴风雨,而今他变成暴风雨了!让我怎样来抵抗?敌人的攻击,爱人的伤悼。”虽然连印度的圣雄甘地也不免对妻子动粗,但萧军却真的不该对萧红施以老拳飞脚。毕竟那时的萧红才二十几岁就已面色苍白,头发青白了。除头痛外,每月的肚痛像一场大病折磨着她。

  在爱情的天空里,萧红变成一个溢满泪水的容器。她开始凭借自己的笔去拓展另一方天地。傅雷在泽著《约翰·克里斯多夫》献词里说:“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萧红向着光明,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终于在重重阴霾中,被一道亮彩所笼罩。那道亮彩来自鲁迅。在看完萧红写的《生死场》的校样后,鲁迅用红笔逐一改正了错字,到处向朋友推荐,称赞其才华。但这道亮彩,随着鲁迅的去世,便成为回忆。萧红听到噩耗,总是想哭,念起先生的抚慰与爱护,被反复的回忆熬煎的一个月里不断发烧,连嘴唇都被烧破了。

  乱世浮生,命运对萧红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戏弄,我真不愿再细数她那么多心酸的故事。在与萧军的关系破裂之后,她又把自己的情感和命运转交给另一个男人,作家端木蕻良;还赠之以相思豆和小竹竿,前者代表爱,后者则象征坚韧与永恒。可是面对已经怀有萧军骨肉的萧红,端木蕻良这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的少爷,竟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1938年,四海狼烟,萧红和端木蕻良从西安回武汉。在绿川英子的一篇回忆文章中,有这样一幕场景:逃难的人群如濡湿的蚂蚁一般钻动。萧红夹在其中,大腹便便,两手撑着雨伞和笨重的行李,步履迟缓。旁边,是轻装的端木蕻良,神态从容。萧红并不企求帮助,只是不时地用嫌恶与轻蔑的眼光,瞧了瞧自己那隆起的肚子。

  颠沛的生活就此拉开序幕。从武汉到重庆,再到香港,离故土越来越远了。她的梦魂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家乡的呼兰河,那是一条开阔、浩荡、舒缓的河。呼兰河的土地上有底层卑贱的人群,有劳苦者与死难者不朽的哀词。复活了那里的风俗和礼仪,重温旧时祖父带给她的爱与欢笑,还让我们看到那里满天的星光、满屋的月光以及满河的灯光。可是这所有的书写,都无法抵御海边夜晚的荒寒,更无法消弭她满身的病痛。在生命的黑夜里,她的天空越来越低。在太平洋战争的隆隆炮声中,临终的她只能感叹“与碧水蓝天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萧红曾经说过:“为了要追求生活的力量,为了精神的美丽与安宁,为了所有的我的可怜的人们,我得张开我的翅膀。”在铅灰色的天空上,她到底还是张开了自己并不丰满的羽翼,向人间一现惊鸿影。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 4

  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原名张迺莹,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生死场》,在别人的眼中,萧红就是这样的。而在我眼里,她是一个追求自由和爱情的人。

  萧红的童年,只有祖父和园子祖父已经去世,园子已经荒凉。在小学时,我们学过她的文章。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我看出了她对自由的强烈的向往与渴望。当她20多岁时,家里给她订了个未婚夫,她却选择了逃婚,挣脱了中国女性被束缚的枷锁让我看出了她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之强烈。

  但是她最终败给了爱情,经历了两次婚姻,直到最后被抛弃。后人对她有偏见,但他们可知,她被抛弃时得有多落魄多孤单。在临死前是骆宾基昼夜陪伴着她,这才是她最好的选择,可是她却终究选择不了了。老天爷是眷顾她的,虽然她的.结局不是美好的,但是却留下了她的才华。我们读过她的书后,也会感受到她淡淡的悲伤和落寞,我们也会怜悯她。

  我心中的萧红是一个坚强的人,为了爱情绝对勇敢,面对苦难也不屈服,她可以奋力追求自己想要的,尽管中途有多么艰难,但是什么也击垮不了她,阻挡不了她前进的脚步。我们要向她学习,奋力追求自己想要的,尽管道路上会荆棘丛生,但也绝不会轻言放弃,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 5

  这是萧红故居。

  这是一幅画,这幢房子是青砖黑瓦,有三间房子,窗户是木头的。萧红小时候就在这儿和她的祖父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而且萧红也拥有了一个快乐而又金色的童年。

  就在房子的前面有一块绿油油的草坪,草坪上有许许多多艳丽的花朵,花朵有红色,黄色,紫色……,各种各样的颜色,仿佛我的眼前出现了一道亮丽的彩虹。草坪上还有许多树木,绿色中带着一丝对大自然的赞叹。春天之时树木都焕然一新,当我走过去用手抚着树木,我感觉到我好像与树木沟通似的。房子两旁长着挺拔的大榆树,好似两把可以遮风挡雨的雨伞。

  就在房子后面有一个特大的﹑特漂亮的大花园。里面有玫瑰花﹑郁金香﹑向日葵﹑水仙花……我最喜欢向日葵,因为每当太阳升起之时,金黄色的花朵就像一张张笑脸一般在那儿笑着。花园里还有蜻蜓﹑蝴蝶﹑蜜蜂﹑蚂蚱……夏天,蜻蜓在水池中轻盈地跳着舞,而蝴蝶就成了蜻蜓的舞伴。蜜蜂圆嘟嘟的,像一个毛绒绒的`毛球似的,在花朵中采花蜜辛勤的劳动着。我还听到树上的鸟儿在唱歌,抚摸着犹如婴儿般娇嫩的皮肤,让我也迫不及待得想跟它们说话!

  故居中“装”着她金色的童年,深刻的回忆,使我们也想在萧红得故居中度过我们的童年,享受那种自由的感觉!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 6

  彼时,哈尔滨道外十六道街的东兴顺旅馆里,萧红已走投无路。她身怀六甲,行动吃力,而且还有疾病。因为欠旅店600元食宿费,被旅店老板威胁,如果还不起钱就要把她卖到青楼。而在半年前,事情还不是这样。那时,萧红已与第一个男人王恩甲订婚,但莫名其妙与另一个男人逃婚出走。过了一段时间,生活无以为继的萧红被迫从北平回到哈尔滨,违心答应与王恩甲同居。

  王恩甲是呼兰县驻军邦统王廷兰之子,一个游手好闲的人。萧红并不爱他,并且因为逃婚,已被王家取消婚约,可是迫于生活重新回到哈尔滨时,走投无路间被王恩甲撞见。王答应与她结婚,然后陪她去北平读书。也许去北平读书给萧红的诱惑太大了,萧红与他在东兴顺旅馆内开始了同居生活。

  因无经济供给,他们拖欠了旅店不少钱,店老板怕他们跑了,安排他们住在一间小窗上有铁栏杆的'小仓库内。日子一天天过去,欠的房钱越积越多,王恩甲还不上钱,对已怀孕的萧红也失去了兴趣,于是谎称回家取钱,从此一去不返——仿佛一场报复,她逃了他的婚,他逃了她的家。

  王恩甲的逃跑,让萧红身陷绝境,像被困在荒芜又没退路的孤岛。就这样等死吗?可是肚子里的孩子又时时提醒着她,她现在已不是一个人。

  绝境中,萧红向哈尔滨的《国际协报》求助。她没有想到自己的求助信会有反响,而且编辑还会来探望她。

  那是她第一次见到萧军。她看着他,眼里满是感激。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 7

  近期我读了民国时期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一本名叫《呼兰河传》的书,这本书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以呼兰河城为线索,写出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种景象;写出了呼兰河城人们的生活百态。比如邻居老胡家娶了个小团圆媳妇,婆婆为让小团圆媳妇进门后,能百依百顺。适应当时的生活,所以就把小团圆媳妇吊起来用鞭子打,用烙铁烙她的脚心。把小团圆媳妇打病了。可他们并没有急于找医生来给她看病,而是迷信地请来了跳大神的.来给小团圆媳妇驱鬼。用尽了各种办法也没有把她的病治好,反而变本加厉。活活把小团圆媳妇折腾死了……

  现在我们的民族文化的确比当时进步了很大,但仍存在问题。

  现如今马路上开的都是外国车;用的都是外国手机;吃的都是洋快餐。仿佛我们已经与世界接轨。却恰恰相反,我们抛弃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举步维艰,停滞不前。让国产二字成为了劣等产品的代名词。使中国的汽车生产商放弃了自主研发的理想,都变成了合资企业,买着外国的汽车,用着外国的技术。

  所以我们仍需要像萧红那样的当代民族文化的觉醒者,去指出这样的怎么不好。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让中国真正的觉醒;路上开的车大都是中国制造,让中华民族真正的复兴。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 8

  喜欢萧红的文字,以前苏教版就出现过这篇课文,总是让我一读再读,以致读完她的作品《呼兰河传》,《祖父的园子》就选自《呼兰河传》。

  萧红一生颠沛流离,年仅31岁就不幸离开。而她的文字却是如此温婉细腻,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

  喜欢她的:花开了,就像睡醒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仿佛看到了童年的她在祖父园子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散漫时光。

  还喜欢她写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如此惬意,一切都可以由着性子来。

  这是萧红的童年,在菜园里追蝴蝶,逮蚂蚱,吃黄瓜,戴着小草帽跟着祖父拔草、栽花、浇菜,看日出日落,看花谢花开。又怎不是我的童年呢?只是我的童年,没有祖父,从生下来就没见过祖父,跟着父母,上山割茅草、捡蘑菇,下地拔野菜。找猪草,农村的娃娃总是那么勤快,大家都如此,没有谁叫苦叫累,不劳动,哪来粮食填肚子!追忆那个贫穷的年代,那个快乐的童年!

  匆匆岁月正在雕琢着我的容貌,改变着我的生活。似乎已经迟了,就像那场迟来的春雨,湿润了我的双眼,带走了我的童年。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 9

  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我们阅读的百本名著书目,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线索,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河的种种人和事。看河灯,赶庙会,甚至迷信习俗的“跳大神”等民俗,都让我们看到了萧红童年时代的欢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祖父去除草的.时候,她总会悄悄地跟上去。还把旁边的玫瑰花一朵一朵地摘下来,然后插到祖父的草帽上。而祖父却浑然不知,还以为是前天下雨,让玫瑰花开得更香、更艳呢,二里路也能闻得到花香。回家后,家里人看到那插满玫瑰花的草帽,都忍不住笑起来。

  看到这里,我不由想到自己的童年。那时,我总会将贴画和随手涂鸦到处张贴,床头、墙壁、房门、书桌,都有我的“杰作”,爷爷还不让家人清除,一直保留到现在。幼儿园受到表扬时,老师会在我的手背或脑门贴一颗星星。回家后,爷爷都会和我一起,把身上的星星贴在客厅的立柱上,后来,整个柱子都贴满了,爷爷还写了《荣誉柱》,说立柱上的贴画是幼儿园的荣誉,是童年的乐趣。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 10

  在我家有一本书《呼兰河传》。我问妈妈:“这个呼兰河是我们呼兰区的呼兰河吗?”妈妈说:“是的,它的作者萧红就是在呼兰河畔长大的,萧红故居就是她的家。”呀!呼兰河居然被萧红被写成了书,我对《呼兰河传》和萧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兴奋的是今天妈妈带我参观了萧红故居。

  远远望去,萧红故居是一个灰色的高墙围成的一个院子,墙上写着“萧红纪念馆”几个大字。刚跨过门槛,我就看见了萧红的白色玉石雕塑,她坐在一块石头上,一手托着腮,一手拿本书,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从雕塑下面的介绍中我了解到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31岁就生病去世了,她给后人留下了百万字的文学作品。

  萧红故居分为东院和西院,东院就是萧红出生的地方。萧红几岁时,妈妈去世了,萧红就一直跟着爷爷在一起生活。萧红和爷爷住在东院。东院有5间正房,后面有小偏房、磨坊、粉房、王大姑娘住房、马棚、养猪户住房、还有后花园。

  我们来到这个小偏房,听妈妈说这里发生过小团圆媳妇惨死缸中的悲剧。小团圆媳妇就是“童养媳”的意思,旧社会穷人养不起孩子,把孩子卖给富一点的人家养,长大成人后就做这家的媳妇。婆婆家用跳大神的方法给童养媳治病,反复用开水烫,最后把团圆媳妇折磨死。看热闹的人们抱着一种救她的'心态却害死了她。那时候的人多么的愚昧无知啊!

  我们又来到后花园,站在那里仿佛听到萧红和祖父的欢声笑语,还有蚂蚱、蝈蝈的叫声……

  当我再站在萧红的雕塑前时,我对她就更加敬畏,回家后我要把《呼兰河传》仔细地读一遍。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 11

  作者萧红细腻地表写了旧时代的呼兰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渐渐地走进了80多年前的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村子里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整个村落就像暴风雨前的天空一样,乌云蔽日,没有半点色彩。这里的村民,活着的目的仅仅因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让人觉得呼兰河的人们,缺少了些什么。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这是在文章的

  我不知道在这个村庄里,在这座城市里,在旧中国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像团圆媳妇这样受到迫害的人,一个团圆媳妇死去了,还有更多的像团圆媳妇这样的女人在受着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妇的死,在那个年代里,她们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新社会,人们在知识中变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没有男女的不平等。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 12

  萧红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看过萧红作品的人都知道,她笔下人物的命运凄惨,作品可谓道尽了人世间的悲凉。我想这与作者的背景有关。萧红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躁,祖母又爱用针扎她。唯一让她感到温暖的,只有萧红的祖父。这也导致萧红在祖父逝世后就离开了家乡。有人为萧红短暂而寂寞的一生而感到惋惜。我却不这么想。萧红追随了一生的自由,而到头来,自由又为何物?如果说,萧红没有在离家出走后遇到萧军,也许会让她的命运不想如此悲凉。她任性。大着肚子离开了萧军,人性的后果又由谁承担?后人经常把萧红和张爱玲做对比。如果说张爱玲的文字荣华富贵,而萧红则如清水芙蓉。但是张爱玲在感情上比萧红成熟,至少她没有堕落。

  萧红向着她所谓的自由,到头来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作家安意如曾经写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永不谢幕,总在一刻不停的繁衍。只有寂寞是真实的,只有孤独永垂不朽。”有些人,总是在最后一刻,才懂得珍惜。但是写到这里,又忍不住同情萧红,英年早逝,在生命的烛光即将熄灭之际,仍写“不甘,不甘。”我想,这是作为一个作家的使命,永恒不变的信念,藏在年轻又苍老的心中。临死前,她写下了《呼兰河传》。总像一个年老的'人,在诉说自己的青春。像老故事里的泛黄桥段,半聋半哑,失了声息。

  萧红便是我们最常看见的一个结果:终于明白我们要寻找的那个人是谁时,回首灯火阑珊处,已经空无一人。

  伤情处,灯火已黄昏……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 13

  萧红,是位天才的奇女子。

  从小缺少母爱,只能在《祖父的园子》寻找到快乐,笃信爷爷的那句话:快点儿长大,长大后就好了。然而,好不容易长大,自己悲惨的人生也拉开了序幕:

  为了逃婚,独身前往北平,就在山穷水尽之际,家中给她订亲的汪姓男利用出差之便来看望她,孤苦无依的萧红,深受感动,于是从了这位轮回的封建婚姻的主儿,还有了身孕,就在她极度需要爱和照顾的时候,汪姓男却一走了之,留下一个大腹便便的她,被东来顺饭店老板扣押在阁楼上,任由她自生自灭。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她穷困潦倒时,萧军《三郎〉闯入了她的世界,两人初次见面就猩猩相惜,彼此产生了爱慕,但泥菩萨过河一自身难保,萧军每天连六角钱都挣不到,更别说高昂的赎金600块了。然而,一场大雨救了她,也成全了他们。在洪水中两个相爱的人紧紧相拥,期待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二萧〉就如两个刺猬,彼此靠得太近,伤的越痛;彼此离得太远,又孤单无奈。最终因为三郎的风流轶事,萧红选择了离开,但离开时,两人在火车站泪眼相望无语,已道不出他们内心的爱与痛。

  萧红又大胆地开始了一段名正言顺的爱情,与端木葭良举行了婚礼,但却怀着潇军的孩子,也许冥冥之中就种下了苦果,她爱上了一个无法担当、临阵逃脱的端木,留下她孤零零地在战火硝烟的武汉生下了孩子,孩子最终夭折,她也身心俱焚,身子留下了病根。

  受人之托,善良的骆宾基帮助照顾萧红,在弥留之际,听着小骆朗读着她的经典著作《呼兰河传》走向遥远的异乡

  萧红有才,她的《呼兰河传》、《生死场》在当时受到世人的瞩目;萧红也很奇特,每一个男子,只要看到她,不论她贫困交加、身怀六甲、生命垂危,都会深深地爱上她,而她的魅力就源自于她内心最强大的真实!她的悲剧就来自于笔耕不辍的写作,来寻找自己的故乡、亲人、爱和远方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 14

  只因他们充满了我幼年的记忆,难以忘怀,就记在这里了。

  ——题记

  萧红,中国近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短暂的一生多灾多难,我们所熟知的《呼兰河传》记下了她幼年的回忆,悲哀之中有一丝光明和温暖,那是来自他祖父的疼爱。呼兰河,这个小城,是萧红回忆中的一片舒适圈。

  萧红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又是极富戏剧性的。她放弃与家的一切关联,恰是在祖父走的时节,去了远方逃难。

  萧红被称作鲁迅的学生,这是对她极高的评价,周先生在世界文坛有极高的地位,能成为他的学生,那实属荣幸。萧红对文坛有极大的贡献,她的创作极富灵性,她笔下的人物活生生的,没有着意雕琢的痕迹,自然而然,蕴含着一种稚拙浑朴的美;一种独特而醇原的情调。基于此,她更加有资格,有能力为周先生整理文章。

  萧红有太多引人争议的地方,这里我只对两处说明看法:萧红一生中随了许多的男人,萧军、端木蕻良与之感情最深,萧军直率,但是易怒;端木蕻良软弱,但是心细。在感情上,萧红总是投入太深,以至于受伤的总是她。

  也许当年两萧分道是最好的选择,萧红要的只是一个让她潜心写作,安享余生的环境,萧军喜欢打游击一样的生活。恰逢此时,端木蕻良接纳了她,怀着萧军的孩子与端木结了婚。在简陋的婚礼上,萧红感叹:我想要的生活就是相互包容,体谅,是平和,简单的.幸福,感谢端木成全了我。

  但在萧红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骆宾基昼夜陪伴,这才是萧红最终的选择。

  萧红曾有过两个孩子,一个是送人了,另一个死于非命。萧红为什么后来放弃了第一个孩子?众说纷纭,但我个人理解,她无能力承担抚养孩子的重担。当年她与萧军两人不足以养活自己,连一晚上五毛钱的被褥租用费都掏不起,再添一个娃娃,那更是难上加难。送人,是孩子最好的归属。

  总之,萧红一生都是受苦受难的,但在她短暂的31年的生命里,她创作了《呼兰河传》《弃儿》《生死场》还有明天我们即将要学到的《回忆鲁迅先生》,这些巨作,怎能说不是她的黄金时代呢?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 15

  在学了《祖父的园子》一课后,我对萧红写的这本《呼兰河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读了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作者萧红用一个孩子的口吻,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刻画了作者童年所生活的地方——被称作“呼兰河”的小城。

  《呼兰河传》这本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描写祖父的后院那一部分了。作者萧红用轻快的笔调,形象地把一个给作者留下美好童年的乐园刻画了出来。在这一部分,字里行间都能让人感受到“我”一个孩童的天真活泼,还有作者对祖父,对后院,对童年的无限喜爱与留恋。展现在我眼中的是一个美好快乐,令人羡慕的童年。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原来,不只是作者享受着院子带来的`乐趣,就连园中的一草一木,所有的事物都在享受着园子一切,它的美好,它的乐趣,也正如文中所说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在这样美好的一个园子里,谁都是不拘束的,自由的,快乐的。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

  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当我读了这一段,就觉得有趣极了。从中可以感受到“我”作为一个孩子的天真活泼和调皮,让人不理解的想法,让我觉得很好玩。一边插花,一边笑,祖父竟浑然不知,而且还说了那么有趣的话——“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真是个慈祥的爷爷!这样惬意,这样美好的生活,可真令人羡慕啊!

  作者的童年,真很美好呀。虽然萧红很早就离开人世了,但她却留下了一本优秀的书,一段她童年的回忆。在岁月的长河里,这些故事如宝石般闪闪生辉,陪伴着我们一路远行。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相关文章:

我眼中的萧红作文01-28

我眼中的一幅画萧红故居作文08-11

我眼中的我作文01-28

我眼中的别样风景作文 我眼中的风景作文09-04

我眼中别样的春天作文,我眼中的春天作文08-11

我眼中的作文02-03

我眼中 的作文精选01-28

我眼中的你,你眼中的我作文1500字09-22

我眼中的家乡作文600字 我眼中的家乡精选作文08-29